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南省蛇类图鉴-出门旅行必备识蛇宝典

尽管自诩为“地球霸主”,人类却并非在所有生态系统中都能如鱼得水,譬如不少探险者一提到热带雨林便退避三舍,光是缠绕在树干上、穿梭于草丛里的蛇类就能让他们汗毛直竖。

对于喜欢阴暗潮湿的蛇类而言,热带雨林是理想的栖息地。尤其在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海南热带雨林,不同种类的蛇自在生活,还进化出了一些独一无二的海南种群。

欢迎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环蛇属

银环蛇 剧毒

中文学名: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别称:白带蛇 白节蛇;食性: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分布区域: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以及缅甸、老挝。

金环蛇 剧毒

中文名: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别称:手巾蛇、金蛇、金包铁、金角带、黄金甲、金极应、黄节蛇;食性: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分布区域:广西省、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云南省;国外分布于越南、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

小头蛇属

菱斑小头蛇 无毒

中文名称:菱斑小头蛇(Oligodoncatenata);别称:红宝蛇;食性:蜥蜴卵、蛇卵、龟蛋、鳖蛋;分布区域:越南、缅甸、柬埔寨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福建等地。多栖息于海拔700-1000米的高山,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700至1000米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阿萨姆。

中国小头蛇 无毒

中文名称:中国小头蛇(Oligodoncatenata);别称:秤杆蛇;食性:卵、蜥蜴;分布区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紫棕小头蛇 无毒

中文学名:紫棕小头蛇(Oligodon cinereus);别称:棕秤杆蛇、棕色小头蛇;食性:以各种蛋类为食;分布区域: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地区。

颈槽蛇属

红脖颈槽蛇 微毒

中文学名:红脖颈槽蛇(Rhabdophissubminiatus);食性:主要以蛙、蟾蜍、蝌蚪为食,也吃小鱼、昆虫、鸟类、鼠类;分布区域: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海南颈槽蛇 微毒

中文学名:海南颈槽蛇(Rhabdophis adleri);别称:不详;食性:鱼、各种蛙类;分布区域:海南。

水蛇属

中国水蛇 微毒

中文学名: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别 称:泥蛇;食性 :捕食鲫、泥鳅等鱼类;分布区域:湖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等。

铅色水蛇 微毒

中文学名:铅色水蛇(Enhydris chinensis);别称:水泡蛇;食性:淡水杂鱼和各种蛙类;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云南、国外分布于东南亚。

黑斑水蛇 微毒

中 文 名:黑斑水蛇(Enhydris bennetti);食性:以鱼为食物;分布区域:中国大陆福建、香港及海南以及印尼爪哇岛等地,海南与福建较为罕见,在香港数量较多。

紫沙蛇属

紫沙蛇 微毒

中文学名:紫沙蛇(
Psammodynastespulverulentus);食 性:捕食蛙类、蜥蜴;分布区域:尼泊尔、锡金、印度、经缅甸到老挝、越南、南经马来半岛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江西、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矛头蝮属

原矛头蝮蛇 剧毒

中文学名: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mucrosquamatus);别称:烙铁头;食性:鱼、蛙、蜥蜴、鸟类;分布区域:南方各省及直辖市。

竹叶青属

白唇竹叶青 剧毒

中文学名:白唇竹叶青(Cryptelytrops albolabris);食性:捕食鼠类蜥蜴、蛙、蝌蚪类;分布区域:中国南部及东南亚。

福建竹叶青 剧毒

中文学名:福建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别称:竹叶青蛇,刁竹青,小青蛇;食性:蛙、蝌蚪、蜥蜴、鸟、鼠等;分布区域:四川、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江苏、江西、台湾、云南、浙江等省区。国外尚无报道。

斜鳞蛇属

横纹斜鳞蛇 无毒

中文学名:横纹斜鳞蛇(Pseudoxenodon bambusicola);食性:捕食蛙类、蜥蜴;分布区域: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

崇安斜鳞蛇 无毒

中文学名: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食性:捕食蛙类;分布区域:福建、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眼镜王蛇属

眼镜王蛇 剧毒

中文学名: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别称:山万蛇、过山峰;食性:主食蛇类,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有毒蛇种,也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鸟类;分布区域:中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地,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印度

眼镜蛇属

舟山眼镜蛇 剧毒

中文学名:舟山眼镜蛇(Najaatra);别称: 中华眼镜蛇 饭铲头 ;食性:蛇鱼鸟鼠类等;分布区域: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香港、澳门、台湾等。

筒蛇属

红尾筒蛇 无毒

中文学名: 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食性:捕食其他蛇类、鳗类;分布区域:海南、香港、福建等地 。

鼠蛇属

滑鼠蛇 无毒

中文学名:滑鼠蛇(Ptyas mucosus);别称:草锦蛇、长柱蛇、山蛇、水律蛇、乌肉蛇、水南蛇;食性:以鼠为最嗜好;分布区域: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

灰鼠蛇 无毒

中文学名:灰鼠蛇(Ptyas korros):别称:过树榕、过树龙 毒性:食性:蛙、蜥蜴,小鸟等;分布区域:云南、贵州南部、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江西。

乌梢蛇 无毒

中文学名:乌梢蛇;(Zoacys dhumnades);别 称:乌蛇、乌风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食性: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分布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渔游蛇属

黄斑渔游蛇 无毒

中文学名:黄斑渔游蛇(Xenochrophis flavipunctatus);别称:草花蛇、花蛇、草上飞、渔蛇、黄斑异色蛇、渔异色蛇;食性:蛙鱼类和鼠类;分布区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

眉曙属

黑眉曙蛇 无毒

中文学名:黑眉曙蛇(Orthriophis taeniurus);别称:眉蛇、莱花蛇 ;食物:鼠类,鸟类 ;分布区域:河北、山西 、甘肃、西藏四川、安徽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

紫灰山隐蛇 无毒

中文学名:紫灰山隐蛇(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a);别称:红竹蛇紫灰锦蛇;食性:小型哺乳类;分布区域:河南、四川、贵州 、云南、西藏、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海南、产西。

绿树栖锦蛇 无毒

中文学名: 绿树栖锦蛇(Rhadinophis prasinum 绿锦蛇)别称:绿锦蛇;食性:小型哺乳类;分布区域:分布:云南、贵州、海南。

闪鳞蛇属

海南闪鳞蛇 无毒

中文学名:海南闪鳞蛇(Xenopeltis hainanensis );别称:无;食性:蚯蚓、蛙、小型啮齿;分布区域:海南,湖南,江西,浙江。

剑蛇属

黑头剑蛇 无毒

中文学名: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别称:黑头蛇;食性:捕食小型蜥蜴(草蜥、石龙子),小型蛇类(草腹链蛇、绣腹链蛇、翠青蛇),幼蛇食物不明。分布区域: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链蛇属

赤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赤链蛇(Dinodon);别称:火赤链、红斑蛇、燥地火链、红百节蛇、红麻子;食性: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分布区域:中国大陆以及朝鲜、日本、台湾岛。

粉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粉链蛇(Dinodon rosozonatum);别称:无;食性:以蛇为食物;分布区域:海南岛五指山、吊罗山等地。

黑背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黑背链蛇(Lycodon ruhstrati);别称:无;食性:蟾蜍、青蛙、蜥蜴、老鼠、蛇、鸟等;分布区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市、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台湾省。

黄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黄链蛇(Dinodon flavozonatum);别称:黄赤链、方印蛇;食性:主要以蜥蜴为食;分布区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国外分布在缅甸、越南。

细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细链蛇(Lycodon subcinctus);别称:无;食性:蜥蜴、老鼠、蛇、鸟等;分布区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模式产地:印度尼西亚、爪哇)。

烙铁头属

越南烙铁头 剧毒

中文学名:越南烙铁头(Ovophis tonkinensis);别称:龟壳花;食性:小型哺乳类动物为食;分布区域:广西、广东、海南。

金花蛇属

金花蛇 微毒

中文学名: 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 );别称:美丽金花蛇;食性:捕食蜥蜴、鸟、小型哺乳动物,也以蛇为食;分布区域:海南、福建、广东、西藏、云南。

林蛇属

繁花林蛇 微毒

中文学名:繁花林蛇(Boiga multomaculata);别称:繁花蛇、金钱豹;食性:捕食壁虎、蜥蜴、鸟类;分布区域: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绞花林蛇 微毒

中文学名: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别称:大头蛇、烂葛藤、绞花蛇;食性:小型鸟类、鸟卵、蜥蜴类;分布区域:四川、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海南、广西。

丽蛇属

玉斑丽蛇 无毒

中文学名:玉斑丽蛇(Euprepiophis mandarinus);别称:美女蛇、高砂蛇、神皮花蛇、玉带蛇;食性:捕食蜥蜴和鼠类;分布区域:缅甸,越南,中国华北,华东,华南。

蟒属

缅甸蟒 无毒

中文学名:缅甸蟒(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别称:缅甸岩蟒;食性:以哺乳类、鸟类和爬行动物为食;分布区域: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北部。

两头蛇属

钝尾两头蛇 无毒

中文学名:钝尾两头蛇(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别称:双头蛇、越王蛇、两头蛇、枳首蛇;食性:以蚯蚓为食;分布区域:浙江,江苏, 安徽, 福建,江西,湖北,广西,贵州,香港,广东,海南,河南,湖南,四川。

尖尾两头蛇 无毒

中文学名:尖尾两头蛇(Calamaria pavimentata);别称:无;食性:主要以小型无嵴锥动物,如蚯蚓为食;分布区域: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国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印度。

瘰鳞蛇属

瘰鳞蛇 无毒

中文学名:瘰鳞蛇(Acrochordus granulatus);别称:疣鳞蛇;食性:以鱼为食;分布区域:海南。

尖喙蛇属

尖喙蛇 无毒

中文学名:尖喙蛇(Rhynchophis boulengerI);别称:犀牛鼠蛇;食性:主要捕食小型蜥蜴和鸟;分布区域:湖南、海南、广西。

脊蛇属

海南脊蛇 无毒

中文学名:海南脊蛇 (Achalinus hainanus);别称:不详;食性:主要以小型无嵴锥动物,如蚯蚓为食。;分布区域:海南

棕脊蛇 无毒

中文学名:棕脊蛇(Achalinus rufescens)别称:不详;食性:主要以小型无嵴锥动物,如蚯蚓为食。;分布区域:越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陕西等。

华游蛇属

乌华游蛇 无毒

中文学名: 乌华游蛇 (Sinonatrix percarinata);别称:草赤练、乌游蛇 ;食物:鱼类,蛙类;分布区域:缅甸、泰国、越南、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环纹华游蛇 无毒

中文学名: 环纹华游蛇 别称:水老虎;食性:鱼类、蛙类 ;分布区域: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赤链华游蛇 无毒

中文学名:赤链华游蛇(Sinonatrix annularis);别称:水赤链游蛇;食性:鱼、蛙、蝌蚪 ;分布区域:中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等地。

华珊瑚属

中华珊瑚蛇 剧毒

中文学名: 中华珊瑚蛇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别称:环纹赤蛇、丽纹蛇;食性:蛇类、蜥蜴等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西藏、海南省等。

福建华珊瑚蛇 剧毒

中文学名: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别称: 缺纹蛇;食性:吞食其他小蛇;分布区域: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

后棱蛇属

横纹后棱蛇 无毒

中文学名:横纹后棱蛇 (0pisthotropis balteata )别称:不详;食性:以昆虫、蚯蚓、泥鳅、小鱼虾为食;分布区域:海南、香港、湖南、 广西、广东。

海蛇属

长吻海蛇 剧毒

中文学名:长吻海蛇(Hydrophis platurus ) ;别称:黑背海蛇、黄腹海蛇;食性:主要以小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分布区域: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

黑尾海蛇(原海蝰) 剧毒

中文学名:黑尾海蛇(Hydrophis viperinus) ;别称:原海蝰、大灰蛇、黑尾海蛇、黑背海蛇、黑点海蛇、黑头海蛇、;食性:食鱼类;分布区域: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沿海。

环纹海蛇 剧毒

中文学名:环纹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别称:不详;食性:食鱼类;分布区域:印度、缅甸沿海、泰国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沿海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沿海等地。

青环海蛇 剧毒

中文学名: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 );别称:海长虫;食性:捕食鱼类;分布区域: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

细海蛇 剧毒

中文学名:细海蛇(Hydrophis gracilis);别称:小头海蛇;食性:捕食鱼类;分布区域: 福建、广西、海南、广东、香港。

印度洋平颏海蛇 剧毒

中文学名:印度洋平颏海蛇(Hydrophis curtus);别称:不详;食性:捕食鱼类;分布区域:台湾省、香港、广西、海南、福建、山东。

浅灰海蛇 剧毒

中文学名: 浅灰海蛇(Hydrophis ornatus);别称:不详;食性:食鳗鱼;分布区域:台湾、山东、广东、香港、海南、广西。

过树蛇属

过树蛇 无毒

中文学名: 过树蛇(Dendrelaphis pictus);别称:藤蛇;食性:食蛙类和蜥蜴;分布区域: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云南分布于滇南和滇西热带地区。

银山过树蛇 无毒

中文学名:银山过树蛇(Dendrelaphis ngansonensis);别称:不详;食性:食蛙类和蜥蜴;分布区域:广西、云南、海南。

腹链蛇属

白眉腹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 白眉腹链蛇(Amphiesma boulengeri );别称:白眉游蛇 ;食性:;分布区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香港等地。

腹链蛇草 无毒

中文学名:草腹链蛇(Amphiesma stolata);别称:黄头蛇、草游蛇、花浪蛇、斑背蛇;食性:特别喜食蛙类、树蛙,偶尔也吃昆虫;分布区域:中南半岛,中国浙江、福建、河南、香港、海南、云南、台湾。

坡普腹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 坡普腹链蛇(Amphiesma popei);别称:黑链游蛇;食性:喜食蛙类;分布区域: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方。

锈链腹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锈链腹链蛇(Amphiesma craspedogaster);别称:锈链游蛇;食性:食蛙、蟾、蝌蚪,亦食小鱼;分布区域: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

棕黑腹链蛇 无毒

中文学名: 棕黑腹链蛇(Amphiesma sauteri Boulenger);别称:棕黑游蛇、梭德氏游蛇;食物:蚯蚓、小型蛙类蝌蚪;分布区域:越南、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

钝头蛇属

横纹钝头蛇 无毒

中文学名: 横纹钝头蛇(Pareas margaritophorus);别称:不详;食性:主要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分布区域:中南半岛、泰国、缅甸、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香港、海南等地。

缅甸钝头蛇 无毒

中文学名:缅甸钝头蛇(Pareas hamptoni);别称:不详;食性:主要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分布区域:海南(五指山), 广西(玉林地区,钦州地区), 贵州(雷山), 云南(永德),国外分布: 缅甸, 泰国, 越南。

翠青蛇属

翠青蛇 无毒

中文学名: 翠青蛇(Cyclophiops major);别称:青蛇;食性:蚯蚓及昆虫的幼虫;分布区域:中国、越南及老挝。其在中国非常普遍,包括安徽、重庆、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上海、四川、台湾、香港、浙江等。越南境内分布于老街、高平、永福、河西、广平。在老挝北部也有分布。

横纹翠青蛇 无毒

中文学名:横纹翠青蛇(Cyclophiops multicinctus);别称:不详;食性:蚯蚓、树蛙、雨蛙;分布区域:湖南、广西、海南、云南。

白眶蛇属

白眶蛇 无毒

中文学名:白眶蛇(Amphiesmoides ornaticeps);别称:不详;食性:不详;分布区域:福建、广西、海南。

亚盲蛇属

大亚盲蛇 无毒

中文学名:大亚盲蛇(Argyrophis diardii);别称:不详;食性:食白蚁或其他昆虫、虫卵、蛹、幼虫等,亦食蚯蚓;分布区域:海南、云南、西藏。

钩印盲蛇 无毒

中文学名: 钩印盲蛇(Indotyphlops braminus);别 称 :入耳蛇、地鳝、铁丝蛇;食性:食白蚁或其他昆虫、虫卵、蛹、幼虫等,亦食蚯蚓;分布区域: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医生提醒,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切记要保持镇定,千万不要惊慌奔跑,否则会加速毒液扩散;尽可能看清楚蛇的形态特征,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照,以便送院后医生快速决策;在被咬伤部位的近心端5-10厘米处,用绳子、布条等绕上三四圈结扎起来,阻止有毒血液扩散;向公园安保人员求助,及时送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十大最毒毒蛇,竹叶青算吊车尾!
食材分享|海南冬天不可不尝的美味,三亚海蛇赛人参
看看70岁老太太是如何抓捕最恐怖海蛇的?(真实视频,胆小勿入)
世界上最毒的蛇贝尔彻海蛇长达3米 一口毒液杀死一千人(2)—【世界之最网】
蛇类药材图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