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疏有别、山头平衡——论明朝“开国三十六功臣”的封爵潜规则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一口气封了六位公爵、二十八为侯爵和两位伯爵,亦称“开国三十六功臣”。其中,公爵的地位最为尊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亲疏有别

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兼养子、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的儿子。在明王朝开元建国之前,李文忠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随母姓、被娘舅朱元璋当作亲儿子来养的,虽然二人的年龄只相差了十一岁。直到明王朝开元建国前夕,出于某些政治上考量,朱元璋才让李文忠从朱姓重新改回了李姓。或者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如果李文忠不是朱元璋外甥、而跟他表哥朱文正一样是朱元璋的侄子,那他铁定是要封王的!所以,朱元璋给他封公爵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别说李文忠本身就是朱元璋麾下一等一的悍将,就算没有这些军功,封个公爵似乎也无可厚非。连他那位身无寸功的爹李贞都被封为了侯爵,给李文忠一个公爵真心不算高。而且,朱元璋不仅给李文忠封了公爵,还借着给他封公爵,顺带着将二姐夫李贞也由恩亲侯晋封为了曹国公。不为别的,就因为二姐夫和二姐在朱元璋最为落魄的时候经常接济他,这份恩情朱元璋记了一辈子!在洪武一朝,曹国公府的显赫程度远不是其他公爵府可以相比的,曹国公是唯一一个与朱元璋有血缘关系的公爵!

追赠岐阳武靖王、曹国公李文忠画像

常茂的郑国公虽然名义上是首封,但实际上等于还是承袭了他老子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鄂国公爵位,只不过朱元璋没有通过承袭的途径给常茂这个公爵而已。或许是为了照顾常茂的面子吧,毕竟他也是有军功在身的,靠承袭当上公爵,面子上多少有些挂不住……更重要的是,常茂还是懿文太子朱标的大舅子,是皇太子正妃常氏的亲兄弟、未来的“国舅爷”!这也是朱元璋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毕竟,彼时的朱元璋不会知道,多年以后自己会白发人送黑发人……

追赠开平忠武王、鄂国公常遇春画像

山头平衡——公爵的排位潜规则

在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所封的六位公爵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得出——军功是重要因素,但山头平衡的味道更加浓烈。三个淮西人、三个“外来户”,相当平均。排名第一的侯爵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磁铁!而且,汤和还是朱元璋的“革命引路人”,当年是汤和一手把朱元璋拉进了红巾军。如果朱元璋再稍微开大一点点口子,那他完全是可以直接封公爵的,但朱元璋并没有,主要就是为了这个山头平衡。李善长、徐达已经被朱元璋确定为了文臣和武臣之首,肯定是要封公爵的;李文忠是朱元璋唯一的亲外甥兼养子,肯定也是要封公爵的。如此一来,淮西人就已经占掉三个名额了。如果再继续往里面加淮西人、而不给其他势力公爵名额,势必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权衡利弊之后,朱元璋加进了冯胜和邓愈。当年常遇春、冯胜、邓愈等人都是带着队伍来投奔朱元璋的,是妥妥的“外来户”、并不属于跟着朱元璋从郭子兴处自立门户的所谓“淮西二十四骑”。但这些人又代表着一股重要势力,那就是“早期股东”,他们并不属于朱元璋最初的“创业团队”、却是带着“资金”入股的“早期股东”,这些人的利益朱元璋是必须要兼顾到的。把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和冯胜、邓愈封为公爵,而不是汤和、郭英等人,其实还是在搞山头平衡,不让任何一个山头做大、但也不让任何一个山头感觉到明显的受排挤,从而维护了团队总体上的稳定与权力平衡。

宋国公冯胜画像

侯爵的排位潜规则——依然是山头平衡

前面说到了,如果明太祖朱元璋再稍微开大一点点儿口子,汤和是完全可以直接封公爵的。但朱元璋在给汤和封爵时却特别提到了他“嗜酒、滥杀”,继而将其排除在了公爵之外。跟汤和“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朱元璋的庶舅子、同样来自于淮西集团的郭英……听到这话,常遇春在地底下恐怕得要再笑死一回了!这两件事常遇春哪件没干过?显然,这就是朱元璋的借口而已。

追赠东瓯襄武王、信国公、中山侯汤和画像

说白了,如果把汤和摆进公爵,那周德兴呢?他小时候跟朱元璋的关系甚至比汤和还要铁!《明史·周德兴传》载:“周德兴,濠人,与太祖同里,少相得。”“少相得”这三个字可是连《明史·汤和传》中都没有的!足见其分量有多重了。还有朱元璋的庶舅子郭英,又要不要封公爵?可把淮西人都摆进了公爵,其他人会怎么想?尤其是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时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巢湖水军”势力、也就是廖永忠那帮人又会怎么想?只有把汤和摆在第一侯爵的位置上,才能让方方面面都闭嘴!“你们是跟我老朱的关系比汤和铁、还是功劳比他大?又或者你们我是我老朱的'革命引路人’?自己对号入座吧!”一句话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所有人都给怼回去……此即所谓“一侯镇百侯”。

再就是历史上的一些过节了。在朱元璋麾下,“巢湖水军”势力的实力不可小觑,是仅次于淮西子弟兵和常遇春那些“早期股东”的第三股重要政治、军事力量。而且,在“鄱阳湖大战”中,他们还帮朱元璋灭掉了朱元璋最大的对手陈友谅、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按理说,给他们中的一些人封公爵也是完全可以的。只可惜,这帮人身上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硬伤”,那就是他们最初投靠的并不是朱元璋、而是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在郭天叙倒台之后,这帮人才跟了朱元璋。对他们,朱元璋一直是心存芥蒂的、基本上属于且用且防性质。所以,宁可让嫡系的淮西子弟兵屈居侯爵,朱元璋也坚决不增加公爵的数量,让他们中的成员有成为公爵的机会!

但这帮人的功劳摆在那里,不封爵肯定也是不行的,怎么办?最终朱元璋摆出来的格局是这样的——侯爵中先是淮西人打头,如汤和、陆仲亨、周德兴等等,然后把“巢湖”水军势力夹在中间,最后则是一些其他的“外来户”以及从元朝投降过来的降将,把“巢湖水军”势力卡得死死的!让他们既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又不至于觉得自己受到了严重的排挤,毕竟连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周德兴也不过就是个侯爵而已,不是吗?他们还能说什么呢?说到底,依然还是山头平衡,同时又夹杂了一些朱元璋个人的亲疏好恶,完全不像朱元璋自己标榜的那样、是什么“至公无私”……

追赠庆国公(南明时期)、德庆侯廖永忠画像

至于伯爵,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就是用来安抚文臣的。作为文臣之首的李善长已经被封为公爵了,再给其他文臣封公爵、侯爵很容易造成文官集团尾大不掉的局面。可只给李善长一人封爵,未免又显得太过“厚此薄彼”了?于是,朱元璋在公、侯之外又给刘基、汪广洋二人封了仅有的两个伯爵爵位,也算是给跟着自己打天下的文官们一个交代吧!毕竟,自两宋开始,重文轻武已经成为了常态,文官权势日重,如果再给他们封爵,风险实在太大。因此,朱元璋大概其也就是想挑几个具有典型性的文官意思意思算了、压根儿就没打算给文官大规模封爵,于是便有了六公二十八侯二伯的“头重脚轻”格局。在所谓“开国三十六功臣”中,总共只有三位文臣、一公二伯——韩国公李善长、诚意伯刘基和忠勤伯汪广洋,其他一水儿都是武臣。

诚意伯刘基(伯温)画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还有4人为何不敢动?
浅谈大明开国六公二十八侯二伯
生前被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常遇春、李文忠,他们结局如何?
古代帝王驭人术
明朝建国,人称“刘半仙”的刘伯温官爵为什么远低于李善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