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伤寒】条文第167条
编者按
“中医世家网”邀请“姚院长”先生为所有希望学习《伤寒论》的读者详解伤寒论条文,每天一条。我们在此转载分享。
条文第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
这条的症状有分旧病和新病,旧病是“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也就是胁下位置原来就有感觉胀满,范围从胁下到脐旁,那么这个位置大概就是肝脾的位置,这个病按现在来看呢,大概就是肝脾肿、肝硬化、肝癌一类的,这个痞不是气胀满了,这里的脏器不像胃一样是空的,里面有气会胀,这个要是感觉胀,要么变大,要么就是变硬了,所以这个痞是痞块的意思,是确实存在的块状物。
新病则是“痛引少腹,入阴筋”,原来只是感觉到胀满不舒服,现在感觉到痛了,而且这个痛很严重,痛起来牵引到小腹部,阴部都会痉挛起来。
这种情况,条文说这也是“脏结”,放弃治疗了,就一个死字了事。“脏结”这个名词,我们在128条、129条、130条有提到过,这是个不是很明白的病,而且句句都体现了难治,这条更是明确说死定了。
如果是我说的肝硬化、肝癌这些,那确实难治了,大概率是死定了。但是如果真遇到这种急症,并且没有医院抢救,没有医生,只有自己的话,而且治死不用偿命,我觉得还是要努力一下。
既然要治疗,那就要考虑一下原因了,按本条的内容是不好判断的,基本只能判断个“痛”,痛起来会产生阴缩的症状,以此为线索,我查阅医案,发现四逆汤有治疗阴缩成功的案例,再根据此继续查阅,发现通脉四逆汤有治疗脏结成功的案例。
如此以症查方,再以方测症,此“脏结”应该部分原因与肝、肾相关,可表现在肝经绕阴器,病位属肝经循行路线,用方又属回少阴阳气之法,所以如果真的没辙了,可以用四逆汤加减方试试。这个思路仅供参考。
这条就讲完了。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本条首先指出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表明这是宿疾,不同于外感新病,不但病程久,而且范围大。病久则元气必然虚弱,正虚不能制邪,则邪愈甚,邪结既久,则脉络愈滞,进而发生疼痛,牵引少腹部,甚至阴茎缩入,此时阴寒至极,阳气竭绝,已经无法救治,所以断为死候。
{黄坤载注}
肝木行于两胁,素有痞者,肝气之郁结也。脐当脾胃之交,中气所在,胁下之痞连在脐旁,土败木郁,肝邪之乘脾也。肝主筋,自少腹而络阴器,前阴者,宗筋之聚,肝气郁结,则痛引少腹而入阴筋,土木郁迫,痞塞不开,此名脏结,久而木贼土崩,必主死矣。
条文(146~167)内容大意如下:
1、痞证的辨治
(1)热壅气滞之痞。脘痞,按之濡,关上脉浮,或沉紧。大黄黄连泻心汤泄除痞热。
(2)热滞阳虚之痞。心下痞,复恶寒汗出。附子泻心汤泄热温阳。
(3)邪实正虚之痞。心下痞硬,呕逆。半夏泻心汤苦泄辛开,益气降逆。
- 中虚较甚。痞利俱甚,肠鸣,干呕,心烦。甘草泻心汤重在益气缓中。
- 兼挟食滞。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水气,肠鸣下利。升降泻心汤重在和胃散水。
(4)水蓄气滞之痞。心下痞,小便不利,渴而口躁烦。五苓散温化利水。
(5)中虚饮逆之痞。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覆代赭汤补中涤饮降逆。
(6)挟热下利之痞。外证未解,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桂枝人参汤温中和表。
(7)中焦虚寒痞利。心下痞硬,下利不止。理中汤温中祛寒。
(8)下焦滑脱痞利。下利滑脱不禁。石脂余粮汤固涩下焦。
(9)表里俱虚之痞。心下痞,胸烦。预后1,面色青黄,肤瞤,难治。预后2,面色微黄,手足温,易愈。
(10)阳虚饮逆之痞。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喉咽,眩冒,虚烦,脉甚微。预后,筋脉动惕,久而成痿。
(11)胆胃热结之痞。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下利。大柴胡汤和解攻里。
(12)饮停胸胁之痞。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头痛发热,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十枣汤峻逐水饮。
(13)痰食阻膈之痞。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瓜蒂散涌吐。
2、类似证的辨治。
(1)心下支结证。寒热,支结烦痛,心下支结,微呕,柴胡桂枝汤两解太少。
(2)胸胁满证。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柴胡桂姜汤和解散结,化饮通阳。
(3)阳微结心下满证。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微恶寒,手足冷,脉沉细紧,头汗出。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4)脏结证。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阴筋缩入。预后不良。
(5)结胸证。1、误下邪陷。心下满而硬痛,大陷胸汤清热逐水荡实。2、太少并病,误下,邪结正败。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心烦。预后不良。
来源:中医世家~经方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理解《伤寒论》之厥阴病下利证条文?
误用青龙汤后就一定用真武汤吗?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桂枝汤(四一)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19
医话杂谈  五苓散证不一定有汗
对《伤寒论》柴胡八症的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