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地理 | 必修一地理基础知识大盘点!复习专用(附Word)
高中生家长
干货/政策/知识/热点
颜老师最近在高考和高中生家长公众号里整理了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学生们复习时能用上,由于后台的原因有些内容颜老师只能在平台上给大家图片格式的,如需Word版请看文末老师的微信,加我微信留言。
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大盘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和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天体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第三级天体系统是______。目前人类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人类认识宇宙的最大范围是        。
2、太阳系概述
1、太阳对地球的作用是
2、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    球,主要成分是      和      ,太阳源源不断的以
的形式想四周放射能量,这被称为            ,按波长的长短分,它属于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其过程是
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黑子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 上,它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______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原因是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特殊在                     ,其原因是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____之间,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
4、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类地行星是                                               。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意义
1、太阳日的时间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星日的时间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星年的时间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_____________ ,在这条线上,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当这条线与经线重合时,节气为____________,当这条线与经线夹角最大时,夹角为_________,节气是____________,此时这条线与极圈的关系是_________,极圈内出现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经度每相差一度,时间相差_______ 分钟,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的时间___,180度经线既是地球上时间最_____的地方,又是时间最_____的地方。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跨_____ 个时区,当北京时间12点时,太阳位于北京的__________  方向。
6、北半球河流凹岸位于河流的__________ 岸,金矿往往在河流 ___________岸。
7、春分或秋分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夏至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五带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9、四季划分的依据各有不同,我国传统上以                             作为四季的开始,而西欧、北美中高纬度国家传统上则以                               作为四季的开始,北温带的一些国家常根据          划分为四季,还有根据          来划分的。
10、分别画出6月22日侧视和俯视的光照图。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1.岩石圈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         、        、         。地壳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         为主,故称为            ,此层厚度在山区高原可达40千米,在平原地区为10千米,在海洋底部则显著边薄,甚至缺失,因此是一个        圈层,下层的化学成分为          ,故称为        层,此层在海洋部分厚度为5——8千米,故为一个连续圈层。
2.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地壳中的        ,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     ,      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其中造岩矿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       、     、       。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积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征,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推知_______________,石灰岩受热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页岩受挤压变成_________________,花岗岩受热变成
3.地壳物质循环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是
第二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完成表格内容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球表面的后果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2.印度尼西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板块的交界处,中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板块,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斜储_______,向斜储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在地形上往往表现为块状山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形上往往表现为谷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流的上游以____________作用为主,河流河谷呈“_____”字形,河流下游以_____作用为主,河谷呈“_______”字形。
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
1.低层大气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的,二氧化碳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_______________ 作用。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流层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纬中纬高纬对流层的高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流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______ ,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它能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部分,可见光线的波长范围在__________ 之间。
6.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具有选择性的是_______________,夏季,沿海与内陆地区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的日较差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月球与地球相比较,温差大的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地面的热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大气的热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给高层大气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大气垂直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力中,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改变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四节气压带和风带
1.七月,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月,在上述地区分布的气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季风环流最典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天气系统
1.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_________,如北方夏季的___________、冬季的___________、冬春季节的_____________
2.气旋与反气旋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区别,锋面气旋的西侧往往是______,东侧是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节水循环
5.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就是______________,陆地水的基本来源是_______________,陆地各种水体从静态储量看,以_______和________的储水量最大。陆地水体从更新的角度看,以________最重要,动态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储量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淡水的主体是                       。
6.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_____季节,主要是___________补给,东北的春汛补给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西北地区的河流流量随着_____________变化而变化,河流中游的湖泊具有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7.水循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循环数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循环的意义是
第七节洋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洋流,_____________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太平洋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风海流。
2.洋流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海渔场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纽芬兰渔场的成因                                   ,秘鲁渔场的成因
为什么会在以上四个地区形成大渔场
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由       、       、      、       、        等地要素组成。
2、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       ,又是地理环境的         。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光能,把             和      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     的过程。
3、生物在地理环境的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它的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纬度地带性规律以______________为基础,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地区;经度地带性规律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主要分布_____________在地区。中国自南向北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从长白山向西到新疆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带,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北纬30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带,其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类型最齐全的是____洲。垂直地带性规律以        为基础,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带,南坡比北坡复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线的高低在同一纬度主要取决                 因素。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            的水对         岩石的        和       作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
3、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而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
,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         、
和           的数量,以及水的            的强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取决于
、             、                   。桂林山水的成因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1.村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来,我国南方的村落沿______伸展,平面形态多呈__________________;北方的村落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选择平原布局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区城市一般选择在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西安分布在________,太原在____________,热带地区城市则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果是
解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臭氧层的破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出现了臭氧层变薄或空洞,解决方法是__________,南极臭氧层空洞出现在_______(时间)。
3、目前,人们一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酸雨,酸雨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两种,我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的三大重酸雨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雨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根本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是指
2、自然资源的分类(完成表格)
按与人类生产经济活动的关系
按属性
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        、      、
能源类型
常规能源
煤炭       天然气
非可再生资源
水能
能源
核能
风能
3、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分布的        性;资源间的         性;数量的         性;利用的       性。其中数量的       性,其含义包括
4、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根据人类社会文明的特征,可以把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划分为              阶段;           阶段;             阶段。
5、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人类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注意的问题是
、                    、                    、                      。
第四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自然灾害是指                                                   ,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       、      、        、       、       、       、       等
2、洪灾的相关知识点(完成表格)
洪水
洪灾
含义
洪水的形成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对人类造成损害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3、洪灾的防治措施
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大盘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天体系统
1、恒星   星云    太阳    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太阳系      总星系      150亿光年
2、太阳系概述
1、提供巨大能量,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之有关
2、气体球   氢  氦   电磁波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核聚变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3、①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4、光球   色球    日冕
5、太阳光球层上     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的暗一些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耀斑
6、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地球
1、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都不特殊
2、具有生命   ①地球所处的关照条件稳定 ②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③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 ④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 ⑤原始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3、火星   木星     自西向东
4、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
5、水星   金星    火星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意义
1、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的周期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一周360度的周期
2、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一周360度的周期
3、晨昏线     0度     春秋分     23°26′    夏至和冬至     相切     极昼或极夜
4、4    早   早    晚     避免180度经线所经过的陆地被分为两个日期
5、5   正南
6、右    左
7、全球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8、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9、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月份
平均气温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1、地壳    上地幔    岩石    地核   地幔    地壳    氧、硅、铝   硅铝层   不连续
镁、铁、钙   硅镁层
2、化学元素    化学元素    矿物   矿物     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是否具有气孔    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地质年代     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3、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     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第二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完成表格内容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球表面的后果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使地表变得崎岖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重力、化学作用
把高山削低,洼地
填平,使地表趋于
平坦。
2、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地      油气    水
4、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华山   庐山   泰山      断层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5、侵蚀切割    V    沉积    U
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
1、干结空气   水汽   杂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保温     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后,以地面辐射(红外线的长波辐射)的形式反给大气,大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而二氧化碳和水恰好对红外线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然后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获得地面辐射的能量,反给地面,从而达到保温作用。
2、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②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7——18
10——12     8——9   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运动弱
3、①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4、电离层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无线电短波
5、波长较长的可见光       0.4—0.76微米
6、吸收和散射     沿海     地表性质     月球     月球周围没有大气层
7、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8、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两地受热不均      存在气压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
9、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与风向垂直      与风向相反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10、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太阳辐射和地转偏向力
第四节气压带和风带
1、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东亚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第五节天气系统
1、晴朗高温     降雨、气温下降、伴有大风天气     晴朗低温
晴朗低温     降雨、气温上升、伴有大风天气     晴朗高温
冷锋     暴雨   寒潮    沙尘暴
2、水平气流运动状况   垂直气流运动状况    中心气压的高低   晴天和阴雨     冷气团
暖气团
第六节水循环
1、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大气降水      冰川    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   更新速度快      交替周期短    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0.3%    冰川
2、夏季     大气降水    高山积雪融水      气温      调蓄作用     相互补给
3、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海洋内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①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的侵蚀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③很好的溶剂
第七节洋流
1、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大气运动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北太平洋暖流
2、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纬40度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3、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在寒暖流和补偿流处易形成大的渔场    对航运有明显的作用      导致污染范围扩大或使污染程度降低
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秘鲁寒流中的补偿流的上升流      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都会导致冷海水上泛, 从而带来大量的饵料,
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大气  水  岩石   地貌   生物    土壤
2、产物    创造者     叶绿体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3、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改变陆地水的化学组成和水分状况,参与岩石圈的改造,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热量     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    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地带      水分     中纬度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带     纬度地带性分布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经度地带性缝补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长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副高控制        亚洲     热量和水分    长绿阔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热量充足  降水充沛  基带海拔低     降水
2、二氧化碳    可溶性    溶蚀    淀积     岩石的可溶性
3、空隙和裂隙     二氧化碳   有机酸   无机酸   流动性     大气降水   地面坡度   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1)形成了厚度大、岩性存、孔隙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地质
(2)东西北高中南部低的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 (3)该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区,气侯温暖,降水充沛  (4)生物多种多样,导致土壤、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1、聚落的形态    河流   带状    多边形      多为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靠近水源      块状山地或谷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     海拔高,气温低,少蚊虫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海平面上升   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合作
2、人们使用排放氟氯烃化合物的物质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两极    青藏高原上空     认为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9—11月
3、PH值小于5.6     硫酸型和硝酸型     硫酸型     四川盆地    珠江三角洲    杭州湾     河水酸化鱼类死亡    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   开发新能源     减少认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
按与人类生产经济活动的关系
按属性
矿产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土地资源 水资源 、 生物资源 、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能源类型
常规能源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非可再生资源
水能
可再生资源
能源
核能
可再生资源
风能 太阳能        沼气
可再生资源
3、不均衡性    联系性    有限性    发展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4、物质基础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5、强调适度开发     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     充分调动关大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节自然灾害
1、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台风  洪水  干旱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2、
洪水
洪灾
含义
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洪水溢出或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形成洪灾
洪水的形成
自然原因
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自然或认为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
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
人类活动
对流域植被的破坏,大规模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分洪区被占用
对人类造成损害
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形成洪灾
人类活动区,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灾害越严重
直接损失
冲毁房屋、道路、桥梁,淹没农田、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间接损失
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
3、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控制滥砍乱伐行为,建立统一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加大灾前水利建设投入
文章来源:  整理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太阳突然停止发光发热,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Physical geography 1
我们的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终结?
2012高考地理必修模块—自然地理
高中地理必修1-3一知识点总结[1] 3
2018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不可错过的经典!(篇幅较长,请耐心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