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我对<伤寒论>第七条的一点理解》

对第七条的一点理解

《伤寒论》第七条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关于对本条中'发于阳,发于阴'的理解,后世医家持不同看法。高教五版教材主要列举了三种观点:

1、认为发于阳发于阴是辨外感病阴证阳证的总纲。这才有了《金匮玉函经》把该条列为全书的首条,钱潢《伤寒溯源集》也列为'阴阳发病六经统论'头条。把它明确列为总纲条的还有当代湖北中医学院主编的《伤寒论选读》、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

2、认为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阴。如《外台秘要》说:'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发于阳者可攻其外,发于阴者可温其内,发表以桂枝汤,温里宜四逆汤。'经方大家胡希恕也以此为是。

3、认为发于阳是发于阳经,发于阴是发于阴经。如钱潢说:'发于阳者病入阳经而发也;发于阴者邪入阴经而发也。钱氏且用《内经》以证《伤寒》:《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阴阳更胜之变也。此外,当今伤寒金匮经方大家黄仕沛认为,发于阳也即发于阳邪,发于阴也即发于阴邪。诸种理解,不胜牧举。

其实,对伤寒条文的理解,一定要放到仲景那种大时代的语境中去理解,所谓历代后世医家对伤寒的注解诠释,有一部分是臆测想向出来的,很容易左右后学者的思维,即便仲公当年,著书立说时,也未必考虑的那么复杂,象对伤寒这个第七条的理解,就属这种情况:《伤寒论》虽是晋人王叔和整理而成,作为当年一个有成就的医学家,他肯定会尊重仲景的原意秩序,来排列条文的,《伤寒论》第一条讲的是具有什么证状才叫太阳病,第二条,太阳中风有什么证状特点,第三条,太阳伤寒的证状特点是什么,第四条,太阳病出现什么证状叫传经与不传经,第五条,太阳病二三日可不传阳明少阳,第六条,讲了广义伤寒中的温病、风温及变证。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里的发于阳,无非是发于阳性体质的人,因为只有阳质强壮之人,中风中寒后,抗病能力强,才易于迅速表现出发热恶寒的证状,反之,体质阴弱的人,抗病能力差,发病早期不易发热,倒是很容易表现出恶寒怕冷的阳虚的样子来,'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即发于阴弱的人,'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即发于阳质的人,这么理解,才更贴医圣作为中原人的语意,也符合咱们现代人说话的语境,那种躲在书斋里引经据典,以经解经,反倒是不接地气,错估了长沙的原意,自然有椽木求鱼之嫌,岂不南辕北辙,离意更远,至于本条后半部分所说的'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迁连到一个人与自然的节律数问题,内容很广,待到下一个话题时再详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根汤证其二
太阳病脉证
卷五、六 4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温病真理之探源
伤寒论----辨太阳病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之葛根汤证 - 中医爱好者交流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医专业讨论|经方传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