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战战败后,德国是怎样从一片废墟上重建军队的?

NO.1562 - 重建德军

作者:季风 / 编辑:冷小军


一战中德国战败,曾经叱咤欧洲的普鲁士军团烟消云散,众多拥有着辉煌历史和荣誉的部队被解散!海军更是一夜回到统一前,一度跃居世界第二的公海舰队消失在斯卡帕湾彩虹的轰鸣中……

新组建的空中力量更是一塌糊涂。一大批拥有者辉煌战绩的王牌飞行员不得不为生计发愁,其中就有后来成为纳粹德国空军元帅的戈林,作为王牌飞行员,他在一战时期有击落22架敌机的傲人纪录。

二战中的笑柄戈林一战时也有亮眼的表现

但一切就是那么玄幻。20年后,当纳粹德国的钢铁洪流淹没波兰。从一切归零的战败者,到纵横欧洲大陆的强者,德国人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

这后面是无数德国军人一生努力的结果。

尽管协约国在《凡尔赛和约》中对德国军备研发设置了一堆的限制,装甲车、坦克、军用航空器(包括飞机、飞艇)、可用于野战的各式火炮……林林总总,数百种新式装备都在限制之列,德国还被禁止进口武器、弹药和一切战争物资。为了确保这些禁令切实执行,协约国甚至派出了一支近千人的军事管制委员会常驻德国。

齐柏林飞艇

对于协约国的限制,德国人不断尝试修改与重新谈判。很快德国人就找到了突破口。1920年,《布洛涅备忘录》通过,德国治安警察部队合法获得了150辆装甲车,魏玛国防军则以“装甲运兵车”的名义得到了105辆装甲车。1926年,《巴黎空军协定》取消了德国飞机生产的严格限制。与此同时,德国各界人士也积极为国防军的重新武装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德国军工企业也采用暗度陈仓的模式进行武器的研发工作。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其他国家设立分厂,或者将工厂迁往国外。以火炮大王克虏伯为例。1921年,克虏伯获得了瑞典博福斯公司的控制权,一部分设计图纸及专家被送到瑞典,开始了一系列的研发工作;克虏伯还在荷兰设立分厂,批量生产火炮,建造新式船舶。

这方面莱茵金属也不遑多让,他们购买了瑞士的苏罗通公司,把这家钟表起家的企业改造为机枪生产企业。后期,苏罗通进一步发展出了火炮生产能力。

 国军进口的150mm重炮,莱茵公司生产,由苏罗通公司出口到中国

火炮研发的同时,德国军方以拖拉机的名义开始了坦克的研制。至于飞机,那就更简单了。协约国虽然禁止了德国研制军用飞行器,但是民用飞行器的研制与生产并不在禁止。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航空运动十分发达,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研制竞赛飞机。二战中英国著名的喷火式战斗机前身就是一款运动飞机。德国人复制了英国人的做法,通过发展运动飞机的方式保留了飞机的研制能力,也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

Me109也是有运动飞机发展而来的

既然设计生产没有问题,那试验场地就成为了问题。好在,作死的大伯伯送来了神助攻。因为波兰的存在,德国与后来的死敌苏联人达成协议,在苏联设立专门的工厂与试验场地,进行这两类武器的研发与测试。

重武器的研发一帆风顺,轻武器的研制也秘密展开了。最为典型的就是机枪的研制。英法等国禁止德国研制水冷重机枪,对此德国的回答是通用机枪。德国人发展出了MG34机枪,这种机枪采用气冷模式,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用弹链保障。最具创造性的是,这种机枪可以在两脚架和三脚架之间任意切换。

MG34机枪

最令协约国想不到的是,因为他们肢解第二帝国武备的行动,德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库存老式武器的压力存在。

所以二战刚爆发的时候,他们有相当数量的军人要拿着一战的武器来应对全新装备的德军。结果就是,战争开始的时候,英法士兵在面对德军新式武器多少都有些不适应,被全面压制。

不过只有好的装备,并不能造就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战争胜利真正依靠的是先进的作战思想和训练有素的军人。

这方面,德国人又具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传统的普鲁士军队被肢解,军队内部守旧势力也随之连根拔除。新组建的魏玛国防军可以进行各种尝试,而且不用担心既得利益者的阻拦。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能够在德军内部顺利展开实验,并最终推广到全军,与这种大环境的作用密不可分。

对于这样的环境,英国的富勒、法国的戴高乐估计都会羡慕哭了。即便是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也无法相比,他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在军中的推行一度因为政治因素而被叫停。与装甲作战理论类似的还有空降兵战术等在当时看来全新的作战理论。

 古德里安,德国装甲兵之父

作为国防军最高指挥官的冯·塞克特,更是新理论的坚定支持者。在作战理念上,他极度反感一战中堑壕战的模式。在他看来,运动战才是未来行之有效的作战模式。一切新的在作战理论都值得去尝试,是那一代德国军人的共识。

理论创新后,有一支能够将这些理论落到实处的军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在这方面,依旧是塞克特将军为德国打开了局面。英法限制德国陆军的规模,将其限定在十万人,并要求德国延长士兵的服役期。他们自以为做得十分完美,但正好为塞克特的构想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当时主流思想的不同,塞克特推崇的是规模有限、训练精良的职业化军队。这与他一战期间在东线作战的经历有关,在这段经历中,他经常指挥数量有限、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德军打爆规模要大得多的沙俄军队。

塞克特,德国国防军之父

对塞克特来说,取得胜利的关键是机动性。小规模的专业部队与大型部队相比,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更好的运用机动性和灵活性。一旦战争爆发,规模有限的军队可以立即投入进攻,而不需要像一战爆发时的德军那样需要较长时间的动员与武装,从而丧失了快速行动的机会。

与此同时,塞克特抓住了一个明显的bug,那就是协约国虽然限制了德国军队的规模,却没有限制士官在军队中的比例。

这个漏洞被塞克特为代表的德国军人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德国国防军中士官的比例达到令人咂舌的地步。士官规模扩大,质量也在显著提升。德国人严格规定了士官晋级的程序,普通士兵想要成为士官需要经历重重考验,从而保障了士官队伍过硬的军事能力。与按资排辈的士官选拔制度相比,这种方法培养出的士官优势明显。

士官的问题解决了,军官团的建设也十分的成功。此时的德国孤立知识青年加入军队,同时从基层士兵、士官中选拔优异者接受军官训练。至于那些在一战中表现出色,有着充足发展空间的军官,德国军方把他们暂时调离一线部队,安排从事一些专门性的工作。比如著名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就曾经在步兵院校当任过职务,他的作品《步兵攻击》就完成于这一时期。

隆美尔

塞克特为空军准备飞行员的措施更是经典。在军队的支持下,德国的滑翔机运动十分兴盛。为了吸引年轻人,不少军方大佬甚至直接参与这项运动。这个看似无关的运动对后来的影响十分巨大,很多二战德国王牌就是从滑翔机开始接触到飞行的。

 哈特曼就是从滑翔机开始的飞行生涯

经过长期的努力,到了元首成为德国最高领导人时,魏玛国防军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元首需要做的就是把一些本来在暗中运作的机制转到台前,扩大军队规模。唯一的遗憾就是海军,起步太晚啦。结果就是二战中,纳粹德国的陆军、空军表现出众,海军除了U艇外,几乎没有什么亮点。

从一片废墟中重新组建一支世界级的强大军队的难度真的很大,塞克特和他的战友们完成的相当不错。他们的经验对于一百多年的我们,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冷热防务
金戈铁马、炮声隆隆,权力角逐、文明兴衰。
125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战后德国四处被制裁,为何短短20年就能发动二战再次横扫欧洲?
上世纪20年代的德军准备和谁干仗?他们甚至觉得打不赢法军
胡桃夹子:两次大战中的德国步兵近战反坦克武器综述(1)
1939年时,一个德国国防军的标准步兵班多少人?火力多强?
他被称为“二战德军之父”,那些德军名将,都出自他门下
德国国防军的再次崛起,细说由塞克特锻造的德军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