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盆景创作是“天”之道与“心”之道的合一

为你精心制作盆景理论、技法、造型、鉴赏、市场和造园等方面的专业内容,提供最新鲜的行业资讯。每天六点,不见不散!


▲刘永辉作品《天和》(对节白蜡)



《天和》之和

——读盆景《天和》


撰文丨木石


野草萋萋,弥漫无际。那绿的鲜活与黄的枯寂簇拥着一棵古树。一棵今荣昔枯,生死合流;万物共生共荣,相融相宜的古树。

《天和》,好一个天和的境界!

和,和而不同,万物共生之法则;和,和而生新,事物发展之源泉。古贤者曰:“和者,天地之所以生成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董仲舒《春秋繁露》)

粗读《天和》,其和在天。

选材是天然的。在天然的树材上,丛林是偏正相间,有正有奇;山势是收放相间,有开有合;结构是疏密相间,有详有略;布局是虚实相间,有隐有显。这偏与正、收与放、疏与密、虚与实都是春树、枯木、山丘、野草等等差异杂多之间的谐和。没有偏激,更没有极端。是相互包容的协调共生,是互相帮衬的统一繁荣,是和而不同、和而生新的天然形象。

创作是法天的,是人与天和后的以天之象合天之道的“以天合天”。布局造型没有形式的夸张,没有刻意的粉饰,而是气敛神藏,回归自然,追求一种素朴天韵。如丛林与枯木,都没有做成盆景习惯的“古”“老”形象。树是生气正旺的中年树相;枯木是先将活的树培育出顶枝和侧枝,再做成枯木。这类形象虽常存于自然之中,平淡无奇,但却大大增强了可比性,使两者的呼应关系更加突出,更让人感悟到在自然(天)的长河中生命的两个极端:生与死不是对立而是谐和的,生是死的同属,死是生的开始。这里的和谐是除去人为后的天之本然。这种本然最形象最深切地诠释出天之谐和的博大与神圣。

值得玩味的是,这一切竟是用一个树材来表现的。以一树之本,道天地之和,暗喻和在大道,和为“天地之所以生成”“万物一也”的“天道”地位。

细读《天和》,其和在心。

盆景题名“天和”,应是借用《庄子·知北游》中“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一句。此句的大意是说:如果排除张扬杂乱的表象,使自己的身心端正于事物的真实,思想集中于事物的本来,天和这种生命元气就会来到你的心中。显然,作者创作的法天贵真,不加夸张粉饰,都是对心中“天和”的诠释和宣泄。作者创作《天和》,是在释放心中拒绝争斗、浮燥、功利等等张扬纷争的生命表象,追求生命的“天和”,追求生命的本然意义。所表现的“天的谐和”就是作者心中的“天和”,就是作者心中的生命元气。作品《天和》,实为作者心灵的“天和”。

盆景中有农舍相依古树。这小小农舍实为“点睛”。它表明,作者心中的天和,不仅在天,而且在人。人之和“相依”于天之和,或者,人即是天,天即是人,天人之和同为天和。

天举和,人亦和。和,岂独盆景哉!



▲刘永辉作品《声在树间》(对节白蜡,树高100cm)

荣获第九届中国盆景展览银奖



▲刘永辉作品《蓦然回首》(对节白蜡,树高55cm)

荣获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金奖


(原载《花木盆景》,感谢木石先生授权!)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庄孔孟哲学的底蕴及其贯通
李健:容易把《老子》读错的七个地方
《道德经》注译
这树锯成这样还有价值吗?好好的一棵对接白蜡盆景,就这样报废了
县城盆景展上的树石盆景,对节白蜡和龟纹石是一对儿
妙言吉语:【心定致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