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3年,罗荣桓逝世,播音员错念成罗瑞卿,致命失误如何弥补?

主持人撒贝宁曾说过,播节目的时候,如果念错一个字,那是要扣工资和惩罚的。如果是一般的节目也就罢了,可如果是把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讣告读错了,那会怎么样呢?

开国元帅罗荣桓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就出现过这么一次重大事故。

致命失误

1963年12月16日晚,在中南海的颐年堂中,毛主席正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与会众人谈笑风生,好不自在。

正在这时,一名工作人员推门进来,一脸沉重的附在毛主席耳边悄声说了两句话。

闻言,毛主席的表情瞬间变的十分难受,他缓缓站起来,看着在场众人,用异常庄重严肃的语气说道:“罗荣桓同志,今天下午不幸病逝了。”

毛主席给罗荣桓授衔

大家听到后,一时都难以接受。在场有许多人都和罗荣桓是战友,有过命的交情。片刻,会场的人全部都站了起来,大家集体为罗荣桓同志默哀三分钟。

而后,原本的政治会议议题也中途停掉,在毛主席的倡议下,大家开始在会上悼念罗荣桓同志,回忆之前的战火岁月。

毛主席对罗荣桓的一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在他和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指示下,第二天,中央广播电台将向全国人民播报罗荣桓逝世的消息。

一位年轻的播音员主动请缨,请求由他来播报。在台里领导的研究下,一致同意了他的请求。

国家领导人出席罗荣桓追悼会

播报开始前,他反复念诵稿子,直到确定再也不会错,才向工作人员示意准备好了。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播音刚开始,他就说错了话。鬼使神差的把罗荣桓逝世读成了罗瑞卿逝世,一瞬间,冷汗就流了下来。

很快,台里的电话就被打爆了。有大量群众来电,询问到底逝世的是罗荣桓同志还是罗瑞卿同志,也有领导来责问怎么回事,如此重要的事,怎么能犯错误呢。

那位年轻的播音员都快急哭了,好在台里的领导安慰他道:“罗荣桓和罗瑞卿同志本就不分家,你一时口误也可以理解。”

罗瑞卿

为何说罗荣桓和罗瑞卿同志本就不分家呢?口误的播音员最后是怎么处理的?

过命的交情

要说起“大罗”和“小罗”,很多球迷可能会立马想到巴西球星罗纳尔多和罗纳尔迪尼奥。事实上,在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中,也有我们自己的“大罗”和“小罗”。

“大罗”是指罗荣桓,而“小罗”则是罗瑞卿。

这“双罗”将军,就跟古代的帝国双雄一样,在几十年战争生涯中,合作无间,为国奉献。

这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当属两人默契的力挺毛泽东。

毛主席和农民兄弟

1929年9月,中共红军第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因为前一阶段的战场失利,参会众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吵来吵去,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这时,罗荣桓站起来直言道:“之前我们打了败仗,正说明毛委员看法的正确性,下面我们只有把毛委员请回来,才能继续打胜仗。”

罗荣桓言出惊人,场间瞬间变的一片寂静。

当时,毛泽东虽然和朱德走上了井冈山,开创了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红军,但他却在党内没有领导地位。这当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资格不够老,没有去国外学习共产国际。

此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还不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

罗荣桓在东北

可好在,还有不少同志抢先一步看到了毛泽东指挥能力。比如这罗荣桓就是其中之一。

罗荣桓说完那番话后,没多久就遭到了众多的反对之声。

坐在一旁的罗瑞卿看不下去了。他噌的一下站起来,对着众人炮轰道:“认错有那么难吗?我同意罗荣桓同志的意见,要把毛委员请回来。”

多年以后,毛主席事后回忆起来,曾感慨的说:“当时我不吃香,幸好两个姓罗的同志支持我。”

从这以后,罗荣桓和罗瑞卿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罗瑞卿不幸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受了重伤,一时间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时,医生都纷纷摇头,表示存活的希望不大了。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在前线指挥的罗荣桓得知后,性格一向稳重的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猛的站起来,掏出自己的配枪,向战壕里的战士怒吼道:“兄弟们,都给我狠狠的打,为罗瑞卿同志报仇。”

幸运的是,经过整夜的艰苦治疗,罗瑞卿同志奇迹般的活下来了。当他从护士口中得知罗荣桓因为自己暴走时,感动之余笑着说道:“古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今有罗荣桓怒发冲冠为瑞卿,得此一知己,此生已无憾。”

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从长征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革命胜利,两人一起并肩作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常年的战争岁月,无休止的奔波劳累,上了年纪的罗荣桓终于不幸病倒了。

最后的时刻

1963年9月下旬,罗荣桓元帅因旧病突然复发,被紧急送往了北救治。

罗荣桓与家人旧照

通过全力救治,罗荣桓总算暂时脱离了危险。他醒来后,和身边的人打趣道:“我和阎王老鬼打了一架,我打赢了。”

他的主治医生却不满的说道:“还打架呢,您那身体,就得老老实实的躺着。”

其实医生说的没错。早在抗日战争时,罗荣桓就经常生病。由于他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所以饥一顿饱一顿,熬夜晚睡对他来说,那就是家常便饭。如此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从1942年起,罗荣桓其实就经常是带病作战。

1938年,罗荣桓与妻子林月琴在孝义

对于自己身体的疾病,罗荣桓却非常乐观。1943年他被查出肾功能损伤时,他曾和夫人半开玩笑的说:“从今天起,我要先给自己定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五年中,我要争取活下去,把小鬼子赶出去。等小鬼子走了,要是我还没死,那再定下一个五年计划。”

上天对乐观的人总会网开一面。

罗荣桓不仅打跑了小鬼子,还打走了蒋介石,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自己追求了一生的信仰。

有人问,革命中人,为何总是那样的乐观?

我说,那是因为他们心向光明。

罗荣桓与家人建国后照片

建国后,本该安心休养治病的他,还是闲不下来。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继续有能力的人出来主持工作。

罗荣桓再一次的站了出来,他先后出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籍等职务,为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可是,岁月不饶人。随着时间的流逝,罗荣桓的生命也在逐渐消逝。他一边进行着繁重的工作,一边同顽疾做着顽强的斗争。直到1963年,他再也撑不下去了。

左起:左起莫文骅、罗瑞卿、林彪、罗荣桓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时刻关注着他的病情。得知他住进医院后,朱老总来医院看他。弥留之际,再见老友,罗荣桓有许多感慨,许多惋惜,许多不舍。看着一脸悲痛的朱老总,他宽慰道:“打了一辈子仗,没想到栽到这个小鬼(指他的病)手里了。可总是没办法的事,常胜将军也会偶尔打败仗嘛,这次打不过了,来世我再和老总一起啊。”

听闻此言,朱老总早已泪流满面了。

1963年12月16日,一代将星罗荣桓,不幸陨落。

可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位领导人的讣告,却被读错了。

年轻的播音员

那个年轻的播音员,名叫方明。

播音界泰方明

提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都不了解。但是他的声音,我敢说几乎没有人没听过。

中央新闻与报纸摘要中,出现的旁白,那温暖醇厚的声音的主人,就是方明。

1941年,方明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从1941年,到1949年,短短的8年内,方明的整个童年,伴随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这让他的性格变的比很多同龄的孩子要沉稳许多。

方明第一次接触播音是在1960年,那时他刚刚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负责录音员的工作。由于台里工作量大,缺少男播音员,所以在领导便决定让他试试。

初次接触播音的方明还是很兴奋的。小时候他就就对播音有浓厚的兴趣,如今居然可以梦想成真。

初次是稿,方明就一鸣惊人,一口气读完近万字的稿件,而且还没有错误。这让他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陈赞,而刚刚步入工作的他,也有点飘飘然了。

青年夏青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他会在不久之后,犯下致命失误。

幸运的是,方明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

这个人就是影响了他一生的前辈,夏青。

夏青在广播局已经工作十多年了,因为台风稳健、声音浑厚,再加上感情充沛、表达适当,所以一直是台里的得力干将。

有一次,方明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夏青,当夏青告诉他后,他只是简单的重复念了两遍,也没有过多的去记录。夏青看到后,严厉的批评了他。

方明曾回忆道:“普通人认识5000个左右的字就差不多够了,但播音员至少要达到8000字才够,如果在播报中,出现了重大的卡壳,就是一次严重的事故,这是所有播音员都要时刻注意的。”

夏青不仅在工作上教导方明,在做人和生活方明,亦给他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晚年方明

刚来台里时,方明和一批新同事住在集体宿舍。因为都是男生,平时都宿舍的公共卫生也没人在意,宿舍就难免有些脏乱。夏青知道后,在休息的时候,主动带上其他同志去给方明这帮新同事打扫卫生。这让方明非常羞愧。从那次以后,他便主动承担起宿舍的卫生清洁工作。

1963年,罗荣桓元帅去世时,方明才刚刚参加工作两三年,正在成长中。

教训与成长

那天中午,上级领导临时通知,有一份罗荣桓同志追悼会的消息需要播报,而台里有经验的男播音员恰好都有工作在忙。见此,方明便鼓起勇气,主动请缨。

领导们想了想,觉得他平时的表现还不错,便让他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亲自来到播音室,向方明叮嘱道:“千万不要出错。”

罗荣桓和儿子

一瞬间,本来不怎么紧张的方明突然心里没由头的慌乱起来。他拿着稿子反复阅读,心里告诉自己,这么重要的场合,一定不能出错。

结果,越是害怕,就越是出错。

或许是紧张,也或许是压力太大,亦或许是他常读罗瑞卿的名字,所以,方明在一不小心之下,把“罗荣桓的骨灰”读成了“罗瑞卿”,幸亏反应快,方明硬生生把最后的“卿”字吞下去了。可还是有尾音传出来了。

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方明全身的冷汗瞬间就下来了。可他没有六神无主,而是用平稳、快速的语气重新读到:“罗荣桓的骨灰...”

如果不注意听,可能根本不会发现。可当时,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几乎是家家必听。方明的这次失误,立马就被人发现了。播报还没结束,中央广播电台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所有人都是非常生气的来质问这件事。

罗荣桓视察工作

领导只好一脸赔笑,表示以后会提高工作能力,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播报结束后,方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而且受他影响,台里从他往上的各级领导,全部都向中央领导做了深刻的检讨,尤其是向罗瑞卿同志。

老大哥罗荣桓逝世后,罗瑞卿的心情特别差,家里的人都不敢接近他。可当他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领导打来的检讨电话后,他还是勉强的挤出来一丝笑容说道:“年轻人难免会犯错,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同志嘛。不要有心里负担,我身体硬朗着呢,说两句不会死。”

在罗瑞卿的大度下,方明才被免除了更严厉的处罚。

罗瑞卿

经过这件事,方明深受教训。

当晚,他躲在被窝里,眼泪不由的在眼眶里打转。白天他必须坚强,只有在晚上他才能释放一切压力。

方明咬紧嘴唇,握紧拳头,暗暗在心里发誓,像这样的错误,自己决不能再犯。

从此之后,方明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基本技能训练,从识文断字,到各种语气,他都反复练习,让自己变的更加专业。

台里的前辈和领导也没有抓着他的错误不放,反而更加注重培养他。毕竟那个时代的人,都非常有骨气。他们都相信,方明一定会知耻而后勇。

事实也正如他们所料,在后来的工作中,方明越来越老练,越来越冷静,几乎没有犯过任何错。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方明的这次致命失误,反而是因祸得福了。他的努力被领导看在了眼里,不久之后,国家就会交给他一个重担。

那一天,方明差点因为情绪崩溃,而无法工作。

那天是1976年1月8日,中国人民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

人民的周总理

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的所有工作人员哭成一片。可他们不能停下来,周总理逝世的新闻稿还需要播报。

当满脸泪痕的领导将手稿递到方明手里时,方明的手微微颤抖,有悲痛,有感动。他知道,那是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这一次,他再也不能辜负大家,不能辜负全国人民,不能辜负敬爱的周总理。

方明打起精神,清了清嗓子,冷静的坐在话筒前,一字不差,满含情绪的向全国人民全世界播报了周总理逝世的消息。

稿件刚刚念完,方明却早已泣不成声。敬爱的周总理就这么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

在顺利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后,方明蜕变了。

从此之后,朱老总、毛主席等国家重要领导人治丧期间的主要播音任务,都是由他完成的。而他也不负所望,每次都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1984年10月1日,时隔25年后,我国再次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

1984年盛大阅兵

在受世人关注的情况下,方明与另一位播音代表王欢,在两个多小时的转播中,将数万多字一字不差的播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听众的耳中。

此时的方明,早已不是那个稚嫩的少年。他也成为了曾经让他学习、敬佩的老前辈。

后来,在领导的支持下,方明成为了中央播音部的主任。此时的他,已经不只着眼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把目光放到了如何在新时代发展我国播音事业的关键问题上。在方明的建议下,电台通过数次改革,不仅内容上日益创新,而且还减少了播音行业广告的投放。

方明在朗诵

一生所爱,一生追求。方明是我国老一辈艺术家、从业者者的缩影。他们把兴趣变成热爱,又把热爱变成追求和信仰。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紧紧的和社会时代相结合,为国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3年罗荣桓病逝,讣告被播音员念错成“罗瑞卿”,事后怎样处置?
致敬方明
罗荣桓离世后,播音员念讣告成罗瑞卿,罗瑞卿心情十分沉重
罗荣桓与罗瑞卿,临终前说了一句相似的话,高度评价毛主席
58年,刘亚楼直言空军就是我说了算,被捅到中央后毛主席作何反应
他就是那铿锵豪迈的时代之声 方明老师千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