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明亚:一辈子只想“马铃薯”一件事
【出发·   青山绿水中探寻金山银山】
V
V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有着“千里松林”塞罕坝。塞罕坝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是三代塞罕坝人通过52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了让沙漠成绿洲、变荒原为林海的人间奇迹,为京津及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精神,是当地人特有的“塞罕坝精神”。
▲碧空如洗,绿茵遍野,白云如絮
当地人凭借着这一份执着和努力,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在这片绿水青山中建造了自己的金山银山,而这金山银山,就是靠被当地人成为“金蛋蛋”的马铃薯堆叠而成的。
▲昔日的“土豆蛋”是今日的“金蛋蛋”
天下星农星探团首席探长胡海卿先生曾考察过国内多个所谓的马铃薯之乡,却只钟情于此

这次借着中国(围场)马铃薯高峰论坛将在承德市围场县举办的契机,特此委派探员超人(也就是我)跟随着CCTV7拍摄团队一起,去拜访这位立足一辈子钟情于马铃薯事业的马铃薯专家,丁明亚
▲央视栏目组采访中
【沙土中刨出的金色美食】
V
V
360公里的路在我们的脚下飞驰而过,到达围场见到丁明亚已经是中午了,丁明亚看上去和蔼可亲,身为企业董事长和马铃薯研究所所长双重身份的他,丝毫没有“官架子”,“先去吃饭吧,带你们品尝一下我们这里的特产”,丁明亚快人快语,果不其然,他带着我们到了当地一家以马铃薯为主题打造的餐馆。很快餐桌上摆满了马铃薯制作成的美食,我们边吃边聊。
丁明亚告诉我们作为60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他的童年经历是苦涩的,也是幸福的,他体验了人生旅途中许多次重要的转折,从校园走向社会,从学习走向工作,从父母养活自己走向自己养活自己。一路走过来,从当初懵懂无知的少年走到历经风霜的青年,艰辛的求学经历铸就了坚毅的性格,特别是今天的工作能够为家乡的马铃薯事业做出贡献,更加感到欣慰。每当回忆起这些,他都会告诫自己,对知识的追求永远不能停止,汲取知识营养人生,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目标

丁明亚讲起了他小时候的经历,我们得知他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贫困注定了生活的艰辛,他回忆小时候的吃食也很单调乏味,在有限的食材中,让他觉得所有食材中最让他喜欢的莫过于家乡的土豆了,平价、易做,既能当饭还能做菜,无论是炒土豆丝还是炖土豆块或者煮土豆、炒土豆丝、土豆干饭、玉米面土豆粥,这些土豆美食营养了自己的身体,铸就了对土豆的情感。感觉一颗土豆可以吃出千种花样,而且风味各不相同,总有一款可以满足你的味蕾,尤其是新土豆上市时,家人做一大锅烀土豆,绵软香甜的土豆入口即化,丁明亚说这是他最喜爱的食物,一年只吃这一茬,风味独特,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当地的传统美食“干锅土豆片”
说着,丁明亚用筷子夹了一块“干锅土豆片”,大口吃着,他的目光透过窗子似乎朝着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方向。
【围场马铃薯从粗放到迎来新机遇】
V
V
接下来,丁明亚把我们带到了位于围场县城北郊的马铃薯博物馆,马铃薯博物馆生动地展出了马铃薯传入中国的历史,马铃薯科普知识和当地种植马铃薯的情景再现等。
▲古色古香的马铃薯博物馆
丁明亚指着展板介绍道,从全世界而言,土豆几乎是世界上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几乎任何地方都适于种植,尤其是适合那些偏僻、高寒、气候恶劣、干旱的地区,土豆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世界上有10亿多人口食用土豆,全球总产量超过3亿吨;沿着马铃薯博物馆继续向前走,丁明亚接着向我们介绍,马铃薯传入我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最近这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变为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国家。
▲马铃薯博物馆内景
通过马铃薯博物馆展出的珍贵历史图片,我们能够详细地看到马铃薯产业在围场的演变,丁明亚告诉我们,在他刚刚参加工作时,围场的马铃薯产业模式是“简单、粗放”,概括起来大致有几个方面:首先,单产低,当时的亩产平均只有2000斤,除此之外,种薯质量也比较低,目前还没有能与国际接轨的高品质品种和高品质种薯。其次,深加工产品档次低、品质差,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马铃薯加工能力弱。第三,专业人才缺乏。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在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上接受不了专业化和现代化,一些企业虽然引进了现代化模式,但专业技术程度很低,因为种植者不是受过良好专业技术培训的专门人才。
▲马铃薯在世界的演变史
在马铃薯博物馆里,我们边向前走边感受着岁月变迁的时光流转,墙上的画风变得明亮,马铃薯脱毒薯、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和先进的马铃薯气调库的画面也展现在眼前,近年来,我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马铃薯产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丁明亚说,首先市场需求稳中扩大,尤其高端市场的需求更是凸显出了巨大空间,这将会拉动整个产业不断提升生产水平和档次;其次,地价和人工费用的快速增长,迫使一些小农户逐渐放弃马铃薯生产,促使马铃薯生产向规模化、农场化方向发展。
【围场马铃薯产业链向下游延展】
V
V
▲承德泓辉双合淀粉有限公司
我们的下一站是位于现代农业园区的承德泓辉双合淀粉有限公司,时值淀粉厂生产旺季,在厂区内不时有农民来销售土豆,几十名工人不停工作,真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段时间该淀粉厂的生产线可日加工小土豆上千吨,生产线通过清洗、磨碎、分离、脱水干燥等工艺流程后便可包装为成袋包装的淀粉成品,实现了在满足淀粉厂加工需求的同时,也让老百姓的小土豆有了好销路。
▲当地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向丁明亚请教
恰逢不少土豆种植者来这里交货,家住龙头山乡的土豆种植者告诉我们:他把家里的好土豆卖了高价钱,剩下的小土豆都拉到这个淀粉厂卖掉,评了最高价,二毛八。小土豆放到地里都扔了,拿到这多少能卖点钱。

丁明亚告诉我们,在没有淀粉厂时,当地的农民往往把商家挑拣过的小土豆喂猪或白白浪费了,自从有了淀粉厂,周围农民的小土豆变废为宝,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大提高。
▲国际领先的马铃薯全粉加工设备
小小土豆,经过泓辉淀粉厂的加工,华丽转身,变成了一个大产业,目前该厂不仅解决了农民卖小土豆的问题,而且还与农民签订了订单,使农民收入有了保障。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周边老百姓就业难的问题。

站在巨大的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旁,丁明亚继续向我们介绍,在围场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如富龙薯业和味来薯业等一批马铃薯深加工企业,生产出了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全粉、低温油炸马铃薯薯条等马铃薯深加工产品,他们像一架架的马车,拉动围场当地的农业向产业化、纵深化发展,助推围场马铃薯深加工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土蛋”变“金蛋”,依靠科技的力量】
V
V
我们接着又来到了位于围场镇金字村的围场马铃薯研究所,作为围场马铃薯研究所的所长,这里可是丁明亚的主战场。
 
大学毕业后的丁明亚被分配到围场马铃薯研究所的前身原种场做技术员工作,从此他在这里一直工作至今,从普通的技术员到马铃薯研究所所长,又成为农牧局总农艺师,始终围绕着围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协作向国内外马铃薯科研单位专家借力,并消化、吸收、创新,一边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一边将已研发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使围场的马铃薯产业不断进步,产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调整,农民效益不断增加。
▲丁明亚研究马铃薯脱毒技术
刚刚毕业的丁明亚,分配参加工作后领导就分配他从事马铃薯试验等别人不愿干的工作,在一个县能搞出什么名堂来,他深入了解区域内马铃薯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抓住限制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先从脱毒种薯入手来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种薯是基础,没有好的种薯再好的栽培技术也是无济于事的,而普通的生产工艺技术使脱毒种薯的繁殖速度低,从而造成推广速度慢,虽已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围场农民使用脱毒种薯的覆盖率还达不到10%,毕业后他就参加到“脱毒微型马铃薯种薯工厂化生产工艺”科研项目中,查阅大量技术资料,集成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进行集成、消化、吸收和创新,进一步优化了生产工艺技术,为该项目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脱毒种薯的繁殖速度和种薯质量,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从而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完成后的推广应用阶段,由于农民对脱毒种薯这一新成果的应用认识不足,接受程度较慢,他亲自下乡入户进行技术培训,制定操作技术规程,亲自进行示范种植,建立科技示范户,建立示范应用展示田等一系列工作,通过不懈推广应用,围场脱毒种薯实现了县域全覆盖,远远超过全国脱毒种薯应用率的30%左右,使围场的脱毒种薯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农民对脱毒种薯的认识也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随后他又组织实施和推广了“薯类作物新良种及增产配套技术”、“脱毒马铃薯提质增效技术”、“马铃薯新品种早大白选育及推广”、“马铃薯贮藏病害调查及综防技术”、“马铃薯优质高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变异规律及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建立”等科研成果,实施品种更新,优化了马铃薯种植品种结构,并制定了与之配套的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使围场马铃薯产量稳步提升,目前围场马铃薯平均单产达2.5吨,超出全国平均单产的近1倍,年农民总增收达2亿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仅通过种植马铃薯一项提高近1000元,也使围场成为全国重要的种薯和商品薯基地。
▲围场土豆走近麦当劳
丁明亚向我们介绍,昔日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围场土豆,如今堂而皇之地走进了“麦当劳”餐厅,成为“金蛋蛋”,如今的围场县今非昔比,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时差蔬菜生产基地,“金蛋银蛋”比不上俺围场“土豆蛋”。 这里的土豆以纯天然、无污染闻名于国内外。
【有机富硒马铃薯助力围场马铃薯新发展】
V
V
▲承德硒缘功能马铃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马铃薯基地
我们到达了车道梁的硒缘公司马铃薯的基地,金秋十月,走在田间地头,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忙碌的丰收场景,收割机的轰鸣声、农民忙碌捡拾马铃薯的身影、一袋袋堆放着的马铃薯……构成了一幅秋日的和谐景象。
▲机械收获马铃薯
一台马铃薯挖掘机正在田野上欢快地来回奔跑,司机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方向盘,不时回头张望,而后面平稳有序运转的机械上,一颗颗个大面光的马铃薯撒落在平坦的田地上,村民们一手提着袋子,一手飞快地将马铃薯捡拾进袋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田野上堆放着的马铃薯袋和三三两两捡拾马铃薯的村民形成了一道别样的秋日景观。
▲传承“塞罕坝精神”的围场人
丁明亚告诉我们,硒缘公司的基地所生产出的马铃薯用有机方法种植,有机土豆是在有机农业体系下种植的土豆,不使用农药、化学化肥等化学因素,遵循自然规模生长,更加可圈可点的是,在丁明亚的技术指导下,种植有机马铃薯的工作人员还在有机肥里面引进最先进的院士科技成果增加了硒元素,生产出了名符其实的“有机富硒马铃薯”
【星探点点评】
一辈子只想一件事,惟有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才能独树一帜,引领行业;像丁明亚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专注做一件事,就可以从量变到质变,这种简单主义的做事原则,最终能够让你品尝到成功的美妙滋味。
【丁明亚の围场马铃薯】星亮点
“围场马铃薯”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999年,围场被国务院命名为
“中国马铃薯之乡”;

围场马铃薯正施用有机富硒肥,
力争成就功能有机马铃薯地位;

老丁很坚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造福家乡马铃薯产业”。

丁明亚微信号:wxid_3lzxcc7692522
丁明亚电话:13903149133

- 完 -

【田园星探持续招募中ing】
中国地大物博,物华天宝,从来就不缺乏美好的原生农特产品。然古语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换言之,再美好的农特鲜品,如果没有遇到一个识货的“鉴宝”人,那即便是仙女下凡,恐也难有人前惊艳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找的,就是这样一类独具慧眼的农特产品鉴宝人,我们称其为——田园星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北围场冬储马铃薯卖上好价钱
土豆价格大涨 固原马铃薯产业面临艰难取舍
如何让“小”土豆变得无限“大”
围场马铃薯
吃饱并不等于吃好!让“功能农业”解决“隐性饥饿”,吃出安全健康!
承德市人民政府 外媒看承德 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三十春秋“种”科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