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生代”小店:城市更新中细雨润无声的“弄潮儿”
——正文共 4500字,预计阅读时间 7分钟
上海的“武康路”、“愚园路”、“安福路”;北京的“杨梅竹斜街”、“五道营”;成都的“镗钯街”、“华西坝”、“奎星楼街”、“望平街”……

不难发现,这些街区有许多共同点:带着城市本土文化和历史印记、生活气息浓厚、都迎来了一系列“新生代”小店的入驻。

过去被奉为城市商业中心的“南京路”、“三里屯”、“春熙路”等在年轻人心中已经成为“old school”的去处,现在的“new cool”是穿梭在小街小巷里,打卡一家家特立独行的“小店”。这种生活方式“分流”的背后是独立小店的崛起。

“小店”往往深入社区、规模适度,最重要的——它们都是某种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极致化呈现。

小店是如何改变街区与生活方式的?它们的能量从何而来?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成都的無早、醒食、慢作和一门社这四个独立品牌,试图从它们的发展以及所在街区的变化中,找到一些答案。

1. 無早:“小店属于平凡生活的每个人”

作为成都独立小店的初代“网红”,無早书店2014年就来到了青莲上街。

青莲上街位于府河与南河交汇处,离市中心不远,属于老成都城的东南角,街头还保留了一小部分明清时代城墙的残迹。

青莲上街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無早书店所在的拐角店铺刚好在小区楼下,安静、隐蔽、又有街区感,正是店主Rosa想要的氛围。

2019年,無早在青莲上街接连拓展出分享美食、咖啡和好物的子空间——無早bowl、無早cafe和無早shop。一开始Rosa并没有“把店集中到一起”的规划,只是机缘巧合,碰到旁边的店铺出租,才渐渐形成了连成一片的“無早宇宙”。

無早书店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無早cafe / 摄影: ICY©ICYWORKS

Rosa和团队始终希望能打造出人情味浓厚的社区店,脱离商业感,多考虑“人”的因素

在儿童节或一些特别的节日,無早会给店里的客人派发糖果等小礼物;店门口的冰镇柠檬水提供给路过的人们饮用;门口的长凳可以让清洁工人和居民休息;他们还会为流浪猫和流浪狗提供水和食物……这些细小但温暖的互动让無早与社区有了更多共鸣。

比如,小区每天都会有一位女士牵着柯基散步,小狗每次经过無早bowl都想进店呆一会儿,甚至不想走,需要主人不停劝说;

餐厅偶尔还会看见一对老夫妇安静就餐,也有经过的老爷爷前来询问是否有面食,服务员简单介绍后,老爷爷欣然点了一盘番茄肉酱意面……

無早bowl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开在小区楼下的無早更像一位普通的“邻居”,在日常点滴中,被居民们慢慢接受,成为他们生活中熟悉又亲切的场所

随着無早影响力的扩大,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为青莲上街带来了人气和关注度,更多独立小店选择在此落脚。

同样开在小区楼下的还有酒吧Lotus、男装集合店Triple-Major、咖啡馆WOODENSHIP、家具店度仓,青莲上街也出现了买手店BLANK、四川味串烧川食屋、冰淇淋店茉柑橘等新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小店几乎都是自发聚集和生长起来的

小店林立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在Rosa看来,社区是一种很真实的生存状态,它和人息息相关,和生活密不可分。一些独立店铺天然就应该属于社区,属于平凡生活的每一个人

無早bowl / 图片来自無早

高品质的“社区店”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与他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它可以为街区带来新鲜资讯、灵感,还可以让人们便利地接触到文化和审美的乐趣,在小范围内制造浪漫

“当你需要一个特别的空间来学习工作时,步行就能找到;当你想给自己一些特别的时刻或小小庆祝时,也能最及时地找到合适的场所;

“在無早展厅,你散步即可欣赏到小而美的展览。这样的'及时反馈’会让人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一定能让人感到幸福。”



醒食所在的宏济中路位置很妙,它夹在牛王庙和九眼桥之间,被热闹的一环路包围,离合江亭、U37、海椒市、望江楼都不远,却独享300米小街的悠闲和安逸。

宏济中路的醒食The Sense / 摄影:小枝©ICYWORKS

这片社区的居住人口相对年轻,许多自由职业者和外国人在此扎堆,催生出开放、自由、烟火气息浓郁的氛围,醒食在选址时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年轻”和“生活化”。

“社区面包咖啡店”的概念源于欧洲。在那里,随处可见售卖面包和咖啡的街边小店,不同国家的口味也各有特点。

开店之前,创始人Jinjing和伙伴曾前往上海考察。街边各式各样精致的小店与居民的生活相融,在步行范围内,小而美的社区店能提供从早到晚的一切生活所需;老板和顾客熟悉得像朋友,有着浓浓的街坊人情味。这样的社区店让她们觉得“太巴适了”。

2015年,醒食把这种品质和温度也带到了成都。

社区面包咖啡店 / 摄影:小枝©ICYWORKS

宏济中路从来都不缺人气。白天,社区里来往着居家的老年人和随意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到了傍晚,在外通勤的人归来,一家老小在楼下散步,中间穿插着许多个性十足的年轻人。他们都是醒食所服务的人群。

Jinjing说,醒食的客人有一些共同点:第一是热爱生活;第二是热爱运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每天都需要喝咖啡和吃面包。

醒食门口的年轻人 / 摄影:小枝©ICYWORKS

醒食的蹿红让宏济中路日渐活跃。慢慢地,人们发现面包店旁边多了一个RAND外卖窗口,还有鸡尾酒吧THE TASTING ROOM、买手店GakuGaku、法式甜品店GALATEA、小顿咖啡等新店入驻。


三店联动的“冷山计划” / 摄影:小枝©ICYWORKS 或来自GakuGaku

Jinjing认为,越来越多的独立品牌愿意入驻市井街巷,与成都人追求潮流、崇尚个性和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分不开。

醒食这样的面包咖啡品牌也从许多方面影响着街区:第一个是满足居民需求,让对面包、咖啡有需求的客人下楼就能吃到,让以前不吃面包不喝咖啡的客人也能接触这样的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角色转换,面包咖啡店既是会客厅/办公室,也是自习室。在自己觉得舒服的空间里办公或喝下午茶,可以让人脱离日常的家庭和工作角色,实现一种“很治愈的”角色转换;

第三个是价值认同,大多数客人之所以选择来店里,是因为他们认可门店所传递的氛围和感觉,包含空间的视觉设计、室内温度等等。

“这些独立小店们,既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还能够带动这个小规模片区的商业氛围和视觉设计。我们年轻人其实是追求好看的,一个街区变得更好看了,谁不爱?” Jinjing说。
3. 慢作:“在有时间痕迹的地方,给人新东西”

慢作的绿房子坐落在丽都路小巷的尽头,在花草的掩映下不露声色。2018年,慢作在这里开出第一家实体店,此前三年,他们的蛋糕都只在线上销售。

慢作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和名字一样,慢作的蛋糕也很“慢”。从原材料的选择、口味的研发改良,到零库存新鲜手作,他们耐着性子打磨,不追赶时间,直到做出一款“好吃和健康”的蛋糕。

慢作厨房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开实体店源于老顾客的需求,“很多客人经常问什么时候可以有个地方给他们坐一下,听多了不免就会考虑开店。”主理人黎嘉说。

选址时,他们统计了配送区域数据,挑选了一个相对中间的地方。黎嘉还记得夏天第一次来这条街时,街边满是高大的皂角树和喧嚣的蝉鸣。

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店,路的尽头是一个荒废的公园。当时他们只是想给老客人找一个可以坐坐的地方,“安静”就成了很好的挑选标准。

安静的绿房子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或来自慢作

为了让店内空间更接近生活状态,硬软装也尽可能地采用了有温度的设计和物件。柜台的绿色长砖是小时候家里灶台的模样,转角柜、抽屉柜等家具也是80后的儿时记忆。

慢作店内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不久前,慢作还发起了「用时间换时间」的活动,客人可以用一个代表时间的物件来换蛋糕。

于是,店里出现了许多“有故事”的物件:一筑一事出版的第一本城市指南《成都》;人生中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车票;香港回归庆典的纪念邮票;开心麻花在成都首演《乌龙山伯爵》的道具;西点主厨人生的第一个烤箱;攒了10多年的电影票根;一幅没来得及送出去的兔子画……这些有意义的东西填充进来之后,空间多了更多生命力。

有故事的物件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到店的客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周围社区的居民,一类是慢作的熟客。

对于社区住户来说,这家小店就像日常生活的休憩站:游完泳过来吃一块蛋糕,或是带着电脑来坐一下午,既方便又放松。

慢作蛋糕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2019年,慢作多了一个“邻居”——寅识Gallery。这家画廊带着“把艺术做进社区”的初衷,来到了丽都路。

慢作旁边的社区画廊“寅识Gallery” / 图片来自慢作

今年初,慢作和寅识合作推出了一场「你的展」,展出慢作在“用手机里舍不得删的照片换一块蛋糕”活动中收集的照片,这场展览给许多人留下了浪漫和感动的印象。

「你的展」 / 图片来自慢作

不论是蛋糕走进社区还是艺术走进社区,“街区小店”正改变着许多人“生活在别处”的状态。

“以前的生活是分散的,你也许只能去几个大商场。住在这个地方,满足生活的却在另一个地方。街区小店的出现,让你多了一些步行、骑车就可以抵达的去处,生活半径和时间被大大打开了。”

慢作 / 图片来自慢作


“这样的小店和街区会越来越多,最好的状态就是在一个有时间痕迹的地方,给人一些新的东西,因为这个时间会包容你的存在,让你属于这里,这样才不会断层。”
4. 一门社:“在小店林立的街巷中找到共鸣”
和前面三家小店不太一样,位于武侯区少陵路转角处的一门社既是咖啡工作坊(一楼),也是多学科建筑设计团队一门社amass studio的工作室(二楼)。2020年初,一楼改成了可租赁的创意策展空间“menu”。

一门社工作室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一门社是2018年来到少陵路的,这家店铺原本是茶楼+麻将馆,空间方正,可改造内容比较多,周边是非常地道的成都西门老社区。

少陵路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对一门社来说,把工作室落脚社区,没有太多的物业限制,价格相较核心商圈和高端写字楼更有优势。老小区的周边环境并不算优越,但通过改造能做出“反差感”,也能为社区带来新的表达

前不久,menu展厅举办了第一场展览——“谐谐光临”,以谐音梗为主线,幽默地串联起各种互动装置。“可爱”、“有趣”、“有点乖”是许多人在社交平台上给出的反馈。

menu展厅“谐谐光临”展 / 图片来自一门社

来一门社逛的人是“不拘一格的、花样多的、有年轻的心”。

周边居民大多则带着进野生动物园的好奇。在户外座位逗留的“嘉宾”有:接孙子的爷爷,打腰鼓的阿姨团队,执勤的城管,躲雨过夜的少数民族同胞,宿醉的小伙儿等。

少陵路有“酒吧街”的名号,强势的产业链让一门社显得单薄。她们曾经想过和少陵社区合作打造“琴棋书画”社区设计,无奈没被通过。

变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门社还是给这条街带来了一些“正经”

一门社工作室 / 摄影:Simon©一筑一事

在一门社看来,独立和新兴空间是“非常个人主义”的行为,每家店都是一个狠角色。社区店的兴起可能是供需关系达到平衡后被再次促进的结果和未来。入驻市井街区可以在初期有限的资源内,最大化实现自己的态度和内容。

在小店林立的城市里,总能在街巷中找到一种共鸣吧,不孤独就是一种幸福。如果有一天想要放过某些普世的价值和对错,也能愉快地发现大家各有各的活法儿。”

结 语


过去的10多年里,造新城、造大型商业体曾是城市发展的焦点。现在,“旧城更新”、“保护性改造”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可以说,老街巷中生长出来的小店正是城市自我更新的一种缩影

無早 / 摄影:ICY©ICYWORKS

小店从哪些方面改变着街区和我们的生活?从無早、醒食、慢作和一门社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共同点:

1. 生活在此处——小店是方便、及时、易获取的,它缩小了日常的尺度,却拓宽了感知的深度。

2. 文化创意的天然土壤——小店往往是小众文化、艺术、新兴生活方式的窗口,它们的存在让城市呈现多元、包容、自由的状态。

3. 城市商业形态的结构性平衡——小店为街区聚拢人气和消费力,将商业活力引流至城市的“毛细血管”,实现CBD和小街巷的平衡发展。

4. 触手可及的“幸福”——人与人、人与城的距离被拉近,源于社群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让人更“幸福”。

和所有市场行为一样,小店的发展也遵循着商业逻辑。但它能否枝繁叶茂,或许还取决于“根系”的深厚。这个“根”可以是某种信念、某种生活哲学、某种价值观,或某种特立独行的坚持
来源:一筑一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末不荒废 |北京城觅:东四去了N次从头条到十条
行走南京 | 市井金陵 · 走不完的街巷,诉不尽的悠享时光
重庆这几条街区比洪崖洞好玩1000倍!来重庆?
商铺投资,千万别小瞧社区底商!
咖啡馆是属于生活一部分的奢侈品,每个人都渴望的“第三场所”
穷人的京都:能够阻止“便宜就好”这种想法的,恐怕不是经济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