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孩子说“不可以”毫无效果,父母这样做,给孩子立规矩妥妥的

童书推广人方素珍说:“绘本就像一帖中药一样,在慢慢地改变孩子的体质。”比如这本《别这样,小乖》就尝试让孩子与主人公小乖一起去体验一下“自我控制能力”。

关于自控力,心理学上有一个软糖实验:

心理学家给了4岁左右的孩子每人一颗糖: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一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一颗软糖。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软糖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吃到了两颗软糖。

心理学家继续跟踪这些孩子直到高中毕业。发现:那些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耐的孩子,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

自控力跟孩子的现实成就紧密相关。很多父母给孩子立规矩、训练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等,都是在促进孩子自控力的发展。

然而,由于做法不当,很容易让训练孩子变为羞辱孩子。被批评指责太多,被压抑太多,孩子最后很难自发、自觉地习得自控力。相反,他们很容易认定:“我不好,我不行,我不值得爱。”

其实,亲子共读对孩子自控力培养这个事,尤其是对被错误对待过的小孩有心理疗愈功能。因为孩子会在绘本中预见自己,他会感受到被看见、被接纳。父母同样也能得到很多育儿启示。

《别这样,小乖》

【爱尔兰】克里斯·霍顿

借小乖的故事,克里斯·霍顿对自我控制做出了更具深意的诠释——所谓自由,是能够自由掌控自己内心和情绪,这并不是说人没有了欲望,而是能够不被欲望控制。

怎样才能做到?前提条件就是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内心。

那么,孩子对自身的认识是从何而来的?请往下看:

我们的孩子都像书页上这只有着巨大的长鼻子、耳朵忽上忽下、眼睛滴溜溜圆、名叫“小乖”的小狗一样,在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欲望之前,自然也无法更好地做到自我控制。

小乖在厨房里看到蛋糕!

“我说过我会非常乖,”小乖想,“但是我最爱蛋糕。”

小乖会怎么做呢?

当他在厨房看到自己最爱的蛋糕时,它做了一番思想斗争,“我说过我会非常乖,但我最爱蛋糕。”

有意思的是,在小乖吃蛋糕的时候,旁白君在一旁提醒:“别这样,小乖。”这可以看做是小乖内在心声的外化。

这种情况在学龄前孩子身上很普遍,他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语言对他们不仅仅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更有指导和纠正行为的作用。

虽然最终,小乖没能控制自己,将蛋糕全都吃光了,但这个过程本身对孩子来说不失为一次关于自我控制的练习机会。

别这样,小乖!

同样,在面对喜欢的小猫与泥土时,小乖也一再对自我失去了控制。在旁人看来它失败了,做了错事,连它自己都觉得“我有一点也不乖。”

是不是跟我们的孩子很像?

有时,我们会气愤于孩子的调皮捣蛋,甚至想要惩罚他。这时,你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要引导“小乖”从这个过程中掌握自我控制的诀窍。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给孩子为明天的生活做准备的可能。因此,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更要看到孩子的努力——“我说过我会非常乖,我希望我可以很乖。”并为这个努力而尝试改变教育的方向和方法。

“我说过我会非常乖,”小乖想,

“我也希望我可以很乖,但我一点儿也不乖。”

小乖会怎么做呢?

如小乖的主人哈利所做:

在小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充满歉意时,不是过多惩罚,而是宽容以待;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让孩子从中去发现从内心涌现出的向上力量;

让孩子从后果中反思,去感受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通过爱的理解与有效沟通,与孩子达成平等对话,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自然,你就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前面有软软的泥土,轻轻挖一下应该不会怎么样吧?

小乖会这么做吗?

才不会呢。做得很好,小乖!

小乖也不去追猫,连猫都有点儿吃惊。

对于孩子的自控能力,你不要抱过多与现实不符的幻想,因为,它可能会在面对下一个诱惑的时候,仍可能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在面对它最喜欢的垃圾桶时……

养育孩子,就是牵着蜗牛去漫步。不要急,不要慌,更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和孩子之前所做的努力。孩子在战胜自己之前,难免会有反复。

关于绘本传递的信息,绘本作者霍顿先生这样说,“我做绘本的时候,一直坚持的一件事是:‘尽量通过画面而不是语言讲故事,这样才能让小孩子也看得明白。’”

他的作品常常是开放式结尾,引导孩子去思考“接下来会怎样?”让孩子去续编故事,甚至自己制作另一本绘本。

值得一提的是,被问到自己的绘画兴趣从小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时,霍顿这样说: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重要的是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父母对我兴趣一直很支持,哪怕我为画画耽误去上学,他们也不轻易粗暴打断我或阻止我。”

“我学画画从来没有额外报过班,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小学或中学的画画课上跟老师学。”

看到这,你是不是跟我一样震惊。对于孩子的成长之路,我们做父母的,有时可能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多,反而干预了孩子对自己人生的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孩子的自控力,这4点你需要知道,别错过!
掌握这种方法,让孩子的青春期不再叛逆
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特点:自觉、自控、聪慧、自励与善交际
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转贴)
“延迟满足”,骗了多少父母耽误多少孩子?
不打不骂立不了规矩?这才是你管不了孩子的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