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59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16)

如图所示,人体的内热是从体内向体外一“层层”外散的。六经辩证包含着“层次”的概念,人体的皮肤,皮肤下面的腹膜、胸膜,肠胃,脾脏,心肾和肝在“材质”和“结构”上是不同的。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不同“材质”的东西具有不同的“固有频率”,相同的材质具有相同的固有频率。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或许能理解中医药的“归经”理论。大蒜“辣心”是因为和心可以“同频共振”,而葱“辣鼻子”是因为和鼻子可以同频共振
太阳病的初期,先是风寒在皮肤的浅层束缚了毛孔的正常开合,因此出现“脉浮(内热郁结在浅层皮肤),头项强痛而恶寒。”如果太阳的开合散热机能不能恢复,内热就持续积蓄在少阳和阳明。
人体的皮肤的散热依靠的是毛孔正常开合,而支持毛孔开合的就是身体的水分和津液,所以仲景反复强调“病在表”的时候,要防止错误的使用“下法”。因为人体发热的现象会有误导性,很容易诱导医生用清凉的方式“退热”。实际上,如果发热在皮肤,用清凉苦寒的方法很容易导致皮肤表面的津液内收到肠胃。如果平时肠胃虚寒,还会导致腹泻,腹泻会进一步导致津液流失。错误的使用“下法”,不仅不能有效退烧,而且会加重病情,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例如,绝大部分的抗生素的性质是苦寒的(苦寒的属性有利于控制细菌的繁殖,大部分细菌通常也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苦寒的抗生素被注射到血液后,短时间可以消除积蓄在体内的热,但却不利于人体毛孔恢复到正常的开合状态。过量的抗生素还会导致血液含氧量降低,让人体的体温进一步降低,更加影响脏腑的产热效能,常见令胃口减弱和疲倦。
10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未为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欲。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炙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由于太阳病经常持续发热,很容易错误诱导使用下法。下法会让皮肤的津液流失,毛孔的开合更加变差。“病位”会进一步加重到皮肤下面的少阳,严重时,少阳和阳明同时都会受邪。“呕不止,心下急”,反应的都是胃的位置出现的拥堵。大柴胡汤是疏导少阳和阳明的兼证。
仲景揭示的是个简单逻辑,“六经”中哪个系统出现问题,哪个系统气血循环受到淤堵或者供应不足,其动力就会下降,就会出现腹胀、发热等阻滞现象。以淤堵为典型的就需要疏导,以不足为典型的就需要补益气血来加强循环。
大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和半夏的组合和小柴胡汤一样,目的是为了疏导少阳系统。枳实是用来疏导肠胃阻滞的。仲景在疏导肠胃时通常用芍药而不用桂枝,因为桂枝的力量是向外冲的,更容易将肠胃的气血引导到皮肤;而芍药则是向内收的,更容易加强肠胃的气血循环。大枣和生姜的组合则是补益加“运动”的方式,加强肠胃和少阳的循环。(点击链接查看第113篇大柴胡汤)
104.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哺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加柴胡芒硝汤主之。
柴胡二两十六株,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夏二十株,大枣四枚,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人体的胸胁是少阳经经过的地方,呕吐反应了肠胃流通向下的机能不好。“日哺”是下午的申时(下午3点到5点),是人体体内内热比较大,而毛孔却逐渐收缩的时刻,因为这种状态,如果体内有热,很容易感到这个时间发热。如果伤寒持续了很多天,有上述症状,则说明“病位”出现在少阳和阳明。
这个条辩用了倒装句的方法。“丸药”是东汉时期较为普遍的一种泻下的方法,由于使用了丸药泻下导致了轻微腹泻,而轻微腹泻导致了人体水液的进一步流失,错误的治疗方法导致了人体的肠道和少阳会更加热。
柴胡加芒硝汤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增加了芒硝,芒硝的作用是补充肠道的水分,兼有清热的作用。
105.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鞕,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人体的经络循行于肌肉皮肤当中,外邪入侵首先进入经络,通过经络进入脏腑。“谵语”是说胡话的意思,中医判断的寒热方式很简单明了。一般不想说话是内寒,身体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热量去说话。话特别多是内热,内热严重就会止不住乱说胡话,这时应该用汤药祛除内热。
人体内的水分是一个平衡状态。小便过多,留在肠道当中的水分就会少,就容易便秘。
这个条辨继续使用了倒装句。医生错误使用了丸药就会导致腹泻,本来内热不会腹泻。
如果腹泻严重,水分血液流失过多就会导致身体冷(血液水分的流动是捕获氧气,产生热的来源和载体),出现脉细微。反过来,如果脉象不是细微,而是有力,则应该用调胃承气汤清除内热,补充肠胃津液。

106.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人体的皮肤中有津液,还有血液。如果内热进入足血液传递到膀胱和人体血液循环,血液中过多的热会导致血液加速而令人狂躁。如果血里面的内热能通过排便出来,则会自动恢复。
从治病的逻辑关系来看,如果病位在表的时候,应该先解表。如果表证已解,则应该救里。
“少腹急结”反应了淤血凝结在膀胱。
桃仁有很强的油性,入血可以活血改善流通来祛热,桂枝辅助桃仁可以加强活血,同时具有解表的功能。大黄和芒硝的组合用来补充水分,祛除内热。炙甘草用来补充津液。(点击查看107篇桃核承气汤)
107.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两合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去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持续了八、九天,又错误的使用了下法导致津血流失。津血在人体内不停的流动和运行是实现人体冷热平衡和生理平衡的基础。津液损失伴随着热量损失。小便不利意味着人体的水液循环被削弱,水液循环削弱会导致一方面缺氧而动力不足,另一方会导致废热在身体内聚集。内热积蓄会导致说胡话,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感觉到身体沉重。身体的两侧和胸胁是少阳经经过的地方。

组方中的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生姜和大枣是小柴汤的组合,目的是疏导少阳。茯苓的作用是改善水的流通,通过加强排尿改善身体蓄水的状况。
桂枝的作用是用来强心。龙骨和铅丹的作用是用来“震慑”和稳固受到干扰的心神。牡蛎有软坚化结的作用,可以用来疏导少阳经湿热形成的有形阻滞。在现代医学中,牡蛎可以软化淋巴结等组织。
大黄的作用是清除内热从肠道内泻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反应了水湿、有形的阻滞郁结在少阳系统。(点击查看第114篇柴胡类汤剂)
108.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说胡话”反应了热已经进入了血液。寸口脉浮而紧,反应了风寒束缚在皮肤表面,内热出不去。出现了腹满,是内热入血入肝后导致了肝和胃之间的静脉血液运行出现了异常。
正常情况下,胃和小肠的津液通过和肝相连接的门静脉进入肝脏。如果内热破坏了肝系统的血液运行,就会导致胃肠道和肝之间的循环被削弱,出现腹胀。
在五行生克的关系当中,“木克土”,指的是肝的运行不正常会影响到脾胃。这种影响是“顺位”影响,因此称作“纵”。“期门”这个穴位是肝经循行在体表上的最后一个穴位,在肋骨的位置,经过“期门”后,肝经的经络便进入人体内。通过针刺疏导期门,可以把肝经中的热邪释放出来。

109.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这一条是对应上一条的。发热和轻微怕冷都是风寒闭表的体现,但如果渴,出了汗而且小便通利,这是人体自动恢复向好的表现。但身体内积攒的内热进入肝以后还会损伤肺,因为内热会破坏肺的自动开合出现盗汗。正常的情况下是“金克木”,但肝内热过大,也会反影响到肺,因此称作“横”。方法还是针刺期门将肝系统中的内热泻出来。

1. 点击这里,报名参加线上直播《迈入中医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明病里最好用的一个方
西安中医赵红军讲授《孙曼之伤寒论讲稿》太阳 103-111条
试析伤寒论第101至110条——李国栋
(1)《医隐》系列之《伤寒易玄》之十二
倪海厦讲《伤寒论》笔录第三十五篇
柴胡证三分法的临证实际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