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解中国林县食管癌
​       寻找早诊早治好方法
      1965年6月1日,30岁的王国清来到姚村,当时他还是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那时候,我们的主要工作,就在基地的小屋里,下镜子,找病变。”
      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这里工作了整整55年。他伸开手掌对记者说:“人的责门内表面有40平方厘米60平方厘米,手掌一样大的黏膜,究竟哪一点是癌症高发?一条食管25厘米长,内表皮面积200平方厘米,癌细胞究竟在哪个地方发展?我们要找。因为这对旱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没有现场,肿瘤研究是搞不好的。只有在现场,实实在在摸索,才能总结有效的经验。王国清说,“刚开始,我们使用胃镜并配合活检,镜子看倒有东西就活检,有间题就切掉。后来,我们还找到了碘染色的方法,真可谓是泾分明啊。”所谓碘染色,就是使用2%甲苯胺蓝溶液成12%碘溶液作为食管黏膜辅助染色,能有效发现大量微小癌灶和早期食管癌。
         就这样,他们建立起内锐筛查碘染色和指示性活检三重组合的筛查和早诊模式。
这套被王国清称为一步到位”的筛查模式,大大促进了食管癌早诊早治工作,1996年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高危黏膜怎样演变成癌的?要研究这里面的演变规律。”王国清指着食管癌癌灶图片上一块泛白的黏膜说,“看这里,我们发现,在食管黏膜上最初起源点的部位是食管黏膜脊背上,因为长期物理性刺激而发生的白脊是逐渐演变而成的。这对食管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还有一项重要研究是,医疗队员们对3000例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进行了长达10年-15年的前喲性内镜观察,发现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是逐级发展的,呈金字塔态势。“从癌前病变轻度不典型增生到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到黏膜内癌,再到黏膜下浸润癌,最后发展成浸润癌。”王国清介绍,这是早诊早治的基础问题。
      1980年-2010年,医疗队员们在高发现场的高危人群中,通过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内镜检查、胃隐血珠以及中医耳针检查等方法共完成25 万多人的初筛。
      “最难的还是动员百姓参与,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检查的,都要反复劝说才行。”后来,有78万人愿意接受内镜检查,在这些检查中共发现食管癌2230例,检出率高达2.86%,其中早期食管癌占74.3%。另外,还检出贲门癌1684例,检出率为2.16%,其中早期贲门癌1404例。
        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远期生存效果,王国清还设计了胃壁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术。“这是一个新的食管胃吻合方法,应用30余年完成13700余例食管癌手术,术后吻合口瘘降至0.5%,吻合口狭窄和反流率降至1%。”据了解,经实践、改进、推广,已有10余家医院将此技术作为食管癌手术的常规吻合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镜入门者对食管早癌镜下表现的一点想法
全面解析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白光及碘染色内镜下食管部观察要点
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2019年试行版)
心得体会 | 内镜报告与学习体会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16个重要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