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医疗加剧变革倒计时:人工智能将医疗带到“无人区”

作者 永简

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满分 600分,及格分数线是 360,医疗专业毕业生通常仅有半数能通过,而科大讯飞11月发布的最新人工智能(AI)研究成果“智医助理”拿到 456 分的高分。

这是人工智能从昔日电影科幻想象变成现实医疗应用的一个缩影。眼下的科技创新最前沿,物联网、机器人和AI颠覆性新技术不仅在推动商业、工业变革,还在推动医疗这块专业程度极高的产业、学科高地进行变革重构,一场数字化医学革新已从理论研究发展到实际应用,即将对医生诊疗数字化、精准化以及医院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发挥更为的关键作用。

中国医疗创新爆发争夺主导

手术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以来经过三十年的技术进化已经进入新纪元,全球各国的医疗机构都在密切关注最新的技术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如今医疗界中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四大方向。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由Intuitive Surgical开发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达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主要包括自由运动的手臂腕部EndoWrist、3D高清影像技术、主控台的人机交互设计三大核心技术。

可以说,这是当前最成功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也代表着当今手术机器人最高水平。它实施手术时主刀医师不与病人直接接触,通过三维视觉系统和动作定标系统操作控制,由机械臂以及手术器械模拟完成医生的技术动作和手术操作,其中三维视觉可放大10-15倍,精度高达0.002毫米,已经在全球各地医院广泛适用于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其中前列腺切除手术最多。

从2014年国家开始准入引进,中国医生对“达芬奇手术”的追捧热一直未曾减退,过去7年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基本实现了每年翻番的增长。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达芬奇机器全球安装量已超过3700多台,去年在中国全年手术量达到近1.8万台手术,同比实现57%增长。

近两年,巨大的临床需求推动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外资品牌对高精尖医疗设备的垄断局面正在被打破,国产医疗设备制造巨头、中国科技巨头不约而同加快对人工智能新技术投入、研究和应用。今年8月,腾讯正式发布了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筛查一个内镜检查用时不到4秒,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准确率高达90%;科大讯飞也外界发布了智医助理、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语音电子病历产品等等实质性成果。

人工智能在中国医疗领域的全面爆发并非偶然,背后关键除了智能技术、制造企业、医院多方驱动以外,还有看不见的最大推手之一,那就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支持。日前,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分别位居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

业界甚至预判,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AI领域的领先竞争者,并有望最终在2030年成为AI发展的领跑者,医疗领域的创新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板块。

重构产业并非颠覆传统医学

无人超市,无人物流,无人加油站,无人驾驶,无人酒店… 人工智能正在日夜不息地自我迭代进化,冲击着社会的边边角角。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是否替换掉人的工作,机器意识的“觉醒”会不会对人类的生命和社会构成威胁,此类担心或者疑虑并不在少数。有些人甚至担心,未来医生是不是也会面临失业。

纵观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重大技术的进步都对人类分工、产业结构、社会形态甚至国际的格局改变都产生了关键的作用,技术进步影响力主要集中在都在解放生产力、提高效率,进一步推动组织模式、产业格局的再造。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将全面推动医学研究进步再上台阶,以及临床诊疗的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但是难以颠覆传统医学和医疗本质。

从初步技术发展以及应用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对医生等传统职业并非简单的替代,实际上机器人对专业程度极高的医生工作也难以替代,替代的往往都是机械、简单、重复、体力大的初级层面的工作。同时,数字医疗产品的迭代更新反过来会刺激医生进一步研究和适应新技术,推动医学的科研进步和诊疗精准化程度进入“无人区”,这是科技创新和变革发展的必然走势。

手术机器人现阶段还处于机器人辅助、无自动化、任务自动化阶段,未来将向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发展。人工智能还将在医生读片精准诊断、总结出新的诊疗方法、辅助医疗护理、3D器官打印、医生培训等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医学各个分支学科方面将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可以预测,人工智能促进全球医学研究爆发新可能、让更多曾经无法治愈的高难度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并且随着云平台、大数据、远程会诊、移动医疗等智慧医院的步步落地,人工智能的影响将不仅停留在单纯的手术室专业范围内,将进一步重构医院、患者、医生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和医疗产业格局。

业内分析,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医疗新技术和新模式会加快改造现有医疗态势,对包括医疗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变革已不可逆转,问题难点关键在于,下一步我国“产学研政投”如何融合、形成合力,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中国创造的主导作用,让智慧医院更高效率、低成本服务更多普通患者,促进人类健康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AI 冲击下,放射科医生会最吃香
前沿!未来医学颠覆性的十三项技术
手术机器人、大数据参与药物研发……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创新让眼界大开
最新:2019年十大医疗创新
5G+AI打造智慧医疗新场景 让医生长出“千里眼”“千里手”
如果没有医生了,你愿意找AI看病吗? | 专访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