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十一|汉高祖 · 外交风云


说完内政,来说外交。


说来也挺简单,刘邦时期的主要外交对象就两个,一北一南。北方的就是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匈奴,南方的则是一个叫南越的地方。


和亲匈奴


先来说说匈奴。


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知道汉军打不过自己,胆子更大了,一点也不消停,不停的骚扰北方边境。刘邦对此很头疼,一直拿不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若是秦始皇,肯定会大发全国之兵,派大将北伐匈奴,与他们决一死战的,但这招放在刘邦这就不行了。一方面,国内战乱初定,朝廷刚定下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多士卒都已经卸甲归田回家种地去了,此时若忽然再召集大军,并非是好时机。另一方面,刘邦不太愿意承认的是,白登之围的经历给他带来的心理阴影太大了,他是再不愿意冒险带兵去打匈奴了。


那派一个郦食其那样的说客,用口舌之利、仁义之理去教育匈奴人,从而实现边境和平呢?这也同样是行不通的。冒顿连自己亲生老爹都能杀掉,如何是能用仁义礼仪说得通的?


之前随刘邦北伐匈奴的刘敬此时献上了一个计策:和亲,让刘邦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冒顿做阏氏。如此,在辈分上,刘邦就成了冒顿这小子的岳丈;如果公主生下儿子,那下一任单于就是刘邦的外孙。如此,匈奴怎么敢跟岳丈、外公作对?久而久之,自然就建立起君臣之分了。


刘邦一拍大腿,觉得这个计策好,马上安排。人选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因为刘邦统共只有鲁元公主一个女儿。不过,记性好的读者可能会有印象,这鲁元公主当时已经嫁人了,夫君就是当时的赵王张敖(张耳的儿子)。因此,要实现这个策略,就得先解除鲁元现在的婚姻关系。


逼迫女儿离婚,对于刘邦这样的人来说,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问题在于吕后的态度。


在刘邦死后的日子里,吕后为政的行事作风可谓心狠手辣,城府颇深,不过她毕竟是个母亲。作为皇后,她一共生养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另一个就是这个鲁元公主了。对这两个孩子,吕后视若掌上明珠,母亲的爱子之情完全胜过了为政的理智。


如今,忽然听说她那不争气的老公,因为打不赢匈奴人,居然要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去北方蛮荒之地伺侯蛮族单于、吃苦受累,这做母亲的自然心如刀绞。她也全然不顾皇后颜面,天天跑到刘邦那里以泪洗面,耍小性子,不让刘邦把鲁元送去和亲。


见到老婆这么耍无赖,刘邦实在是没办法,而和亲这事又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万般无奈之下,刘邦命人从宗室中挑了一个女子,封她为公主,送去匈奴结亲。


好了,汉高祖刘邦算是开了“和亲制度”这个先河。自此之后,后世的帝王们始终乐此不疲的把自己的女儿一个个送出去缔结这样的政治婚姻——直到满清政府,依然有不少这样的案例。


可是,对和亲这个政策,后世批评声很多。批评和亲主要有几个角度。一种是出于华夏正统的观念,认为,作为华夏民族,跟匈奴这样的蛮族和亲,是自贬身价的行为;另一种则是类似“女权主义者”的思想,认为这样做是极其不尊重女性的行为,把女性作为了政治工具加以利用。


这两种观念虽然有些道理,但没有说到点子上。和亲政策的最大问题不是道德和伦理上的,而是实际功效上的缺陷。


试问,一个女人的出嫁真的能瞬间实现化干戈为玉帛的目的吗?


如果你相信凭女子出嫁就可以实现世界和平,那实在是太天真了。


匈奴人不像汉人,具有完善的伦理系统和观念,更别提当时这位不可一世的冒顿单于了。一个对自己父亲、妻子都毫不手下留情的人,怎么可能会在意什么翁婿的名份?


不过,从客观结果来说,这次的和亲(和后世许许多多和亲一样)确实起到了效果——在公主下嫁单于之后,匈奴造成的边患有了很大的好转。但究其原因,绝对不是因为这个山寨版“公主”长得多么倾国倾城、娇艳欲滴;而是由于和亲以后汉朝“赏赐”匈奴的各种物产,完全超过了匈奴派兵劫掠所得。既然如此,坐享其成就可以了,为何还要冒着生命风险去骚扰边关呢?


说到底,所谓的和亲政策背后,实质上是以经济利益换取和平的行为,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拿钱“买”和平。中原地区是农耕社会,经济上比游牧民族繁荣、丰饶,因此引得匈奴人来侵袭。所以,不如直接用钱买回和平来得简易。


后世把这件事做得直白的是宋朝的“岁币”制度。看上去中原政权很吃亏,且听上去十分屈辱,但实质上算是聪明之举。想想如后来汉武帝之流倾全国之力发兵平定匈奴,尽管在军事上获得了成功,但若仔细算来,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超于此——甚至有几个皇帝就是因为连年对外征伐而最终失了天下的。


这么一想,用钱买回边境的和平,也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而那些被用来和亲的女子是纯粹的政治牺牲品——她们只是幌子,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她们背后的“实力”和“实利”。


劝降南越


说完了北边,现在转头来看南方。


秦二世末期,秦朝的南海郡行政长官任嚣在死之前把南海郡托付给了一个叫赵佗的县令,并告诫他,国内形势很混乱,应早做准备以便自保,甚至可以视时机在必要的时候自立为王。


赵佗听取了任嚣的建议,杀死秦国故吏、闭关自守,还发兵吞并了旁边的桂林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在秦汉时期,长江以南大都是有待开发的地儿,交通非常不便,因此很闭塞。所以,赵佗自立这件事,不管是刘邦和项羽,在中原大局落定之前,根本没人搭理——很有可能压根都不知道出了这么个事儿。


等到刘邦登基以后,就需要正视这个问题了。当然,最彻底的解决方案自然是武力讨平,同秦朝时候一样,将南越地方悉数纳入大汉版图。但跟解决匈奴问题一样,在当时对南越用兵也绝非上策。一方面,南越交通不便,大军要远征南越,所经历的路程要比北伐匈奴还要远;而另一方面,当时南越虽然曾经为秦始皇所统治,但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便拿下了也没有太大的价值。耗费大、产出小,这么一衡量,这件事的投资回报率非常不诱人。


不过,与匈奴这个外族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南越问题算是华夏民族的内部矛盾。赵佗,以及之前的任嚣都是中原政权派驻南方的官吏。既然都是同一个文化传承底下的,道理上容易说得通,所以南越这件事可以试着通过谈判解决。


经过全盘考虑之后,陆贾带着谈判的筹码踌躇满志的出发去了南越。谈判结果很简单,实现了双赢的结局;但谈判过程很有趣。


陆贾跑到南越王赵佗的驻地番禺(今广州),见到了赵佗。赵佗这哥们挺逗的,虽然是正经八百的华夏族血统,此刻却故意盘着南越族的头髻,也罔顾华夏礼仪,叉着双脚坐着迎接陆贾——这在中原人看来,是不懂礼数之人的坐姿。赵佗想通过这种行为来给汉使一个下马威。


陆贾看到这番情景,自然读懂了赵佗的意思。他开门见山,跟赵佗说了一番话,里头有几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套关系。哥们你虽然现在摆出一副南越人的样子,但你自己原本就是中原人士,祖坟什么的都还在真定这个地方,无论如何,你都是改不了身上流淌着的华夏族的血脉的。所以,哥们,快别装了,你跟咱们大汉终究是一路的。


第二层意思是摆实力。南越虽然地方相对独立,但若要比拼实力,怎么可能是大汉的对手?我们汉皇英明神武,剿灭了西楚霸王,平定了天下,这都是天命庇护的结果。哥们你若是想用区区南越之地跟中原政权对抗,绝对是以卵击石哪!


威胁完了,自然就要给甜头了,这第三层意思便是亮出谈判的条件。陆贾告诉赵佗,皇帝特地让我前来,正式册封你为诸侯王,并跟南越建立通使制度,而你所要做的,只是向我们大汉天朝俯首称臣即可。


言下之意是,只要哥们你不来骚扰我们中原的地盘,并且愿意臣属于我们,我们就承认你的既成势力,也不攻打你的地盘;但如果你不识时务,那我们必定先掘你祖坟,再派大军来剿灭你们!


《教父》里面有句很有名的台词,“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教父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效果颇佳。如何算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必然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的份量要足,大棒的力度也得大,两者联合,对方一看谈判的天平如此不平衡,自然会趋利避害。


赵佗是聪明人,这次谈判,他原本的目标也就是保住自己在南越的实际势力即可。既然现下汉使已经开出了这个条件,那就没必要再装了。《通鉴》载,佗乃蹶然起坐——一下子就坐正了,还特地起身向陆贾道歉,说自己久居蛮夷之地,因此忘掉了礼仪,还请汉使赎罪云云。


不过赵佗也是谈判的高手,在主要目标确保了的情况下,他还是要尽力为自己多争几分影响力。他装模作样的问陆贾,我跟萧何、曹参、韩信之流相比,哪个更厉害一点?


赵佗这么发问,同时有几个意思。首先,他告诉陆贾,别看我偏居一隅,但你们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有些什么人,我都还是知道的,所以,别幻想要蒙我;其次,也是趁机刺探一下汉朝的情报;第三,通过这个“闲谈”看看陆贾的为人。


陆贾想了想,放了个烟雾弹,说,大王,你比他们高明一点。陆贾这个回答也就是就坡下驴,反正这种问题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赵佗高兴高兴。


赵佗一听,有点得意,接着问,那我跟刘邦比呢?


作为外交使节,陆贾不能让自己所代表的皇帝颜面有所损害。刚才人情已经做过了,这下得给老板挣面子了,不然就是政治问题了。他很严肃的告诉赵佗,我家老板继承的可是三皇五帝的伟业,管理的是方圆万里的沃土;哥们你充其量是个蛮夷之地的山大王,管理的只是我堂堂天朝底下的一个郡,如何能跟我老板相提并论!


这次轮到赵佗放烟雾弹了,他哈哈大笑了一下,说,我只是刚好在这里称王了而已,如果让我身在中原,也不见得就不如你家老板了(“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说完,热情款待了陆贾,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


“何遽不若汉”——赵佗这番言论,绝对不是无意义的说大话,而是要陆贾知道,自己不是什么酒囊饭袋,切莫低估了南越的实力——以此夯实汉朝和南越的势力平衡。


当然,这些言行无碍大局了。最终的结局,是赵佗高兴的接受了汉朝的封赐,成为体制下的“南越王”,向汉朝称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汉文帝刘恒(刘邦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前157年在位,终年46岁)
【粤故事】劝越称臣一统功 ——汉大夫陆贾两度入粤
秦朝一名将:熬死了秦始皇、汉高祖,成功继位称帝,名字妇孺皆知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十八)汉文帝的小故事
汉文帝北面缓和匈奴,南面安抚南越国,可他这个皇帝不窝囊!
神秘消失的古国:匈奴(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