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6年往事:一战涟水

194610月,苏北小城涟水硝烟弥漫,枪炮声响彻一片。国军中将张灵甫眺望着城中,踌躇满志,心思已经飞到了南京城的声色犬马,这一仗打完,他的整编74师就要调回南京休整了。

自从整编74师攻陷淮阴、淮安,打响“御林军”的名头,张灵甫的名气坐火箭般蹿升,蒋介石授予他“云麾勋章”,上司李延年夸张地表扬说:要是我手里有十个74师,就能统一全国。老上司王耀武也逢人就吹嘘:国军只有74师能打仗,因为74师是我一手带出来的!

张灵甫一时间有些飘飘然,在老蒋面前拍胸脯道:校长,有我们74师在,保证让华东的对手无处可逃。

这并不是张灵甫内心的真实想法。据后来在孟良崮被俘的74师官兵透露,张灵甫表面骄横,实际上心有余悸,因为74师在两淮之战中折损六千余人,只是惨胜。他私下向黄埔四期同学胡琏哀叹说:“……无论战略战役战斗皆优于国军。数月来,对方向东则东,往西则西。本军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

张灵甫谒见蒋介石的时候,两人谈得入港,张灵甫忽然掏出一件军服说:他们的军服做得比我们好,值得学习。

老蒋不屑地说:土八路还有军服,我看看?

张灵甫兴致勃勃地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你看,这衣服又长又厚,很暖和,穿上就不用再批大衣了。国军的衣服太薄太短了,遮不住屁股,不穿大衣冷,穿了不方便。另外,你看这里肩上有扎线,这个设计太妙了,军人因为扛枪,肩上这块磨损严重,国军的衣服烂得就很快,还有,他们的裤子很长,我们的太短……

老蒋脸色阴沉,忍不住断喝道:你不要再说了!——张灵甫虽然爱琢磨,也有一定的自知之明,但终究逃不过骄横而死的命运,这是后话不提。

话说张灵甫挥师浩浩荡荡地杀向小城涟水,他集中所有大炮猛轰涟水南门渡口,一时间天崩地裂,在炮火的掩护下,国军乘着橡皮艇渡过废黄河,突破大堤,防守涟水的十纵和第五旅拼死抵抗,和敌人反复争夺,但国民党军队还是源源不断地涌上堤岸(注:废黄河,即黄河故道,花园口决堤后重新成为大河,且为地上河,河堤高于涟水城,是制高点)。

战至黄昏,我军寡不敌众,不得不放弃阵地,74师突入城中,千钧一发之际,王必成率六师及时赶到,74师陷入苦战,第二天,1师、九纵、皮旅等援军自四面八方包抄而来,张灵甫不得不吞下一场失败,仓惶退回南岸。

涟水保卫战取得一场令人扬眉吐气的胜利,战斗结束后,十纵司令员谢祥军却消失了,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再无他的消息。若干年后,昔日战友吴强创作小说《红日》,对谢祥军也是只字未提。

直到1959年,人们才知道他在涟水之战中牺牲了。

原来,谢祥军在废黄河大堤上指挥作战,眼见74师攻势猛烈,他心中忧虑,不由自主地将身子探出工事,举起望远镜观察敌情。忽然,他一个趔趄,痛苦地弯下腰,警卫员上前一看,只见他的腹部血流如注,看来是遭了国军狙击手的毒手。

当天,谢祥军于野战医院含恨去世,年仅32岁。

由于涟水保卫战正在激烈进行,为稳定军心,陈毅指示就地安葬,严格保密。这一保密竟然就是整整十几年。

涟水保卫战前夕,华野和山野刚刚经历了一场争论。

话说淮阴失守后,华中分局转往涟水西北的小镇陈师庵。分局书记邓子恢心中忧虑,大半夜的还在长吁短叹,谭震林劝他早点安歇,邓子恢没好气地说:你还睡得着!谭震林笑道:淮阴没有失守,大家还是山大王刚下来,各霸一方,各有各的道理。淮阴失守了,就统一了。

原来,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各自为战,各有各的摊子,行动上力量分散,战术上难以协同,这也是局面渐渐崩坏,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粟裕与张鼎丞、邓子恢等人提议:建议两个野战军联手,集中兵力,第一步占领宿迁,然后一路西行,直取睢宁、灵璧、泗县等地,扫除淮海路东段之敌;第二步跳到李延年集团的背后,进逼津浦路,迫使其回援徐州。

陈毅欣然同意,他迈的步子更大,希望两支野战军的指挥部合而为一,只有统一指挥,才能如臂使指、挥洒自如。

主席收到陈毅的电报,陷入了沉思。对于两军合并,他举双手赞成,他心里纠结的是另一件事——数日前,华东局书记饶某进言说:陈毅非将帅才,这次丢失两淮,他应负最主要的责任,建议将他调离华东,以粟裕取而代之。

饶某作为华东的一把手,已睽违陈毅、粟裕等华东将士半年。全面内战爆发前,这位饶书记作为“军调部”成员参与国共谈判,意气风发地离开华东。他和陈毅曾在“黄花塘事件”中结下梁子,关系一直不太和睦,这次他提议以粟代陈,众人议论纷纷,也不知他是出于私心还是公论。

主席下定了决心,将饶书记唤来,沉声道:陈粟不可分,合则利,分则败。你回华东后,把这一点转达给所有人。

主席提了一个简单的要求:山野、华野会合后的第一仗必须赢。

华野与山野的指挥机关合并后,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不过,泗县和两淮两场败仗还是要有人背锅,于是,昏招迭出的宋时轮被“发配”到渤海军区,参谋长一职由陈士榘接任。

陈毅风尘仆仆地赶到陈师庵,迎接他的没有春风细雨般的问候,只有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等人轮流开炮,他们对陈毅意见很大,指责他过于轻敌,指挥失当,导致主力无法及时救援淮阴。

陈毅唯有报之苦笑,自嘲道:我最善于打败仗,这是同志们的公论。

常言道,泥人也有三分火气,陈毅在人前笑嘻嘻,当和山野参谋处作战科长王德独处时,他忍不住吐槽道:我将来还是搞我的文化工作去好了......

大家心中有怨气,发泄完毕还得商量正事,原本的计划是合兵一处攻打宿迁的桂系第7军,陈毅听说张灵甫正率部气势汹汹第扑向涟水,不禁有些优柔寡断,迟疑地提议道:要不然还是分工合作,山野去打第7军,华野去打74师?

粟裕反对,侃侃而谈道:两军会合,首战不容有失,应该选一个较弱的对手,集中力量保证全胜,以提振士气。桂系比较生猛,我看还是打蒋军比较合适。

正在官兵们紧锣密鼓地准备作战时,陈毅又改了主意。

原来,国民党军整编26师北上,与台儿庄的第33军夹击鲁南。战斗首先在峄县打响,叶飞率领一纵顽强阻击,正打得难分难解,忽听得远方传来滚雷般的隆隆声,大地微微颤抖,地平线上出现无数耀武扬威的坦克——国民党军丢出了王炸,这支机械化战车部队名叫第一快速纵队,由二公子蒋纬国亲自编练而成。

我军第一次遇到成群结队的坦克群,不由得慌了手脚,当这些庞大的铁家伙轰鸣着碾压而过时,我军节节败退,国军连克枣庄、峄县,号称“鲁南大捷”。

山东的形势急转直下,陈毅闻讯后方寸大乱,便想率山野主力回援。此时,张灵甫已兵临涟水城,粟裕、谭震林正率领华野主力日夜兼程南下,他们听说山野要走,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立即去电挽留道:统一指挥是今后取胜的基本条件,山野、华野不可分,陈、粟不可分。

陈毅铁了心要北上,回电表示:华中战局难以兼顾。山东是根本,是山野将士的家。鲁南吃紧,大家只好分任南北了。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华中分局的同志们看到回复,一个个气炸了肺,邓子恢、张鼎丞、曾山三人联名致电中央,信中首先是告状,陈毅在泗县和两淮落败的旧事再次被翻出来大书特书;然后是坚决反对陈毅的布置,最后提出华中分局的主张:山野应留在原地,配合华野作战,如果坚持要走,至少要留下二纵;为了兼顾山东,可以让第八师回鲁南,归叶飞指挥。

三人在文末不忘提一句“望勿告陈”(不要告诉陈毅),所以这是一封密信。

主席几乎全盘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措辞有些严厉地告诉陈毅:山野必须在目前驻守的地区留下适当力量,待粟裕、谭震林歼灭74师东进部队后北上会师。

张鼎丞、邓子恢还不放心,快马加鞭赶去求见陈毅。陈毅脸上带着三分尴尬,勉强挤出笑容道:两位请回吧,华野与山野合兵一处进行作战的计划不变,我已下定赢棋不要家的决心。

哪知才过了一天,陈毅又变卦了!他致电中央表示:我思来想去,觉得淮北作战困难甚多,还是回鲁南打胜仗更有把握,并且希望粟裕率领1师、6师迅速北移,和我一起去鲁南作战。

主席收到电报,心中一股无名邪火按捺不住,忍不住拍了桌子:陈毅如此反复无常,岂不是将军国大事视同儿戏?他的回电毫不客气,尖锐地问道:如果因为淮北作战困难就全军入鲁,假如回山东后还是作战困难,那时苏北各地均已丧失,结果会如何?

陈毅赶紧打消原来的念头,暂缓回鲁南,主席表示欣慰,这场反复拉锯的争论才落下帷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两淮保卫战
将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定性为“战略上的失败”纯属造谣
总部两次提醒不要急于求战,陈毅却坚持夺泗县,后果很严重
粟裕识破薛岳阴谋后,以严厉的口气“命令”陈毅:不能这样打
陈毅误信宋时轮,错判战局,粟裕大急,以罕见严厉语气命令陈毅
山东临沂 / 张文和 【小说连载】/ 《新红日​​ 第四十九章 内战先锋》(孟良崮战役新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