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祝福教案
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鲁镇社会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剧性命运探究;
2、难点: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层理解;
祝福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关于《呐喊》和《彷徨》
二、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可以通过核对课前预习作业为 “我”写的日记,给祥林嫂列的年表来理清课文结构:
日记:
1) 序幕 写祝福景象
12月23日 回到鲁镇,住在鲁四老爷家。
12月24日 午饭后,访朋友回来在河边见到祥林嫂,她问我三个问题。回来觉得心里不安。
2)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12月25日 午饭后看朋友。鲁镇人忙着准备“祝福”。听到祥林嫂的死讯。回想祥的一生。
12月26日 五更被爆竹惊醒。天亮,离开鲁镇。
2、 祥林嫂年表:
3)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到鲁镇以前二十六七岁,在卫家山和祥林结婚。
到鲁镇元年 春天死了丈夫,年底(冬初)逃到鲁镇做工。祝福时很忙。
4)发展 祥林嫂初卖改嫁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5)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6)尾声 再写祝福景象
板书:
情 节 内 容 起讫段落 时间
序 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
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以乐景衬哀情)
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
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
三、人物分析
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 再到鲁镇,情况怎样? 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1)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祝福教案
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鲁镇社会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剧性命运探究;
2、难点: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层理解;
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一、人物形象分析
1、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择其要点板书)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提问: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
2、提问:我对祥林嫂的最后一面进行肖像描写,在第一文段第三段,有哪些变化?反映出什么?
眼睛:间或一轮 说明她对生活已经绝望 只是渴望死后的安宁 精神已经麻木
3、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思考: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
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鲁四爷?她婆婆、大伯?柳妈及鲁镇人?
二、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
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的代表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讨论归纳: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学生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明确;祥林嫂似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5、如何看待婆婆强迫她改嫁和大伯收屋?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教师讲解:大伯收屋、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族权让她改嫁
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从一而终。-----这是夫权
夫权要求她守节,族权要求她改嫁,女人在这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命运,可想而知。
祝福教案
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鲁镇社会人物形象分析;②、祥林嫂悲剧性命运探究;
2、难点: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社会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深层理解;
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一、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
1、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12块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2、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的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一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
讨论归纳:四婶在祭祖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3、人们有没有同情祥林嫂?
人们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就是她死了,没有人关心,长工是漠不关心的,唯有鲁四老爷还要大骂“谬种”。这个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如此冷酷无情,他把祥林嫂逼至绝境,到死后还是如此残忍无情。
4.思考: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二.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归纳悲剧社会根源。
5、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6、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本文通过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
解救办法:摧毁旧制度,否定旧文化。
\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巧抓“三”字教《祝福》
《祝福》 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北京空中课堂|必修下册第12课《祝福》实录(一)
【新教材单元设计】读懂作家笔下那些虚诞(二)|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