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次坞打面”的前世今生

图/文 岳其

600多年前,朱元璋南下平定陈友谅后,班师回应天府,途经浙江诸暨次坞镇,安营扎寨。那日晌午,他率部下数人来到镇上,只听得从一家店铺里传来“啪、啪、啪”有节奏的敲打声,遂敲门探询。怕居民误会,特意报上名号,说明来意。店家将排门一一移开,屋内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一根被磨得溜光发亮的竹棍和一块已经和好的面团呈于众人眼前。

朱元璋见状便来了兴致,让店家做几碗面来尝尝。店家夫妇听后连忙动手,丈夫继续用竹棍压打面团,完工后整齐地切好“打面”,妻子则从缸中挖出腌制好的雪菜,拿出上好的猪油、猪肉,开始爆炒。不一会儿,一碗香气扑鼻的面条便端到了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乃草莽出身,稀里哗啦,一碗面条,片刻无余。吃的过程一言不发,面光汤尽后,大呼“好吃,有劲道!”遂命店家继续烧面,每人吃下两三碗方才罢休。餐毕后,朱元璋示意手下,赏赐银两给夫妇俩,并叮嘱,他日还将再来。自此,“次坞打面”的名气开始传播开来。

这是一则关于“次坞打面”的历史故事,而对于它的来历则另有传说。次坞乃浙江诸暨的一个小镇,与杭州萧山交界。南宋小皇朝迁都杭州,当时,有一个宫廷面点师因闯祸从宫中逃走,流落到次坞一带,于是“打面”的技艺便流入民间,并世代相传至今。“次坞打面”本乃宫中面食,为皇家专享,阴差阳错,流入民间,终因朱元璋而声名远播。

网图,侵删

“次坞打面”的做法极为讲究,面条完全由手工制成,最关键的就是“打”。一根竹棍一端套固于木板上,另一端双手使劲反复压打面团,也有将整个身子悬坐在竹棍上,一上一下跳动着压打,酷似舞蹈,很具观赏性。面条的筋道就这样在经历半个多小时、3000多次的捶打下被催生出来。“打面”的名字大概由此而得。现在多用木棍或不锈钢管替代传统的竹棍。

古时,由于食材短缺,“次坞打面”品种单一。如今,除传统的雪菜肉丝面外,更有三鲜面、生炒牛肉面、大排面、小排面、猪肝面、腰花面等口味丰富、各俱特色的品种可供挑选。

“次坞打面”之所以百吃不厌,深得人心,主要得益于面条本身的质地和它的烹制方法。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面条,韧性十足,品质自不用多说。烹制时,旺火热锅,下油,将配料爆炒至八成熟,再加入汆水后的面条,让面条与配料一起充分“缠绵”,最后加入清汤焖煮,至半汤半干为最佳。经过如此这般“调教”出来的面条,口感嫩滑,香味浓郁,鲜美独特,食之难忘。

我在他乡尝吃过的各式面条,多为浇头面。面条汆熟后直接盛至碗中,再加入各种浇头,搅拌后即食。这样煮成的面条,汤汁未能完全浸入面中,口感略显寡淡,也缺失锅气,这一点,无法与“次坞打面”相媲美。

一碗正宗的“次坞打面”,面条必须经手工打压,料头一定得新鲜充足,惟有这样,才能达到“鲜而不涩,油而不腻”的境界。现在有些面馆为图省事,用机器压制的面条来冒充“打面”,败坏了“次坞打面”的名声。机器压制的面条虽然光滑整齐,但缺乏韧劲,而用手工打压的面条,烹制后略微卷曲,很有嚼劲。一碗“次坞打面”是否正宗,是断然逃不出我们这些久经“面”场之人的法眼的。

“次坞打面”于2019年上过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味道”栏目,作为一款地方美食,如今的名气已越来越响亮,慕名而来的食客日渐增多。吃上一碗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次坞打面”,已成了这些食客们的一种美食信仰。

在诸暨的面食江湖里,门派林立,旌旗猎猎。遍布大街小巷的“次坞打面”是无可争议的武林盟主,头把交椅之位历久弥坚,而如安华鱼面、马剑索面、草塔弹面、枫桥汤面、江藻炒面这些土生土长的面食“英豪”,也依然能扛着大旗,迎风招展。至于像重庆小面、兰州拉面等等这些外来“侠客”,也能在江湖的某个角落,各占一席之地,安身立命。诸暨这片古越大地是容得下“天下英雄”的。

我曾读过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文中介绍他老家的一种面食:“在墙上挖个洞,将木杠插在洞内,下置面案,木杠压在和得极硬的一大块面上,人坐在木杠上,反复压这一块面。因为压面时要一步一跳,所以叫作'跳面’。'跳面’可以切得极细极薄,下锅不浑汤,吃起来有韧劲而又甚柔软。汤料只有虾子、熟猪油、酱油、葱花,但是很鲜。如不加汤,只将面下在作料里,谓之'干拌’,尤美。”

汪老的老家在江苏高邮,“跳面”的制作竟与“次坞打面”如出一辙。后来,在网上又看到广东有一种面食叫“竹升面”,制作也是如此相似。但两者的烹制方法还是与“次坞打面”有所不同,它们做的仍然是“浇头面”。

我怀疑当时闯祸出逃的面点师不止一人,而是有仨。一人流落到浙江诸暨,一人南下广州,一人去了江苏。当然,这仅是私下妄猜,权当笑谈,不作实凭。

网图,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煎面、炒面和“两面黄”
浙江十大传统面条
浙江面条研究报告
看看山西的面食文化
新手零失败率的家庭版兰州拉面:酸汤面
【详图细解】扯面的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