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幢寺居然是广州最早的外商‘迎宾馆’?

在广州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路之间的海幢寺,因其独特的园林环境和人文历史而著名。

在清代曾是广州地区最大的园林,甚至还被官家选为对外接待地点。

海幢寺这个佛家之地,居然成为广州最早对外商开放的公园和迎宾馆,历史的发展就这样出乎人们的意外。然而,海幢寺之所以成为清代两广总督的外事接待庭园,这其中更多的是阴差阳错的无奈了。

海幢寺正门




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遂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光绪年间,寺内有僧人300多,高僧云集,盛极一方。寺内有尊与众不同的男身观音,极具特色。

民国17年(1928),当时的市政府把海幢寺的部分房地划出建河南公园,民国22年9月改称海幢公园。至建国前夕,海幢寺的许多殿房因开马路而被拆毁,只保留大雄宝殿、天王殿、舍利塔殿等部分建筑。

大雄宝殿




当年,清政府为加强防范,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撤消了宁波、泉州、上海三处通商口岸,外商只准到广州贸易。

广州随着外贸的发展,外商日增,城市也在扩大,而位于珠江南岸与十三行区隔江相望的海幢寺及其近邻的伍氏家族花园就成为外商休闲的去处。

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外商虽然严格约束,但在乾隆末年也准许外商过江到河南的伍家花园和海幢寺闲游。当时海幢寺面积比现在大得多,以其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岭南庭园。

天王殿





另一方面,伍氏家族乃经营十三行的怡和洋行,其资财为十三行之首富,又曾是十三行总商,伍氏家族与清政府官员与外商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

伍氏花园 清晖池馆的内景





于是,海幢寺变成了与西方人交往的主要场馆。正如荷兰使团所载:“在海幢寺会见大使之后,又赐御宴于隔邻的行商伍氏花园,英国使团停留广州期间也曾下榻于此。”在海幢寺西侧的伍氏花园成了清政府地方大员接待外宾的迎宾馆。

伍氏花园内景观





除了贸易社交的原因,外商聚集海幢寺的最主要原因,是当时为了便于管理对外贸易,清政府在广州委托半官半商性质的“十三行”,协助粤海关管理广州的对外贸易,也是外商在中国的全权代理人。

清代与历代最大的不同是,政府及海关不直接与外商发生关系,一切有关外商的事务都要通过“洋货行”(简称洋行)的行商,居间经办。

为防止外商与华人接触,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外商的措施,如不能携带武器进人广州、不得在商馆内雇用华人做事、出人不能乘轿、不得在珠江中划艇作乐、不得逾越十三行范围、不准外国妇女入住广州、贸易任务完成即乘原船回国、不得在粤过冬等等。这些措施戒备十足,其中有些不近人情。防范之心,昭然若揭。

但这些外国商人远洋而来,久处船上,十分无聊,生病是常事,到广州后又被限制在狭小闷气的商馆里,有碍健康,时有烦言。乾隆末年,清政府给予外商体恤,准许外商在每月的初三、十八两日过江到河南的海幢寺和邻近花园郊游。

嘉庆二十一年(1816),两广总督蒋攸铦批准十三行的外商于每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日,在官员带领和通事(翻译)陪同下渡江到位于河南的海幢寺、花地湾旅游,规定每次只限十人。

但这位总督制定的条条框框也很多,如规定只能当天日落时回馆,不准饮酒滋事,不准在外住宿等。如有不按规定办理者,定将行商、通事从重究治,以后外商不准再去闲游。

当时根本没有娱乐活动和娱乐场所可言,于是外国商人纷纷把海幢寺视为广州最重要的寺庙和主要的消遣旅游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清朝禁止西方女性来华导致的冲突
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兴起与没落
鸦片战争史5——16世纪以来中西方交往:中国与英国
世界首富伍秉鉴的惆怅
1834年中国的世界首富!!
从“中国皇后”号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