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

摘 要:乡村建设的生态变迁使“美丽乡村”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内涵, 本文试图从自然、社会、人文三个层面五个维度对“五美乡村”的内涵进行阐释:美在环境、美在生活、美在文化、美在布局、美在建设;并进一步对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的构建过程中, 对“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从空间的拓展性、时间的延续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引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凝聚了生活美、社会美、环境美、时代美、百姓美的生态和谐之美, 而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 这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最终归宿。“美丽乡村”建设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蕴, 是以生态现代化全新建构出的一条现代化与环境友好、协调、和谐之路, 能够全面摆脱现代性束缚、超越现代化陷阱;这是自20世纪以来中国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大发展的同时, 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从生态文明到“美丽乡村”:乡村建设的生态变迁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焦点是关注乡村、关注农民,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 著名学者梁漱溟就预见“今后数几十年能令中国人向上兴奋的新方向就是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状况的好坏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从事其他建设的根本前提。面对当前严峻的全球性生态危机,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 对我国这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来说, 生态文明建设尤为紧迫, 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 农村生态文明形势严峻已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 因此必须实现乡村建设的生态变迁。

(一) 生态文明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诠释

近年来, 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很多, 从生态文明的存在方式来看, 主要是作为广义的文明形态和狭义的文明要素而存在。从广义来看, 生态文明主要是指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之后, 在对自身发展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的新型文明形态;从狭义来看,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要素, 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种文明。笔者比较认同廖福霖教授的观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遵循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运行的客观规律, 使之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 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以及狭义上的生态文明。[1]从生态文明自身系统内部来看, 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综合的文明形态中, 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 以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良性运行和谐发展为目标, 是系统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从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来看, 生态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基础, 已经并会继续渗透到其他文明建设的过程之中, 生态文明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到其他文明要素的实现程度。

从区域角度可以将生态文明划分为城镇生态文明和农村生态文明。农村生态在我国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 也是防止整个生态系统恶化的关键所在, 是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选择。以生态文明的内涵为依托, 农村生态文明是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即在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程中, 实现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过程, 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而最突出的特点是系统性、全面性和基础性。系统性是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包括思想生态化、生活生态化、生产生态化和环境生态化在内的系统工程;全面性是指农村生态文明不仅仅包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环境问题, 还要处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要全面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性是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基础, 离开生态文明或以生态文明为代价的农村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并继续渗透到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方方面面。

(二) 从农村生态文明到“美丽乡村”的历史嬗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目标和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充分体现了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农村经济建设、农村政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建设和农村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2]2008年, 浙江省安吉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 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引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因此,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 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党提出的这些理论为我们确立了农村建设的新目标, 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贯穿和渗透于其他建设的始终, 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 只有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下, 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重点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科技和生态文化,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环保生活方式, 提倡低碳生活,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化, 实现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 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 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从内容上来看, 二者都体现了全方面的系统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要完整体现“20字方针”, 是综合考虑农村产业发展、社区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在内的系统工程。从发展秩序来看, 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必须改变传统的GDP之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 要注意协调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之间的关系, 要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实现乡村自然美基础上的现代美、个性美和整体美。

二、从“安吉模式”到“五美乡村”:“美丽乡村”的生态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最早源于浙江湖州安吉,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前提, 以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中国美丽乡村”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应当从各自的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等特色出发, 构建人与自然、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不仅涉及农村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更涉及历史、文化、民俗、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一) 解析“安吉模式”的生态价值

建设“美丽乡村”始于“安吉模式”, 安吉县依靠山清水秀的优势地理环境发展特色农业, 走出了“生态经济强县”之路, 构建了四大生态文明体系, 获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称号。

第一, 生态文明意识体系的构建实现了思想生态化。思想生态化是实现“安吉模式”的基础, 只有从思想上实现从人主导自然、人对自然的控制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转变, 才能从根本上建立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安吉县充分认识到自身独特的地方历史人文资源所具备的生态价值, 在对其进行个性化生态定位之后, 一方面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生态建设氛围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另一方面分层次、分级别开展不同规模和领域的生态研讨和培训, 使生态思想深入到农民群众第一线。

第二, 生态行为文明体系的构建实现了行为生态化。行为生态化是构建“安吉模式”的实施路径。安吉不仅在思想上重视生态建设, 而且在实际发展中在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速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 建立了农、工、商一体的现代化生态生产体系, 从而实现了以生态文明为主线的农、工、商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以特色工程、示范项目为亮点, 树立样板、展示品位, 向世界展示了“安吉模式”的生态品牌, 为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样板。

第三, 生态环境与人居文明体系的构建实现了环境生态化。环境生态化是构建“安吉模式”的重要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雅的人居文明体系是在生产高度发展基础上人民生活的现实改善,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实要求。一方面通过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基础、以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为重点、以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为定位建设生态人居体系, 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榜样、生态文明家庭和生态文明新风”三大行动, 引导民众日常生态行为养成, 从而促使民众以生态的方式来生活。

第四,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制度生态化。制度生态化是构建“安吉模式”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而“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是环境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安吉通过建立并完善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对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生态恢复与补偿制度, 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生态地段进行恢复和补偿;通过完善生态道德规范和社会参与机制, 使广大民众在增强自身生态文化素质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去。

(二) 阐释“五美乡村”的生态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其内涵在于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生态和谐之美, 而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 笔者认为美丽乡村的“美丽”体现在自然层面、社会层面和人文层面三个层面, 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和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具体包括五个层面的“美”:生态环境美、社会环境美、人文环境美、合理布局规划美和体制机制完善美。

第一, 生态环境美, 即围绕“美在环境”, 通过生态治理促进村容整洁环境美, 并通过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政治, 彰显生态吸引力来达到自然环境的生态变迁;所谓自然环境的生态变迁, 是要处理好乡村建设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而突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危机瓶颈, 实现乡村建设的自然美。自然环境的生态变迁是其他生态变迁实现的基础。

第二, 社会环境美, 即围绕“美在生活”, 通过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促进创业增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来达到经济环境的生态变迁;所谓经济环境的生态变迁, 是要转变农村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实现乡村建设的现代美。经济环境的生态变迁是其他生态变迁实现的前提。

第三, 人文环境美, 即围绕“美在文化”, 通过提高农民的生态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来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来达到人文环境的生态变迁;所谓人文环境的生态变迁, 是通过处理好乡村建设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提高农民的生态文化素质, 塑造低碳型生活方式, 从而实现乡村建设的人文价值。人文环境生态变迁是其他生态变迁的最终归宿。

第四, 合理布局规划美, 即围绕“美在布局”, 通过生态规划改变乡村分散杂乱的现状, 并通过加快各类规划编制实施来提高规划执行力实现乡村总体布局环境的生态变迁;所谓乡村总体布局环境的生态变迁, 是指在提高规划执行力的同时实现乡村建设的整体美。乡村总体布局环境的生态变迁是其他生态变迁实现的整体要求。

第五, 体制机制健全美, 即围绕“美在建设”, 通过健全乡村建设的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监控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 从而实现乡村保障机制的生态变迁;所谓乡村机制体制的生态变迁是指通过建立配套的监管机制和保障机制, 增强乡村服务机制的服务意识, 强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从而实现乡村建设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乡村机制体制的生态变迁是其他生态变迁实现的制度保障。

三、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

从“安吉模式”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 标志着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更加全面深刻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又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 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 深刻体现了生态价值在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过程中空间的拓展性、时间的延续性和内涵的丰富性的辩证统一。

(一) 实现了生态空间的拓展

乡村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阵地, 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模式出发到构建美丽中国, 从空间上来看, 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到全国的生态空间拓展,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和从局部到整体的辩证统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基于典型示范向全国乡村的推广, 从典型到普遍, 从而实现中国乡村建设的整体生态变迁;美丽中国的提出, 则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 在城乡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 实现城市和乡村的整体生态变迁。2008年, 国家环境保护部对24个首批国家级生态村进行了公示, 标志着我国对于农村生态建设管理和评价进入新的阶段。从典型生态农村建设模式的视角切入, 梳理和研究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从而重点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典型农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各地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经验, 进一步以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二) 实现了生态时间的延续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国民族的永续发展, 其实质是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对“美丽中国”的更深一层阐释, 是现代化建设在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到又好又美发展的科学发展的深刻体现。“美丽中国”的构建要求以自我再生的动态平衡引导发展, 既关注当代人的利益, 又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强调一个国家、地区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从而扬弃传统片面经济增长型发展模式, 在社会发展运动中确立协调化理念、切实遵循协调规律、把握协调需求, 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人类改变传统的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思想观念, 转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现象, 对自然界进行价值评估, 对自然的内在价值、伦理价值与生态价值进行科学审视, 把人的发展同资源消耗、环境退化、生态胁迫等联系在一起, 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另一方面要求人们转变长久以来的“道德顾客”身份, 对自然界的自然价值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不仅对当代人而且对子孙后代所应当享有的自然价值的公平性富有责任和担当, 因此, 人们只有注重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相协调, 真正认识和掌握生态运动的规律, 把改造自然的行为严格限制在生态运动的规律内, 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 创新了生态内涵的丰富性

从内涵来看, 美丽乡村建设是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下, 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内涵,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具体表现;美丽中国则从自然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等几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美丽乡村的生态内涵, 美丽中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概念, 是包括绿色经济、健康生态、美好人文、幸福生活、和谐社会的总称, 是科学发展在中国的生态实践, 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一是对自然界进行价值评估。自然价值通过它本身的固有属性客观存在, 属性是客观的、存在方式是普遍的, 并且有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之分。因此, 人应当对自然界承担相应的道德义务, 人与自然的道德义务与人对人的道德义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对自然负责即对人类自身负责。维持人的生存, 就内在地包含了维护作为人的生存根基的生态系统的生存, 而保护了生态系统, 人的生存也有了保障。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说明“美丽中国”的构建是以其自然价值的存在为基础的, 并对人应当对自然所承担的道德义务指出具体实施路径,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3]等。二是对经济价值进行生态评估。“美丽中国”理念的提出是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必然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而经济的发展必须摒弃旧发展观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局限性, 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创新生态工业等方式实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 对经济价值进行生态评估成为“美丽中国”构建过程中的应有之义。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前提和基础, 但发展的经济必然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实现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开展。三是对社会价值进行生态评估。“美丽中国”的构建要在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来调整和变革社会发展的所得到的结果, 所以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 这是一个在确证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通过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 使客体按照人的内在尺度和物的外在尺度发生改变, 使自然界、社会、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获得全面而和谐发展的过程。因此, 必须在构建“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审视生态问题, 如果人与自然关系解决不好, 不仅会造成人与自身关系的失衡, 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 关系到和谐人格的建立, 关系到和谐社会的确立。四是对美学价值进行生态评估。这是对“美丽中国”的生态和谐之美的整体解读, 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到的“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3]的价值追求。“美丽中国”美在环境、美在人文、美在社会, 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生态和谐整体之美,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在新的历史高度所做的新判断、新思考、新要求, 也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 从而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出发,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作者简介: 柳兰芳 (1979-) , 女, 河北唐山人,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生, 天津体育学院思政部讲师。;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2BTY0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设农村要有的三个“美丽”
寻找一处院落,过宁静朴实的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保护传统村落实现人文与生态有机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和意义有哪些
陈望衡环境美学思想述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