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世间最高深、也最重要的学问,就是认识人性
userphoto

2022.07.08 河北

关注

1,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搞明白人性。

很多人说,隔行如隔山。二十年前,我也相信这句话;十年前,我开始怀疑这句话,直到我一年换一个行业,连续换了几年后,我彻底摒弃了这句话。

不管你在哪个行业,不管你岗位的高低,不管你想做什么事情,你都要跟人打交道。

千千万万的人,形形色色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中国人洋人,都是人。

是人,就有做人的共性。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所有的叶子,都是叶子,都有他们赖以生存的枝干,有他们扎根的土壤,也有他们都离不开的阳光和雨水。

你如果能成为阳光的一部分,或者成为雨水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土壤的一部分,或者成为枝干的一部分,你就是叶子们的心之所向,命之所系。

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但所有的人,都是人,都有大同小异的七情六欲: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中医理论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是目有所见欲,耳有听欲,鼻有香欲,口有味欲,身有触欲,心有意欲(情欲)。

中医研究了人们七情六欲的运作机理,以及情志混乱或者某种情志过度给人带来的气血异变,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疾病,就能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同时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我们如果能搞明白人们七情六欲的诱发机制和运作机理,并将之运用到做人和做事之中,自然会打破行业壁垒,纵横捭阖,无往不利。

2,

我在大学时代,偶然窥得天机,知晓了这世界上最高深、最重要的学问,就是研究人性的学问,这让我震撼莫名。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直到今天,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推动这一切变化的人,融入这一切变化的人,被这一切变化裹挟的人,他们的七情六欲,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

目之所见,喜欢美景美人,厌恶美景美人的对立面;耳之所听,喜欢美言美乐,厌恶美言美乐的对立面;鼻之所嗅,喜香厌臭;口之所品,喜甜厌苦;身之所触,喜欢软滑厌恶粗糙;意之所迁,党同伐异。

如果真的有轮回,我们会不会是某款神秘游戏中的一个角色,挑战关卡任务失败后,再被游戏幕后的游戏规则复活,重新再来?

不管我们在什么社会形态下生活,不管我们在什么生产力水平下生存,我们还是那同一个角色?

任你温酒斩华雄,任你三英战吕布,任你过三关斩六将,任你败走麦城,任你死后封神,你都还是那同一个关公。

而我们要想超凡脱俗,要过的三关,就是如何认识天地人三才,要斩的六将,就是如何节制这耳目鼻舌身意六欲。

扯远了,我们复归到我想跟大家探讨的那个最高深、也最本质的问题上去:人性,究竟是什么?

3,

所有的思想家,都对人性提出过自己的见解,我挑选影响最大的三种,分享给大家,然后一个个做分析。

孔子认为,人性是天生的,但人与人之间的本性,基本相同,“性相近”,导致人与人差别的,是“习相远”。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我们划个重点:先天所生,外力决定。

孟子继承了这种先天论的观点,提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因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这就是仁的发端;人人都有羞恶之心,这是义的发端;人人都有辞让之心,这是礼的发端;人人都有是非之心,这是智的发端。

既然他们认识人性本善,那么在治国之道上,他们就倡导德政,以德服人。孟子也做过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杀人最少的、德行最深的人,将一统天下。

历史进化的事实,却很打脸。

那个经常背信弃义,屠杀生命最多的秦国,那个被儒生们称之为虎狼之国的蛮夷国君,最终灭了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仅仅长平之战,秦朝就坑杀了赵国40万的士兵,杀的还是已经投降的士兵。

秦国从一个诸侯看不起的蛮夷小国,成长为诸侯中的霸主,靠的不是孔子孟子的仁义之道,靠的是商鞅、荀子徒弟李斯这些人的变法。

荀子有两个徒弟,在历史上都很有名,那就是韩非子,李斯。

荀子是儒家,但他的这两个徒弟,却都是法家。

从儒家到法家的分水岭,是荀子站到了人性本善理论的对立面,提出了人性本恶。

荀子认为,人之生也固小人,“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敢说儒家先贤一直推崇的尧舜禹在人性的本质上,与桀纣这样的昏君相同,荀子的胆识,可见一斑。

既然人性本恶,只靠道德说教去管理民众、治理国家,那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现实物资,确实有限的。

荀子提出人性本恶,但他相信人又有学习力,是可以被教化之后,积极向善的。他相信,即便是桀纣这样残暴的昏君,如果教化得当,他们也可以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贤之君,更不用说普通人了——有学习力的人,加上必要的教化,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禹汤。

如何教化呢?仅仅靠仁义礼智信这样的道德口号,肯定是不行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道德口号之外,还要用明确的利害得失,去约束和激励世人。

荀子最得意的门生,也是理论上成绩最大的,是韩非子。

他对人性恶的论述,就更加深刻了。

他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父母与子女。父母与子女是至亲,如果你养了三个子女,对其他两个很好,对第三个呢,即便不坏,依然保证他衣食无忧,他长大之后,也不会感恩你的养育之恩,甚至对你产生很多怨恨。等父母老了,子女忙于生存,对父母照顾不周,即便是最爱子女的父母,内心也会对子女产生怨气。

这个例子最好的例证,就是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的那个新闻:上海的那位老人老吴,去世前写下遗嘱,把房子和80万存款,留给了照顾自己的保姆陈女士,却只给自己的亲生女儿留下1元钱。

第二个是棺材铺老板。假设你做生意时,你把所有的家产,都投在了棺材铺上,听到附近有人去世了,你是会难过呢,还是会欢喜?如果你附近的十里八村,连续五年不死人,你会不会怨天尤人,恨不得明天就有人出个车祸?

所以,韩非子认为,人性就是恶的。

人人都是恶的,人人都想要财富,人人都想要四大美女,人人都想要权力,人人都想要让人臣服自己,放任自流,这社会就会纷争不断,战乱纷飞,让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有人口的锐减。

基于这个理论,法家认为,这个社会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和意志,运用一系列的奖惩机制,来约束人性中的恶,建立起相对稳定健康的社会秩序,来保障人们的最低生存需求。

比如,商鞅想让人们听从号令,搬一根木头走上两千米——搬运木头这样的重活,是人们所讨厌的,那么,乐意做这个事情的人,一定是有所求的。

搬运过去,奖励十两黄金,人们会争先恐后地搬运;

没有奖励,不搬运过去,就砍脑袋,人们也会老老实实地搬运。

奖励和惩罚,就是法家提倡的治理民众的两大权柄。

利用人们所求的东西,来驱使人们为自己做事,就是法家治理国家的核心思想。

想要金钱,权力,美女,名声,这是人们所求的,所以国家和统治者要掌握财富,权力,名声,美女,来驱动人们站到自己的同盟者立场,维护统治秩序,富国强兵。

不想要劳动,畏惧刑罚,不想死,不想失去地位和名声等,这是人们所恐惧和躲避,那就用这些手段,让人们心生恐惧,避免人们站到统治者的对立面。

法家思想主导之下变革的秦国,崛起得非常快,这也让许多诸侯,都开始摒弃人性本善的假设,更加注重奖罚机制的管理效能。

但这个法家思想,也有很变态的地方,尤其以商鞅为代表。

比如,他的疲民理论:不能让民众闲下来,他们闲下来就会思考,一旦思考就会开启智慧,开启智慧就有争论和是非,有了争论和是非,就会质疑国家的法律法令,甚至质疑统治者的权威,让统治者的社会秩序出现不稳定的变数。

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本来应该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的,却搞了个万里长城的大项目,除了抵御匈奴的战略考量之外,疲民思想对秦始皇这一决策的影响也很大。

再比如,他的弱民理论、贫民理论:不能让老百姓有钱,必须让他们在生存线上挣扎,这样做的好处是,他们就会为了统治者给出的一点点利益而卖命,也会失去反抗统治者的资本与条件。如果老百姓都有钱了,都能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那谁还愿意为国家打仗呢?谁还愿意去战场上送命呢?

换个视野看,商鞅能够制定出驭民五术,李斯能够推行焚书坑儒,这两个变法家的心性,确实够阴狠、够毒辣,这也验证了他们所说的人性本恶。

但这个理论,对于人才招聘工作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的:稳定悠闲却没有太多晋升空间的工作,可以招聘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年轻人,他们留下来的时间会更久;辛苦有风险却有很大进步空间的任务,可以优先招聘一些家境较差、急需改变的人,他们卖命的概率更大。

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学说之外,影响力最大的第三种学说,我们称之为“经济人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人性没有本善与本恶的说法,人性是一张白纸,说他善过奖了,说他恶过冤了。

人们做什么事情,不做什么事情,都是通过自己的计算考量,趋利避害的结果。

做好事对他更有利,他就做好事;做坏事对他更有利,他就做坏事。甚至连马克思也在《资本论》中说道,“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我觉得,在这个论断里,我们把资本家改为“世人”,也照样通用——我们不是资本家,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资本而已。

既然人们只是经济人,那讨论人性的善与恶,就没有意义了!

社会管理的责任,就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让人们做的善事越多,获得的成就越大,人们就都愿意做好人了。让那些做坏事的人都得到惩罚,做得坏事越多,结果越悲惨,人们就都不敢做恶人了。

经济人假设的提出,最大的贡献,就是跳出了人性善恶的框架,去探讨管理制度的善恶,这启发了无数的思想者,将社会治理制度放在了研究的首要任务,也大大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4,

我们怕鬼,但没人见过真正的鬼,鬼也没有真正地伤害过我们。

我们相信人性本善,但我们却在人群之中,不断地受到伤害,比如欺骗感情或者财产,比如被嘲讽或者愚弄,比如被侮辱或者贬低。

我们相信人性本恶,但我们在人海之中,总能发现雷锋,总能发现舍己救人的英雄,总能发现心怀善意的路人。

于是,我们又会提出人性混沌学说:人性是很复杂的,有时候善,有时候恶,今天忠诚,明天就可能背叛;今天助人为乐,明天就可能坑人为趣,很难说得清楚。

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才会提出这种学说,因为他否认了人性的运转机制,有其可以探讨的本质和规律。

真正做学问的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把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揭示出来,让更多人有章法可依。

我认为,人性如同天地。

天地有阴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人伦有夫妻,夫妻分男女,男男与女女,都不可能繁衍出下一代。

同样的,人性之中,向善之心为阳,从恶之欲为阴。人性只有恶,必然走向疯狂和毁灭;人性只有善,必然是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恶。

比如你穿越到古代,骂了句昏君,就被砍头了,你觉得这皇帝恶吗?但那个时代的人,包括皇帝自己,都不觉得是恶的,甚至还要你谢主隆恩,还要你感激他没有诛灭你九族——因为那时候的认知,是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每一个善念背后,都藏着一个恶念,比如我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希望他人好,这是善念,但我这样做的时候,也希望人们因为我的善念和善行,更加认可我,尊重我,夸奖我,给我点赞,这算不算虚荣心,算不算沽名钓誉,算不算恶念呢?

比如我常常雪中送炭,帮助落难的朋友,这是善念和善行,但这个善念之后,有没有我希望通过这个事情,交到更多真心的朋友呢?有没有我希望遇到那种“滴水之恩,他涌泉相报”的人呢?有的,呵呵。

每一个恶念背后,都藏着一个善念,比如张扣扣灭人全家,杀了那么多人,算是穷凶恶极了吧?但这个恶念背后,是他对母爱的报答,是他为母报仇的孝子之善。

比如那个借了二十万后,却把我拉黑的范总,还故意办理了假离婚,转移财产给自己的太太和孩子,成了人见人厌的老赖,算是恶了吧?但这个恶念恶行背后,是他对太太和孩子的善念和保护,他宁肯自己背负骂名,宁肯舍弃我这个兄弟,也想给予他太太和孩子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比如老范之外,再有这样的老赖,我就会坚决动用法律武器,送他去坐牢的念头,是恶念吧?但这个恶念背后,是我要为自己的家人,争取更好生活的善意。

我不相信这世界上,存在着完全没有恶念的人。

钓鱼的时候,你希望自己能轻松钓上更多的鱼,这算不算恶念?有人认为这个正常,有人认为这是贪婪,有人认为这是希望所有鱼儿都是蠢材。

谈判的时候,你希望对手能按照你的意愿签订合同,这算不算恶念?有人认为这个正常,有人认为你是在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人认为你是希望你的对手是个蠢材。

追求异性的时候,你希望能拿下他(她),这算不算恶念?有人认为这个正常,有人认为你只考虑了自己想要他(她),而忽略了他(她)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是自私;有人认为你是希望你的追求的异性是二百五,任你摆布。

如果你的父母瘫痪在床,需要你每天照顾他们12个小时,第一天,第二天,乃至第一百天,你都能尽孝,如果让你坚持十年呢?你会不会希望你的父母早点停止呼吸?

如果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脑瘫,需要你倾尽家财,也不一定能治好,你会不会送他(她)去福利院,甚至做出更不人道的行为?

圣贤如孔子,也承认自己的内心有邪念、恶念,只不过自己能够时时检视、反省、克制自己的那些邪念和恶念,让自己的言行,回归到符合礼的道路上,“克己复礼,是为仁也”。

相反,我觉得越是趋近圣贤的人,越是能发现自己内心的恶念与邪念,并真诚地与之对话,用自己的向善之心,将之消融。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天都用那些向善的信念,激励自己把时间和心思,都用在向善的事情上,我们自然就没有时间从恶了。

就好比黑夜来临的时候,我们打开屋子里的电灯,屋子里就亮如白昼一样,只要我们在心房之内,常常点亮向善之灯,屋子里黑暗的面积,自然就少了。

除此之外,再加上一点点反省,寻找心房之内,那些还没有被灯光照亮的地方,尽可能地除去遮挡物,或者多安装一些明灯。

又有点扯远了,我们还是把话题收回来,讲讲认知到人性的本质之后,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吧。

5,

我们先说人性学说,对我们经营人际关系的指导意义。

遇到达官贵人,商业巨子,亿万富翁,我们都希望获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助力,以达成我们的某种目的或者理想,这是普遍的人性吧?

趋炎附势,算不算人性恶呢?你如果认为这是恶念,你就会像二十年前的我一样,错失许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二十年前的我,为了证明自己的清高和骨气,绝不主动结交富人或者当官的,除非他们主动结交我。

高中时,不跟城里的同学交心,最好的朋友,全是农村出身的。

大学里,刻意跟学生会干部保持距离,入党资格,甚至连评奖学金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大学毕业后,哪位同学混得好了,也不去请教经验,只怕其他人说我趋炎附势。

这种心态之下,我交往最密切的朋友,十个人中,有七八个都是不如我的,都是需要我帮衬的,能帮衬我的很少,你说我能快速成长吗?

我最好的朋友中,有两个人,我抱怨他们关键时候没有帮助我,没有在意我的感受时,你猜他们怎么说?

他们告诉我,“我都是有事情解决不了了,找你帮忙,你就轻易解决了。所以我觉得,你很强,完全不需要我帮助啊!”

因为我的强势,因为我遇到事情爱出头,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阿满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搞定,根本不需要我们帮忙。他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更解决不了。

我以前抱怨过这些朋友的自私,后来想明白了,不是他们自私,而是我自己交朋友的心理障碍造成的这个结果。

这个心理障碍就是,跟那些家庭条件好的人,跟那些某方面比自己成功的人交朋友,就是趋炎附势,就是恶,这是我一定不能做的事情。

等我想明白这一点,我就结合自己的人性善恶一体认知,升级了自己的认知:

只有向比自己更好更强的强者学习,我才更容易成为强者。

我成为更强的人之后,才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亲戚朋友,更多的弱者。

比我更强的人中,有的人更多地释放了人性中的恶,这些人是不能交心的,但也不能对他们敬而远之,否则我就不可能了解他们,也就不可能在必要的时候,打败他们。

比我更强的人中,有的人更多地释放了人性中的善,这些人是珍品,要尽可能地与之交心,尽可能地成为人生的战略伙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互帮互助,互利互惠。

有了这些认知,我的圈子迅速扩大,我的见识也在芝麻开花,我解决掉了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办成了许多常人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种人性善恶一体的理论,运用在人际关系上,我还有第二个重要的收获,那就是在跟任何人交往的过程中,拿得起放得下,不再患得患失。

比如在我自身综合条件较弱的时候,在朋友的宴席上,交换到某证券公司总经理郭总的名片,还有加了维信之后,聊了两次,第三次找他聊天,他不理我了,我就很生气,觉得这个人势利,看不起我,是他差劲。

后来就理解了他,他职位越高,肩上的责任就越重,每天要打交道的人,也会越多。他必须在所有交往的人中,快速做出甄选,选择出那些对他的公司发展、对他个人的成长有帮助的人,分出更多精力和时间,跟这些人交际。

我那么频繁地向他请教问题,自身却可能对他没有任何帮助,他凭什么要在我身上浪费他宝贵的精力呢?

不理会我,才符合人性嘛。

他没有删除我的联系方式,只是用了冷处理的方式,已经算是给我保留点颜面了。

想通了这一点,我对他的怨气就没有了。

接受自己的趋炎附势,你才能理解他人的趋炎附势,也就能真正地拿得起放得下了。

六年前,我又在饭桌上交换到两个地级市的副市长名片,但我加他们维信时,他们没有通过,我也没有再生气,很淡然地把他们的名片扔到垃圾桶里了。

三年前,我再遇到一些重要的领导,包括两位地级市的市长,亲自给我敬酒的时候,我也很从容地说出自己不想喝酒,只是用茶杯碰了他们的酒杯——我一点都不担心这样会让他们生气,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当时的能量级,相差他们太远,我能提供给他们的价值,微乎其微。

既然够不着,那就不必勉强,做好自己就行了。

这个指导思想,既让我在人际交往上不断提升自己,又让我在能量级更高的人面前,收放自如,不卑不亢,在保有感恩之心的同时,理解他人的趋炎附势,不生怨气。

这个认知,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以前我找人合作,或者选拔员工,总把人品放在第一位,结果呢,外部压力或者诱惑不大的时候,好人还是好人,外部压力过大或者诱惑过大后,背叛、出卖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自己伤心伤肺伤肝伤财,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谈人品,没有公平合理透明的奖惩机制,这样的老板,要么被自己的管理无能坑死,要么被员工坑死。

后来再做投资时,创始人说你投我五十万,我给你三十个点股份,我就立刻警惕了;我就问他,那我给你一百万,能不能控股51%?他说能啊,我就立刻放弃这个项目,也放弃这个创始人了。

有个做市值管理的朋友找到我,说他认识一个马上上市的公司老板,有两千万锚定投资的份额出让,上市后没有锁定期,可以直接套现,问我能否找到资金接下来?

我立刻问了自己几个问题:这样的好事,这老板为什么不让他的亲戚朋友认购?或者自己注册个壳公司认购?这位做市值管理的朋友,我自问跟他的交情,没有到那种烧香磕头拜把子的地步,他真把这个当作机会,为何不照顾他的亲戚朋友,反而来找我?难道是因为,他看我是个好人,就来给我 善报了?还是他看我好骗,就来找我填坑了?

多年前,乐视某上市板块的PE轮认购份额,居然有校友发在我们的校友群里了,说他掌握部分份额,校友们想要的速联系,我立刻就把这校友拉黑名单了。

这就是洞察人性本质的价值了,让许多诱惑对我们失去作用,让许多风险与我们擦肩而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悟道录
为墨子正名
欲望真的一无是处吗?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转载)
高处不胜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