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的徽笔世家
最后的徽笔世家:1年制笔用8千根狼尾
  2016-11-05 侣行记艺1054评
  在安徽屯溪老街,有一家不起眼的笔庄,还保持着传统的笔庄前店后坊的摸样。如果你走进后面的作坊,就会看到一位中年人坐在作坊里一声不啃制毛笔。他名叫杨文,古徽州的徽笔世家。以前毛笔为文房四宝,杨家也身家显赫,祖辈所制徽笔曾为贡品。但如今大家已不用毛笔书写,繁华散尽后,杨文成为了徽笔最后的传人。
  制徽笔最重要的材料,黄鼠狼尾巴上的毛(行话称之为“狼毫”)。一只黄鼠狼尾,毛看起来很多,但是只能用来做一只狼毫笔。杨文笔庄每年都会消耗掉8000只黄鼠狼尾巴,这个量已经比以前少了很多。狼毫越来越难找,杨文一直尝试创新,寻找新的替代材料。
  要制徽笔,首先要把凌乱的毛梳理整齐,这道工序名为“择笔”:用牛腿骨制作的梳子反复来回梳理十多遍。用牛腿骨制梳,是因为牛腿骨不导电而又耐磨。
  一只黄鼠狼尾巴,经过一小时的梳理后,最终梳成这小小的一撮儿狼毫,刚好能制成一只笔。
  制笔是一项枯燥的精细活,制作一只小小的笔头,就花去了将近一个小时时间,要成为徽笔匠人,首先要沉得住气。
  最后一道工序是在笔杆上刻字,一只小小的笔杆,如果客户需要,甚至可以刻出整篇《兰亭集序》。(图为杨文现场拿刻刀为体验毛笔制作的游客,在笔杆上刻下“心动工场”四个字,惹得大家直呼“高手在民间。)
  为了防止徽笔制作技术泄漏,以前徽笔家庭作坊都有明文规定: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婿。但如今用毛笔书写的人越来越少,制徽笔利润越来越低,学制徽笔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多徽笔作坊遵循祖训,传承就断了。杨文打破家族传统,徽笔制作绝活儿子女儿一视同仁地教。“只要能传承下去,管他是儿是女,是家人还是外人。”(图为杨文的女儿在晾晒狼毫笔头)
  杨文笔庄至今还保持着传统徽笔世家前店后坊的模式。楼下的屯溪老街道每天都熙来攘往,但楼上的徽笔作坊,笔工每天只能独自对着羊毛狼毫。
  理好的笔头放在竹栏棚中晾晒。黄色的是用黄鼠狼尾巴毛制作的“狼毫笔”,白色的是用羊毛制作的“羊毫笔”。以前制笔多时,整个屋顶上都晒满笔头,如今制笔越来越少,晒笔的场景已经慢慢成为难寻的风景。
  制好的笔头系在线上,悬挂在竹竿上晾晒。
  型号不一,大小各异的徽笔制作好后,插入笔筒中,像盛开的花朵。
  笔庄成为徽州最后的笔庄后,传承就不再是家族行为,而成了社会责任。为了让大众更好的了解徽笔制作技艺,笔庄从“关门制笔”变成“开放教学”,和体验式旅行机构“心动工场”联手组织了一场“手艺游学”活动。创造徽笔新的可能。(图为杨文在现场教游客体验现制徽笔。)
  猪鬃、马尾、化纤、尼龙、麻,凡是能想到的材料,杨文都尝试用来做笔头。各种不同的材料书写、绘画时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杨文制作的徽笔在书画界有极高的声誉,无数知名的书画家都会在他这里量身订做毛笔。
  每一只徽笔制作出来,杨文都是第一位试笔者。为了试笔需要,他自己学了国画、书法。他说对于传统的徽笔工匠来说,书画是必备素养。(图为杨文在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有大家风范。)关注公众号:侣行记艺(ID: lvxing-jiyi) 了解更多。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文:一家四代共创一支“神笔”
浅谈毛笔的选择
怎样鉴别狼毫真伪?
尼龙毛毛笔漫谈
60岁夫妻手工制笔30年,1支笔10000根毛精挑细选,用的人少笔难卖
毛笔的分类、选购和保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