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氏文化:郁姓

姓氏渊源

得姓始祖:郁华

郁华。相传上古时期大禹的老师名叫郁华。郁华很有才能,大禹王称他为王师,虚心向他学习本领。在郁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简称郁氏,皆尊郁华为郁氏始祖,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一

源于大禹之师郁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远古时期大禹的老师叫郁华,就是郁华。郁华很有见识才能,大禹王称他为王师,虚心向他学习本领。

战国时期,著名楚国的诗人宋玉在《高唐赋》中提到,郁氏是来自郁林这个复姓的。显然,那位成仙的郁林原本是郁华的后代,他的子孙以其成仙之事为荣,就用他的姓名加在一起作为姓氏,曾一度变为复姓郁林氏。

在郁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简称郁氏,皆尊郁华为郁氏始祖,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三峡地区的诸多姓氏如与欧阳氏同源血亲的氏族有夏姚22家,如夏氏、姚氏、欧阳氏、娄氏、嵇氏、弋氏、韩氏、区氏、郁氏、畦氏、徐氏、寻氏、扈氏、灌氏、针氏、杞氏、储氏、共连氏、鲍氏、左氏、渎氏、越氏等,均与西陵嫘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大禹为西陵嫘祖五世孙,轩辕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高阳,高阳生鲧,鲧生大禹。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宰相郁黄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宰相名叫郁黄(郁贡),受封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史称“黎阳公”,其地亦因称为“郁”。

郁黄的后裔子孙主要繁衍于今浙江省的吴兴一带,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郁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郁氏正确读音作wèi(ㄨㄟˋ),今读作yù(ㄩˋ)亦可。

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古春秋时期吴国大夫郁伯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王朝时期,江南长江流域有郁邑(今江苏与浙江之间),为春秋时期吴国一个大夫的采邑,该大夫原为宋国下大夫,在华氏之乱中避于吴国,吴王称其为郁伯。

在郁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郁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郁氏正确读音作yù(ㄩˋ)。

源流五

源于地名,出自古春秋时期鲁国郁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郁邑,亦称枋邑,位置靠近泰山,在《左传》中称其为“枋”。在古代,“郁”字通“枋”字。显然,郑国称其为郁邑,而鲁国称为枋邑,皆指同一地区。

在郁邑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郁氏、枋氏,后枋氏也多改称为郁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郁氏正确读音作wèi(ㄨㄟˋ),今读作yù(ㄩˋ)亦可。

源流六

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时郑国公子翩之后裔,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郁氏另外一支出自太原(今山西太原),是周宣王姬静时期的郑国公子翩的后裔,与蔚氏同族。该支郁氏正确读音作yuè(ㄩㄝˋ),今读作yù(ㄩˋ)亦可。

源流七

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郁林,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该支鬰林氏与第一个渊源中提及的鬰华后裔、即那位成仙的鬰林没有任何关系。该支鬰氏(郁氏)正确读音作yù(ㄩˋ)。

源流八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郁夷居民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汉朝时期,建有郁夷县,行政上隶属于右扶风,位置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及陇县一带。在郁夷县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郁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郁氏正确读音作yù(ㄩˋ)。

源流九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西域郁立国国民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在汉朝,汉武帝的通西域政策,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其路径所过的西域有一个郁立国(今新疆奇台),主要是西羌民族,其国民归汉之后,后裔便以国名之谐音汉字“郁”为姓氏,称郁氏、玉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郁氏正确音作yù(ㄩˋ)。

源流十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三国志》、《晋书》等的记载:“鲜卑人中有郁姓。”在史籍《晋书》中记载的鲜卑郁氏,就是拓拔鲜卑的一个部落,原称万郁部,在东晋后期聚集魏部落,首领就称万郁烈。该部落从无固定居所,完全靠游掠生存,为史籍如《魏书》等的脱谱氏族。

万郁部族人后皆改汉姓为郁氏,被北魏孝文帝安置于北地郡,称其居地为郁致县(今甘肃庆阳),亦因此而称之为郁州。鲜卑郁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郁氏正确音作yù(ㄩˋ)。

源流十一

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时期契丹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旧唐书·北狄传》中记载:“唐时契丹人中有郁姓。”唐朝时期,契丹民族中的主流部落为郁律氏,亦称野律氏、后在大辽国时期译作耶律氏。

在辽国灭亡后,郁律氏多汉化省文为单姓郁氏、律氏,多数融入汉族,少数融入蒙古族、女真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郁氏正确音作yù(ㄩˋ)。

源流十二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郁氏,出自明英宗朱祁镇执政的正统中期(公元1443年左右)所入附的西域回回那罕帖木儿后裔。入朝后,那罕帖木儿被明英宗授职锦衣卫指挥同知。他逝世后,其子倒刺火者袭职。至其孙沙班之时改汉姓为郁氏,称郁敬,因屡有战功而晋升为指挥使。在郁敬之后,其子孙世称郁氏,有四世孙郁锦、五世孙郁胜、六世孙郁腾、七世孙郁勋等等,并世代袭职为指挥使。

该支郁氏正确音作yù(ㄩˋ)。

迁徙分布

明朝初期,山西郁氏(郁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明朝中叶以后,郁氏大多简笔为郁氏,广东、广西、海南岛均有了郁氏(郁氏)人家,并有沿海之郁氏(郁氏)渡海赴台,现今台湾之台北便留居有不少的郁氏(郁氏)家族。

清朝时期,郁氏(郁氏)族人在全国分布之地愈广。如今,郁氏(郁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为多。

姓氏名人

郁继善

宋朝名医,深于医术,为时所重,具体资料散轶。

郁新

(?~1405年),字敦本,凤阳府临淮(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

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历任中书舍人、翰林、侍讲。由于相貌雄伟、声音洪亮、威仪整齐,朱元璋赐名“新”,授予户部度支主事,后升为北平部郎中,进阶奉议大夫。

郁文博

(1417~1496),明校勘家、藏书家。

松江(今上海)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成化间曾官湖广提刑按察司佥事、副使,迁陕西右参议,秦王朱诚泳有诗《送郁文博少参致政还上海》。归后筑万卷楼,以藏书、校刊为乐。

郁采

明正德年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迁任裕州同知,时遇战乱灾荒,盗贼四起攻打裕州,他率领州民抵抗,连战数日后城陷,巷战而死。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郁氏文化】郁姓的起源考证
万氏得姓源流简介
百家姓——乐
百家姓——祝
俞氏起源概况俞姓发展历程迁徙过程小史
姓氏文化:师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