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博 文章

汉字的伟大意义还远没有被认识

------- 汉字对中国人思维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汉字是全世界迄今仅存的非拼音文字。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文字的发展趋势是简单化、拼音化,汉字是个即将被淘汰的“落后文字”。

但人们可能错误的理解了人类语言文字产生的历史,因此错误的认为“文字必将走向拼音化”。

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了文字对人类思维的重要影响,人们开始看到“汉字对中国思维和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

人们可能大大低估了“汉字”这一人类仅存的表意文字。

我们应该重新、全面认识汉字的伟大意义:

汉字是人类两大文字体系中的一支;
使用汉字造就了人类两大思维体系中的一支;
使用汉字造就了人类两大文化体系中的一支!

上篇:汉字是一种高级的传播工具

一、 文字的两种发明方式

-------重新认识文字的起源

“语言的起源”是一个迄今为止没有答案的课题,而文字的起源就更没有确切的共识了。我们只能去进行一些相对合理的推测。

先说一个花絮:为什么西方人不许研究语言和文字的起源?

中国在汉代就有了《说文解字》,对于文字的起源和演变有着悠久的记载。

而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却完全没有历史记载。这使拼音文字的起源及造字秘密有史以来一直是个迷。所有西方研究者都只能胡乱猜测。

十八、十九世纪,西方只要一开语言学会议,各个派别就打得一踏糊涂,争论不休,由于各派的观点最终都不能确切地解决拼音文字的说文解字问题,这项研究完全陷入了争论不休的口水战中。

为此,在1866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语言学大会上,制定了一条永久有效的长期禁令,即“巴黎禁令”,该禁令明确规定了今后的国际语言学会议上严禁再讨论语言文字的起源问题,并严禁各学术刊物发表与此有关的学术论文,并从此不再接受任何人递交的这方面论文。

这项禁令至今有效,于是,从那时到现在的100年里,全球语言文字的起源研究没有任何进展(限于拼音文字领域)。也很少再有人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研究。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猜测是“文字起源于语言”。这个猜测认为,文字起源于人类的早期口头语言,为了记录语言,逐渐产生了文字。

但这个理论显然是片面的,它仅仅可以解释拼音文字的起源,却无法解释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诞生明显和语言无关,而是由图形逐渐演化而来。

因此,我们不妨建立起文字起源的“双起源”猜想:人类有两种文字发明方法,发明出了两类文字。

先谈谈人类早期传播信息的两种方式

在人类的早期,为了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人们创造了两种渠道:

一种是通过视觉传递信息,也就是图画。这在早期的岩画、陶器、青铜器等上都可以看到各种原始的图形,包括“结绳记事”也是这类模式。
另一种是通过听觉传递信息,这就是人类早期的口头语言。

应该说,视觉信息(图画)和听觉信息(口语)并存了很长时间,大约从迄今7000年前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大约3500年前,古代人类借助这两个工具实现了早期的信息传递。

文字的产生:两种取舍模式

上述两种信息传递模式经过大约300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文字。

一般认为,文字的发明在大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也就是迄今3500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地中海的腓尼基文字几乎同时在这个时期出现萌芽。

也就在这个“发明文字”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一部分人采用“二选一”的简化思想,逐渐把复杂的视觉信息(图画)简化掉,仅仅为传递声音信息而发明了少量声音符号,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一类文字----拼音文字
另一种模式:另一部分人采用“二者兼顾”的综合思想,把图形和声音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意音文字。(早期的“象形文字”也可以归于这一类,如埃及的圣书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等)。

汉字最早的源头可能在7000多年前的半坡、仰韶文化,当时的陶器上的数十种刻画图形,被认为是汉字的源头(郭沫若)。到了甲骨文时期,汉字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人类通过这两种模式,把原始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分别转化成了两种文字。

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释两类文字的起源:拼音文字起源于声音,意音文字起源于图像和声音的组合。这就是“双起源”的推测。

二、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造字模式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两种创造文字的方法?我们只能回到文字产生那个年代进行初步的猜测:

一般认为,最早发明拼音文字的是腓尼基人,以及随后的希腊人,后来再由希腊语演变为拉丁语一直发展到今天的英语法语等拉丁语系语言。

腓尼基人和希腊人都居住在地中海一带,以渔业、贸易为生,在贸易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简单明了,因此他们在发明文字(腓尼基字母)的过程中,偏向于采用简化的方法,舍去了图形,仅仅保留少量字母,为了交流方便。

这也许是他们采用“二选一”的简化模式发明文字的原因。

而中国人诞生在中原一带,以农耕为生,需要关注天文、气候、水利等等复杂现象,需要传递更加复杂的信息,依靠简单的声音系统显然不够,因此中国人发明了“图形+声音”的文字体系,传递复杂的信息。

汉字从“指事、象形”开始,逐渐发展出了“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其他造字方法,最终形成了今天“形、音、义”结合的汉字体系。

“最初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许是两种文字诞生的原因。于是诞生了两类文字:一种偏向于简单,传递直接的声音信息,一种倾向于复杂,传递各种复杂的关系信息。

这个小小的差异到后来导致了巨大的差异。

三、 汉字传递二维信息,是一种高级文字

汉字既有声音信息,也有图形信息,而英文等拼音文字只有声音信息,因此,汉字是个二维的文字,拼音文字是一维文字。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汉字是一种高级文字,它的高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汉字的信息含量高。

汉字大约有8万个,但常用汉字仅仅3500个,掌握这些汉字就足够日常交流。而英语的词语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个!日常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必须掌握3万个左右。这就说明汉字可以用更少的字数来承载信息。

有学者引进“熵数”的概念来考察文字的信息含量,建立了“信息熵”的概念,经过计算,联合国五种官方语言的信息熵分别为:

法文:3.98 西班牙文 4.01 英文 4.03 俄文 4.35 中文 9.65。

可以看出,中文的信息含量远远高于拼音文字,联合国公报必须用五种文字打印出来,中文总是其中最薄的那个,原因也在这里。

第二是:汉字的可扩展性强。

汉字由于其单个字所带的信息量大,因此对于新出现的概念,可以很容易地建立新的词汇,而英文在这方面明显逊色很多,英语的每个单词含义清晰而简单,但这个“清晰”的代价就是:对于新出现的事物,必须造新词或者不断添加前后缀来满足新概念的需要。

于是,汉字相对稳定,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辞,我们看《论语》《道德经》这些2000多年前的古籍也并不困难,我们练习书法还在临摹1600年前王羲之的手迹。

英文就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老的词语越来越没有人能看懂。现在的人们读莎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

第三:汉字偏模糊,拼音文字偏精确

由于汉字本身携带的信息量大,因此同一个字、词必须借助上下语境才能够准确地明白它的含义。就单个的字词而言,显得比较模糊。

而英语等拼音文字则比较精确,单个的字词基本上就能够准确表达意义。

但汉字在局部的模糊并不影响整体意义的传达。

而且汉字具有强大的交流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少量的读音错误、顺序颠倒都不影响意义的传递。汉字还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能够传达很强的“意境”,表达“言外之意”。

我们不妨这么比喻一下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汉字象个“广角镜”,拼音文字象“显微镜”,汉字看东西大但模糊,拼音文字看东西小但精细。

四、 拼音化不是文字发展的最终方向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文字必将走向拼音化。综合上面这些分析,这个判断明显是错误的!

“文字拼音化趋势”理论认为:文字的发展趋势是从象形文字到意音文字,最后过渡到拼音文字,文字的发展趋势是不断简化、不断拼音化。

这个理论的重要缺陷在于:

第一:过去,人们认为所有文字的产生过程都是“象形---拼音”的进化过程,因此才有“拼音化是文字发展的最终方向”的判断。

现在,我们发现文字诞生的路径可能有两条,拼音化是一种文字“诞生路径”而不是文字“进化路径”!

因此对于文字的发展趋势也应该有新的判断。

第二:“文字拼音化”的理论有个重要依据,就是汉字本身也在不断简化,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到现代的隶书,总体似乎在呈现逐渐简化的趋势,未来也应该走到拼音化的道路。

这个判断也是缺乏依据的。

因为即使经过多次简化,汉字的基本结构和造字原则并没有改变,汉字本身象形表意的基本功能没有变。并没有任何演变成拼音文字的迹象。

第三:“拼音化趋势说”的最大问题在于对“文字的思维功能”无法进行解释,在下一节我们将要分析:汉字对人脑的刺激更复杂,如果“不断简化说”成立,那么意味着人类的思维也会不断简单化。这个明显和人类进化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相违背。

近年来,甚至有学者认为,汉字才是人类目前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其他拼音文字仅仅是“声音符号”,并不是严格意义的文字。

虽然这种观点还可以争论,但起码不应该再持“拼音化是文字发展的方向”的判断。

至于还有人仅仅因为从“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角度,就认为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这个提法就更加荒唐。

汉字不好学就要简化或者取消汉字,那大家都回到原始社会取消文字,是不是更简化?按照这个逻辑,考不上清华是不是就要关闭清华?

总之,从上面所有角度分析,“文字越简单越好”的结论完全站不住脚,拼音化也就根本不是一个方向。

下篇:汉字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工具

五、 最新观点:文字对思维的重要作用

----来自脑科学的新认识

一般认为:语言文字是传播和记录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交际和沟通的工具。

但实际上,语言文字更重要的作用是:它是思维工具!这也是近代神经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

我们可以这么直观地说:你在进行每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时,都是以文字为载体的!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是不是在思考很多问题时,脑子里充满着汉字?
我们在学习英语时,老师会告诉大家:真正熟练使用英语的方法是在脑子里直接反映出英语而不要先变成汉语再转译。

这些都说明:文字是我们进行复杂思维活动的工具和载体!

语言的诞生,让人类区别于动物,这是人类思维的第一次巨大飞跃,而文字的诞生则让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这是人类思维的又一次更大的飞跃。

仅有语言能力的人,思维是低级的(如原始人、现代的“文盲”),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

具备文字能力则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因为由文字做载体的思维是高级思维,文字越复杂,思维越高级。

当今世界,被语言学家所确认的语言有420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全世界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可能只有一百余种。)

文字对大脑的刺激作用,近年来也被脑科学(神经心理学)的试验所证明:

第一:生物学实验证明: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中枢,由语言中枢完成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使用汉字所产生的大脑皮层活动比使用拼音文字所导致的大脑活动更复杂。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人的左右大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语言文字的功能位于左脑,但当时他只观测了使用拼音文字的受测者。

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尼斯贝特组织了一系列中西方对比的试验,发现在使用中文的人群中,在使用中文时会引起大脑左右两侧同时运动,而使用拼音文字者在使用拼音文字时仅仅引起左侧大脑的运动。

2012年,香港大学张学新教授进一步发现中国人在使用中文时会发出一种独特的脑电波“N200”,这是使用拼音文字者所没有的。

按照这些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

使用拼音文字对人的左脑产生刺激,促进左脑的思维活跃,使用汉字则会使更广泛的大脑区域受到刺激,让人产生更复杂的思维活动。

(有关“文字对大脑思维活动的作用”的课题还需要神经心理学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很初步。)

因此,汉字是一种比拼音文字更复杂的文字,长期使用汉字者的思维可能更加复杂、更加高级!

六、 汉字的伟大意义之一:让中国人形成独特的思维

汉字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载体,它比拼音文字的信息传播功能更强大。

更重要的是,汉字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文字,它导致使用者的大脑思维更加高级,更加复杂。这一点,人们可能刚刚开始认识。

人类在造字过程中使用的那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隐含在文字中,一直延续到现在!

拼音文字的造字思想是:简化、二选一,这种简单化的“二元对立”的思维一直延伸到当代西方人的思维之中;
拼音文字更加符号化、抽象化,它锻炼了西方人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拼音文字传递信息精确、细致,导致西方人具有精确化、微观化的特点。

再来看汉字:

汉字的造字思想是:综合化、兼顾,这种宏观化、统筹化的思维模式也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之中;
汉字本身有图形特征,让中国人的思维偏向于形象化、感性化;
汉字本身具有空间信息,使用汉字必须注重上下文的语境,这就造就了中国人思维中“注重关联、注重整体、偏向宏观”的特点

于是,就形成了中西方两类不同的思维特征:

l 西方人思维简单,黑白分明,非此即彼;中国人思维比较复杂,注重许多种可能性,注重复杂的关系
l 西方人的表达直来直去,直截了当,中国人的表达更全面,会综合考虑各种关系
l 西方人观察问题偏向于微观化,注重细节,中国人观察问题偏向宏观化,注意整体和全局。
l 西方人注重逻辑关系、因果关系,中国人注重关联关系
l 西方人更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包括人的身体、思想、财产、自由等等个人权力,中国人更关注人的社会属性,重视思考人在社会中的复杂关系

类似的思维差异还有很多。这些思维差异可以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最近,在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上,各国的领导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会发现:中国人的思维非常独特。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乃至所有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他们的发言都充满着“攻击性、对抗性”,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认为别人是错的。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篇在指责俄罗斯、伊朗、ISIS,认为他们的行为错误。

而中国外长王毅的发言则独树一帜。他的发言通篇在谈“和平”,谈“兼顾各方利益”,从没有简单地去指责谁对谁错。

“文字对思维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前沿的认知科学课题,汉字对人的思维产生的重大影响目前还远没有被充分认识!需要心理学家、语言文字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七、 汉字的伟大意义之二:创造中国独特的文化

汉字不仅让中国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也促进了中国形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

当今世界,西方文化深深的影响着全球,许多人把它当成“普世文化”,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正开始逐渐被世界所认识。

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其根源也来源于汉字。

由于中国人长期使用汉字,因此具有了上文所述的独特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汇集成了独特的“中华文明”的文明成果!

l 中国文化有独特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他文化大多持“人神分离”的认识
l 中国文化强调统一和整体性,因此中国在2000多年时间里始终维持着统一形态;其他文化大多强调个体,导致国家不断分裂,政权无法长期延续
l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
l 中国文化看重“权力”,看重对集体的控制,西方文化看重“商业”和金钱,看重个体的利益
l 在经济领域: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调控经济,管制商业行为,西方文化一直强调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l 在教育领域: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希望子女“光宗耀祖”,西方文化中则尊重子女的个性,并不施加外部的压力
l 在法制领域:中国历来强调道德为主,法律为辅,西方则单方面强调法制的作用。

类似的差别还有许许多多。中国文化呈现出全面的与众不同,而所有这些差异,都可以从思维差异中找到源头,而思维差异的产生根源是汉字!

最独特的一点,是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由于中国人思维是宏观的、关联的,中国文化中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因此,中国文化可以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让自己不断延续,不断发展,不断强大。

这一点,是其他文化类型所不具备的!

上述这些文化特征,在当今西方文化占主导的环境下,往往被认为是“落后的”、“封建的”,这很不客观!

在古代,中国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周边的所有亚洲国家,但由于当时人类科技水平的落后,它无法传播到更远的地域,因此,西方人一直仅认为中国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度”。

到了十八世纪以后,在西方文明迅速崛起之时,恰逢中国进入衰退周期,因此,在近代,中国一直给世界的印象是一个“没落的大国”形象,对中国文化也多持负面态度,认为中国文化是奇怪的、落后的。

近些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世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中国的文化也再次被世界所认识,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文化“有些独特”。

今后,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影响力将不断加大,中国文化终将被世界所敬仰,人们最终会发现:中国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更先进!

综上所述:

汉字对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可能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目前还远远没有认识到!

汉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而不是一个过时的东西。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

当你掌握了汉字,你就已经是这个星球上最独特、最聪明的人中的一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觉得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吗?为什么?
10张照片揭秘越南街头的汉文化
文字的成熟度
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
最能惊艳世界的中国文化,就是汉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