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若故乡回不去丨那便再造一个理想村

 

往往在出走半生之后,我们更加怀念故乡,在想要回去的时候,才发现,故乡早已回不去。不仅仅是故居老宅历经风雨已变样,不仅仅是记忆中的人物已老去,还因为人海浮沉之后,自己的心也已蒙尘。


有熊祖籍常州,但生在新疆和静,所以心中的家乡便是那个苏联人开垦的一大片连着一大片的田地,一排一排的沙枣树和白杨树。现在,人多了,气候变了,风沙小了,沙枣树也没了,再也闻不到沙枣花的百里飘香。


黄色的沙枣花


既然故乡人事已非,那何不再造一个理想村?

 

总有一个地方,小河里的水一如往昔那般清澈流淌,田野里水稻依旧在不打招呼地疯长,梅花、蔷薇、橙花、栀子依着时序渐次开放,到了秋天柿子金黄桂花飘香,一如年少模样。

 

? ? ?

 

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烂缦田野,深深冷巷……在昆山锦溪有一个村落,它充满了真实的烟火味儿,骨子里显现古朴澹泊的气味。穿行其中,可以感觉到阔别尘嚣的悠远,但触碰中又那么亲热,在心底留下暖和的熨帖。


它就是坐落苏州与上海交界处,昆山锦溪古镇旁的计家墩村。


计家墩村


在进入计家墩村之前,有一条两旁种满了香樟树的乡村道路,乘着一路绿荫,就能到达村口。村里一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一方小院,院里有种着月季、绣球,也有种着柿子、柑橘。房前或者屋后,总有台阶临水,小河水清清,不仅可以洗菜濯衣,而且可以捕鱼捞虾,味美的河鲜就是这里大自然的馈赠。


进村的香樟树



夕阳西下的水乡景色


走在小村里,走过小桥,走进庭院间的小巷,走在鸭子嬉戏的水边,走在麦苗青青的田野,走在柳枝婆娑起舞的春天里,有熊第一次去时,便觉得置身其中时间走得更慢了,心也安了。


稻田包围的小村


? ? ?


许多去过计家墩村的人将那里形容为“理想村”,除了给人慰藉的水乡美景,还因为村里聚集了一群有趣的人——他们是从五湖四海而来的、执着于手工艺的匠人。


柴松郎,木匠


“70后”的柴松郎有三个身份:爱老婆的男人,“女儿奴”和曾经梦想成为数学家的木匠。


在女儿Penny出生后,老柴就顺理成章升级成了“女儿奴”,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总想着要给她一些特殊的伴身物,可以不贵重,但要有可爱的纹理;可以不华美,但要有生命的灵性;可以不复杂,但要有自然的朴拙。


当老柴还是小小柴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常常给他做一些小玩具,不管是小陀螺还是小木马,都能让他把玩很久。现在他想把这个关于木头的爱好继续拾起来,把自己从父亲身上继承的一点点木匠基因发挥出来,让它在祖孙三代之间淡淡地流传。


于是老柴开始给女儿做些木制的玩物,挖个小木勺,车个小陀螺,做个小板凳……慢慢就停不下来了。


老柴和他的女儿Penny


他来到计家墩之后,便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木工坊,将自己的爱好与生活安放在此。就这样,爿木工坊诞生了,在这里,老柴除了自己做木工,也会有木工课程,把这门手艺分享给志同道合的朋友。


汪涛,陶人


对于汪涛来说,目前的生活有两大快乐,第一件是看着自家两个活宝儿子天天打打闹闹,好气又好笑。而第二快乐的事情,就是做陶。


汪涛


偶然间接触到陶艺,汪涛就喜欢上了,从一开始只是简单做个东西,到后来自己的作品被他人认可,半路出家的业余选手,把爱好做成了事业。从揉泥、做坯到施釉、烧窑,每一步她都亲自参与过,每一窑的陶器出炉,都好像自己的另一个孩子。


她一直在寻找一个地方,可以分享陶艺。如今在计家墩,属于自己的“陶庐慢生活艺术空间”也在乡村的土地上扎扎实实地生长。

 

伍小兵,茶人


伍小兵,一个云南人,却在江南的古镇里开了茶馆,开了客栈,开了手作工作室,一待就是十多年。


伍小兵


一个地方,总少不了让人安静坐下品茶看景的地方,于是,便有了汲坞手作茶道。现在,汲坞手作茶道的主理人是小兵的朋友老许,用老许的话来说,就是“喝了他的茶,中了他的毒”,在体会到手作的乐趣之后,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被唤醒,从前的日子越看越糟心,那就索性全身心投入其中吧!


? ? ?


有趣的灵魂总是互相吸引。 

 

这群有趣的人在一个美美的小村里,共同做一件有趣的事情,让生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舒服地进行,这就是许多人想过但不敢过的理想生活啊~


朱胜萱,是这座“理想村”的设计者。早在2011年,他去莫干山避世养病,后来病好了,内心里关于乡村的种子却萌芽了。在莫干山,他遵循着乡建先贤黄虢先生的脚步,先后将破旧的蚕种场改成了庾村1932文创小镇、竹编厂改成了精品民宿原舍望山和原舍依田。从莫干山计划开始,朱胜萱的乡建之路越走越长。


朱胜萱


一年多前,他带着他的团队来到计家墩村村里时,这里是个“空心村”,村里几乎都是老人,很多年轻人都到大城市里去了。为了让计家墩这个小村重新焕发生机,又区别于其他商业化的古镇,朱胜萱决定聚集一群有趣的人,共同打造成一个独立的生活社区。



 

这群人里有老柴、王涛、伍小兵这样的手作匠人,还有一些有设计理想的设计师,想要盖个房子展示自己藏品的收藏家,有想要找块净土做酵素农业的城里人。这些已经来到计家墩的人,都把自己称为“新村民”,而这群新村民的居住地,就是乡伴大院。

 

大院里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

 

早晨在鸟语花香中醒来,推开窗便是混合着湿润清新的空气。早餐之后沿着河边稻田散散步,看看鸭子嬉水,小狗玩闹。之后可以去做做手工,不管是木工陶艺还是打磨造船,都可以让人在简单的劳动中得到放松。

 

中午吃一顿健康绿色的河鲜和乡野大餐,一起聊聊锦溪水八仙的典故和小麦水稻的收成。午后坐在树林子里,听着小鸟歌唱,看着光影变幻,喝杯手冲咖啡看看书。或者在田野里看看水稻的长势,帮助土豆拔草,和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

 

待日头西斜,便可以坐上皮划艇坐上木舟,梦入江南烟水路,像古代先贤那样船行碧波上,美景入胸怀。

 

有熊在没有去过之前,真的很难想象,在离上海虹桥西40分钟车程的地方,竟然还有这样一个世外之地。

 

现在计家墩村里民宿原舍阅水、云南菜餐厅、汲坞手作茶道、拾月咖啡、陶舍手工、皮划艇俱乐部船艇工作室都好了,理想生活的篇章已经慢慢展开。

 

计家墩乡村生活馆


计家墩原舍阅水


计家墩陶舍


计家墩咖啡馆


入住大院的新村民可免费获得半亩田三年使用权


一群人离开,一群人归来,有人逃离北上广,有人安家在乡间。计家墩在等待更多新村民的加入,大院也留了几套,等着有趣有才又有爱的邻居。


最后,有熊提前祝诸君,中秋快乐,回乡看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故事:木匠给寡妇修床,发现床单濡湿,撒盐逃过一劫
熳熳《虽然不富有,你却用尽了所有来爱我们》
【温和风物之四十】温健康:木匠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屏,作者回应
《二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4000字的文稿,还原真实的二舅
「散文」我的村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