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邊款的書法~以趙之謙為例 @ 松閣言事 :: 痞客邦 PIXNET ::

 



 


澹川刻<大音希聲>,隸書邊款。(印面4.5*4.5CM)


 


 



 


澹川刻<有芝不採有蘭弗掇>,行書,墨蘭邊款。(印面3.6x3.6cm)


 


 



 


澹川刻<枕流漱石>,金文與墨竹邊款。(印面3.0x3.0CM)

 




 


        篆刻邊款是指鐫刻於印章邊側上的款識文字,「款識」一詞最早見於《漢書.郊祀志下》曰:「今此鼎細小,又有款識,不宜薦見於宗廟。」顏師古注曰:「款,刻也;識,記也。」[1]此處「款識」乃指青銅器上所鑄刻的文字,或相關圖騰紋飾。目前所件文獻最早的印章邊款出於漢銅印邊款「萬石」,其他如隋朝<廣納府印>印背鑿款:「開皇十六年十月一日造」、北宋<新浦縣新鑄印>印款:「太平興國五年十月鑄。」,此類邊款或記鑄鑿者名稱,或記鑄鑿年份。


        篆刻發展至明代,文彭(1498—1573)[2]以筆墨將欲刻之字書寫於花乳石印側,再以雙刀法刊刻陰文邊款,由於石質印材相較於銅器頗易鐫刻,故文人篆刻家從此以邊款為篆刻印面外的另一表現空間。繼文彭後的何震(約1530--1606)[3]以單刀鑿切之法刻款,即一刀為一筆,刻出一面光潔一面崩裂的自然線條,如此,單刀線條便點畫出具有筆意且帶刀意的楷書邊款文字。但這種刻法需旋轉印石、以石就刀,刊刻出的文字構形較為生硬。清初浙派丁敬刻款仍用何震法,繼之在邊款上表現傑出的蔣仁(1743-1795)[4]、陳豫鍾(1762-1806)[5]等,則變法為以石就刀、以刀就石兩法相互為用,如此匠心經營,浙派後起諸家所刻就的邊款文字篇篇是楷書小品。今俯察乾嘉時期浙、皖諸家篆刻邊款,多是陰刻楷書或行楷,偶有隸書或篆輸入款者,則多用雙刀刊刻,在刀意的表現上相較于楷書款字仍未臻成熟。至於邊款內容,正提供文人篆刻家抒發創作才情的另一擅場,今觀蔣仁或陳豫鍾、陳鴻壽(1768-1822)[6]等人動輒滿滿四印側數百言長款,儼然將邊款做為創作理論與抒發情志小品文寫作,在記跋刻印年份與落款姓氏外,或釋篆刻用字出處,或記述贈答的金石姻緣,開邊款內容更寬廣的蹊徑。無怪秦祖永(生卒年不詳)輯《七家印跋》[7],雖多有偽作[8],但此一風雅之事漸為藝林所重則可想而知。


        發展至清末,趙之謙將「印外求印」的理念從篆刻印面擴展到邊款創作上,如引用魏碑《字始平公》文字,以單刀陰刻或陽刻雙刀表現邊款文字的偉然陽剛之氣(如圖1、3、5),以隸書陰款表現莊嚴流麗風格(圖2);又創款字與圖形結合形式,如取法《少室石闕》漢畫刻成<仁和魏錫曾稼孫之印>(圖 3)中「走馬角抵戲形」儉樸生動的圖像與陰陽款字併陳,<同孟子四月二日生>印款中龍形肖像與篆書、魏碑陰款同妍(圖4);或法六朝石刻造像與陽刻碑志形式刻成<餐經養年>邊款(圖5);或將山水畫境搭配典麗的隸楷陰刻表現在印款上(圖1)。經趙之謙創新開拓下,自此,篆刻邊款除提供篆刻家落款記年或文學修養表現外,更可將作者「印外求印」功夫在篆刻印面外的側款上盡情發揮。


 



 


 







 



 


 


 


 


(圖1)趙之謙<>():《中國歷代印風系列.趙之謙印風(附胡钁)》,頁101



 



(圖2)趙之謙<大慈悲父>,取自黃惇():《中國歷代印風系列.趙之謙印風(附胡    钁)》,頁33



(圖3)趙之謙<仁和魏錫稼孫之印>,取自黃惇():《中國歷代印風系列.趙之謙印風(附胡钁)》,頁69




(圖4)趙之謙<同孟子四月二日生>,取自黃惇():《中國歷代印風系列.趙之謙印風(附胡钁)》,頁82




(圖5)趙之謙<餐經養年>,取自黃惇():《中國歷代印風系列.趙之謙印風(附胡钁)》,頁34



 




[1] 參趙海明:《印章邊款藝術》(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6月初版1刷),頁1




[2]文彭,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長子。精篆刻,象牙章往往自書印文,請金陵李文甫奏刀,後以凍石自書自刻。論者以文氏為文人篆刻始祖。詳參韓天衡《中國篆刻大字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11月。),頁78




[3]何震,婺源(今江西)人,號雪漁。精篆刻,與文彭為師友之交。刻印受文彭影響,曾與文彭合作數十方,文書篆,何鐫刻;後取法秦、漢印,突破時俗藩籬,脫穎而出,稱雄印壇。詳參韓天衡《中國篆刻大字典》,頁80




[4]蔣仁,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號山堂、吉羅居士,為西泠八家之一。詳參韓天衡《中國篆刻大字典》,頁150




[5]陳豫鍾,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派。字浚儀,號秋堂。篆刻宗法丁敬,兼及秦、漢,為西泠八家之一詳參韓天衡《中國篆刻大字典》,頁158




[6]陳鴻壽,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浙派篆刻家,為西泠八家之一,與陳豫鍾並稱「二陳」,詳參韓天衡《中國篆刻大字典》,頁160




[7]秦祖永輯《七家印跋》一卷,收錄丁敬、金農、鄭燮、黃易、奚岡、蔣仁、陳鴻壽七家邊款跋語,計二百三十二條。參楊家駱編:《藝術叢刊編第一集?篆刻學》(台北:世界書局,19865月第5版),二集第三輯,頁139-256




[8] 《七家印跋》經清末金石印論家魏錫曾考訂:「近見傳抄丁、黃、蔣、奚、板橋、冬心、曼生印譜一冊,面文皆作閒散語,款則紕繆支離,並諸家時代先後、交遊蹤跡亦未稍加考證,妄人所為,誠不足辨。」見韓天衡《中國篆刻大字典》,頁614




[9] 目前趙之謙印譜最齊者當是吳甌編:《趙之謙印風(附胡钁)》(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12月第版第一次印刷。)收印384方中,從其紀年邊款推論趙氏最晚刻就之印<福山王氏正孺藏書>,落款為同治十一年(1872),參該書頁113


 




[10] 參劉江:《吳昌碩篆刻及其邊款》(杭州:西泠印社,20001月初版1刷),頁1




[11] 吳昌碩約於七十四歲刻<>朱文印,邊款約:「擬趙無悶。缶。」,參《印影》頁19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近现代篆刻家王福庵治印逾万,印风工稳秀雅取法广泛精整流美
寻味方寸;传世经典,“真水无香”
历代文人书法之百十??西泠创社名家
石安印话(第24期):蒋仁“真水无香”印品赏
浙派印论篆刻审美的多元取向篆刻讲堂一百一十
陈鸿寿篆刻艺术对后世影响,8位受到曼生影响的重要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