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玩得叫不动,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做!

铭爸shuo

相信每一位家长在孩子独立迈步以后,都会遇到TA对感兴趣的事情不愿停止,不愿离开的情况,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是直接拽走,还是耐心等候,抑或是威逼利诱呢?

今天的文章,将给您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1、充气堡,孩子的最爱


        周六的时候,我们带小铭去充气堡玩,这几乎是现在每个小朋友的最爱!在里面,小朋友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又蹦又跳,嬉戏打闹,没有平常生活中常常可能遇到的危险和来自大人的禁止,完全就是孩子的天下!


        家长们也很喜欢,因为终于可以摆脱孩子的喧闹和对TA安全上的担忧,可以好好的坐在一边的小凳子上玩玩手机,享受清闲。


        可是,快乐悠闲的时光总是会过得很快,这大概是时间给人们开的一个玩笑吧~


        我一看手表,已经快1点了,而小铭似乎一点也不累不饿的样子。于是,我上前从充气堡的边上探入脑袋对小铭说:“小铭,快下午1点了哟,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吃饭了呢?肚子已经咕噜咕噜叫了。”小铭有点舍不得,他说:“爸爸,我还想再玩一会儿。”我说:“好吧,那你再玩3分钟还是5分钟?”他说:“再玩10分钟吧?”我说好。现在小铭已经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这在很多家长看来很头疼,因为孩子越来越不按家长的意思来行事了,而我却相信这是好事,因为他越来越成为他自己,开始做自己的主人,这样发展下去,将来才会更有主见、有担当!


        于是,我和铭妈继续在旁边等小铭再玩10分钟。


2、辣妈不是这样辣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一位穿着时尚的妈妈——从外表上看完全就是“辣妈”一枚。不过,这位辣妈的辣可不只是外表,脾气也很辣:“佳佳,别玩了!该走了!”


       “妈妈,我还想再玩一会儿。”一个3岁多的小女孩回应道。


        “你咋不听话呢,都玩了一上午了,够了吧!快点下来,不然我不等你啦!“那位“辣妈”不停地催促道。


        小女孩见妈妈做出要自己离开的姿势,吓得赶紧冲下来,一边穿鞋一边哭喊着:“妈妈等等我!妈妈等等我!”那种惊慌无助的神情让旁人见了都顿生怜悯,可是,那位妈妈却似乎无动于衷,表现出一副冷漠的神情,让人怀疑她到底是不是孩子的亲妈?


3、爱孩子,请为TA着想


        像上面这样的家长,我们身边应该有不少,只是可能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

(1)我是大人,你是孩子,我说了算;

(2)我的方便最重要,你得听我的;

(3)你应该怎样做,我替你决定。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大人自己正在全身心投入地做工作、玩游戏之类的,突然有人要我们立刻停止,去干别的事情,我们会有愿意吗?我想一定是不愿意的。同样的道理,孩子也是不愿意的。而且,直接拽走就像是给孩子的大脑来了个急刹车,会损伤他的脑神经,破坏他的专注力;而威胁他我们要自己走了,更是破坏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让他今后想要专心做一件事情以前产生顾虑:“妈妈随时会抛下我,我要时刻留意她的动向。”


4、孩子不愿离开时,请使用“预告”

        那么当孩子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玩玩具、玩充气堡、看动画片、玩游戏,而我们又需要他离开做其他事情时,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所见的和使用过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一个预告。告诉孩子,他还有多少时间结束。让他的思维可以软着陆,慢慢从自己专注的状态走出来;让他的情绪可以慢慢接受需要停止做那件事情,不至于产生逆反。


         当然,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还小,没有多少时间意识,告诉他还可以玩几分钟,也没有多少意义。是的,小孩子确实不知道时间是什么玩意儿,但是你的话至少是向他传达了“准备要走了,你要抓紧玩”的含义,这就是在为孩子提供缓冲的机会。而且当我们经常这样做的时候,时间意识也就逐渐帮孩子养成了。有些用心的家长,甚至还专门为孩子买来沙漏、定时器等,告诉孩子:“5分钟后,当沙漏漏完时,你就要结束自己的工作咯。”这样孩子就更能够形象的理解5分钟到底是多久了。


        我家小铭现在吃饭前,如果他在专心的玩玩具,我们会很自然地提醒他:“小铭,我们要吃饭咯。”然后他自己就会主动说:“爸爸,我再玩3分钟。”我说好,然后他又高高兴兴地玩了。但是这时候,我能明显感到他其实已经在为结束做准备了:赶紧把积木房的房顶盖上,扫一遍哪些玩具还没有玩到,然后摸一摸表示玩过了,然后就自己去洗手来吃饭了。

 

        在很多家庭中出现的因为孩子缺乏时间观念,不愿停止手中游戏,与大人磨蹭较劲的现象,在我家是很少出现的。


5、孩子的三种样子,你想要哪种

        

       每个孩子从小都是渴望做父母的乖孩子的,没有谁会故意不听话的。只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因为不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才导致他在自己的内心需求与满足大人期望之间苦苦挣扎。最后,孩子往往变成这三种样子:

第一种

放弃自己的内心需求

做家长手中的木偶

第二种

竭尽所能,与家长抗争到底

第三种

阳奉阴违,带上人格面具

这三种样子的孩子,你想要哪一种呢?


        如果你都不想要,请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在不违反“三不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 尽量尊重孩子当下的意愿,如果确实需要孩子做其他的事情,请先跟孩子讲明原因,然后约定结束当下游戏的期限,再耐心等待孩子随你而来!

 

好文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拖延症”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严厉的家长
别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
暑假过半,七招专治孩子拖拉、磨蹭、慢!
写给1岁孩子的宝爸宝妈:无条件地尊重,有技巧地顺从
孩子厌学、不自信的根源是什么?
当你吼完孩子,他有这种表现,做家长的可不能大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