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2009-04-29 06:36:04)

各朝代钱币的基本特征 

 

       货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在商朝已有了贝壳的使用,虽然这并不能证明它已婚发展成为十足的货币,但至少已接近货币了,而由农器进化到刀币和布币,的确需要很长时间。

       把铜用来作为货币,也许是从仿铸贝开始的。铜贝也有几种:有些凸起得更像真贝,锯齿纹成曲线;有些则比较扁平,锯齿纹成直线。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工具日益显得重要,于是大家在交换时就将刀、铲、纹轮等作为货币一样使用。一个地方对一种生产工具用得最多的话,这种生产工具就变成了这一地区的货币。从农业工具演化而来的货币,到了战国时就形成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币钱。

       布币:古代有一种农具叫做鎛,布币的形状就很象鎛,由于"鎛"、"布"同音,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很象鎛的钱币叫做布币了。布币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就是铲形阶段,这是第一个阶段,首空可以纳柄,所以称为空首布。第二个阶段,布首已不空,变成平实,所以又叫平首布。空首布也有很多种类,最早的空首布特别粗大,科就是农具铲。这大概是由正式农具演变成货币的过渡形态,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布币。还有一种空首尖足布也是大型的,而布的两面大都没有文字。普通的空首布就要小型些,布上也有文字了。这种又可以分为平肩和斜肩,它的底部成一种弧形。布上的文字有一字的,也有多字的。空首布中有些比较小型的,上面有两个字,如济釿、艴、釿、东周、同是、武安等等,大概是地名,另外也有四个字的。到了战国时期,布币的形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这时的布大致在可分为四类: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和杂形布。这些布的流通地区不同。尖足布上都有文字,以两个字为最多,常常都是地名,如甘丹、武安、晋阳等,尖足布一般在北方的赵国与魏国流通。

    方足布是最通行的一种布,形状比尖足布小,铜质比尖足布坚韧,普通方足布布首有一道纹。圆足布的种类和数量都少。它的特点是圆肩圆足裤裆。铸造的地方有晋阳、大阴等。一般圆足布首是没有竖纹的,而晋阳、离石、大阴铸的圆足布有两道竖纹。圆足布以?字布为最多。圆足布有在布首和两足上各开一个圆孔,所以又叫三孔布。它的背面也有特点。普通圆足布背面多有数目字,而三孔布的背面却有纪重或纪值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结束了那些形形色色的战国货币的流行。规定除黄金和铜外,其它财物如珠、玉、贝、银等都不能作货币。秦时制造半两钱。这时铸币由各地方政府进行,所以现在所见半两钱枚枚不同。秦半两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式。之后中国的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两千多年都是方孔圆钱。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因此方孔圆钱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半两和以前的铸币一样,是用泥范铸的,一范只铸造一镒,所以铸出的钱,枚枚不同,轻重也相差较大。 汉承秦制,只是这时黄金只作为宝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在日常交流中专用铜钱,铜钱的地位也就愈发重要了。

       西汉的铜钱仍然是用其重量来命名的,不过这种名称已渐渐的开始和其重量分开了,如秦半两原重半两,重量和名称相符,汉时有所改变。这时的铜钱仍是由地方铸造,重量与名称往往不符。据史书记载西汉的铜钱有八种,其实有些钱只是使用的时间不同,名称相同。实际上可归纳为三种钱:半两、三铢、五铢。

       汉半两的重量是千变万化的,有些半两钱,身小肉厚,文字也没有规则,大家认为这类半两是汉初半两。汉初半两钱是比较大样的,而且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铢钱只用了几年,数量不多,五铢钱的种类就多了,普通五铢钱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外廓,这是和以前的钱币所不同的。五铢钱中也发现有少量是光背的,这是最早的五铢即元狩五铢。武帝以后的五铢钱只有宣帝五铢可以辨别。它的特别就是五字相交的两画向内收,外廓比较宽,而且往往有其它记号,比如内廓上面一划,或下面有半星等。

       五铢钱是历史上用得最长久的钱币,因而铸造量大,钱币数量众多,同其他稀有币相比就很不值钱了。除形制特殊的钱币外,几元钱即可买到一枚,而使用了几年就停止流通的三铢钱就达数百元一枚的。故有人将五铢改为三铢的。

    东汉所铸的钱,都是五铢钱。灵帝这时曾铸有一种四出五铢钱,就是五铢钱的背面,有四道斜纹,由穿孔的四角直达边缘。当时就有人说铸成此钱政权必四道而去,后来果然黄巾起义,推翻刘汉统治。

西汉末年,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都激化了,西汉皇帝完全陷在绝望的困境中。这时候,上层毫强地主的代表王莽,取汉帝而代之,做上了皇帝。王莽的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从汉成帝起,王家就有九个人封侯,连王莽在内有五个人做了大司马,朝廷大权几乎全部归王家掌管,地方官也多为王家任用的人。

公元前一年,王莽做大司马后大封亲信,这些举动得到刘、王二姓的支持,有了基础后王莽便废刘氏皇朝,建立起国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

 王莽在货币问题上实际托古改制,大的币制变动有四次,钱币就有六种二十八品,这就是宝货制,这在世界币制史上是一种破天荒的制度,致使货币制度混乱。这种空前绝后的币制,仍是以铜币为主,而且是以最低单位小泉为主币,其余多是虚币性质。

居摄二年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铸造契刀、错刀、与五铢钱并行。第二次改动币制在始建国元年,罢错刀、契刀和五铢钱,专用大小钱。大钱值五十,另铸小泉直一。第三次币制改动在始建国二年,行宝货制。宝货制的内容,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即金银铜龟贝;六名即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王莽的宝货制最后完全失败了。老百姓对于这种光怪陆离的制度,流通时必定头昏眼花,布币十种一级只相差一铢重,很难辨别,到于龟贝之类的货币就必须随时测量。引起诸多麻烦,所以民间拒用宝货制,只用大小泉。于是王莽废龟贝布属,复行大小钱。第四次改制,废大小泉,改用货布、货泉两种。大钱五十行久,令民独行大钱,与新货泉俱枚直一,并行近六年。

 王莽的币制虽然失败,而且只行于一个很短的时期,但钱币艺术却达到了历代钱币的一个高峰。莽钱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是青铜铸的。错刀的黄金划环部“一刀”二字,又称金错刀。刀身模铸阳文“平五千”三字。平五千的意思就是值五千钱。解放后在陕西临潼一带发现过“一刀平五千”数枚,现在一枚“一刀平五千”值人民币5000元左右。契刀通长二寸二分(汉尺),实测7.3厘米。错刀重大约20至40克,契刀重约16.4克。另外还有泉货六品、布货十品、十布筹码货泉与货布。

 王莽的这六泉十布中除“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干”外,其余的十三种价值都大,“中布六百”和“壮布七百”价达人民币2000元至4000元不等,而“壮泉四十”一枚就值人民币1.5万元。莽钱虽然版别多,但铸造工艺讲究,大体上钱文都是以悬针篆为主,制作精细,铸币轮廓斜削,笔划细挺流畅,布局匀称。莽钱伪品较多,普通的:大泉五十“无伪品,但是币背有星、月纹、吉语等这类“大泉五十”也有伪品。

东汉后期愈来愈黑暗的政治,逼得广大农民不能生活下去了,于是农民起来造反,全国陷入混战之中,献帝初平年间袁术、曹操等军阀也起兵,董卓挟天子入长安,销熔五铢钱,铸小钱,使汉代又发生了一次物价狂涨。汉末的战乱持续到三国鼎立时期,从经济上说,三国分立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蜀汉政府治理经济,铸两种直百钱,第一种是直百五铢,这大概是攻入程度时所铸的。初铸很厚重,后来逐渐薄起来。厚重的有一种背面有文字,这是四川犍为所铸,这是方孔钱中纪地名最早的钱。第二种币是直百,最大的有四铢重,后来越来越小直至每枚不到半铢。另外有两种五铢钱,一种钱文类似直百五铢,有内廓,小样。另一种钱文类似直百五铢,没有内廓,稍大且薄。

        这两种直百五铢价格都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人民币不等。孙权统治下的吴国最初是使用王莽大泉,后自己铸币,嘉禾五年铸大泉五百,赤乌元年铸大泉当千,后又铸当二千,当五千的大钱,都是用红铜。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有各种大小,初期的厚重,以后逐渐减重。现在一枚大泉当千,当二千等币价格都在千元以至万元不等。曹操创立魏国,初期使用五铢钱,后又废弃。至到太和元年,又铸五铢钱。这种太和五铢现在价格一般在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魏国自曹睿死后,蜀国自诸葛亮死后,吴国自孙权死后,逐渐衰落。于是魏国的司马氏集团灭诸国建立了短暂的晋王朝。由晋到隋的三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代。这个时期在中国大货币经济史上也有其重要性,年号钱的出现,钱币的称文,称贯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事。

       这个时期在钱币方面,自然是以铜钱为主,在南朝萧梁时候,曾普遍使用铁钱。两晋的币制很混乱,流通的钱有吴国以前的铸币和各种古钱。只有沈郎钱是新铸的,沈郎钱是指沈充所铸的小五朱,这种钱遗留后世较多,这种钱的特点是称"朱"而不称"铢",铜色发白。传世的丰货钱和汉兴钱也属这一时代。东晋偏安江东,以后南方经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它们的币制均混乱,这四个朝代都曾铸钱。刘宋文帝元嘉年间,立钱署铸四铢钱,比五铢钱减重20%,后来一再减轻。民间也私铸铜钱。孝武帝孝建元年,改铸"孝建四铢",重2.4克,正面孝建两字,背面四铢两字,都是左右读。废帝永光元年又铸二铢钱,有钱文"孝建"、"永光"、"景和"三种,钱面铸有二铢字样。较小的恶钱称为"鹅眼钱"、"綖环钱"。

        隋统一全国后,铸行五铢钱,叫做"开皇五铢"或"置样五铢",并禁止以前的各种钱流通。隋五铢制作精整,背肉好,都有周廓,面无好廓,"五"字交叉,两笔稍曲,孔石有一竖纹。

       隋五铢几元和几十元一枚,台湾价百元以上。唐朝是我国历史又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唐钱的形状,没有什么更改,但是名称却有很大的变革。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从此以后钱币就再不以重量命名了。除开元钱外,又铸年号钱,钱文也大多用隶书。这说明唐代钱制进入了一概新时代。

       唐钱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情形。唐朝流通的钱币有七八种之多。第一种是开元钱,第二种是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这种钱运行一年就作废了,现在这些少量稀少的古币价值就越大。第三种是乾元钱,乾元钱流传下来的很多。第四种是顺天元宝和得壹元宝,这是安史之乱史思明铸造的。第五种是大历年间铸的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大历元宝一般钱径2.3厘米,重3克。大历元宝现在少见,价格在千元以上,建中年间铸的建中通宝,比大历钱还更加轻小,更加少见,因而每枚价格也在千元以上。于是有伪造者用开元钱,挖去"开通",增补"大历"二字,用挖补过的钱币作模,翻铸假币。假币四字不相称,由此即可判定。

       会昌年铸会昌开元,铸一"昌"字表示地名。会昌以后还铸过乾元重宝小平钱等币,数量极少。乾元重宝当三十的重轮钱,值数十元。一般开元钱由于量大,流通时间长,显得并不珍贵,因而价钱看落,值人民币一元钱左右。

五代十国混乱时期,钱的种类却很多,也较乱。史书上多无记载,只有凭历代古钱币学家的钻研使我们知道当时钱制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轮廓。

       五代时后梁开平年间铸开平通宝大钱和开平元宝,遗留极少。后唐有天成元宝,也是很罕见。后晋的天福元宝,后汉汉汉元通宝,后周周元通宝,传世数量较多,天福钱铜质薄小,字文昏昧。当时允许民间私铸,所以遗留下来的多是私钱。汉元钱则比较精美。

      十国中除了吴越等国四国外,其余都曾铸钱,楚曾铸天策府宝铜铁大钱,又有乾亨通宝铜钱。通宝钱遗留不多。铅钱有两种,一种光背,薄而大,为广州所铸。另一种背有"邕"字,为广西邕州所铸,稍小且厚。前蜀王建曾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和光天元宝,王衍铸乾德、咸康、均为元宝。后蜀铸广政通宝铜钱和铁钱。

       十国中以南唐钱种类最多。数量较多的有开元通宝、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三种。北方刘仁恭父子,盘距幽州,称燕。铸有永安钱、铁五铢、铁货布,铢岐天元宝。永安钱有几种;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和永安一千,铜铁都有。铁五铢是用隋五铢范,铁货布用莽范,但背上加铸有"三百"两个字;铢岐天元宝用史思明的钱为范,背面有"百"字和"千"字两种。永安一千大铜钱少见,因而常有伪品出现。五代十国钱币甚多,五光十色。但也看出两个特点;一是大额钱币的盛行。唐朝除在乾元年间这样短期内发行过大额钱币外,一直都使用的是小平钱。而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当千。二是这个时期铸币多是低级金属,以前用铁钱极小,而这时铁钱流通最大。这个时期铸币质量不高,只有后周的"周元通宝"精美异常,与唐开元钱相似,以前认为周元钱是毁佛像而铸,可以祛病镇邪,后代仿制极多,如见周元通宝背有龙凤、佛像、公鸡等图案后,皆为后人仿制的。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史称北宋。赵匡胤用了近二十年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大致统一了全国。北宋时期,北方和西方的辽、金、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鼎立,公元1126年金兵灭北宋。赵构在今天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宋。两朝共历三百多年。

 两宋的钱币制度,仍是以钱为主。但这时白银已大大地重要起来,纸币的产生和推行是该朝币制最大的特点。

两宋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它不仅是币材多样,而且流通受地方限制,钱币面额又多,钱名称也多。宋代最流行年号钱,两宋的铁钱是长期的币制,四川一带就是专用铁钱的。北宋九个皇帝就改了三十五次年号,铸了二十七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宋元、圣宋、皇宋);南宋七帝,改二十次年号,铸了十八种年号钱和三种非年号钱(大宋、宋圣、皇宋)。

 在北宋,大约开封府、荆湖南路、京西路、江北路、淮南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西两路等十三路用铜钱;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等四路专用铁钱;陕府路和河东路则铜铁钱都用。在南宋,铜钱限于东南,四川用铁钱。但实际上那时各地用纸币的很多,因为金属货币根本不够。这就在货币经济方面造成了割据局面。宋钱币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五、当十大小五种,南宋又往往有当百钱,又有临安铜钱牌。南宋的宝文很杂,嘉定铁钱宝文最杂,在中国钱币宝文中是最多的,至于钱文书法,就有多种多样,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楷书及宋体,大观、崇宁钱就是宋徽宗的御笔瘦金体。铸造精良的瘦金体宋币,常常使伪品立即暴露。宋钱的版别也特别多,比如宣和、政和共有数百种版别。背文把纪地、纪值都区分开了,普通宋钱,无人伪造。但象靖康通宝之类价值千元以上的古币就有伪造的了。宋朝的钱制,南北宋大不相同。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北宋以小平钱为主,南宋则以折二钱为主。

宋太祖在建隆元年铸宋元通宝。这是赵宋第一种钱,这不是年号钱。宋太祖在位没有铸过年号钱。乾德钱是十国钱,不是宋太祖乾德年间所铸。太宗铸太平通宝。这是宋朝第一种年号钱,背面有星月,牌别比宋元钱少。淳化五年铸淳化元宝。宋元钱和太平钱都用的是隶书,到了淳化时发生了变化,正式确立了宋朝多种书体裁的钱制。淳化钱也有真、行、草三种书体。淳化钱也有铁钱,但流传后世的极少。

自唐末起,西北各民族崛起,对中原施以巨大的军事压力,这些民族就是契丹、西夏、女真和蒙古等。由于他们的军事政治力量,在中原取得一部分或全部的政治权,所以对一这个时期的币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兴建的国家。公元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称帝,建立国家,国号契丹,后改为辽。建国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渐渐进入货币经济阶段。辽所铸年号钱中,最早的是太祖时的天赞通宝,隶书;太宗时有天显通宝;穆宗有应历通宝,以后还有保宁、统和通宝。这些钱流传极少。比较多见的是兴宗的重熙通宝,道宗的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和元宝,还有大康通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辽钱币全是用的汉文。辽钱的制作都不精,钱背常常划范,文字也不好,甚至一个钱上有两种字体。辽钱珍贵一些要算天显、天禄、应历、保宁、统和等。

       目前辽币统和已有伪品。金朝是女真族于1115年建立的政权。金灭疗后,继而灭北宋。金朝在币制方面,主要是受宋的影响。它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种,铜钱、白银、纸币。铜钱方面,最初是用辽宋的旧钱,海陵王时自铸正隆通宝,仿宋的小平钱。世宗铸大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小平背面间有申字和酉字。金人虽有文字,但他们的钱文,都用汉字。铸钱工艺水平极高,正隆通宝已很精整了,大定通宝更胜一筹。金代钱币很珍贵,价钱常至千元,有的更是无价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继承了元朝的专制制度,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使权利更加集中,专制主义的同志也更为加强。明朝初年,曾仿照蒙古人的办法,使用钞票,而不是铜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是不久就改为银钞两用都可,以纸币为主,钱币为辅。明朝钱比元代的钱多,但又比不上其它各朝代。朱元璋在称吴国公的时候,就设立宝源局,铸造大中通宝,以四百文为一贯,四十文为一两,四文为一钱。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在江西设置宝泉局,铸造五种大中通宝钱,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铸造。这次铸的钱,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洛、京、浙、福、鄂、广、桂等,每局有五等。小钱背面多只有局各,折二以上还有数目字,如广西铸的折二钱称桂二,福建铸的折三钱则叫做三福。朱元璋早期的这类大钱,如今价值上千元,泉友们需留意。朱元璋正式继统之后,于洪武八年定洪武钱制,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五等钱。洪武通宝除南京宝源局外,各省都设宝泉局来铸造。小平钱在背面穿孔右边有"一钱"两字,这是纪重。折二为二钱、折三为三钱、折五为五钱,当十为一两,这当十钱的背面,除有"一两"二个字外,穿上面还有一个"十"字,读起来就是十一两。这是脱胎于元代的至正钱。这种纪重的钱为京师铸的,其它各省铸币,只铸局各和纪值。大中洪武小钱,也有日本铸的。

 努尔哈赤是明末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女真族的杰出首领。1616年他建立金国,史称后金,与明政权抗衡。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清灭明,建立了清朝。清代币制是银钱平行末位,大数用钱,但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

    清代的铜钱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袭两千多年来的方孔圆钱,用范模铸币。到了清末,才采取了机器铸币,铸造新式铜钱和铜元。满洲人在入关以前就开始铸币了。努尔哈赤天命元年铸天命汉钱,满文,四字,没有加圈点;天命通宝是铸的汉文。太宗天聪元年铸天聪江钱,背面穿左右满文十字,穿右有满文一两字样。顺治元年铸顺治通宝。顺治钱有五种;光背、背面有一个汉字、一厘钱、背面有两个满字、满汉文钱。

康熙年间铸康熙通宝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后铸造小钱。雍正以后,制钱都仿顺治钱五式,除正面的年号外,背面都是两个满文字。宝福局所铸的钱,局名有时也用汉字。乾隆年间铸乾隆通宝,乾隆通宝红钱中,还有库车地名的,分普通和当十两种,当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当十"两个汉字。乾隆钱的成色先后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铸钱不加锡,称为黄钱,加锡后叫做青钱。嘉庆道光钱名有十九种,计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桂、云等,钱背为宝东,满文即用康熙钱的东字。咸丰时铸局大增,咸丰钱也特别多,特别复杂。在计值方面,咸丰钱可以分为十五级,从一文到当钱,钱上有铸局名称,所以各局所铸,文字不同,而且福建所铸,除了计值上,还有计重若干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钱都要注意收集,说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间的当十钱较多,小制钱在咸丰就已停止铸造,而当十以上的大钱,因民间不用而停铸。光绪年间铸造当十钱光绪重宝,光绪通宝小制钱,现在所见小钱较多。

 宣统年正式用旧法铸钱的。大概有宝泉局,另外有宝广和宝福两种机器钱,以及一种有圆孔的大清钱币。光绪时广东的机器铸币最为通行。广东铸的机器钱,有制钱、当五、当十,当五、当十是样钱。制钱中又有大小两种。大制钱又有两种,一种背面穿左为一满文"广"字,穿右为一汉文"广"字,穿上横写"库平"二字,穿下有"一钱"两个字。另一种是顺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满文"宝广"二字。光绪二十六年,广东开始铸造铜元,正面为"光绪元宝"四个字,中间没有方孔,而有"宝广"两个满字,下面靠近外部有"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字样,背面是蟠龙花纹,下面近处廓有英文字样。后改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为"每元当制钱十文"。清代钱币仍多为伪品出现。太平天国建国多年,也铸货币发行,以铜钱为主。币面全为汉文,正面多是"太平天国"四字,前面"圣宝"两字。也有正面"太平圣宝";而背面"天国"。而且背面的"天国"两字有时分别排在穿孔的上下,有时是左右分排。也有正面"天国圣宝",背面"太平"的,种类也多,分不清哪一种是哪一省铸造的。因为币面没有铸造有省名,作价也不清楚。钱文制作有几种书体,如真书宋体等。太平天国钱币大钱、花钱的伪品尤多。太平天国的钱币流传下来的不多,因而每枚大钱都在数百或上千、上万元,自然伪品是不少的。小刀会在上海起义后也铸太平通宝钱,背有日月,象征明字,也有背面穿上有"明"字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封建王朝发行的钱币(从秦开始-清结束)
「公博名家说」古钱币面文的“直读”与“旋读”
中国货币史
中国古代的铜钱,为何都是外圆内方?暗藏古人的大智慧!
中国古代货币史4
钱币简史︱古代交易货币的演变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