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州70年龙舟竞渡:初一新洲景,初二官山景,初三市头景,初四新造景……

翻开日历,历数广州端午节的那些事儿!

1953 年

端午节的市场

荔枝湾有许多人正在密锣紧鼓地练习龙舟,市民们也忙碌起来,纷纷到市场选购丰盛的过节食品。

端午节,南方风俗是要吃粽子,包粽子的糯米今年销路特别好,市粮食公司和市零售公司在十三日以前销出的糯米,都已经超过去年端午节期间销货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上九东路李桃记粥品店,今年端午节多租了隔壁一间铺位来卖粽子,他们包粽子的糯米就用了八市担;

李桃记除了卖两、三千元的小裹蒸粽外,还有五千、一万元的大裹蒸粽,店员罗超群说:“工友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店里的大裹蒸粽大部分是卖给附近的工友。”

职工社员最多的河南区消费合作社,也销出各式粽子一千二百斤。全市兼营粽子的茶楼、粥品店,生意都格外兴隆,有些虽然请了临时工加班包粽子,仍然赶不上消费者的需要。

京果海味现在已成为劳动群众普遍需要的食品,这几天,一德路的京果海味店都挤满了顾客,很多商店每天都要不断进货;刚从产区运来的墨鱼、虾乾,就要赶着拆包销售。

一德路万兴店这几天卖出的莲子、虾子、蚝豉特别多,每天都做二千七、八百万元生意。一德中路利发行老板曾蓬仙满面笑容地说:“我们最近收到四乡许多京果海味订货,现在正忙着派人到天津、上海采购,真是应接不暇。”

水果、蔬菜、猪肉、鱼鲜也非常受人欢迎,福利果栏两天来从中山等地运来的荔枝,货刚进店就给顾客买完了。

仁兴果店十二日才运到的连滩芒果千余市斤,十三日清早就全部售完。海珠市场出售河鲜、猪肉、鸡鹅鸭的摊贩,生意比平日多了一倍;零售公司、合作社连日来出售食糖、生油、豆子、猪肉、鸡鹅鸭等,比平时也增加了很多。

1954 年端午节

荔湾河上一片热闹

市轮渡公司增辟西濠口至荔湾人民游泳场航线

明天就是端午节,本市荔湾人民游泳场将有精彩的龙舟竞赛。

为了便利市民前往观看,市轮渡公司特临时增辟一条电船航线:由西濠口广三驳轮码头经河南大基头码头前往荔湾人民游泳场。

航行时间为六月五、六两日上午十一时起至下午十时卅分止。这条航线的票价为一千六百元,小童优待票为八百元。

以后每逢星期六、日两天下午六时卅分起至十时卅分止,市轮渡公司亦派出电船由西濠口广三驳轮码头经河南大基头码头前往荔湾人民游泳场,票价同上。

这样,市民们将可在周末和假日晚上很方便地前往荔湾游玩。

6 月5 日端阳佳节正日

虽然天雨,但荔湾河上情景依然热烈,到处是争看龙舟的人群。

大约在上午十一时前后,太阳出来了,从各方面来看龙舟的人渐渐地塞满了荔湾桥脚和荔湾、西郊两个泳场。这时,来荔湾泳场报到的各乡龙舟,锣鼓喧天地在河面上往返穿梭。

看龙舟的人越来越多了,站满了两个泳场的栏杆;河面的两傍,无数小艇整齐地排成两列,组织起临时的看台。

下午一时正,热闹的气氛逐渐形成高潮。

来表演的龙舟有新洲、小洲、横沙、壁华、新基、官洲、莲溪、松溪、沙溪、沙涌、西乡、东乡等十二艘。每艘龙船上都有六十个至八十个划手。

在龙舟的表演中,还组织了竞赛,使整个河面都沸腾了起来。十二艘龙舟,从远处看去,仿佛是十二条出水蛟龙,出没在金黄色的波涛中。两岸的游人报以一阵阵掌声和欢呼,荔湾泳场的司令台上,鞭炮不绝地响着。

1954 年

解放后第一次正式龙舟竞赛

九月十二日下午,本市荔枝湾河面锣鼓喧天,举行了一次热烈的龙舟竞赛。参加竞赛的龙舟,包括广州郊区和南海、番禺两县的十二个乡、镇。

这是解放后第一次正式的龙舟竞赛。当天又是星期日,天气相当好,观众们更是兴致勃勃。

竞赛的水道是荔湾人民泳场北部码头至南岸涌口,来回共二千公尺。两岸到处都密密地站了好几层观众;

广州附近芳村、黄沙、沙面地带的小艇也都载了游客,云集在江面,不少工人、机关干部等全家人一起来看龙舟;

近郊的农民也兴高彩烈地来参观龙舟竞赛。离广州六十多里路的新蚌湖乡,有上千人分乘大艇在竞赛前夕和龙舟一起赶到荔湾泳场——其中不少是第一次到广州的。据估计,全部观众共有十万人以上。

十二时四十分,竞赛开始了。

官洲乡、新洲镇、山村镇三条龙舟是第一组,一声号令,龙舟上锣鼓齐鸣,鞭炮大作。

远远看去,三条龙舟上鲜明的彩旗迎风招展,船尾飘散着鞭炮的硝烟,而划船的运动员则露出健壮黝黑的上身,随着锣鼓声的指挥,划得非常整齐有力,还有几个人专门站着用脚按船头,使它有规律地起伏,分开浪花。

三条狭长的龙舟像箭似的向前疾驶,龙舟过处,两岸观众们高兴地大声谈论,不断为他们欢呼、打气,正在西郊、荔湾泳场游泳的人们也纷纷跑上看台观看。

接着,有新基村、新蚌湖乡、沙涌村,山西村、南浦乡、小洲乡,西塱乡、横沙村、东塱乡等龙舟分组竞赛。

龙舟从荔湾泳场到了南岸涌口时,只听锣鼓换了节奏,立刻,全体运动员在原位置转了一个身,船尾变成了船头,龙舟又沿着原路飞快地划向出发点。

这些龙舟中,以横沙村的最长——十二丈,坐一百人;

东塱乡的最短——七丈二尺,坐六十四人。四组初赛以后,又有六条龙舟分两组决赛,两岸的欢呼声更是响亮。

一直到下午五时竞赛完毕,观众才满意地陆续散去。

结果新洲镇取得第一名,南浦乡第二名,官洲乡、小洲乡得第三、四名。

时间都由裁判人员用秒表计算,第一名成绩是十分四十三秒。

1957 年

文化公园举行端午习俗展览

展览会用照片、图画、模型向观众介绍各种龙舟的形式和竞渡场面。

在一座特别装置的布景里,数艘龙舟模型正在热闹的江面上破浪飞驰,其中两艘装上电动机器,舟上数十条大汉挥动船桨,气势逼真。端午节民间喜爱为小孩配挂“香包”,以辟除虫害;在门上悬挂菖蒲以辟邪气,展览会上也将展出这些实物,并用图画、文字介绍这些节日里的卫生活动。

展览会还介绍了相传在端午节逝世的屈原的生平,陈列了屈原的光辉著作,使人们对于这位爱祖国、爱人民的诗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1957 年

荔枝湾上锣鼓喧天

32条龙舟翻江破浪

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端午节期间将举行盛大的龙舟赛;

在节前农民就划着龙舟到附近各乡去探亲拜访,每到一个乡村农民都设有茶点招待划着龙舟来探亲的别乡农民兄弟。图里是昨天龙舟驶到市郊小洲乡探亲时的盛况。

统计参加比赛的已有32条龙舟。它们来自市郊及番禺、南海等县。这次比赛准备分8组进行,即每组4条,每组前一二名有奖。在龙舟比赛前还有自抗日战争后就没有出现过的民间艺术音乐船的表演。

龙舟比赛后还由航海俱乐部摩托快艇和海军舢板作表演。

上午9时许,数千只小艇和本市部分电船均被动员起来,把游客送往海角红楼云。游客中有不少是从番禺、佛山来的,也有特地从港、澳赶来看热闹的同胞。

下午1时,来自市郊和番禺、南海等地的32艘龙舟云集海面,人群夹岸,锣鼓喧天,游艇满布于红楼四周。

这些龙舟长者百余尺,短者亦有86尺,两旁坐满约100名身体壮健、皮肤黝黑的划手,他们都是农民和渔民。

当裁判员一声哨响,龙舟即扬旗鸣鼓,分左右翼疾进。每舟中腰放一大鼓,两人拼命捶击,桨子随急鼓声一起一落,溅起数尺高的水花,顿时只见水花不见人,舟中罗伞、彩旗都被溅湿,龙舟在水波中疾进。

龙舟从红楼海面竞渡至南岸,再回到起点,全程3,000公尺。最为热闹和紧张的是龙舟将达终点的时候,大家不甘落后,以锣鼓、呐喊、爆竹助威,其声足可吓退海中蛟龙(传说龙舟竞渡以呐喊、鼓乐吓退海中蛟龙,使其不去咬食屈原尸首)。

首先到达终点者,游客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即,市体委以银鼎奖以首名。

获银鼎奖的有如下八艘:植村涌口社号、蚌湖号、新基村号、沙亭村号、东茭乳业社号、高坛上四社号、南埔东乡沿沙号、陈边四社号。

 1957 年 6 月 10 日,广州市有十多二十万人在荔枝湾上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礼拜天,有40多艘龙舟在这里作了一场精彩、激烈的竞赛,这是人们所期待已久的五月龙舟海角红楼会景。

尽管龙舟竞赛是在下午才举行,但由清晨开始,拥挤的人群就像百川归海似地从各个方面、不同的路途涌向目的地。市内通向荔枝湾去的船舶、游艇早已出动一空,码头上还不断增添一排排的长龙;更多的急不及待的观众,纷纷从陆路进发,先到目的地附近再雇船渡江。

在荔枝湾,江上除了西面留出竞赛时的水道外,江心和江的东面,密布的船舶栉比相连,足足有三、四里长。两岸的堤上,观众挤聚成两道人群,当中仅海角红楼游泳场内就有三、四万人。

龙舟会景

龙舟会景是广东省各地民间统传习俗之一,也是农历五月间在农村中的一种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它包含有龙舟会演、竞赛的内容。在国内外闻名的广东音乐中有一个名叫“赛龙夺锦”的曲调,就正是描写龙舟会景的气氛和情景。

在广州市,每年农历五月都有几次龙舟会景在不同的地点举行。已经在群众中成为习惯的就有:初一新洲景,初三新造景,初五海角红楼景,初六盐埗景,初八黄竹岐景……。每到那一天,各地的龙舟就都往那里会集,互相表演或竞赛,和交流经验。

龙舟也有亲友

在广州市出景的龙舟中,有许多彼此间结有亲戚或兄弟等关系的。最为群众所熟知的有

盐埗的老龙是“契爷”(干爷),

泮塘的幼龙是“契仔”(干儿)。

每年初五,老龙就去探望它的“契仔”,初九、初十,泮塘的幼龙便去回拜它的“契爷”,每次客船来,主船即热情的迎送和接待,乡人纷纷烧茶、送饼,彼此观摩表演和联欢。

其他各地的龙舟也大多同样地和它们的亲戚互相探望和欢叙。

据一些老年人说,这种龙舟与龙舟之间的亲朋关系,原来也大多数是在过去的龙舟会景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下结成和一直沿袭下来的。 

新风气在养成

由于每次会景通常都有评奖,因此过去在各个参加会景的龙舟中也存在过较浓厚的锦标主义和好胜心理,故虽然有结成亲戚的,但也有把关系搞恶劣了的现象。

如在会景中败于非结亲的龙舟时,失败者就认为是“威信扫地”的莫大耻辱,常常回去后即把龙舟锯断为两截,埋在地下,发誓不再挖出来参加会景;

甚或引起纠纷。近年来,这种风气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许多埋下多年的龙舟已经挖掘出来重修好了;

在会景中失败的龙舟也不再锯船而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自己深入检查和研究存在的缺点,用科学的道理改装龙舟,使它本身减少阻力,前进轻快,和改正运动员的划桨动作。

今天的会景中的竞赛是采取分组比赛的,每四条龙舟拼为一组,每组的第一、第二名将被列为甲组龙舟,以下的则列为乙组龙舟。从明年开始,将按甲组、乙组分别比赛。 

1958 年

端午节庆丰收五彩龙舟大游行

这年,决定把原定的端午节龙舟比赛改为龙舟大游行表演,将有30多艘龙舟(现报名的有22条)2,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表演。

今年端午节的龙舟大游行与往年龙舟比赛不同,参加表演的龙舟将像人们参加节日盛会一样,打扮得十分漂亮,乘风破浪地沿途为市民作精采表演。参加表演的龙舟最长的有13丈多,一般的也在10丈左右。他们是来自郊区和南海、番禺等县的丰产社。

参加表演的龙舟,端午节上午9时30分便从四方八面集中到荔湾的海角红楼泳场报到,大游行表演从中午12时开始,首先从海角红楼泳场河面出发,沿途经白鹅潭,向东行穿过海珠桥、经过东堤和大沙头到达珠江泳场河面进行龙舟“采青”,然后便照原路返海角红楼泳场河面领奖。

清早,珠江河面到处响起了锣声、鼓声,一艘艘布满罗伞和彩旗的龙舟相继抵达了海角红楼泳场河面。

这次参加游行表演的龙舟共有29条(原报名22条),有番禺、南海县的农民,也有本市郊区的农民。

龙舟有的长10多丈,最小的也有10丈长。他们这次游行表演,除了纪念这个民间节日之外,还庆祝工农业大跃进,工农业大丰收。

喜爱观看龙舟表演的人,很早就从四面八方涌向珠江泳场、海角红楼泳场,西郊泳场和河南河北两面河岸,有的还携男带女,沿河一带到处都是黑密密的人头,显得特别热闹。

中午12时正,指挥令发出,游行表演开始了。锣声、鼓声和鞭炮声响个不停,20多条龙舟随着锣声、鼓声,以高增上四社和番禺屏山社两条领前分两排,一条接一条,乘风破浪急速前进。龙舟所到之处,不断获得沿途观众的热烈鼓掌和欢呼。

下午1时10分钟左右,龙舟抵达二沙头广州体育俱乐部的河边,便转向停在河中心的大船那里,像舞狮子时一样进行“采青”后,才按照原路先后返回海角红楼泳场河面领奖。

1953 年

仅仅龙舟表演 不进行竞赛

1960 年的端午节的龙舟表演(不进行竞赛),定于29日下午二时半开始。龙舟从广州划船俱乐部出发,向西划至沙面为止。参加龙舟表演的主要是新人民公社等单位。

龙舟表演完毕后,还有航海、划船等项目在广州划船俱乐部、航海俱乐部附近河面进行表演。 

1960 年 5 月 29日上午十时许,来自市郊各人民公社的大塘大队龙潭东约、大塘大队新村中约、石溪大队、三大队、小洲东约、小洲南约、石井庆丰大队、琶州东海老龙、仑头飞头、石井大环大队大江号、石井大环大队环号、三元里三又大队、平洲公社三山农场等十三条龙舟,先后到划船俱乐部珠江河面报到,每条龙舟上都设有罗伞、彩旗和锣鼓,桡手从六十人至一百二十五人不等;

舟长有八丈五尺至十一丈六尺的。桡手中有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也有年逾七旬的老翁。

小洲东约简大奀已七十多岁了,当过五十多年的龙舟桡手,昨日他领着三个儿子,一齐参加表演,他身体健康、精神焕发。

下午二时二十分,龙舟表演指挥部发出号令,游行表演开始。

这时,鞭炮轰响,锣鼓喧天,各龙舟如箭竞发。大塘大队龙潭东约的龙舟一马当先,桡手们随着锣鼓声,唱着楫歌,很有节奏地划着桨,乘风破浪前进。龙舟所经之处,珠江两岸密密层层的观众,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有的还鸣放鞭炮,表示欢迎。各条龙舟到达沙面河面后,表演宣告结束。但桡手们余兴未尽,继续进行表演,直到下午四时后才划回去。

1979 年

农村开始恢复

中断十几年之久的龙舟竞渡

1979 年 端午前后,在农村恢复中断了十几年之久的龙舟竞渡。在此时刻,回溯一下我国这一悠久的民族风俗的历史,饶有趣味。

龙舟竞渡,广东话又叫做“赛龙船”。它的起源,大都说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悼念屈原,人们还在湖南湘阴县汨罗江北岸的玉笋山上,修建了招屈亭。相传招屈亭就是那里当年赛龙舟的终点。

然而随着年代的变迁,端午的龙舟竞渡逐渐摒除了封建、悲哀的情调,而成为一个欢乐的节目了。唐朝张建封的竞渡歌,对龙舟竞渡作了极为生动的描绘:“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火挂彩虹霓晕。……”誉满中外的广东音乐中,也有《赛龙夺锦》一曲,乐曲从龙舟出发时较为缓慢的旋律,逐步过渡到最后夺标的高潮,雄浑壮丽,生动优美地描述了龙舟竞渡的情景。

龙舟竞渡的习俗,在我们广东则分斗龙船和“爬”(注:即划)龙船两种。

斗龙船是比赛,“爬”龙船是表演。

龙船也长达十丈,桡手七、八十人。比赛时,金鼓齐鸣,鞭炮震野,龙舟齐发,追涛逐浪,蔚为壮观。过去番禺地方还有一条长十多丈,宽八尺的大龙船,相传是宋朝遗物,船上还有台,以表演各种杂剧,非常精致。明朝镇江一带的龙船,刻画出目怒爪张的龙的形状,龙头后面排列着刀枪,船上搭有彩篷,前后插有绣伞,威武华丽,十分生猛。

1981 年

郊区龙舟竞赛起点设在

石井公社的石门返照

端阳节即将来临,本市大新路三百四十号艺声乐器专业商店,最近已采购回一批龙舟鼓、龙舟响器、龙舟罗伞以及横直彩旗、七星旗、头牌等应市。这些产品是我省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制作精美,音响清脆,色彩鲜艳夺目,富有广东民间特色。 

广州状元坊戏服厂最近赶制了一批龙舟罗伞、头牌、彩旗、香包等传统工艺产品,现已在人民南路该厂产品展销门市部销售。

这批产品全部采用顾绣工艺制作,颜色多样,鲜艳夺目。龙舟罗伞有双龙、八仙等各种图案;头牌绣有桃园结义、双龙争珠、鹰雄雀鹿;彩旗有七星旗、百足旗等数十种;香包有三角形、方形、圆形,香味扑鼻,鲜艳夺目。

岭南水乡,每逢端午时节,都有龙舟竞渡的盛会。今年羊城的划龙舟活动规模盛于往年。端午节期间,有二百多条龙舟在广州沿江区县所属河面进行比赛表演活动,活动地点约有三十多个,这对旅游者来说,是一大参观旅游的好去处。

广州沿江一带的划龙船向称热闹,每年端午时节,按照一般传统习惯,南(海)番(禺)顺(德)一带的划龙舟活动,多在五月初一至初五期间举行;

今年端午时节,划龙舟的活动点,有按各小区域组织的表演和竞赛,也有部分地区较大范围的表演和竞赛,如在石门返照举行的郊区比赛和番禺、市桥举行的县镇比赛,以及端午节前后在车陂、新塘等处的划龙舟活动,都颇具规模。能一看这平日少有的盛会,倒也是别有一翻情趣哩! 

1981 年 6 月 5 日,面临东江的增城县新塘、仙村、石滩公社和番禺县市桥,将有一百多条船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活动,预计观众有二十多万人。届时人们将会看到锣鼓喧天、五彩缤纷、龙舟竞发、万众欢腾的动人场面。

为了组织好今年端午节的划龙舟活动,增城、番禺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指挥部,提倡社会主义文明,不搞迷信活动。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大吃大喝,并对各个场地的安全作了周密的部署,使今年的划龙舟活动能够顺利安全地进行。

郊区人民政府于今天上午十一时开始,在石井公社石门返照河面上,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全区有二十多条龙船参加比赛。

广州郊区龙舟竞赛起点设在石井公社的石门返照。大清早,人们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涌向石门返照,沿岸数里的堤坝上挤满了观看龙舟的群众,估计不下十五万人。

上午十一时正,竞渡开始,锣声、鼓声和鞭炮声响个不停。参加竞渡的社员划着二十一艘龙舟,合着有节奏的锣鼓声,唱着雄壮激昂的棹歌,木桡齐起齐落,浪花飞溅,象箭一般劈浪疾驶。沿岸群众掌声不绝,欢呼声此落彼起。竞渡结果,石井公社庆丰大队的龙舟以六分十二秒的成绩划完一千七百米的河面,获得第一名。

同样,在番禺,中午时分,观众冒着蒙蒙细雨,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市桥大桥以西的河岸上。一千二百米长的河道两旁,筑成了密密麻麻的人墙,欢笑声、鞭炮声和龙舟的锣鼓声,交织成一组欢腾的交响乐。

下午一时多,竞赛开始了,一组又一组龙舟,在有节奏的锣鼓声和指挥者的手势引导下,奋勇争先。在《赛龙夺锦》的乐曲声中,先进行分组预赛,然后由各小组第一名进行紧张的决赛,后起之秀大石公社东乡大队沿山一号龙舟夺得锦标。二千四米长的航程,他们仅用了十分五十一秒三的时间。前六名的成绩,都不超过十分五十九秒,可见竞赛之激烈。

这次竞赛的奖品仍是“烧猪”和“美酒”。

向胜利者敬一杯胜利酒,激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前进。

烧猪,据说也有来历,烧猪皮介乎红黄之间,似武士古铜肤色,象征勇敢和健美。至于《赛龙夺锦》这首著名的广东音乐的创作过程,也是不平凡的。这首乐曲描绘龙舟竞渡、激烈竞争的画图,生活在草原和高山的音乐家是写不出这样水乡风味的乐曲的,它的作者是番禺沙湾的何柳堂。这首乐曲以高昂动听的旋律,表达了水乡人民的欢悦。

《赛龙夺锦》的乐曲在珠江上回荡,十七条龙舟一起飞向江心,劈波逐浪,临风飞舞。这一切,显示了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生机勃勃,前程似锦。 

1982 年

初一叫新洲景

初二叫官山景

初三叫市头景

初四叫新造景

广州及郊县,近水的乡村,过去都喜欢在每年端午节前,作竞渡的准备。由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这些乡村均组织有龙船队,前赴各地参加竞渡,叫做“龙船景”,并且在郊县各著名竞渡点,如新洲、官山、市头、新造等地,均作了具体安排,以便于各乡的龙船队得以巡回参加。

从农历五月起,初一叫新洲景,初二叫官山景,初三叫市头景,初四叫新造景。附城所有的龙船队,多按照这一安排,前往指定地点开展活动。直到农历五月初五,则四乡龙船全部集中于珠江,进行竞渡,这天叫做省城景。

因为广州和四乡,多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竞渡,故此,凡置有龙船的乡村,于农历四月初八,便把埋于泥土中的龙船起了上来,广州俗语叫做“四月八,龙船到处挖。”便是指这种情况。  

1982 年 6 月,全市郊县已有五百六十多艘(次)龙舟参加了表演和竞赛,观看群众超过一百万人。

郊区人民政府昨日在珠江大桥附近的白沙河举行一九八二年龙舟竞渡盛会,有二十多万市民和郊县群众前往观看。

 从早上八、九时开始,人们便络绎不绝地涌向白沙河两岸。

数里长的堤坝上和停泊在岸边的近千艘大小游船,挤满了观看赛龙夺锦的观众。

中午十二时五十分开始,汇集在白沙河面的四十八艘龙舟,分编成十二个组开展竞赛。顿时,鞭炮声、锣鼓声和赛龙夺锦的音乐声响彻河面。

划船农民听着梢公的指挥号角,唱起雄壮激昂的棹歌,木桡齐起齐落,桡手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精神焕发,水花四溅,一艘艘龙舟象箭一般劈浪疾飞,观众喝采声不断,场面十分壮观。到下午三时,比赛结束。

石井公社鸦岗大队龙舟以九分十九秒的成绩划完一千六百米的河面,赢得第一组第一名。第二到第十二组的第一名是鹤洞沙洛、石井庆丰、鹤洞凤池、三元里石马、新滘三滘、石井夏茅、新滘头、沙河杨箕、新滘大塘、石井庆丰二号、新滘龙潭等大队的龙舟。 

1983 年

近百条龙舟齐集猎德涌

在端午节,市郊在沙河公社猎德大队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划龙舟庆丰收活动。

早上九时半开始,来自沙河公社以及邻近的新滘公社、东圃公社、黄埔区等社队的近百条龙舟齐集猎德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路龙舟摇旗竞发,十分壮观。许多群众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在沿涌两岸观看龙舟表演竞赛的有四万多人。

近年来,沙河公社不断落实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农、工、副各项生产都有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端午节到来,社员们带着喜悦的心情纷纷参加龙舟竞渡,今年,全社参加竞渡的龙船比去年增加了九条。

1983 年 的端午节前后,从六月九日到七月二日,广州郊县的大小河涌上都会有龙舟竞渡。

郊区、黄埔区和番禺、增城等县已计划共设“龙舟景”三十三个,参加竞渡的龙舟有三百三十多艘,船次多达一千多只次。其主要“龙舟景”的具体活动时间和地点将是:

六月十一日,黄埔区的深井新涌有一百艘龙舟竞渡。同一天,郊区石井河面将有二十三艘龙舟竞渡。

六月十二日,新滘的头将有七十八艘龙舟竞渡。

六月十三日,郊区东圃车陂将有一百四十艘龙舟竞渡。同一天,番禺县的南村市头也将有二十九艘龙舟竞渡。

六月十三日,番禺石楼的莲花山下将有十四艘龙舟参加竞渡。

六月十五日,番禺大石河面将有二十四艘龙舟竞渡。

六月十七日,郊区人和公社高增镇附近流溪河面将有十五艘龙舟竞渡。

六月二十四日,黄埔南岗河面将有八十艘龙舟竞渡。

七月二日增城新塘河面将有一百艘龙舟竞渡。

1984 年

番禺龙舟队将参加国际比赛

一支由二十五名农民组成的番禺龙舟队正在加紧训练,准备参加六月五日至八日在澳门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龙舟邀请赛。

番禺县素有赛龙舟习惯。近几年,这项群众喜爱的文娱体育活动得到恢复和发展。番禺县许多区都组织过赛龙舟活动。不少旅居港澳的番禺人还捐赠赛龙舟用品和奖品给有关单位。

端午节前夕,番禺县连日举行了龙舟竞赛和游龙活动,仅二、三两天便有数十万群众观看这些节日的表演。

六月二日,该县分别于石楼、市头、新桥三乡举行龙舟活动时,有十多万群众观看五十多条龙舟的表演。

沙圩、南甫二区共有二十八条龙舟为数万群众作了游龙表演。最热闹的是新造区的龙舟竞赛,有七十二条龙舟参加,该区的五万多观众和六百多外宾、华侨和港澳同胞为竞赛者呐喊助威,最后练溪乡的龙舟压过全部对手,夺得了竞赛的第一名。

番禺大石区成立我市第一个龙舟协会

位于番禺县大石河地区的大石区,区里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体委将龙舟列为正式体育比赛项目的决定,组建了龙舟协会,并在昨天举行隆重仪式宣布协会成立,随后进行了有四十八条龙舟参加、近六万五千人助威的龙舟竞赛。前日方夺新造区冠军的练溪乡龙舟昨日比赛中再次夺标,东乡的龙舟夺得亚军。竞赛时至傍晚七时许方结束。

市郊猎德乡是我市开展龙舟活动较活跃的一个乡,该乡的龙舟景,从上午八时许就开始了游龙活动,时至中午涨潮时,各乡前来探亲的龙舟增至七十多条,倾刻龙舟的锣点此起彼伏,鞭炮齐鸣,河面上展现一派热烈气氛。两岸聚集了近五万名群众观看了游龙表演。

此外,番禺的化龙区、沙头乡,增城的石滩乡都举办了规模不一的游龙表演活动。 

1984 年 6 月车陂举行划龙舟盛会

来自新滘区、黄埔区、郊区、番禺县及本乡的近百条龙舟,在约一公里的河道上,为近十二万名群众作了精彩的游龙表演。

早在四十至五十年代,车陂锦曾一度闻名于广州,被公认是广州各乡划龙舟活动开展得最好的乡份。近年来,他们始终保持了这一民间传统。每年农历五月初三都举行这一活动。

上午十时半,来自各区、乡的代表龙舟,在各自指挥员的指挥下,奋力向前飞驰,河面上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的热烈景象,观看者亦为之欢呼雀跃。

1985 年

“希尔顿”杯赛端午节

在南岗举行

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郊县农村将有四百三十三艘龙舟参加竞渡活动,规模之大,为历年来所罕见。

在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今年广州郊县农民的龙舟竞渡活动特别活跃。据统计,在郊区、黄埔区和番禺、增城、清远县的四十二个龙舟点中,将有四百三十三艘(共一千一百艘次)龙舟分别举行竞渡活动,从昨日开始,将

 持续二十三天。六月二十一日(农历五月初四),番禺县将在新造举行有九十多艘龙舟参加的盛大竞渡活动,其中有二十一艘进行激烈的夺标比赛。端午节那天,广州市首届“希尔顿”杯龙舟赛在黄埔区南岗举行,将有八十多艘龙舟参加游弋表演,其中六艘举行夺标比赛。 

1985 年 06 月 22 日 (期号7901)  第001版 头版 郊县龙舟分头竞渡廿万观众大饱眼福(附图片)

186艘龙舟在市桥、沙圩、南圃、

大沙、鹤洞等地竞渡

上午十时许,九十三艘龙舟先后来到新造河表演。江面锣鼓齐鸣,岸上万众欢腾。中午一时正,由二十一艘龙舟编为七个组,开始进行激烈的夺标比赛。顿时,鞭炮声、锣鼓声、号子声响彻江心。正是,木橹齐起落,龙舟似箭飞。结果,新造区南约乡二号龙舟以3分25秒划完千米航程的成绩夺魁,练溪乡二号龙舟、一号龙舟分别以3分38秒和3分58秒的成绩获得第二名、第三名。

 来自四乡的一百多条大小龙舟就陆续汇集到赛场,不断地鸣起鞭炮。前来观看龙舟竞渡的观众,约达十五万人。

下午二时正,大会总指挥一声令下,竞渡开始,悬挂在主席台两侧的长十多米的鞭炮齐鸣,两岸观众顿时一片欢腾。

竞渡中冲在前列的是黄埔区长洲镇队、清远县附城区队及黄埔南岗队

鸣枪一响,黄埔区队就如离弦的箭向前冲去,全队二十三名队员齐心协力,奋力击波,渐渐与其它两对手拉开百米距离,最后以9’的成绩首先完成二千米的赛程,清远队随之到达,夺得小组第二。接着,增城县仙村纱角乡队在与番禺县队及郊区新滘黄埔乡队的争夺中,以8’34”的上佳成绩夺得第二组第一名,番禺县获第二名,双双进入决赛。

决赛的战幕一拉开,就见黄埔区长洲镇队在观众的助威下,奋力冲击,随着密集的鼓点,频频加速,终以8’1”的成绩夺锦,并创造了我市龙舟大赛的第一个历史纪录。随后,增城县队、番禺县队及清远县队相继到达终点。增城县队因犯规而遗憾地未能进入前三名。

1986 年

 番禺举行首届“莲花杯”龙舟赛

全县性的“莲花杯”龙舟竞渡。参加“莲花杯”龙舟赛的将有该县的大石区等十个区镇的十二条龙舟、七百多名桡手。比赛使用古典式的龙舟。届时,还有一百零几艘游龙参加助兴。

为了搞好这次龙舟竞渡活动,番禺县政府成立了端午节龙舟竞渡委员会,并作出有关竞赛规定,以确保龙舟盛会的顺利进行。商业、交通、饮食服务行业也积极做好接待服务工作,迎接各地前来观看的群众。

1987 年

端午龙舟赛在南岗乡江面竞逐

本届赛事系历届“希尔顿”杯龙舟赛参赛人数最多、场面最壮观的一届。参赛的九支队伍经由市属开展龙舟活动的八个区县选拔后组成,他们是:清远县附城镇队、芳村区沙洛队、黄埔区沙步乡队、白云区渔业社队、黄埔区队、增城县仙村沙角乡队、番禺县市桥镇队、天河区棠下新墟队、海珠区新滘镇队。

比赛首次分预、决赛两个阶段进行,九支参赛队将分三个组进行预赛,然后,根据预赛成绩重新编组进行决赛,最后产生杯赛的名次。赛程为2000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顺德“扒龙舟”民俗活动概述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作于五月五日)
台湾海峡:北茭湾龙舟竞渡
华科大的龙舟竞渡
七十年代香港端午龙舟竞渡 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