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儿庄大战前,孙连仲部3个师的武器装备,究竟怎么样?


在1938年3月到4月的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击败了日军南侵的第5、第10师团,毙伤日军上万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参战的部队序列众多,系统繁杂。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坚守台儿庄正面的孙连仲部第2集团军,该部当时有2个军的番号,具体建制部队则有3个师及1个旅。

以往关于台儿庄战役的文章中多聚焦于战事的细节,本文我们就从孙连仲部当时的建制及兵力、武器、弹药方面入手,让大家对当时的守城部队有更多的了解。

首先说孙连仲及其麾下部队,该部当时属于中央军旁系,但在历史渊源上则属于西北军。



由于孙连仲及该部始终保持了比较高的独立性,而且在人事上自成一系,因此一般也单独将其归入到西北军。

当然了,当时的西北军虽然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却也不是只有孙连仲部。

全面抗战之初在平津冀察的宋哲元部、在山东的韩复榘部,以及规模较小的庞炳勋部,广义上也被称为是西北军。

只不过各个“西北军”之间,并不统属,各自独立罢了。

以孙连仲所属的西北军来说,其在1930年中原大战后,即倒向了老蒋,随
后被改编为第26路军。

第26路军收编有多支西北军部队,原有九团制步兵师2个,二旅制骑兵师1个,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不过老蒋对这支部队不放心,遂调到南方与红军作战。

在经历了宁都起义和宜黄战败之后,原来的第26路军实力大损,只剩下了缩编为四团制的第27师,以及由骑兵师改编来的独立第44旅。



按照老蒋的惯例,孙连仲的部队到这个实力,基本就要到吞并消化的地步了。但由于孙连仲对南京方面比较听命,所以第26路军的建制得以保留,而且还得到了“生力军”的补充。

不过这个“生力军”其实并非新扩充的部队,其实也是西北军的“老熟人”。

在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老蒋收编的西北军部队有很多,另外一支实力较强的是吉鸿昌将军的第22路军。

在老蒋设计将吉鸿昌将军逼走后,第22路军建制取消,所部实编为第30军。该军当时辖第30师、第31师以及特务旅。

老蒋为了进一步分化这支部队,索性便将其编入了孙连仲的第26路军。

这支部队当时也有自己的内部派系,但孙连仲在西北军中威望比较高,再加上南京方面的运作,最终使得孙连仲完全控制了该部。



在经过了内部的调整建制之后,孙连仲的第26路军最终形成了所辖2个军番号,实编3个步兵师、1个独立旅的建制。

其中第30军辖第30师、第31师;第42军辖第27师、独立第44旅;原来30军的特务旅取消建制,补充该军战斗部队。

也还是由于孙连仲比较服从的因素,在中央军划分“调整师”的时候,第二批10个师中唯一的杂牌军名额,被划给了孙部的嫡系第27师。

所谓的“调整师”,其实也就是现在网络上所称的“德械师”,虽然其实际装备并不德械,但是武器装备的型号和口径能得到统一,还有大量的新枪、新炮(迫击炮),尤其轻重机枪编配较多,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也算是装备精良了。

因此当时第27师在孙连仲的部队中有“座师”的称号,相对来说第30师和第31师因为并非出自嫡系,待遇和装备就要差很多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该部是最早北上参战的部队之一,曾被改编为第1军团,但一般仍称第26路军,隶属于第2集团军。

当时第2集团军在河北战场参战,但总司令刘峙部署应对不力,致使所部过早溃败,集团军番号也被撤销。

第26路军遂由河北战场转进至山西参战,后被用于在娘子关方向与日军作战。

在娘子关战役期间,第26路军抗击日军屡有斩获,但所部也战损极大。

至1937年11月15日,孙连仲向老蒋上报称“本路抗战四月,伤亡极重,各团营连只余数人、十数人或数十人不等,统计三师一旅仅有战斗员不过3000余人,指挥机关多而实际战斗员少”。

因此“战斗员3000余名并特种兵整编为一师(计30师、31师各一团,27师、44旅各一团)”,其余希望调河南编练新兵。



之所以是在河南,主要是因为该省本就是当年西北军的势力范围,是西北军的重要兵源地。在全面抗战前,第26路军也在河南。

西北军系统的部队,对于招兵、练兵是很有一套的,甚至早在河北、山西作
战之时,孙连仲即已派人到豫东、鲁西一带招募兵员。

据时任该部参谋处处长的何章海回忆,孙连仲对于老蒋消灭杂牌军的把戏非常清楚,因此早有准备。

其一方面早就派人招募新兵,另一方面也在收留从老家河北流亡的学生,组建干部训练所。

所以在正式得令到河南许昌整补之后,该部的编制迅速得以恢复。以具体实力数而言,则是所辖3个步兵师,共计有12个步兵团,独立第44旅另有2个步兵团,再加上各部的直属队。到台儿庄战役前,随着老兵归队人员的增多,实际的战斗力也有所回复。

在具体的武器装备方面,在台儿庄战役刚开始时,也有具体的统计。



当时孙连仲的嫡系第27师,全师共有步枪约3000支、手枪263支、轻机枪271挺、重机枪62挺、迫击炮22门。此外还有各类子弹约90万发、迫击炮弹534发。

相比较之前调整师的理想实力,第27师此时步枪满编75%、轻机枪满编84%、重机枪满编86%、迫击炮满编92%。

在弹药方面,90余万发的子弹也不算少,平均每支步枪100发子弹、每挺轻机枪710发子弹、每挺重机枪4610发子弹。迫击炮方面,平均每门炮约24发炮弹。

除嫡系外的第30师和第31师的情况,分别是:

第30师,全师有步枪3120支、手枪412支、轻机枪123挺、重机枪37挺、迫击炮32门、山野炮4门。

此外还有各类子弹24万余发、迫击炮弹1932发。

第31师,全师有步枪3642支、手枪305支、轻机枪128挺、重机枪40挺、迫击炮8门、山野炮4门。

此外还有各类子弹62万余发、迫击炮弹1762发。



大家看了这三个师当时的武器装备及弹药统计,肯定会有疑惑,为啥后面两个据称是装备不好的师反倒还有山野炮,而且步枪数量更多呢?

其实这是后两个师各自补充了500支粤造步枪后的结果,其实原来3个师所剩的步枪相差也不大。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第27师作为调整师,它的步枪都是清一色的新汉阳造。后面这两个师的步枪其实都是原来西北军的杂械,在性能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至于山野炮、迫击炮,其实按照调整师的编制,应当有山炮营,但配新炮的话老蒋舍不得,实战中经常是配属博福斯山炮营加强使用。

而第30师和第31师的山野炮只够编制为连,其实也是西北军的残留兵器,勉强堪用罢了。

在轻重机枪方面,明显差距就出来了。而且后两个师还是得到了几十挺新枪的补充,否则机枪装备数会更少。

至于迫击炮方面
也是如此,除了拨发的8门新炮外,后两个师的迫击炮及相关弹药也是之前西北军的遗存,因此炮弹乍一看倒是不少。



以上是3个主力师的武器装备及弹药情况,至于独立第44旅由于没有资料,所以不得而知。

此时原来的第2集团军已经撤销,新的第2集团军就是第26路军升格改编的,当然具体实力还是那么些。相较于原先的兵员及武器配置,此时说是完全恢复显然也谈不上,只不过
是恢复了大约七成的实力罢了。

孙连仲的部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驻台儿庄参战的,相较于配备大量火炮、战车的日军精锐部队,第2集团军所部的装备显然相差极远。

在台儿庄战役中,第2集团军共计消耗子弹3828027发、迫击炮弹25127发、山炮弹460发、手榴弹51720枚。

应当说,这个枪弹及迫击炮火力还是不错的。

日军也有如此评价:

第27师、第30师,配有野战山炮,并拥有大量迫击炮,机关枪。捷克式轻机枪一个连配备有9挺,全部士兵佩戴钢盔,装备极其优秀。军服全部都是绒制,从各种装备上来说和日本部队几乎没有差别。



其实日军这个战报自然是夸张了的,但要说当时守军机关枪不少,枪弹火力不弱倒也是实情。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李宗仁,第31师防守台儿庄到位后,李宗仁率先了解该部武器状况,随后嘱咐幕僚立即补发弹药。

而在台儿庄内,还有沈鸿烈海军陆战队的弹药库,关键时刻守库士兵也协同第2集团军作战,同时库存弹药随意使用,这也是守军能够发挥火力的极重要因素。

但我们也要明白,即便是枪弹火力不弱,可当时的战争中炮火所占的作用更大。日军进攻部队配备有大量轻重火炮,实战中对守军杀伤极大。

所以台儿庄战役极为残酷,待日军冲至庄内时,每寸土地的争夺都是伴随着激烈炮火和白刃战的,为此第2集团军也付出了极大代价。

据孙连仲在1938年5月13日汇报的战损数据称,第27师伤亡4037人,现有战斗员2879人;第30师伤亡3089人,现有战斗员2093人;第31师伤亡3740人,现有战斗员1231人;第44旅伤亡800名,现有战斗员2023人。这一仗下来,第2集团军所部的战斗人员中又伤亡了大半。

不过日军的精锐部队在台儿庄被击败,大量人员死伤,重武器遗弃颇多,一时间极大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鼓舞了我们抗战军民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斗员仅剩3000余人的西北军精锐,如何迅速恢复战斗力?
中华网论坛十周年--抗战期间的西北军及重要将领--网友影响中国--全国最大社区媒体
抗战各集团军战斗序列(2)
第二次台儿庄会战——小界岭战役
战斗部队打光一大半后,如何快速恢复战斗力?
西北军中唯一的“德械师”,装备机枪约400挺,如何编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