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尽汤恩伯的十大职务,才能真正读懂,民国时期乱糟糟的军队编制(上)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第三方面军奉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命令,自湘桂黔地区出动,负责接收最富庶的沪宁沿线地区,同时兼有对日受降的任务,编号为“第七受降区”。

在“五子登科”大发劫收财的军政大员中,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无疑捞了个美差,旋于9月8日飞抵上海。

汤恩伯到达上海

此时第三方面军的两位副司令官,分别是黄埔一期的张雪中和郑洞国,该方面军1944年12月底组建时,副司令官曾为霍揆彰和张雪中。

不久霍揆彰奉调入陆军大学进修,乃由“驻印军副总指挥”郑洞国接任,彼时中国远征军的建制已经撤销,远征军的将领们总得重新“安排工作”。

长话短说,汤司令官在上海周边地区的“接收”,赚得盆满钵满,自然免不了给何应钦等大员各种孝敬,加之抢先控制沪宁沿线有功,阻挡了新四军进入华东各大城市的脚步,遂于次年2月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汤恩伯挂了十年的二颗星,总算加了一颗,年底方面军建制撤销,遂改任“京沪卫戍区总司令”。从全面抗战爆发算起,这已经是汤恩伯的第六个正式高级军职,而其职务的变迁颇具代表性。

认真解读这十大职务,非常有助于历史爱好者们,完全读懂民国军队五花八门的军队编制。

1946年才挂三颗星

01

1935年3月 第13军军长

汤恩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直到1926年才回国,并非黄埔系的早期班底,最初加入的也是北洋军中的杂牌“浙军”,毕竟浙军重要将领陈仪,与其乃是亦师亦父的关系,毕业投效情理之中。

北伐军向江浙推进的1927年秋,陈仪宣布反正,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被任命为第19军军长,汤恩伯当然也摇身一变,从北洋军变成了北伐军,时任第19军中校副团长。

应该说,彼时黄埔校长对家乡的“浙军”还是另眼相看的,所以陈仪、林蔚等人颇受重用。

在陈仪的举荐下,汤恩伯不久调任北伐军总司令部中校作战参谋、作战科长等职务,近水楼台,终于引起了校长的注意。

1928年,汤恩伯升任中央军校学员队“上校大队长”,年底再晋少将教育长。

中央军校是为黄埔迁移而来,所以汤司令喊一声“校长”并不算出圈,当然他不是校长的学生,而是军校的教官阶级。

汤恩伯

换句话说,尽管汤恩伯这一时期没有带兵,但成功地混进了“嫡系”军官群体,同时衔级晋升很快。

1930年前后,以中央军校毕业生为班底,组建样板部队“教导师”,汤恩伯出任教导第2师第1旅少将旅长,首度执掌兵权。

中原大战以后,汤恩伯不断受到重用,历任第2师、第89师和第4师中将师长等职,这些部队均为中央军嫡系,标志着汤恩伯俨然成为黄埔系军队的骨干将领,严格划分的话,属于黄埔系军官团中的“士官系”。

1935年军衔整理,汤恩伯叙任陆军中将,并升任第13军军长,在之前的军队整编过程中,“军级”番号保留的不多,多为“路军”和师级部队,可见汤恩伯还是比较得宠的,不久调往华北参增援傅作义的“绥远抗战”。

陈仪

02

1937年9月 第20军团长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汤部成为中央军在华北战场的绝对主力,第13军血战南口,全军伤亡45%,毙日寇近3000,汤恩伯也一战成名,遂于1937年9月再获晋升,出任以该军为基干升格而来的“第20军团”之军团长。

“军团”这级编制,是抗战爆发以后的产物,普遍以资深军长率一、二个军加配属部队组成,属于基本战役军团,而第20军团居然下辖三个军(第13军、第52军、第85军),共五个师6万人,可见嫡系和杂牌的待遇那是不一样的。

台儿庄战役期间,该军团临时还指挥了新调来的第75军,使其兵力达到四个军8万余人。

该说不说,甭管汤军团长怎样猾头,如何不听李宗仁的招呼,但装备最好的第20军团,仍然是取得台儿庄大捷的主力。

未完待续!

第五战区主要将领

悍将还是草包?透过三次“撤职查办”的内幕,读懂汤恩伯的黑白灰

汤恩伯20万兵之主力犹在,为何仓惶逃离上海?粟裕一招点住其死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路军和19军的区别在哪——国民党军队漫谈之一
军团长和军长仅一字之差,皆属于我军高级领导职务,谁权力最大?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地方军队编制
王耀武和杜聿明,谁的官职更高
解密:蒋介石嫡系部队到底有哪些?他最倚重的黄埔将领又是哪几位?
一支军队出了五位元帅,六位大将,古今罕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