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代发展呼唤理性公民

  理性公民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其群体的壮大则是国家和民族复兴崛起的希望。远离非理性冲动,做有理性的好公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成熟公民的标志。

拒绝非理性冲动:和谐社会的要求

  近来,一些非理性和不理性的事件一再发生,让人心惊之余又非常纠结。如在广州,个别不法分子在群众自发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时,趁机对路边停放的日系汽车进行打砸,青岛和西安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又如,某航班因天气原因而延误,虽属不可抗力,航空公司也没有责任,但有个别乘客却冲动地将开水泼向空姐。这些事件说明,当前社会中确有许多非理性的行为,如盲目从众、无端抵触、言行偏激、责任缺失、情绪失控、暴力威胁等,相悖于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而关注和研究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并有效预防和拒绝非理性的冲动行为及其后果,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非理性是与理性相对而言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非逻辑思维方式,其二是人们在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能意识。从认识方面看,非理性是指直觉、灵感等不经思考就对事物进行把握的一种认识形式。从意识方面看,它表现为无意识和潜意识,即当事人在行为过程中缺乏自觉的动机和目的。从人性方面看,它主要指人的情感、愿望、本能等内在欲求及其实现意识。非理性因素广泛地存在于人的各种行为中,对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非理性具有非逻辑性和无意识性的特点,因而如果不加约束任其发展,就会给当事人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妨碍人们的正确认识并进而影响其行为,甚至使其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轨道。总的来说,非理性对人的影响以负面居多,这主要表现在,离开理性的约束、控制和引导,非理性会降低人在行为过程中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增加认识的片面性和行为的随意性,使情绪成为优势的力量,让人冲动任性,狭隘盲目。如果人经常将自己置于非理性之下,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时间长了就会发生改变,由一个理性的人变成非理性的人,缺乏责任感,社会性减少而动物性增加。

  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社会迫切要求人们拒绝非理性冲动,做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性公民。

 理性参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一般来说,理性指人具有的概念、判断、推理等高级思维形式,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理性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提出观点,制定方案,预测结果,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它对事情的处理主要基于对规律的认识和对真理的把握,而不仅仅依靠感觉或感性,所以它往往表现为理智而非盲目和冲动。

  一个理智的人不仅考虑到自身,也考虑到外在的环境和各种制约因素,他对待事情具有冷静的态度,遇事不慌乱,从容而镇定,他对要实施的行为有着详尽的分析和全面的认识,因而对其进程具有力所能及的掌控性,对行为的后果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一旦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能及时地作出调整而不使事态扩大。

  在专制制度下,人没有自由的意志,因而也不可能有相对完善的理性。自文艺复兴以来,理性就被大力倡导。公民社会建立后,理性成了衡量一个公民是否合格、是否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最重要标准。通常来说,现代社会对理性公民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责任心和义务感,关心社会。一个理性的公民应该是对社会负责的人,他不光关心自己能从社会得到什么,享有什么权利,也很清楚自己应该为社会付出什么,承担什么义务。第二,有很强的公民意识,积极进行社会参与,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并承认合理的差别和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谋求与其他成员的共同发展。第三,具有文明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道德素养。理性公民在行为中会恰当地对利益问题进行换位思考,将别人的利益也置于自己的理智天平之上,并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四,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理性公民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能通过对各种现象进行因果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予以坚持,不人云亦云,不盲目从众,不易为谣言所蒙蔽,也不易为他人所动摇。

  拒绝非理性冲动,倡导社会理性并不意味着提倡并必然导致冷漠或非人性化,而恰恰会促进社会和谐,因为一个充满理性的社会,才更有公平和正义、关爱和责任。

培育理性公民:政府应扮的角色

  在任何社会或国家,公民的素质都有高有低,其知识素养、道德水准、法律意识、社会参与水平等参差不齐,因而就有必要学习和提高,而政府在培育理性公民、提高公民素质方面负有基本的责任。

  培育理性公民既包括对个体公民的素质进行提升,也包括培育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与人文环境,如建构公民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建立并完善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等。

  过去,我国的公民教育以行政部门的工作需要为依据和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民的角色特征和社会参与诉求。强制的措施和空洞的说教不仅容易使人反感,而且会压制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减弱他们对社会活动和公共利益的参与和关注热情。事实上,理性公民的培育应以公民理念为核心,以培养有理性、负责任、有道德的好公民为目标,着重提升公民的公共生活品格和公共精神,使其以正确的方式投身于公共事务,恰当地行使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项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理性公民大量增加,但总体来讲,合格且成熟的理性公民所占的比例仍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社会弱势群体,对自己的权利义务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也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一些人甚至对社会和他人缺乏应有的信任,不愿意采取合作的态度和方式。通常这部分人在遇到挫折或不公正待遇时,不是以正当的途径和方式,而会以非理性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往往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添社会的不和谐和不稳定因素。

  从本质上讲,理性公民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公民而言,它是一种提升其基本素质的终生教育。当然,公民和公民社会是动态的,对其理性精神的培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总体来说,理性公民的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培养公民对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法制体系的合理性认同,使他们能客观地理性认识社会现实。第二,使公民具有公正、公平、民主、平等的观念和意识,并将其运用到社会公共生活中,成为自己终身坚守的行为标准。第三,培养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离开了义务的权利是特权,离开了权利的义务则意味着奴役和压迫,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必然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恰当而又明确地结合起来,尽力消除含糊不清所导致的漏洞。第四,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第五,进行基本的道德教育,使具有普遍性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不断修养提高:理性公民的责任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理性公民的形成需要社会的培育和造就,更需要自我的修养和锻炼。

  人的理性受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智力、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限制会使人的判断有所偏差,导致其作出不当或不科学的选择。另一方面,私利和欲望的蒙蔽也会扭曲人的认识和判断,使其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甚至会使其冲动地摆脱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作出不理智举动。所有这些,都彰显出公民自我修养和提高的必要性。人不学,不知礼,社会规则和法律规范如此,公共事务和社会参与也是一样。

  现在,社会发展到了网络时代,又给公民的理性及其修养提出了新挑战。曾几何时,网络成了一些人的情绪宣泄池,“拍砖”成为一种时尚,他们不顾事实,断章取义,造谣说谎,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大家用知识和责任心、理性和德性武装自己,去除蒙蔽,使道德和正义得到伸张。

  事实上,近些年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许多可喜的现象,它们彰显了理性力量的伟大,也显示出社会成员正越来越多地向理性公民转变的趋向。大量的事例说明,越来越多的公民不仅具有强烈的权利和责任意识,而且积极关心和参与政治,他们相信法律的力量,不迷信权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理性地尊重并接受哪怕是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判决,不盲目地发泄私愤,更不以暴制暴。同时,当有人哪怕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的合法权利遭到侵犯时,他们也会主持公道,表示愤慨,施以援手,而不是熟视无睹,旁观起哄。这说明我国公民的理性和责任心在不断增强,而这种理性和责任心也正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苑立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觉悟人生】罗崇敏教育文摘(三十二)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或那样匪夷所思的行为?
磨沙攻石,以筑堡垒
评论:培养公民意识是道德重建之本
格林斯潘谈投资: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白色周四 |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如何用经济学指导工作和生活,避免雷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