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片时间】第0591期:右颞枕叶脑血吸虫性肉芽肿

右颞枕叶脑血吸虫性肉芽肿

【临床资料】

男性,18岁。头痛、头晕,伴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有癫痫发作史。有明确血吸虫病史。经吡喹酮治疗后有效。

图1右颞枕叶脑血吸虫性肉芽肿

A

B

C

D

E

F

【影像学检查】

A.CT增强扫描示右枕叶天幕旁小结节融合为大结节,其周边还见多个小结节,周围脑水肿明显;

B.C.T1WI呈低和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脑水肿明显;

D〜F.增强扫描示右颞枕叶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化结节,矢状面见邻近脑膜线状强化

【最后诊断】

右颞枕叶脑血吸虫性肉芽肿。

【诊断要点】

脑血吸虫性肉牙肿是脑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的常见类型。常有明确的疫区密切接触6史。粪便检查能够查到虫卵。血吸虫卵入脑途径:①血吸虫卵通过门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统的吻合支进人右心房,再通过未闭的房间隔卵圆孔进入左心与动脉系统,然后抵达脑部。②虫卵来自肺:血吸虫卵通过门体静脉系统侧支循环经右心入肺,肺内的血吸虫卵再经肺动、静脉间异常通道如动静脉瘘入左心,再经颈动脉、椎动脉入脑。③虫卵经椎静脉系统入脑:椎静脉系统与腹腔、胸腔、盆腔静脉均有丰富的吻合支,且吻合支无静脉瓣。当腹腔、胸腔或盆腔的压力增加时,虫卵随门静脉血流经吻合支(Batson’s静脉丛)进入椎静脉系统,再进入脑部。

1.临床表现:常表现为颅高压、癫痫及脑功能障碍。脑血吸虫性肉芽肿吡喹酮治疗有效。

2.CT表现:

1)病灶可呈单发、多发性。结节状或环形等。

2)CT平扫病变呈等或稍高密度,周围水肿呈低密度表现。

3)增强表现为脑皮质或皮质下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的强化结节和环。

3.MRI表现:

1)MRI上T1WI病灶大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稍高信号。

2)增强扫描T1WI表现为:脑皮质或皮质下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强化结节,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3)混合结节型在增强扫描上具有相对特征性的“满天星”状结节表现。

根据CT、MRI影像学表现将脑血吸虫性肉芽肿即脑血吸虫病的肉芽肿型进一步分为4个亚型: ①多发小结节型:结节大小为0.2〜0.9 cm,呈散在分布或丛集状分布。②单发大结节型:单发的结节直径大于1.5 cm,最大直径3.6 cm。③混合结节型:既有1.0〜3.0 cm的大结节,也有0.2〜0.9 cm的小结节,散在分布。④环状强化结节型:大小约1.0 cm,呈环状强化的结节。

【分析思路】

诊断依据:

1.患者为男性,18岁。头痛、头晕,伴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有癫痫发作史。有明确血吸虫病史。

2.CT平扫病变呈等或稍高密度,周围水肿呈低密度表现,增强表现为脑皮质或皮质下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强化结节。

3.MRI平扫T1WI病灶大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增强表现脑皮质或皮质下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强化结节,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具有典型的“满天星”状结节表现。

4.生活在疫区,吡喹酮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1.脑转移瘤:脑转移瘤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常可以发现原发性病变。脑转移瘤多为圆形或环状强化结节状块影,“小结节、大水肿”为特点,无本病的“满天星”征象。

2.粟粒型脑结核瘤:粟粒型脑结核瘤常为脑弥漫分布的微小结节,合并有结核性脑膜炎,多数伴有其他部位结核。而本例多发结节型肉芽肿,结节有丛集现象,呈“满天星”征象,不同于结核瘤。有助于鉴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血吸虫肉芽肿切除术
脑真菌感染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
【读片时间】第0557期:左顶叶脑炎性肉芽肿
肺癌转移瘤---纵隔淋巴结转移、脊柱转移
血吸虫病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