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谈《伤寒杂病论》的形气神 |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69)

我是先接触的《内经》,后开始学习《伤寒杂病论》。从前者中积累的经验,更钟情于经典字句里所闪烁的智慧,我学习《伤寒杂病论》也以诵读原文为主。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忘记读了多少遍,只知道买了好几次新书,然后重复着纸张慢慢泛黄、到沁脾香味洒溢的历程,别有一番乐趣。记得已故的何任老先生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有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接下来,时间会带人走向成熟”。确实,学习愈久,体会越深,今不揣浅陋,在这里分享我的一点读书心得,以作交流。

一.读其“形”,学其术

1.荣卫

《伤寒论》以“荣为血、卫为气”,用“荣卫”来替代“气血”这一名词,并说明形体功能的维持均有赖于荣卫的充养,表达了“荣卫”是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荣卫内陷……邪气独留”,提示荣卫祛邪的功能。“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提示荣卫具有营养全身的功能。“浮者卫气虚,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显示病理表现与荣卫状态相关。“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显示三焦的功能也依赖于荣卫。总而言之,荣卫是物质和功能的基本载体,《伤寒杂病论》通过这一概念的引入,将形而上的理论落到实处,从而形成了与临床紧密联系的特点。

展开剩余83%

2.“三阳三阴”之我见

2.1阴阳所指代的内容

阴阳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万事万物均有阴阳,也可以被阴阳所概括。《内经》云:“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伤寒杂病论》十分注重胃气的保护,基于这两点,作者认为:《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指代的是“胃脘之阳”,显示的是较强的运化能力,从而使荣卫气血来源充足,中、上焦气血饱满,正气抗邪能力强;阴则是运化能力衰弱的表现,引起荣卫气血来源减少,正邪斗争不激烈,有邪气内陷之危。“有胃气则生”是中医重要的临证箴言,分出阴阳的目的便在于把握机体当下“胃气”的状态,从而能帮助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2.2“三”的含义

《内经》云:“阴阳之三何谓也?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三阳三阴则是对阴阳进行的量分。推导如下:太者,大也,太阳病,阳气最盛,抗邪最强烈,外感之邪多从此解;阳明者,土也,万物所归,故若太阳病不解,正退邪进,则传入阳明;少阳者,有从阳明正传而来,亦有太阳间传而来,属三阳中阳气最少者,最接近于阴,故而下接太阴;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等皆揭示了太阴病消化弱的特点,此时多余的水谷不能被完全腐熟,反而成了机体的负担,需要排出体外,荣卫气血的产生自然减少;营血更不足后,则出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的状态,皆是气血亏虚的显象;至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乃阴血将尽,不足以涵阳,虚阳浮越而致之虚热;“荣为根,卫为叶”,卫气依赖荣血的涵养,荣血将尽,下焦之气亦不足以固涩,因此“下之,利不止”。病情传到厥阴的层次,已是阴阳具竭,荣卫消耗殆尽。“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说明了气血的顺接与供应是厥阴病的关键, “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则证明了供应气血的胃气是决定其预后的关键。

二.观其“气”,得其法

1.“伤”的理解

《说文解字》:傷,从人,创也;词组有伤口、伤心、忧伤、哀伤、伤害、中伤等,体现一股破坏的力量。破坏的结果,在形质上,可以呈现缺口等结构的破坏;在气机上,从字面理解,“傷”中有个“易”字,“易”字上“日”下“月”,代表了阴阳的交流,中间一横,则是阴阳交流的阻隔。《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傷”者,便是阻碍了阴阳的交流,使其无法形成冲和的生生之气。“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便是过重之“伤”,导致阴阳不能交流所致,是伤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也是治疗中亟需避免和解决的问题。

2.治疗特点和原则

据《金匮要略》,可以将得病缘由概括为三大类。疾病种类虽繁杂,然均不离于荣卫气血,治疗也由此着手。治疗方法上,仲师沿袭了《本经》的学术思想,如“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辨寒热与辨病是用药的一大特点。再者,如“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非为一病,百病皆然”以及“荣卫内陷……邪气独留”所说,荣卫血气的衰弱是导致病情深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原则上,《伤寒杂病论》首要注重荣卫气血的保护,即是常说的固护脾胃之气。

三.望其“神”,善养吾浩然之气

1.大医精神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是仲师悲悯之心的流露,也是《伤寒杂病论》的创作由来。范仲淹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面对生命,责任之重可同于一国之宰相。观古今著名医生,无不是德艺双馨者,故非有救死扶伤之心,非有志向坚定之人难以成大医。

2.精神不安是生病的主要源头

仲景所处的是一个战争的年代,上层阶级为名利所驱,下层平民则惮虑于战争和饥饿,人心惶惶不安。思今之社会,虽是和平盛世,但大众多被过度的物欲所牵使,也是处在一个精神上兵荒马乱的年代。“病”字含“丙火”,对应心,心有所欲,神有所驰,气血有所偏,故有虚实寒热等病症。仲师于序言“竞逐荣势……为名利是务……忘躯徇物,危若冰谷”,道出了万病的根本便在于过分的追逐名利。人之病,病在心,“伤寒”虽为外感所得,然《内经》云“以人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病乃成”,生病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内部先出现了亏虚,因而外邪才有机可乘

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内经》云“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解释了有些疾病无法被治愈的原因,并且强调精气神的重要作用。仲师沿袭了其中的思想,注重日常的“养慎”和得病后的将息调护。作者认为:医生和药物始终是一个帮助者,均只能主治部分致病因素,真正起到疗愈作用的还是患者自身的精气神。《难经》称之为“肾间动气”,也称“生气之原”、“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人之根本”;也可理解为现代医学所说的免疫细胞、蛋白、血细胞等机体的重要成分。这些,均需要自身的产生和合成,才是当下身体最需要和最合适的东西。而这个过程,必须要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造条件(如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较好的休息、营养、锻炼等),然后假以时日,才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因而养生祛疾,首在培护精气神,一种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为前提才能产生的物质,也称正能量。故《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孟子亦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你还会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十12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篇
名医名方:栀豉新加汤(李孔定教授)治疗失眠有良效
仲景论烦躁病因病机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58
仲景医学中的和谐理念
医门凿眼 (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