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输入标题旅游业的政策黄金期
旅游业的政策黄金期

旅游产业迎来政策黄金期 2014年09月23日 14:27    来源: 中国改革报     舒 晴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旅游产业迎来政策黄金期    中国出境游的消费市场到底有多大?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9月18日在2014中国跨境消费高层研讨会上给出了预判——今年总消费将超过1500亿美元;未来5年出境旅游总人数可能达到6亿人次以上。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出入境旅游的逆差非常大,国内旅游有一部分内需被挤成“外需”,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建设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有非常大的关系。    8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要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专家指出,《意见》分别从树立科学旅游观、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等5个方面阐述了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首次提出了科学旅游观这一概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提纲挈领之效。    9月14日,运行了14年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以下简称“假日办”)于9月14日正式完成其历史使命,其全部职能并入新机制——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之中。新成立的联席会由分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担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的28个部门。这是继8月份国务院颁发《意见》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业内专家认为,时隔不到一个月,国务院针对旅游业连续推出两项重大举措,尤其此次国务院对旅游管理机制服务体系进行调整,顺应了国家旅游发展阶段的转型,是适应国家旅游发展需求升级的重大举措。如果说以前很多旅游产业的改革还是旅游业内部的改革,那这次的变化可以视为旅游业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个重要信号。    旅游业进入重要转折期    戴斌指出,旅游业已经进入到了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重要转折期。旅游已经溢出景区的范围,走向全地区旅游。从城市到乡村,无论是商业空间还是其他公共空间,游客可以说无处不在。旅游已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旅游经营者的边界也逐渐模糊,跨界经营者越来越多。“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区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而且旅游的跨区域联合越来越多,这个情况下,旅游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层面协调的事情越来越多。”戴斌说,要关注这样一个创新对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对市场运作的影响。    中国旅行社协会会长、中青旅控股总裁张立军也认为,《意见》的出台和联席会的设立,是中国旅游产业的标志性事件,代表着旅游业真正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组织和制度保障。不仅如此,旅游产业的内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旅游不再仅仅是不同环节和要素的串联,而是日益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我相信,旅游业将迎来二次创业的高潮,实现旅游产业真正的崛起。”张立军对记者说。    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旅游商品产学研联盟秘书长陈斌则从旅游商品的角度对此次变化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意见》中已将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列为重点工作,但旅游商品的产业链决定了旅游商品的发展不是旅游主管部门一家的事。旅游商品在旅游各要素中,涉及面最广、涉及的部门最多。他期待今后有了联席会的协调,促进各部门高度重视旅游购物、旅游商品,切实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机制从假日办改为联席会,召集人从国务院副秘书长上升为国务院副总理,这次旅游管理体制变革带来的直接变化体现在议事机制的规格上,增加了解决旅游发展的行政资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说。    厉新建告诉记者,“下一步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必须通过旅游之外的改革与协调才能解决。旅游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群众消费升级、贫困地区致富等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才能真正发挥。”    发挥出文化创意潜能    戴斌认为,本次国务院颁发的《意见》,开宗明义,就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在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中,政府总是出来对具体的开发事项指手画脚,“圈山圈水圈地”,真正搞旅游的没能引进来,反倒是变相搞房地产的扎堆进来了,这实际上破坏了旅游业中文化发展的土壤。    当前旅游目的地管理的过于分散化,也破坏了文化创意发展的土壤。“行政上多头管理,导致文化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难以协调。”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文物、文化和旅游是不同的行政部门和行业体系,但他们都参与到旅游景区的管理,这种“九龙治水”的分散化管理也导致创意设计没有很好的、集中的销售渠道,或者难以对抗低质量的产品。    因此,陈少峰建议,接下来还应当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避免多头管理、一山多主的现象,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立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调节文化旅游供求矛盾,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景区管理采取“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实现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充分吸纳社会资金,盘活旅游资源。    “目前地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制于创意设计水平、版权保护和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分散化等多个方面,但首要的是政府不要管得太多太死。”戴斌说,政府要做的工作,主要应当是在大的政策上的导向作用,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消除准入壁垒,有序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减少行政审批,充分发挥民间旅游文化组织的力量来替代部分行政管理。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培育文化创意土壤的一个重要方面。“版权保护不力一方面打击创意设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形成同质化。”戴斌说。“旅游文化产品要与时俱进,让老百姓可体验、可触摸、可亲近”。    如今,在互联网思维的席卷之下,各行各业都在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学者何香久认为,旅游文化产品的生产也应当与时俱进,多研究研究游客的购物心理。    “旅游有一定的文化教育功能,但传统的旅游产品多以展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显得生硬,在现在的体验消费时代,应该更多地增加旅游文化产品的体验性、参与性。”何香久说。    戴斌也有同感。在他看来,有些旅游目的地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给人提供的文化教育常常是“直板板”的教育,文化的可亲近性、可体验性比较弱。未来,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理念应当从“以我为主”向“以客为主”转变。    与金融结合之路还很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旅游投资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达5144亿元,增长26.6%,旅游大项目明显增加,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27个。    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政策东风利好的前提下,未来与文化有关的旅游投资将是资本青睐的重点。    在旅游投资领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旅行社、景区、在线旅游和住宿设施四个方向。具体而言,与出境游有关的旅行社,结合地产项目模式的主题公园,整合旅游资源、重构销售模式的在线旅游,以及主题酒店、经济型饭店和乡村旅游经济都可以考虑介入。    一方面,从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旅游业的规模目前非常大,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预计这一数字到2020年会达到60亿人次,届时平均每个国人的年出游次数将达到4.5次左右。    另一方面,2013年国内旅游收入26,276亿元,同比增长1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3%。旅游总收入已经超过了2.9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约4%。    从国家对旅游业的定位来看,旅游业正在迎来飞速发展的政策黄金时期。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首次明确了旅游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在所有行业中,这样的定位并不多,支柱产业表现为位置很重要,而战略性更多的是强调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可观。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旅游业几乎每次都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内容,报告中往往提到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的增长,这说明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扩大内需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2年2月,“一行三会”和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外管局7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宏观和原则等方面都提出了旅游与金融结合的问题,但在具体工作的推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少峰表示,今年8月,我国第3次专门为旅游业制定文件,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旅游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进一步凸显,对现有政策也有相当幅度的突破。 这对旅游业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国家文旅部成立!
让文化和旅游更好融合
【政策】2016年上半年对旅游与休闲农业政策汇总
【云峰讲堂】探寻中国旅游商品落后的原因
高级了!中医药健康旅游将成为您的一种生活方式!
雒树刚当选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