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铜泥记







工 具 材 料 决 定 风 格 

第一部分

古玺印最早实物可考虽然能到殷商,但可见材料最为丰富的还是战国、秦汉。

唐宋以来就已有古玺印收藏,千百年来存世数量庞大,但由于过度清理或长期流转把玩、钤印,印面文字细节已然原貌尽失。近几十年改革发展大搞建设,新出土古玺印数量猛增,短时间即超过历史存世的总和可能还要更多,其中大量坑口极佳铜质坚实的秦汉凿刻类铜印现世,印文没有遭错误方法清理、误伤变形,也没有人为造成磨损,而凿迹靡不毕见,为更详尽细密的研究、还原古玺印凿刻刀法和印文风格演变,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凿刻最早且刀痕清晰可辨的当属甲骨文:


图1     甲骨文放大图

(图片来源:奥缶斋《殷器别鉴》   2012年出版)


图2     甲骨文放大图

(图片来源:奥缶斋《殷器别鉴》   2012年出版)


图3     甲骨文放大图

(图片来源:奥缶斋《殷器别鉴》   2012年出版)


图1、2、3中能清楚的看到甲骨文笔画结构特征:单刀中锋直冲、笔画线槽左右对称,这种形态特点不同于今天篆刻的侧锋单刀法。

甲骨文大量资料中能见到收笔处呈方头的现象(图3),推测用刀已经有V型平头刀,但图2中起收笔都呈尖头,又是大开角錾刀的冲刻特点。

究竟是刃口在前的錾子还是V型平头刀,这取决于甲骨的硬度,由于缺少龟甲材料无法实践,但根据其它材料经验,如果硬度很高必须要用外力敲击凿刻,平头刀便更易操作、事半功倍。

图4


青铜器上也有类似的文字凿刻:

图5    战国兵器(戈)铭文局部

(图片来源:《珍秦斋藏金》  2006年出版)


图5中左右两图凿痕积点成线,除了说明兵器类锡铜合金锡的比例在古青铜器中含量最高、铜质硬度也最大而不易凿刻外,我们从右图同一铭文中另一种硬挺率直的线质看(图6与之相同),很显然这是两种刀头的痕迹特征。

在磨制不同形状刀头进行实践中会发现如果使用刃口类刀凿铜,刀刃的一角在受力向前时由于青铜密度大、硬度高,极容易斜刺向下方而造成行刀不畅,使得字口凌乱不齐,这显然达不到古玺印压盖泥封时字口槽底必须整洁的要求。


图6    战国兵器(戈)铭文局部

(图片来源:《珍秦斋藏金》  2006年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一定很想见的纯手工凿刻铜印
手工刻铜印
对照秦汉铜印说说刀
古代凿印之秘
如果篆刻玉印
(1)凿铜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