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姓趣事典故——贾姓

家谱传记




一、贾逵舌耕

过去,读书人教学生念书,以此为生,被称为“舌耕”。东汉时的贾逵,是最早被人称为“舌耕”的人。

贾逵是东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贾谊,是他家的先人。他从小聪明伶俐,年仅五岁,才智就超出一般人。

贾逵开始学习“六经”,是他的姐姐在无意中促成的。他姐姐是韩瑶的妻子,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在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生孩子也成了妇女的一大罪名。她为让韩瑶另外娶妻传宗接代,自己便回了娘家。她品行端正,贤能聪慧,受到人们称道。

贾逵家的隔壁也是读书人家,有人天天高声念书。姐姐闲来无事,常常抱着贾逵隔着篱笆去听。琅琅的书声对贾逵似乎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一声也不响、专心细听。姐姐见他这个样子,心里十分高兴。他长到十岁,《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已经能够背诵。就是读书多年的成年人,也很难将这些著作全都背下来,小小年纪的贾逵居然能背得一字不漏,他的姐姐对此也感到十分惊奇。

“我们家很穷,没有请人教你读书,你是跟谁学的?”姐姐问他。

“跟隔壁的读书人学的。”贾逵眨着大眼睛,天真地说。

“他什么时候教你的?我怎么不知道呢?”姐姐感到奇怪。

“我五岁的时候,你就抱着我隔着篱笆听他念书。几年下来,我已经听熟了,全都一字不错地记在心中,自然能够背诵。”贾逵说。

“啊,原来是这样。”他姐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接着又问:“你要不要学写字?

“要。

“那我教你。”姐姐说。

“真的?”贾逵高兴得跳了起来。

“那还有假。今天先做些准备,从明天开始,我来教你认字。”姐姐一本正经地说。

没有写字用的帛,姐弟俩就在院子里扯些桑树皮来代替,没有笔,就用炭棍子。姐姐写一个,他就认一个。学得差不多了,他就把书上的句子画在墙上、门板上,一面朗读,一面理解、记忆。一年以后,他已把经文全弄通了。

消息传出去,不少人前来拜访他,与他共同切磋。他的学识不断长进。来过的人都说,这孩子真聪明,以后一定大有出息。从古到今,没人能跟他相比。随着他学识、年龄的增长,贾逵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许多人慕名而来,做他的学生。有的人跋山涉水,从千里之外赶到他家,拜贾逵为师。有的甚至把儿子、孙子也背来了,在附近住下,天天到他家来念书。

贾逵解释经文,不拘泥于前人之说,有不少创见。学生听了他的讲授,深受启发,对他非常敬佩。学生们来念书,每年都要送给老师一些粮食作为学费。由于贾逵的学生多,送来的粮食堆满了粮仓。有人说:“只有努力耕作,才能获得丰收。贾逵讲书讲得口干舌燥,要花费很多精力。他家的粮食,是靠舌头耕种得来的。

从此以后,“舌耕”便成了老师教授学生的代称。

二、贾岛“推敲”

“推敲”一词是反复斟酌的意思。它源出于中唐诗人贾岛的一段趣事,至今仍被人传颂。

贾岛作诗很认真。传说,一天晚上,贾岛骑着他那匹常骑的跛脚驴子,去看一个朋友。这夜晴空如洗,月色如霜,月光勾起了贾岛的诗兴,他抬眼看纷纷归巢的群鸟吟道: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但他突然踌躇起来,这下一句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他反复斟酌,一时不能定夺,不知不觉,口中念念有词,用手比划着一推一敲的动作。正在这时,前面过来一队人马,这是时任京兆尹的韩愈出巡路过。仪仗、侍卫喝令开道,路上的人赶忙避开让路。唯独贾岛全然不觉,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之中,骑着那匹跛驴,一不小心,竟闯进了马队中。

士兵们一把抓住他,拥着他来到韩愈的马前,韩愈一见是个穷酸人,便问他为什么这般莽撞?贾岛一见这个阵式,知道惹了祸,但面对这位气宇轩昂,谈吐和蔼的大人,他的书呆子气又犯了。于是他把“推”与“敲”的问题提出来,与韩愈商榷。韩愈何等人物?唐宋八大家的魁首。他一听贾岛的询问,也来了兴趣,他作“推敲”状,细细品味诗句的内涵,然后他以商量的口气对贾岛说:“月白风清,诗面极静,推之无物,敲之有声,我以为还是'敲’字好。”于是,两人并马而行,讨论起诗的作法来。

贾岛写诗,十分讲究遣词造句。往往一句话,斟酌再三,几日乃至数十日才成句,所以他写诗是很辛苦的。他还闹过一次笑话。那是在一个深秋时日,贾岛仍骑着那匹跛驴,撑着一把破伞走在长安大街上。突然一阵秋风刮过,卷落满天黄叶。

他面对此景,脱口冲出:“落叶满长安。”这明摆着是下句,上句怎么写呢?他勒驴停在街中央,陷入苦思之中。突然心有灵犀,脑中闪出一句:“秋风吹渭水”一句,正好与下句相对。他高兴得忘了情,恰与大京兆刘栖楚的坐骑撞了一个正着。刘大怒,他可没有韩愈的修养,不问青红皂白,把贾岛抓到衙门关了整整一天。贾岛就是这么个诗痴,诚如他自己评价自己的诗时所道: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写诗写得如此辛苦,可以说是呕心沥血,难怪有人称他为“苦吟派诗人”。然而,他的写作精神是被人们所称道的。他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至今仍被人们所唱诵。

三、贾氏窥帘

贾谧字长深。母亲贾午,是贾充的小女儿。父亲韩寿,字德真,是南阳堵阳人,魏司徒韩暨的曾孙。韩寿相貌举止美好,贾充征他为司空掾。每当贾充宴请宾客幕僚,他的小女儿就在宫门窥视,见到韩寿就喜欢他。问她的左右是否认得此人,有一个婢女说出了韩寿的姓和字,说是以前的主人。

女儿十分思慕,白天晚上都心神不定。婢女去韩寿家,说出了贾午的心意,并说这个女子艳丽过人、端庄无比。韩寿听说后动了心,就让婢女为他转达自己的殷勤。婢女把话传给贾午,贾午于是暗中以身相许,丰厚地赠物结交,让韩寿晚上去她住处。韩寿强劲敏捷过人,翻墙而入,家中没人知道,只有贾充察觉到小女儿欣喜畅快与平常不同。当时西域有人进贡奇香,一旦接触人身、则过月香味不消退,皇帝把香看得很贵重,只把香赐给了贾充和大司马陈骞。

贾午暗中偷出来送给韩寿,贾充的幕僚与韩寿宴饮相处,闻到韩寿身上那种芬芳的香气,到贾充那里称赞。从这贾充预料到自己的女儿和韩寿私通,但他自己家门窗管理很紧,不知道韩寿是从哪里溜进来的。于是一天夜里突然故意惊叫起来,说有盗贼闯入,就派人沿着围墙仔细查看,看围墙有什么异样。

查后左右下人说:“没什么其他异样,只是东北角的墙有如狐狸走过的痕迹。”贾充于是严厉拷问女儿的旁边婢女用人,她们如实说了。贾充知道后,只能把这事掩盖住,于是把女儿嫁给韩寿为妻。

后因以“贾氏窥帘”形容女子对所爱之人倾心相慕。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为何把教书叫做“舌耕”?
【俗语典故】—舌耕
【教育读书】古代为何把教书叫做“舌耕”?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王勃心织 贾逵舌耕
舌耕的来历
国学知识:舌耕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