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道家 太極門(傳承簡錄)

「按:本文內容摘自陸錦川先生散于諸書之傳文,乃爲太極門諸學者之一證。故所述內容與陸師無關,亦無得其授權點證。只作引言序論--------晚生 胡逸玄述于隱修齋居」

古經大法傳承章一

太極門之傳,旨承老氏無爲之意,故老子者,太極門之祖師也,其所著之《道德經》五千言,爲本門法典,與後世而清玄一大師傳述之《太極經》並傳,世無仿本。老氏名李耳,字伯陽,諡曰:聃。入楚國苦縣,方面大耳,疏齒方口,鼻有純骨,隆起雙柱,是所謂有道骨仙風。生有道慧,語悟博大,妙即天然。初曾任周之守藏室之史,乃博閱群書,證諸大旨。晚後又爲柱下史,複得治政時事,世態人情。久之乃妙融貫通,洞達古今,嫻曉三才,默契天人,了達有無生滅,徹悟大道,遂乃辭官歸裏。晚年隱退沛上,躬耕隱逸,設教授徒講論道德,證悟大道,名傳四海。孔子聞之,即往問道,出而歎曰:老子其猶龍乎!後離沛西去,獨騎青牛過函谷關,關令尹喜聞之,大喜,拜師乞教,強令著書留世,老子感其誠,乃小留而作《老子五千言》而去,此蓋《道德經》也。此後西入關中,隱而不知所終,老子之道,莊子繼之,遂成道家學理。東漢張陵好道,自謂夢中得老子關傳,倡五鬥米道,立天師教,道教之傳,乃奉老子爲教主,以《道德五千言》爲教典,尊之曰道德天尊,爲老子一氣化三清之三清尊神之首。

魏晉以後,神化愈烈,唐高宗乾豐元年,封諡曰:太上玄元黃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複加號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黃帝,故後世乃簡稱太上老君,蓋由此而始。然老子之學,本爲道誓,是故太極門之一脈清承其先天精奧,與神化之教說,于義珠不合。其乃後世之外化脫變。

然關于《道德經》之真僞尚難考據,然因年代久遠,戰亂紛飛,其中錯脫遺補,再所難免。故讀其書者,自當發心正清,須修待已身之功境,方能印證句中真境真訣。不爾者,徒勞想注釋之,終是紙上談兵。

古經大法示承接章二

老氏歸隱而不知所終,曆來得其訣要者,代有其人。春秋而下。秦漢隆盛,其中傳道大隱之人,尚以有據,然宗老子虛無之旨,皆未能言入一二。而太極門之成,則在元明之時。如一上先聖爲太極門之立道始祖之一。其次如天門先尊,逍遙先尊,扶搖子,康節先生,而始之有定者,則于無真上師也,生于清代中葉,精武技,好雲遊,生平事迹多而失傳。因橋溪蹈水而遇修古,暗中窺試修古十七載,始正式立門授道,令傳法系。

修古,俗家姓吳,祖籍開封,少時孤貧無依,應機緣而得從無真祖師學道。晚年修透三真,道歸一元,遂得承太極三功九秘真諦,爲道家太極門五秘之首------太極門道行正傳宗師,代爲太極門祖師所傳聞稱頌。晚年得高徒宏真上人,遂授道訣,可謂慧眼獨疑。修古上師不識文字,凡所立,皆爲俗喻,晚年有偈詩《混元吟》二十言秘傳道門,文句雖嫌粗俗,然理致高深,非等閑所能即。至今承傳不替,爲太極門秘授法訣之一。

修古上師不習文事,卻于武功獨得精神。中年即精于太極門神拳道之八卦神力手,力能穿碑洞石,騰空折枝,師雖武功蓋世,然終身隱逸自修,不涉名利,故世無傳名,令人敬概。

古經大法示繼承章三

宏真本姓陳,中年喪偶,膝下唯一女,名喚蓮生。宏真少習文武,才氣過人,及長,博學多能,好涉玄微。而立之逾,逢修古上師。師見其五官清奇,身相偉岸,氣質高雅,性度沈靜,深爲鍾愛,遂收而徒,賜名宏真。宏真隨師七載,精勤修持三真,師悉心指授,而入道門。其時修古上師已值垂暮,時不瑕待,爲延道計,徑傳衣缽。未幾,修古仙寂,作屈臥形。宏真爲一木龕,護而供之,爲師守骸七載,寸步不離,意以報上師七載諭之情也。後,封師身于石穴中,移松爲記。五十余年後,宏真弟子而清道長,偕其徒玄一師尊同往瞻視,古松蕃盛,靈氣透達,然破穴後不見修古師脫。宏真精修成道,遂雲遊四海以廣識見。初嘗授道其女蓮生,惜蓮生天賦不聖,道脈欠和,修爲滯移,終不克高臻,遂乃另欲覓徒。宏真上師文采風流,雅愛辭賦,今太極門之理法訣說,多出其手筆。與修古上師之俗諭相較,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

而清俗姓陳,本名陳之清,因排行第二,故時人乎爲“二清”。早年家貧,出家于山東蓬萊閣,道號而清。而清相貌清正,志趣高潔,經文習武,才藝過人。中年逢太極門傳人宏真上師,遂委志虛無,精勤太極,賜名而清,終乃成道。其拜師尚有一些曲折。言:一夕,偶窺得宏真之女習九宮太極勢,雲翔龍行,輕虛通靈,回環四護,氣周不輟,驚異殊甚,遂苦求宏真傳法,宏真觀其爲道士,遵“五門秘法,傳俗不傳道”之誡,揮之令去,而清失志不移,尾之三載不去,蓮生見其誠,遂告以原委,而清省悟,乃還俗去道,以俗服見宏真,宏真感其精誠,遂收列門牆。而清隨師苦修十二載,盡得三功九秘之傳,臨行,宏真更授以道門秘法之《七步塵技》,以全其醫技法術,而清拜別。三年後,而清歸探宏真,已隱去,不知所終。而清晚年浪迹江湖,以塵技爲人診苦療疾,兼覓傳人。先授一王姓徒,修未及半,不克而去。後因驚馬傷足事,邂逅玄一師尊,暗訪三載,遂乃收徒。此後十五年間,漸傳真秘,臨別更傳以劍門法本,及七步塵技等法。未風隱山遁迹,不知所終。

而清道長文辭清雅,解義玄微,今之太極門法訣文言,多經其益潤。嘗爲聯贈玄一雲:

雨疑仰荷,珠滴任其去留;

風搖垂柳,枝條懶得東西。

聯語妙隱自然無爲之旨,且雅趣高致,非尋常詞章者所能望其項背。道長生性耽介,清廉自守,飄萍終生,囊無余資,真可謂逸然高潔,一塵不染。今之以小法而遂謀私欲,竟爭世間名利者,對之豈不愧煞!而清早年出家,後因求道太極門而還俗。學道後,宏真上師乃令其著道服,嘗笑謂:“汝本道人法相,衣俗則不類,且乃之”.故道門乃以而清道長稱之。時人不知,以爲太極門亦嘗傳法道士,是不知太極門傳俗不傳道之誡

古經大法示發揚章四

玄一師尊,本姓陸,名明。字大升。出生于家道中落之翰墨世家。父陸元早喪,奉母至孝,幼習詩書。稍長,遊學四方,經文習武,談吐過人,好事交遊。而立前後,經商致富,資給頗豐,然不營田舍,不治産業,專好憐貧扶危,疏財仗義,交際朋友。門下常有食客數百,詩詞歌賦,請談升平。一夕,見一道長誤被驚馬斷足,臥休道旁,行氣接骨。憐之,慨然出資療傷,並數爲周濟,道亦即而清上師。此後,而清暗中窺師數載,遂乃訣計收徒,授以道訣,道長時來時去,飄忽不定,十五年中,漸授真訣。然玄一師尊終因中年勞頓,人事倥惚,修爲滯礙而難得究竟。爲是,遂思早得門人,以繼法祧。其子陸流,幼承庭訓,經文習武,頗能恒苦。師觀其可造,九齡,即令其誦道書,十二齡,即令修道功。不數載,竟得修入三真,功入道門。師乃喜而傳法,錫道號曰彷佛.

玄一師尊嘗述而清先師之囑雲:

太極門道行,繼傳千年而一脈單傳,不涉世法,不立文字,口耳授受,立爲禁秘,有得亦複有失。自今而後,必有弘法者出。大法一旦行世,必然鳴世。然慎然輕泄機秘,貽道之患,誤其後之來者,切記!切戒!

唯因三功九秘之不可明傳,故太極門之道行,至今猶難成書傳世,未涉世法,不爲時人所知者,此真道之所以難言也。

彷佛先生爲現今太極門獨脈傳人,于1940年花主之月生于蜀者,長于上海,育于翰墨,武技,道功,醫術四位一本之書香門第及道德功夫世家,幼承庭訓,經文習武,學貫三教,藝通九流,文而經史子傳,書畫詩賦;武而刀槍劍棒,擒拿封閉,無不師法高妙,精湛有得。先生生而疑慧,四歲另四月又四日拜孔子牌位,發蒙讀書;六歲另六月又六日祭武曲星,開樁習武;九歲另九月又九日拜了太極門先師,授功修道,年十三正式修悟太極門“九秘”中之“三真上法”;次年,修證無得,透破有礙,不見諸法,遂得修道法秘集《七步塵技》之“七道門”法訣修證;年十六又得父師傳以劍門法本;十七遊訪名山大隱,複得丹鼎門大丹秘法,並旁及道家玄真法門,更進究符篆,斯時,先生已盡得道家五秘之法要;而立之年後,精心學佛,遍訪高山在德,終得佛宗心法傳承,更廣閱會悟,學力,功力俱臻上乘。遂此,古來修行界之大道門徑,先生盡得其大要。先生爲繼承太極門傳承,發揚,發展太極門理法,並使之廣征于世,推陳出新,濟世人,乃一改傳統秘承單傳之舊習,開始在一定範圍弘法。

1985年,因緣成熟,始創四川省國醫氣功研究所,融醫,道于一體。先生一生,自言只作三事:立大道之言,立太極之業,立濟人之道。其主要著述:《氣功傳統術語詞典》《道家太極門授功秘錄》《中醫望診相法》《氣道》《九靈針經、氣功針經合璧》《氣功醫術知識揭秘》《慧能大師傳》 《中國養生修真證道弘典》《仿佛談道錄》《仿佛居士說心經》《慧能大師禪心印》《仿佛皙老》《慧能大師壇經解》 《本如當來》《禪說金剛經》《生活禪》《仿佛居士說金剛經》《仿佛居士說慧能禪》《仿佛居士說壇經》《依稀影》《易學傳真》《祝由十三科今考》《參同契道釋》《老子句存經》《智慧明淨系列》《太極經》《氣功思想史》《針灸古經六學》.

古經大法示道門章五

道門向分五門秘法,而太極,丹鼎,劍仙則謂三秘之傳。向不公開應世。太極者承老子虛無,以清靜無爲、抱元守真、神遊無極爲修真圭旨,後分衍爲無極、靈極、先天、自然、逍遙、混元等流派;而太極門獨兼其能,故今所幸以存也。丹鼎門以鉛汞和合、坎離交媾、了命盡性爲煉丹要務,古以外丹“黃白術”爲修練技法,東漢則轉向內丹修爲,鼻祖魏伯陽所創內丹。據雲其“羽化成仙。然每感修爲大道失傳,又恐法傳匪人。故以隱語撰寫《周易參同契》被後世稱謂“萬古丹經王”後又分衍爲金丹、全真、太乙、東華、純陽、靈寶、三豐等流派。劍仙門以齋心守候、煉鋼神鑄劍、淩空運使、出入無形爲超脫至境,始于宋,明末清初是劍派弘法鼎盛時期,因修劍氣之人多,故向分四派,即華山,泰山,蛾嵋,昆侖。清中葉,其逐漸消退,清末民初已分化合流,演變爲“南劍門,與北南門”。一爲掌中劍,一爲腹中劍,今江南蘇,浙等尚有隱居之南劍門人。

此三秘之修,于世唯有“丹派”修仕最多。《道藏》書所載丹書最多,然皆是秀才兵書,真訣喻訣少之又少,故望高人奇仕佐證一二。以傳于後之修爲者。

古經大法示太極章六

太極門,宗儒家《易》理太極動靜,道家《老子》之無爲自然,融合發展而成一門道行性修爲功派,爲道門無爲大宗功法之代表,屬道門五秘大法之一。今據曆代所承《法本》所載,且具史載有著述引靈之人物,自老子,文始等而後,當推陳人亢倉子,梁人陶宏景。陶爲南朝名仕,其著《真誥命授》中曾雲:道者混然,是生元氣。元氣成,然後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其主儒,道雙修,融太極之理于氣功功法,爲後世《太極門》功理,功法之形成,作一貢獻。太極門理法之正傳,相傳經于五代陳希夷,陳之修爲,原本自然無爲,系《老子》思想之實修者,陳之《太極圖》傳世後,太極學者周敦頤,邵康節等道徒,相繼發揮了太極動靜陰陽至理,以及兩儀,四象,八卦等變化之道,基本上完備太極理法,而陳摶前後,太極門實踐修爲,即三功九秘之法亦日趨完善,並克成大證。此後,以無爲自然爲宗旨之氣功修爲便日益發展,兩相結合並發展了太極理說,逐漸形成道門五秘之《道家~太極門》功法。

據法門之載《道家太極門》功法原有無極派,太極派二類修爲法門,然因無極門于功法上建樹不多,無所發展,後來便爲太極派所相替融化。太極派無有相生,法法自生,法法自證,自然,自在,自悟,自爲萬法之尊,無有之長,洵非他法所能及。內功功法最初名太極圈及八卦手,九宮拳等,以後功法日趨完備,便以《易》理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數統宗功法,此乃《太極門》所特有之數理,功法。其乃守道家逆修原則,故功法之修煉,乃然由十而始,致一而終,亦即以“十方無極檔”返證“一元太極丹”爲始終。並修至無,故又名虛無派,今從“一元太極丹”之命名,依稀可見本門與“丹派”尚有關聯。其中源流異同,相互因襲之關系,數千年間,若僅據法本之載,已難考述。

古今大法無極樁章七

十方無極檔,乃道家太極門之逆修第一步。十方者,本賅四維上下及四方之總稱。此喻無方可言,無法可指。無極者,指孕含太極,無始無爲。謂道家“太極門”之開基手。

本樁以無極立意,故主不思不念,心如無極;不式不勢,形如無極;不言不訣,法如無極,而一靈獨存,孕含太極,些樁系無爲靜,靜而生陰,陰極則化,靜極而動,動而生陽,陽動則氣生,氣動而形動。陰陽相生,動靜相應,此即所謂太極動靜,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宮,而入第二步之九宮太極拳。

因無極本無,故無法可說,然要入無法之門,亦遵循一定之法則,此乃無爲樁傳統秘訣。

其訣爲:

十方無極襠,太極孕陰陽。四體虛無爲,一心靜有常。地天才顛倒,氣脈忽開張。動自陽生起,午前子後良。

按此修法者,以無爲爲旨,若靜中起動,須隨其自然,任其逍遙。心不著于相,法不著于言,故謂十方無極者也。

古今大法示九宮架章八

九宮太極架,又謂“九宮太極手”,乃繼十方無極襠發功後,自然發動之一部功法,十方無極襠,即九宮太極手之中宮樁,曰傳九宮太極有九個發功樁口,按九宮八卦序而排,每樁口有九種架式,合之即九九八十一式,據說此架式乃後世太極拳外架動式之祖架,後世流行之太極拳拳架,最初乃據當年太極門祖師自發九宮太極手而演變。法本傳承謂:此架須先發動內氣而紡動外架之自然發功,其即簡易又高深之無爲功法,即須有良好引發,指導,又不易入無爲自然之門,因此祖師秘其內訣不傳,單以外架傳人習練,希以外架帶動內氣,沖開氣脈,達到入門之目的.

相傳九宮太極手乃元明張三豐所創,其號玄玄子,遼東人,名全一,一名群實,三豐其號也,不修邊幅,頎而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鬥輒盡。或數日食,或數月不食。書過目不忘。遊處無恒或雲能一日千裏。善嬉諧,旁若無人。然預言多奇中,明洪武永樂遣使覓之均不得,或言三豐金時人,無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于鹿之上清宮,然皆不可考。天順三年,英宗賜誥,封通微顯化真人,終莫測其存否!

是故三豐之生平,皆親傳聞,彼此因襲,彼此發揮,總言隱顯之奇,張三豐之號及名諱,層出不窮,因傳聞而更,多至數十。三豐之著述,《明史,藝文志》《張三直金丹直指》一卷,《金丹秘訣》一卷。後清李西月輯《張三豐先生全集》謂:《大道論》,《玄真直講》,《玄要篇》《道言淺近說》《天口篇》《水石閑談》《雲水前集》《雲水後集》《雲水三集》《無根樹》《玄潭全集》《捷要篇》其他尚有明顯雜入之《真經》多篇及《隱鑒》等。其晚年承《太極門》內秘,分功法爲內訣,外架兩部,外架者,即九宮太極架。但因九宮太極架須內脈通和,天性疑悟之人方可傳功授訣,故其曆來祖師去難就易,去秘就明,持九宮太極架之內訣秘而不傳,止傳外架整理後教人習練,望引外架帶動內氣,沖開氣脈,然此外架,後補武家利用,增以技擊,發展爲太極拳。太極拳流于世後,逐漸成顯法,名揚海內外,而主極門內訣卻鮮爲人所知。

訣雲:頭頂懸,腳踩棉,其境爲“九宮境”即“毛發生風”。秘訣雲:“九宮境,真氣行,八萬竅,齊開屏,毛發張,真氣行”。意謂氣行體表,動行生風,毛發招搖之功境。

古今示八卦手章九

八卦手,乃道家太極門之“八卦神力手”又謂“神拳功”。此功以剛入道,而“九宮太極手”,則以柔入道。其發功時,架隨氣動,身隨勢動,或旋或轉,掌手翻飛,形如八卦掌,因而得名,行功時,手足善擊人踢物,靠撞跳躍。但有外利撞擊,氣即應之而至,發爲神力抵亢,久之氣機盛大,有擊便應,功力因修爲練用而增大,終于發爲神功。神功後,刀槍不入,應變自如,爲技擊之上乘,江湖多譽爲“神拳”。然此屬“太極門”技擊之功法,修此者,多因不得大道究境,多懇請傳法者點化爲“柔道”,再由動歸靜,修習上乘。

清末民初,民間傳道有組織名“義和拳”。其所練即“剛道功”,修練方式乃道家傳來,即符篆門之神拳派。其練方以念咒而入境,修到一定之程度,即可刀槍不入。因發功後,全身初氣所包裹,形成屏障。越打越強,刀確砍不進,然不能割,用力一捋一拉,則割進去,結果被西洋之炮彈打敗。古謂“八卦神力手”爲“洞洞功”,練此功法須在山洞中練,山洞氣場好,散不出去,若此則功力易長進,然太極門曆來修練不主剛道修爲,而應修柔道,如見學者從十方無極擋轉發此功者,師即會引導入修柔道之修爲。

此一九之章,傳承道家太極門大要,據是書擇錄,若有點滴誤解者,須各位先賢自證自得,本門以無尚無。訣秘有三:守心不守意,守氣不守動,守無不守有。而動功之勢,亦分“習動,勢動,病動,《氣功針經》謂之“八假歸一真”。八假者何!即動非無爲,因以假動也,一曰馳,二曰斜,三曰欲,四曰習,五曰病,六曰意,七曰勢,八曰氣也。只有:守心不守意,無人爲之發功作勢,方可免此八假而歸一真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撄宁撰口诀鉤玄录
朱熹論《太玄經》
南懷瑾先生 | 五個要點,讀懂《道德經》的養生精髓
(5)莊子內篇正注真釋(一)陳志濱
孫思邈推薦的道家養生功
道家内丹之返还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