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灭肠型胃癌这个目标能实现吗?该怎么做?吕农华教授指出2大关键点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消灭胃癌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在2018年的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数据(GLOBOCAN 2018)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第二位,新发病例45.6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44.1%),死亡人数39.0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49.8%),是全球胃癌负担最重的国家。

1965年丹麦病理学家Laurén在病理组织学上将胃癌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肠型胃癌指分化型腺癌,多见于中老年人,较常见;弥漫型胃癌指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多见于年轻人,较少见。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占胃癌极大多数的肠型胃癌其实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有乐观的学者甚至认为可以消灭肠型胃癌。

那么,消灭肠型胃癌,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上海陆家嘴国际消化内镜高峰论坛上,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吕农华教授以“消灭肠型胃癌——目标能实现吗?”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

首先,吕农华教授带我们回顾了近年来,将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胃癌病因认识的过程。

图1: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胃癌病因认识的时间轴

1994年WHO将幽门螺杆菌归为人类胃癌第I类致癌原,首次将幽门螺杆菌感染作为胃癌的病因。前瞻性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了4-6倍。

1975年,Correa教授提出“肠型”胃癌的发生模式,即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992年,Correa教授提出幽门螺杆菌在Correa肠型胃癌发生模式中起启动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黏膜发生萎缩,胃内呈低酸环境,从而使非幽门螺杆菌过度生长,导致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生成。

图2:Correa肠型胃癌发生模式

2013年WHO提出,把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预防策略,吹响了幽门螺杆菌预防的动员令。根据首个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Meta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癌发生风险降低了34%。

图3:Meta分析结果

2014年,日本制定了消灭胃癌的路线图,提出了一级预防(根除幽门螺杆菌)比二级预防(筛查)更有效。有研究发现二级预防可提高生存率,但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而一级预防可降低发病率。因此,日本提出了消灭胃癌的路线图,将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患者纳入医保范围,在进行内镜检查时,慢性胃炎患者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所有阳性的患者都需要做根除治疗,有萎缩变化者隔1-2年需进行随访。

图4:日本消灭胃癌路线图

日本研究发现,在1995年-2011年进行胃癌筛查,胃癌死亡率无明显下降,这表明二级预防至平台期后胃癌死亡率下降趋缓;而在2013年将幽门螺杆菌胃炎纳入医保,一、二级预防相结合,胃癌死亡率呈显著下降。

图5:日本研究结果

2019年,日本重新修订指南,将50岁以上列为胃癌高风险年龄,18岁以下为胃癌低风险年龄,提出在胃癌高风险年龄段应常规行胃镜检查,且需检查胃黏膜是否有萎缩、肠化,并进行随访;而在18岁以下年龄段则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治疗,早治疗早获益;在18-50岁年龄段,可进行ABC法筛查 胃镜检查,或者根据家族史及症状直接进行胃镜检查。

图6:日本指南

2019年,我国发布首部胃癌防控专家共识,明确了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胃癌一级预防措施,吹响了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冲锋号,对推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和胃癌预防将起重要作用。

那么,为何我国2019年才明确提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呢?

吕农华教授指出,这需要从疾病负担和卫生资源优先度、成本-效果分析、大规模实施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1、疾病负担和卫生资源优先度

全球平均终生发生胃癌的风险在1%-3%,而我国刘文忠教授根据模型推测,我国平均终生发生胃癌的风险在4%-5%,原因在于我国胃癌发病率高,且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此外,根据2018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仅消化道溃疡死亡率已超过结核死亡率,再加上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危害远大于结核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和相关疾病应该纳入国策,优先考虑。

2、成本-效果分析

吕农华教授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即降低胃癌发生风险、预防/愈合溃疡、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获得长期缓解,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

图7: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3、大规模实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那么,大规模根除幽门螺杆菌会不会带来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负面反应呢?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吕农华教授指出,第一,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保护作用”目前已趋向否定,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获益远大于“保护作用”。第二,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肠道微生态有哪些影响?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胃菌群失调恢复,对部分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恢复有利,对部分患者肠道菌群可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短期和可恢复的。第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药物总体上安全性高。第四,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否会增加其他细菌耐药性?首先根除幽门螺杆菌应用的抗生素均属非限制级的,其次有的研究显示了相反的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提高了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而不是增加耐药性。

图8:大规模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消灭胃癌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2013年David Graham提出“消灭胃癌不仅可能,而且可行”,基于Correa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模式,通过一级预防(根除幽门螺杆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和二级预防(筛查),可在很大程度上消灭(肠型)胃癌。

2017年David Graham和Peter Malfertheiner也提出,肠型胃癌是可预防的疾病。非贲门部胃癌中,除3%-10%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影响,其余90%以上病因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幽门螺杆菌是非贲门肠型胃癌发生的必要但不充分病因。

吕农华教授表示,根除幽门螺杆菌肯定是可以降低(肠型)胃癌发生风险。不过也有文献报道,没有看到那么明显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吕农华教授指出,影响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效果的因素包括:根除前是否有胃黏膜萎缩/肠化、干预现场胃癌发生率、随访时间长短、研究样本大小、干预人群年龄、人群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是否补充抗氧化剂等。

图9:影响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效果的因素

2020年,我国山东临朐、台湾妈祖岛的大规模干预随访中期报告显示,通过长期随访,证实了消灭胃癌(肠型)的最终目标是可实现的。

山东临朐研究,将35-6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为治疗幽门螺杆菌组、补充维生素组、补充大蒜素组,随访时间22年,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癌发生风险下降52%,而补充维生素减低34%。且回顾该团队2012年、2006年发布的文章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随访时间越长,降低胃癌风险效果越明显。

图10:山东研究结果

此外,台湾妈祖岛的研究也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5年后,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在长达14年的随访中发现,实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12年来胃癌发病率下降53%,并且该团队预测,实行21年后,胃癌发病率将下降68%。

图11:台湾妈祖研究结果

该研究发表于Gut杂志,Gut杂志对该研究的评论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大规模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这将使这种癌症很快成为罕见事件,显著减少相关死亡,并最终达到消除来自胃癌威胁的目标。

最后,吕农华教授总结道,实现消灭(肠型)胃癌目标的要素在于:一级预防,根除幽门螺杆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二级预防,萎缩/肠化生者筛查随访,上皮内瘤变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一二级预防相结合才能实现消灭胃癌的目标。

图12:实现消灭(肠型)胃癌目标的要素

专家简介

吕农华教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审核:吕农华教授

本文整理:猫草

责任编辑:Mar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说丨吕农华教授解读《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可能性,可行性》
大部分的肠型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有关!喝对酸奶,预防感染~
大部分肠型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有关!喝对酸奶,预防感染~
降低胃癌风险 从根除Hp开始
来问 · 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吗?可以治疗吗?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不是就离胃癌不远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