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捏脊养生 好处多多

    “捏三提一”
       捏脊中医养生有奇效!

“捏脊”多指中医用手法连续捏拿脊椎部的肌肤,以治疗消化不良等疾病,因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之症,又名“捏积”。虽然捏脊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但捏脊有很多“讲究”,你知道吗?比如捏脊多久一次合适?捏脊人人合适吗?上捏脊和下捏脊功效一样吗?......要想知道答案,那就继续往下读啦!

捏脊最早始于晋朝

据考证,捏脊手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意思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用力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椎骨,现在流行的大众养生捏法,所不同的是,遇到高血压患者,会换一个方向,从上往下捏。这种捏脊有很大的养生疗病作用。

历史故事: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看医书时,忽然掩卷沉重地说道:「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连在背上,而我们国家的刑法中有一条是要打犯人背部的,这不是会把人打死吗?」于是他颁布命令,不能再打犯人的背部,改为打大腿和臀部。

的确,人的背部是人体极其重要的部位,尤其是脊柱,是人体的中线。脊柱是大脑的延伸,大脑通过脊髓指挥全身的活动。


从生理解剖看,脊柱中有脊髓,神经从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于是总共全是的水液代谢。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膀胱经上穴位多

1、膀胱经附近俞穴,如:肺俞、膈愈、 腰俞、胃俞穴等,治疗咳嗽,心血管疾病,胃痛,腰背酸痛。

2、八髎穴,缓解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小腹胀痛,妇科疾病等。

3、风池穴,可缓解头晕头疼、咽喉肿痛。

4、完骨穴,可以宁神、祛风、清热,缓解失眠、头痛。 

5、肩井穴,缓解肩背颈项痛,落枕,肩周炎等。

6、肩中俞,缓解咳嗽,气喘,肩背疼痛。

7、肾俞,缓解高血压,强壮肾气。增强肾功能提升记忆力,改善耳鸣。

8、大椎穴,缓解腰背僵硬,颈椎酸痛等。 

9、天宗,缓解气喘,肩膀酸痛,胸部胀痛。

现如今,无论老年人还是青壮年,由于工作习惯或生活习惯的种种原因。腰背酸痛者甚多,本着“通则不痛”的原则,推拿按摩膀胱经,可以缓解腰背酸痛、背部僵硬。如果平时关注养生的人,可能比较熟悉,通常拔罐、刮痧最多的地方就在背部。因为后背膀胱主要循行的部位,治疗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和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就像家里的通水管道,如果不通畅整个日常生活都会被影响。

体内清如水 体表颜如玉

人体的气血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内感七情,外感六淫邪气,势必出现淤积、堵塞。哪里堵塞得最多呢?背部。捏脊可以增強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祛除许多疾病,带走淤积,使气血畅通,自然可以实现排毒健体,精神焕发。

1、2、3 拉一下!1、2、3 拉一下。我们捏一个健康的小孩的脊背,会发现他脊背上的皮肉很松软,一捏很高。而一个身体肥硕,明显有湿热壅滞或寒湿阻滞的成年人的脊背就不是那么容易捏起来了。并不是因为他肌肉结实,是因为他体内的淤积造成了皮肉的粘连。我们捏脊就是要把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粘连组织捏开。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解释,脊柱两侧是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捏脊疗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干的刺激,脊背这个人体大枢纽的气血通了,借助神经、体液因素来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

捏脊好处多

儿童和成人都适用!

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也有很多好处,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此外,对于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儿童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成年人若感冒、失眠、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女性患某些妇科病等,也可进行捏脊疗法,但是效果明显比儿童差一些。捏脊对老年性便秘、厌食也很有效。不过,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变形、驼背或者皮肤比较干燥的情况,捏拿时要注意保护皮肤。

捏脊时,用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次,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如果手法到位的话,被提捏的体内粘连紧的话。往往到了往上提的时候,被捏者皮肉下面会有“啪”的一声响,关于捏脊的方向是:七岁以下的小孩,从下往上捏,七岁以上的人,一律从上往下捏,因为一过七岁,人体的气机升降就改变了。

为什么捏积对小孩子效果更明显?

小孩子是“稚阳体质”,生机旺盛。很多病通过捏积都可以解决。北京有位老中医叫冯泉福,专门为小儿捏积,一天要捏一百多个。大部分消化不良脾胃失调的小孩,只要经他一捏积,基本上都能改善。老先生在长期的捏积治疗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手法上有独到的功夫, 用捏积来调理养生和防病,效果明显。

据华侨中医院李宗民教授介绍,十几年前,他就建议一个朋友,每晚为自己年老体弱的父亲捏脊,一直坚持到现在,老人八十多了,看着却比十几年前要年轻。老人一生辛苦,积劳成疾,儿子为他捏积,就是在抚平老人一生的“积劳” 。有孩子的这份孝心。老人自然健康长寿。正谓“顺行者气血通,逆行者气血阻”。实如先人所言:“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至,患者不知气苦,乃手法之妙也。”

捏脊疗法的步骤: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

01

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02

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捏脊疗法的注意事项

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按摩之捏积有感
若要小儿壮,捏积有良方
中医捏积能治小孩病
小儿捏积疗法
真正的捏积术并不神秘
捏脊法治疗小儿疳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