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凉州贤孝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据相关史料,它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
   

   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表演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

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贤孝”。

   

   凉州贤孝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行伴奏说唱,即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表演中,艺人们边与听众交流,边有即兴发挥,往往妙语连珠。
   

   凉州贤孝的音乐唱腔十分丰富,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曲牌,既有“凉州杂调”,又吸收了地方民歌的曲调,融汇化用,自成一格。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为一种植根于武威民间的古者说唱艺术,凉州贤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艺术感召力。一踏上凉州的土地,不论是乡里城里,农舍庭院,还是街头巷尾,茶坊酒肆,只要是人群聚集之所,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乡土味十足的民俗风情画:一位双目失明的盲艺人,怀抱三弦,席地而坐,自弹自唱。周围或站,或蹲,或坐,围满了听众。盲人那动情的演唱,时而低沉,时而欢乐,时而悲愤;人们的心被他深深地牵动着,或怒,或喜,或悲,或愁,或感叹唏嘘,或自言自语。人们在这种乡土艺术的浓郁氛围里,咀嚼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凉州贤孝以这样朴素的形式,作为一种通俗的审美对象而存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从事凉州贤孝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是盲人,特别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数。为了寻找生活出路,一些盲孩子自幼从师学艺,学成之后走街串庄四处卖唱,当地人称之为“瞎弦”。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多于一人的演唱方式也偶尔有之,如果另有一、二人吹笛、拉二胡或敲木鱼、碟子等伴奏击节,或有数人合唱最末一句以加强气氛,谓之“接后音”。

凉州贤孝的内容主要是颂扬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故事为主,寓隐恶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行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为“贤孝”。“贤孝”的唱调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演唱中间,艺人们边与听众交流,边即兴创作,往往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凉州贤孝的音乐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是我国古代凉州一带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是当地人民的文化的结晶。凉州贤孝吸收了“凉州杂调”和地方民歌的丰富营养,充满着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曲调沈畅动听,富于变化,即兴性很强,能生动形象、活脱通真地表现各种故事人物;说白诵唱自由多变。间奏过门长短随意。常用的曲调有:招徕观众、烘托气氛的光调过门;赋比起兴、预示情节的开篇越音;交待事件、步步发展的光调;引向高潮、字字紧扣的喉音;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悲音,悲愤欲绝、诙谐有越的花调等。
   

   凉州贤孝唱本十分丰官,以传统段子占大多数。一般分为“国书”和“家书”两大类。以帝王将相、国事兴亡为主要内容的唱本为:“国书”,像《五女兴唐传》、《关云长单刀赴会》、《包公案》以及反映近代政治事件的《鞭杆记》、《打东北》、《打西北》等。“家书”主要以反映人情世俗、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为主,如《粱山伯与祝英台》、《白鹤鸽盗桃》;《汗巾记》等。新创作的有影响的本子主要有《解放大西北》、《盲艺人重见光明》、《王婆养鸡》等。

 

   据说凉州贤孝成形于清末民初,据说凉州贤孝与凉州长城乡一个叫盛其玉的秀才有关。盛秀才是个明眼人,他在创作凉州贤孝时,正在热恋之中。依传说的情形,盛秀才应该是个穷秀才,他相中了一本地财主的女儿,两人情投意合。按郎才女貌的惯例,这也算一对佳配,偏偏这位财主爱财不爱才,这样,盛秀才就只能望美貌而兴叹。不料,这位姑娘心气刚硬,不嫁盛我宁死,一魂幽赴黄泉,阴阳相隔,令盛秀才肝肠寸断。痛定思痛,盛秀才决心抒写内心的哀思,他走村穿寨,用脚步丈量着心灵的距离,用眼睛观察着人间的冷暖,用节拍寄托着内心的忧伤。善恶难辨、人情寡淡的现实深深触动了盛秀才,当他把目光紧紧盯在盲人们的身上时,他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这种激动超越了因爱情带来的痛苦,他的心胸豁然开朗,空旷的心田里暖意拂拂。贤与孝的内容开始占据他的世界,选择何种曲调,盛秀才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它既要符合弹唱,又要具有穿透力,在综合了流传在凉州的各种民歌曲子后,盛秀才最终定下了基调。盲人是相当富有灵性的,盛秀才把这种曲调传给盲人时,盲人们有了一种倾诉的欲望,选择三弦更能表达这种内容,于是,凉州贤孝便走出了长城乡,走出了凉州。

     

地方音乐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正如陕北的信天游和蓝花花,以及云贵独特的散发着氤氲水气的民歌。凉州有了凉州贤孝,是凉州的自豪和骄傲。从现今流行的贤孝曲来看,有《花灯记》、《侯梅英反朝》、《五女兴唐》、《荆钗记》、《韩湘子传》、《林英女降香》、《哥哥劝妹》、《张先生》、《小姑贤》、《鹦鸽卷》等等,这些曲目,将历史和现实故事经过加工,运用凉州方言唱出来,原味土气,悲天感地,使人情不自禁。过去听贤孝的大多带一手帕,是用来抹眼泪的,若一场贤孝听下来湿不了手帕,证明唱贤孝的还不够格,所以尽管没有人来专门评审凉州孝贤艺人水平的高低,但观众是最好的裁判。

      

唱贤孝没有专门的场合,随意性很强,乡间在农家炕头,城市在闹市区。过去若有子女不孝或有欺村压市行为,族长和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便请来瞎弦,有针对性地唱,一场贤孝听下来,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若有不悔改者,瞎弦便将其恶行编了唱词,到处传唱,这一招颇有效,所以过去"三不惹"中,瞎弦是其中之一,其他两种人是文人和歌妓。文人不惹是怕其手中的那支笔,当年陈世美做官时惹了文人,一曲《铡美案》,使陈氏人迄今想起来都有点憋气;歌妓轻歌曼舞,游于官宦财阀之间,哪日傍上一高官,招惹的人吃不了非得兜着;瞎弦自身凄凉,若惹了他,他将你编入曲目,浪迹四海传唱,使你臭名远扬。所以唱贤孝的人进村进家,一般人家都或米或面馍给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通过凉州贤孝瞎弦们争取到了自己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实在来之不易,盛其玉当年的这片苦心,最终得到了收益。

      

 凉州贤孝有专门的曲调,演唱时,先调弦,尔后拉“过门”,用八谱儿起调,再变换调子,不过,它的调子依其不同内容而定,有的一调到底,有的中间换调,若有凄悲内容,则用散板。内容与曲调的和谐统一,极大地丰富了凉州贤孝,使其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

      

凉州贤孝该唱则唱,该说则说,唱白杂揉,有的曲目唱白是固定的,有的则根据听众的情绪调整。瞎弦的耳朵在随时捕捉着听众的反应,若有打呵欠或杂乱交谈者,瞎弦则立即改变所唱的内容,加重手劲的同时也加重唱词,这样的调正很快能端正听众的态度,所以贤孝能具有永久的魅力,其不断揉杂或取其它民歌的成分或有意加工,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贤孝的演唱黄金季节大多在冬季,选择农闲季节有特定的好处,有闲才能有心情。过去农村,贤孝是较为重要的娱乐项目之一,有的地方甚至成立“贤孝会”,专门管理贤孝演唱事宜,给瞎弦的酬劳也分摊,按报酬的多少分摊听众人数。极盛时,各村都会排队等候,一村又一村,到腊月廿三日前,瞎弦就会停止演唱。小年到了,人们的兴趣也会转移到过年上面,所以过去有这样的口传:贤不贤,先过年;孝不孝,年后说;穷不穷,不在多加三五升。最后一句是针对瞎弦而言的,就是说到年关了,原来答应的能收多少算多少的酬劳,主家若不加也就算了,这种平和心态也是应对生活的方式之一。

 当我们徜徉于凉州贤孝独特的演唱氛围时,我们会感念凉州这片土地的博大,它的包容性使众多的凉州本土文化遗存了下来,凉州贤孝作为最质朴、最通俗的音乐形式,为源远流长的凉州音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凉州贤孝以瞎弦为主要载体。作为民间艺人,瞎弦学艺比常人多了几分艰辛。瞎弦学艺主要靠耳听心记,所以"瞎子不念书靠死记"的俗语颇为流传。过去瞎弦拜师傅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先由中人作保,再领至师傅处,师傅一摸额二摸手三摸脚板,额宽手细脚板硬才能过关。额宽者头大,头大则聪明;手细者有质感,弹三弦时上手很快;瞎子吃百家饭走千家门,脚板硬才能走南串北。第二关考听力和悟性,师傅先唱一段,拜师者必须在单位时间内诵读熟背,尔后放声亮嗓,这在考较音质和音色。学艺期间,师傅先将传统的曲目教会,最拿手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相传,怕失了看家的本钱。而个人创牌子,则要过师傅关,师傅传了前半段,后半段靠自悟,若能依前面的续接,且能感动听众,才能算出师。家中出个瞎子,父母是最为揪心的,总怕以后没处吃饭,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延请高明的瞎弦师傅,为避免外界打扰,瞎弦学艺最残酷时要呆在地窖中,记熟曲目才能出窖。靠着这门硬功,瞎弦才代代相传。 

凉州区现在被公认的贤孝艺人当数校尉乡陈庄村的叶玉仙(香)、清水乡白塔村的张天茂、高坝同益村的丁银同及柏树中畦村冯光生、冯光涛、冯兰芳兄妹的“冯氏组合”、永昌镇白横沟村的王建中等。叶玉仙及张天茂已70余岁。1984年,叶玉仙以冯天民创作的贤孝曲目《王婆养鸡》夺得全国盲艺人演唱三等奖,名声大振,至今盛名不衰;张天茂弹技高超,功夫较深,音色明亮,吐字清晰,尤以《打东北》、《打西北》为压轴曲目;冯光生、冯光涛、冯兰芳组成的"冯氏组合"分工明晰,多富才艺,三弦、唢呐、琵琶皆会,弹的弹,唱的唱,道白的道白,夹以其它器乐,颇有气势。其拿手曲目《老来难》使听众耸然动容;《十唱共产党》则极具喜悦之情,表达了盲艺人由衷的感激之情;丁银同20岁起学艺,贤孝与杂调皆精,《小姑贤》、《哥哥劝妹》、《织手巾》、《张先生》等曲目烂熟于心;冯光生16岁时跟古城李恒、和平臧尚德学艺,所擅长曲目有《侯梅英反朝》、《王进宝借当》等,冯兰英今年39岁,是贤孝艺人中为数不多的女艺人,嫁于六坝乡楼庄村徐家,其子徐尝辉今年14岁,亦出道,颇得冯氏真传;王建中亦于20岁时学艺,师从金羊镇李家磨李万昌,精于《林英女降香》、《五女兴唐》、《花灯记》等曲目。

有瞎子必有贤孝,有贤孝必有听众,尽管贤孝有式微之势,但只要重视它,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海藏公园主任盛玉坦言,为使贤孝得到保存,该公园将不定期举办贤孝演唱会,为瞎弦创造便利条件,使凉州贤孝重放异彩。这是较具见识的。因为民间文化和地下文物一样,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抛弃它,便有湮灭的危险。现在,凉州区文化馆已将整理挖掘凉州贤孝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此为凉州贤孝之幸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南坠子
工尺谱存在意义和作用的思考(下)
武威“瞎弦”:元末明初活跃西凉 眼盲者才能传承
新野竟然有本书,独特到全球唯一!
道情
宁波学研究→民间艺术→采茶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