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在过日子?还是被日子“过”?



1


姐姐经常来上海,虽然是办公事,但每次都会留一点时间找一个好玩的地方逛逛。


前几天她又来了,说下午办完事,打算去豫园。


我说,你先去,晚上一起吃饭。嗯,豫园那边有好多小商品批发市场。


忙完,我约她一起吃晚饭。


姐姐每次来都不住我家,而是选她喜欢的特色酒店住。见面告诉我哪个馆子好吃,哪里的展览好看,哪个美术馆有什么新东西……


感觉她比我还熟悉上海。


晚饭时,听她讲起逛豫园的收获。


她去了豫园的古玩城,去的时候已快下班了。


她遇见一个神奇的年轻手艺人。他们竟然聊了2个多小时。


为什么说“神奇”呢?因为那个年轻人没上过学。这年头没上过学的人,太少了。但做出来的东西很艺术、非常美。


他说他老家有很多雕刻工厂,从小耳濡目染就喜欢上了雕刻。


他没没什么师傅教,都是自己摸索。


但手特别巧,雕出来的东西,很有灵气。


怎么说呢,同样是雕一个莲藕,市面上大部分莲藕把玩件,中规中矩,没毛病,一看就是师傅这么教的,所以匠人就那么雕。


但这个年轻人雕的莲藕,连枯萎感也雕出来了,莲子感觉要滚落出来,非常生动。木雕把玩一段时间,外表会包上一层浆,于是就带了深浅不一的光泽,越发油润。很是漂亮。


听这个年轻人说,他喜欢玩这些。在他眼里雕刻不是工作,就是玩。


有些老客户,会等在那,等他雕完转手卖了赚钱。


后来,他还开了一家小工厂。专门卖各种自己生产的特色红木家具,因为他的货美得有气质,所以在圈子里颇有名气,也因此赚了些钱。赚钱后,他四处去收自己喜欢的好货,甚至跑去国外收。常常为了收美货一掷千金。


姐姐说,别看这种人没上过学,可天生对“美”特别有感觉。


因为看美的东西多了,品味和眼光自然不会差。


同样一块木头,到他手里就变成一件艺术品。


姐姐从他手上给我买了件礼物,一只手工做的梨花木镶象牙的手电筒。要1500块!


我说,我的神啊,我用这么贵的手电筒干嘛?


姐姐说,你不是喜欢石头吗?这就是照石头的呀。说着指给我看,“你看这个纹理,这光泽,这是他自己做的,自己在用,我从他手里硬买下来,送给你。”


姐姐知道我从小就很喜欢各种小玩意。


只是长大后,不知不觉,就远离了那些爱好。活得越来越“标准化”、“模式化”。


天性中的那些,有趣的,曾带给我激情的,因为不符合常人认知中“成功”标准,最终被遗忘了。


这个年轻人,之所以会勾起我的羡慕,或许是羡慕他能够活成自己真实的模样吧。


姐姐说,你在上海这样资讯发达的城市,每天都忙着工作、忙着过日子。那些难得一见到的展览、发生在这个城市里故事,有趣的人,若你都不去看,不去见,多可惜啊!


这样的生活,和在封闭的农村有什么区别呢?


2


听姐姐这么说,我很汗颜。


上海一些展览什么,都是姐姐通知我的,嘱咐我一定要带孩子去看看。


以前还去的。这两年竟一次也没去过!


因为忙、因为孩子功课......


这件事,给我一个警醒。


看起为孩子拼这拼那,却忘记给孩子一个重要的能力——感受美。


学会感受美,意味着一个人的生活品味和质量。


有一个特别棒的视频《Alike》,是讲述“社会如何扼杀人的创造力”的。


(附上这个刷爆朋友圈的视频)


“你剪断了我的翅膀,

却怪我不会飞翔。

在苍白无力的世界中,

爱就是为自己、为他人,

留有一块自由翱翔的彩色地带。”


清晨,父亲正给孩子一本本装好书本。


小小的书包与装不完的书本,开始了父子一天的日常。爸爸装书的同时,儿子在一旁跑来跑去玩耍。


孩子张开双臂扑向爸爸,却不曾想被突如其来的书包,压倒在地上。


小家伙虽然被书包压得踉踉跄跄,但还和爸爸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一路上很兴奋。


周围是一个灰白的世界,人们每天奔波忙碌着,脸上的表情和周围的环境一样死气沉沉。


整个世界仿佛一个精密巨大的机器,每个人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零件,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是漫无目的地维持着生存。


突然路过了一片“绿洲”,一个不向生活屈服,仍然坚信着自身梦想的拉琴人,在街角奏出优雅的乐章,虽然他的色彩与行为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他一下子吸引了小家伙的目光。他兴奋地冲到拉琴人面前,瞪大眼睛,模仿拉琴人的姿态,“演奏”起来。


这时老爸却不为所动,给兴奋的孩子递上书包。


“学校才是你该去的地方,这个追求梦想的人,不过是被社会抛弃的异类。”


小家伙虽然不情愿,但还是乖乖来到学校,从ABCD开始学起。


当他在纸上画下路上见到的拉琴人,期待地盼望老师的夸奖,老师却指着纸上的ABCD,“这才是你该学习的东西。”


在学校中,孩子被无差别地教导。


而在公司的爸爸,同样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社会不需要个性,我们要学会的只是如何整齐划一地融入这个世界。


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被磨平棱角,慢慢褪去原本的颜色。


父亲也毫不例外,早就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唯一能让他兴奋的是下班接儿子,相拥的那一刻。


然而当他看到儿子,在学校“不务正业”作画,不禁皱起了眉头。


本来嘟着小嘴等待表扬的儿子,察觉到父亲表情的变化,脸上挂满了委屈、失落。


日复一日,孩子仍旧会对那个拉着小提琴追梦人充满好奇,却被父亲一次次无情拉走,送往毫无个性的“工厂学校”中。


每个孩子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就这样被成人无情地磨灭了。


终于,小家伙屈服了,他仍然像小鹰般张开翅膀,迎接的却不是自由,不是父亲的怀抱,而是如枷锁一般沉重的书包。


关于体制的思考:刚开始的时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当孩子以飞翔的姿态接过书包,当他以毫无创意地写法,描摹出ABCD。是学校、家庭教育的“成功”,也意味着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无情地完全抹杀。


爸爸似乎毫无察觉,自己平日的行为,其实在一点点扼杀孩子的天真和自我感受这个世界的能力。


他眼看孩子一天天变得不快乐,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偶然再次翻开孩子的作业,恍然大悟···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孩子变得不开心的原因。


爸爸幡然悔悟,灵机一动,牵着他去看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


不曾想,那个苦苦坚守的追梦人早已不在,


或许他也像其他人一样,最终屈服于毫无生气的体制。


小家伙失落万分,扭头要走。


这时候爸爸却做了一件伟大的事。


他站在“绿洲”上,声情并茂地拉起了提琴。


丝毫不顾及路人异样的眼光。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孩子深深的认可。故事就这样在平淡中结束。


明天,明天的明天,这个世界还会照样运转,父亲会回到现实,还是继续为自己、为儿子守住一片蓝色的天?


没人知道。


看了这个视频有点感伤。不知不觉中,这就成了我们每天的生活。


不过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备这些创造力。无论生活中充斥着哪些功利和压力,如果我们愿意,依然可以选择,怎么“过”。


可以选择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质量。


哪些美,和创造力,即便父母自己没有,只要允许孩子,他依然会发展出这些能力。


无论生活把我们变成什么样子,都不要忘记,我们依然有选择的权力。并且我们的孩子也有。如果愿意,我们随时都可以不带功利地欣赏万物、不忘本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部没有一句台词的短片,却让看过的父母开始反思
一部获得64项大奖的短片:你剪掉我的翅膀, 却怪我不会飞翔
8分钟没一句台词,这部动画却获117项提名、64项大奖,刷爆外国父母的朋友圈
这部获奖动画没有一句台词,却敲醒无数家长
[父母规]不要剪掉孩子的翅膀, 还怪他不会飞翔……
你剪掉我的翅膀, 却怪我不会飞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