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比巴黎、波士顿、毕尔巴鄂、汉堡,上海的城市更新应该是什么模样

美国巴尔的摩,原来是一个基本停滞发展的内港,后来改造成了生机勃勃的生活中心;西班牙毕尔巴鄂,一度是冶金基地,没人愿意在这里过夜,后来改造成功,成为西班牙最具潜力的城市;汉堡港口城,既有很多过去留下来的仓库历史建筑,改造中也注入了很多新功能。

毕尔巴鄂

汉堡

相较之下,上海的城市更新是什么模样?

今天(18日)上午,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和常委会代表工委举办上海人大代表论坛,主题为“践行人民城市建设新理念 探寻城市更新的硬内核和软实力”。

如何破解当前城市更新中存在的瓶颈难题?如何兼顾城市“亮度”和“温度”?9位嘉宾与170多位代表一起分享了城市更新话题。

保留“烟火气”,彰显温度

“我看城市更新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品质高不高,另一个就是街区有没有活力,城市品质高又有活力,这个城市一定有竞争力。”在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冯经明看来,城市更新的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一味追求高大上,可能造成“烟火气”不足。城市的活力就是要以人为本,增加“烟火气”。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董依雯也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一定仅仅满足于高大上的城市天际线,而身边更多触手可及的小温暖,他们却会时时刻刻感受到。比如陆家嘴活力102项目,改造之前,这里到处是违章搭建,人员混杂、环境脏乱,改造之后,这里成为开放式体育公园。如今这个场地建成使用3年多了,相关设施不仅维护非常好,还注入了很多新功能,比如社区多功能房、咖啡文化展示厅、图书馆等,让社区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城市温度,这亦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市人大代表、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高路分享了身边一个案例。她所在的天平街道位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斑驳弄堂、老旧房屋以及参差的业态。比如“伊丽包子”铺,这家开了17年的路边小店涉及跨门营业、店面老旧。“按常规来讲,这样的小店会纳入整治对象,但居民说这家店包子好,希望把早餐刚需保留下来。”高路说,街道倾听居民意见后,就动脑筋进行改造,由社区规划师做整体要素把关,包子铺老板、社区居民、沿路单位,包括一些游客都对这个包子铺改造提了很多想法。最后,改造更新后的包子铺保留了下来。“在风貌区做城市更新,就是要把烟火气和风貌感平衡好,让民主协商更有深度。”高路说。

通过制度创新破解难题

“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到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亟需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徐毅松说。

市住建委主任姚凯认为,近年来上海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有不少成功案例,亮点多多,但是仍然存在单体化、碎片化问题。比如一些较为成功的工业遗存改造更新案例,仅仅是建筑单体或者居住街坊改造更新,还没有考虑通过区域规模化更新,将综合管廊、公共充电桩等新型集约化基础设施嵌入区域更新,提升所在地区城市活力和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他认为,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统筹推进加快形成城市更新整体推进态势。

市人大代表、浦东新区合庆镇党委书记徐平认为,城市更新也同样是助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乡村,城市更新需要统筹考虑,尤其是要解决好资金平衡问题。

巴黎城市改造

对标国际一些城市经验,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提到,1870年巴黎搞了一次大规模更新,将许多道路拉直,这次更新不仅是城市空间的更新,也包括地下空间、地下管廊包括城市公园、生活方式等,一直到1920年左右才基本完成。

上世纪80年代波士顿也搞了一次大规模改造,拆了不少房子,建了一条高架,一开始不少人诟病这样的改造方式是否合适,后来酝酿把高架路拆掉。1995年搞了大开挖计划,把高架路都埋到了地下,一直到2007年工程才完,改造后使得城市和海港的关系变得和谐。

“从国际来看,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更新目的从比较单一的物质环境改善,发展到空间、经济和社会环境全面提升;更新方式从大规模整体性的推倒重建,到分阶段适时的渐进式更新;更新主体从单一主体,到政府、市场、社区多维度合作。”徐毅松建议,从地方性法规层面进行制度创新,破解实践难题,为有效推进城市更新提供法治保障。

历史建筑保护要花大力气

 城市更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历史建筑保护要花大力气。

书隐楼

“这些破破烂烂的房子就是'书隐楼’。”冯经明指着一张照片说,黄浦区乔家路上的书隐楼建于乾隆年间,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并称“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动迁刚刚结束,现在楼破破烂烂要倒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赶快将楼支撑好,将局部结构弄好,请专家研究怎么原汁原味保留。”

山寿里

市人大代表、上海北外滩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廉芳举了“山寿里”的案例,浦江饭店、上海大厦旁边新建了“世界会客厅”,这一块方圆一公里左右的地域保留了原来两三层的建筑,这些上世纪30年代上海老建筑。窄马路、小街坊的形态,和旧上海的一些商业形态完全吻合,居民动迁之后,这里没有新建其他东西,完全保留了原来的生活形态、商业形态,另一方面,产业中增加了高端休闲娱乐、酒店和文化功能,如今这里既怀旧,又摩登,成为潮牌集聚的新区域。

“风貌保护就是要传承城市文脉,承载城市历史记忆。”代表们认为,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的关系,突出地方特色,建议在城市更新立法中对历史保护这块做好顶层设计。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重要。城市更新就是要创造城市看不见和看得见的和谐。”在郑时龄看来,公共空间的塑造是城市更新的显形,而更重要的是创造内在的和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更新,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城市人的更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肖贵玉出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经典案例对浦东城市更新的启示……(上)
国外评选出10个丑得哭的建筑,反而吸引了大批游客
城市更新投融资系列二:核心问题与解决思路——“XOD PPP”模式
城市更新的面子与里子:弯道超车的毕尔巴鄂
毕尔巴鄂效应
欧洲十大“最靓”地铁站[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