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若水基金5月总结
本月各类指数涨幅:

上证综指:3.83%
深证综指:23.17%
中小板指:25.01%
沪深300:1.91%
创业板指:23.97%

若水基金本月净值1.6,涨幅为3.9%,跑赢沪深300约2%个点,在天天基金网668只基金中排名524名,期末持股数38只,大幅跑输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为了融资融券而把2/3仓位集中于融资融券板块。结果,在本月两次去杠杆化的利空打击下,融资融券板块受伤最深。
 

持仓浮盈TOP5:
德尔家居:282%
天瑞仪器:231%
长青集团:230%
宝德股份:226%
八棱科技:64%

已平仓盈利TOP3:
中国中冶:71%
西水股份:36%
中国中铁:24%

期末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1.27倍。

系统期望:
统计已完成的72笔交易后(剔除抄底,因换股平仓等交易)得到系统表现如下:
期望:1.26
胜率:61%
每笔盈利:2.57R
每笔亏损:0.79R

操作回顾:
本月可谓过山车,上旬经历大幅回调。持有的中字头被纷纷止损,盈利大幅回吐。中旬,转手买入中小板,净值大幅上升,净值飙升至1.8。下旬,在已经满仓的情况下,认为大盘5000点突破在即,遂融资融券迅速买入中字头等大盘股。理由是:如果大盘要创新高了,那中字头等大盘股没有理由再创新低。更有可能的走势是:前期涨过的中小创业板块股票稳住或回调,然后,中字头接力拉升,大盘顺利越过5000点。
 
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骨感的。5.28号,悲剧发生了,大盘一根6.5%的跌幅,融资融券1.5倍杠杆的情况下,资金一天就被削去10%。第二天,持有的大盘股纷纷创出上波调整的新低,融资融券板块在这一波去杠杆交易的跌势中是最猛的。再次证明:经验是用来颠覆的,感觉是靠不住的。


经验:
A股的关联性还是比较大的,理想的买点总是集中出现的。往往错过这个村,就没有了那个店。一旦机会来临时,遍地都是可以买的点。机会过去时,拿着放大镜也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票。这个时候,耐心等待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就搞抄底摸顶去了。不幸的是,两次大跌前夕,都做了同样的事,那就是降低自己的标准,然后急于进仓。
 
毕竟,错过行情也是一种损失,怎么办呢?有四种选择:1.要么降低选股标准,不太符合要求的票也买。2.要么在机会来临时,一次性全仓杀入。3.要么去次级别周期上搞短线点的。4.要么等待。
 
第一种已经证明不可行,会导致遇上回调时,跌得更惨,胜算大幅降低。
第二种虽然可行,但是集中进仓,在某一时点上的风险会突然大出许多,此次5.28就是这样被严重教育的,分批入场总是对滴。
第三种可以尝试,比如说现在看日线,以后可以改看小时图了,这样就显得从容许多。
第四种,虽然消极点,但是大势不明时,也许是最好选择了。

微妙的平衡---------
 
止损:
一根线止损,最大的缺点就是股价急拉时,追踪止损依然不紧不慢的上移。导致一旦V型下跌,无法保护现有果实。比如说中铁,大商股份,回吐基本上都是巨大的。更有很多稍微跌破一点点被止损,立马回拉一去不返。但又因为同样的原因,才养出了4只翻倍股。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过毕竟这不是种好受的买卖,非绝对理性无法坚持。因此,月中我又进行了一次历史测试。用乖离率做判断,希望在乖离率变大时,使用较紧的追踪止损。但结果表明:长期来说,还不如原始的好用,只好继续坚持了。但我要说,这种止损真的很难受。比如说眼看30%的利润变成浮亏,而无动于衷。眼看大盘暴跌,却没有一个股票提示说要抛的。追踪止损的滞后与敏感,真是一堆微妙的平衡。

仓位:
上月,风控比较谨慎,仓位都是逐步增加的。本月,风控比较奔放,认为机会良好,仓位就迅速放大。结果表明:如果趋于谨慎,慢步入场,仓位会始终满不了,最终会错过行情,如果过于奔放,集中入场,则一旦判断失误,损失会放大。比如说预期大盘会一路大涨,显然最佳策略是一次性满仓,然后坐享其成。而预计大盘是一步三回头,甚至是假突破,最佳策略则是陆续入场。但如果判断反了,则会适得其反。问题是,谁也没有后视镜,主观的判断必然带来主观的风控。谨慎和激进,又是一对平衡。

资金管理:
计算每笔冒多大风险时,往往有四种会计计算方式,各有特色:
1.浮动净权益。也就是现金余额+股票市值。这种计算最激进,也最有不确定性,毕竟浮盈是要回吐的,但也有可能继续升值。其优势体现在:股价大幅增值时,计算出来的总风险也会变大,允许你接着进场,大幅下跌时,则实时缩小你的总风险。缺点在于涨势最顶峰时,风险额计算出来是最大的,震荡行情时,也总是在最不利时仓位最大,最有利时仓位最小。而且,波动太快,也许你按照今天的权益计算出来的风险跟明天计算的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2.抵减净权益:现金余额+按追踪止损计算的权益。这种计算考虑了资产增值情况,剔除了浮盈,也考虑了潜在的最大亏损,比较保守。缺点在于每个仓位的风险都会不一样。比如说100万,建立3个仓,每个风险2%。则第一个是2万的风险,第二个是98万*2%,第三个是(100-2-98*2%)*2%。

3.保守净权益。现金余额+股票购入成本值。这种计算最保守。不考虑任何资产增减值情况,只有卖出后才在现金余额中体现出来。

4.盈亏分计权益:.现金余额+按追踪止损锁定后的权益(如果止损已经移到成本价以上)+股票购入成本值(如果止损还在成本价以下)。第四种计算方式是我自己发明的,兼顾1,2两种方式。激进程度位于1,2之间。主要在于改善2的缺点,保持风险的一致性。该计算方式的特点是:总是清楚自己的实际收益和风险。现金余额:不会变少。追踪止损锁定后的权益:只要不是连续跌停导致出不来,一般都能兑现。股票购入成本值:前景不明,涨跌都有可能,取成本价最合理。

但我自己也在纠结1和4哪个更合适。4的合理性和平稳性我想要,但1的进取性和敏感性我也想。这又是一对激进和谨慎之间平衡的问题。

教训:
  本月比较冒进,相比上月,不断放大自己的风险敞口,而且进仓较为激进,几天之内就用足了融资,以至于前期涨时仓位轻,跌时仓位重。大盘两次下跌,几乎都是在仓位最大时完成的。
 
  另外,为了后期能够融资买入,又不得不把选票范围放在了融资融券板块上,因为只有这些票可以做抵押融资。但如此一来,又放松了自己的选股标准,最终操作开始走形,下月一定要限制杠杆使用。
  本月又主观抄底了,结果不太好,全军覆没,不过依然有抄底的冲动,下月一定要约束自己:只做一种形态,做精做细,实在找不出符合要求的形态,就算去次级别上找去,也绝不能自降标准。

总结:
  进出场,选股标准已经趋于稳定。风控尚须继续完善。自己跟自己比,要月月有进步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科创板这一业务火了!券商赚大了,公募私募都来抢,还得提前预约
黄祖斌:融资融券不是中国股市洪水猛兽
融资余额首超8000亿:杠杆上的牛市
4部门支持机构参与融券交易 增融券标的至1100只
清华硕士直言:未经过市场“痛扁”,不足以谈投资
【国君策略】无风险利率下行,增量资金入市——资金行为洞察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