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发】霍国玲文章

《石头记》中的分身法(三)(“石学”第20讲)

群友们:

我是紫军。前两讲都是霍国玲讲的,这次由我代她讲。从上一讲,便开始阐释《石头记》中分身法的具体运用,共讲了八个实例。下面继续以实例说明分身法的具体运用。

例九

     第七回,在(周瑞家的)“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处,戚序本有夹批曰:

 

     金钏、宝钗互相映射。妙!

 

     众所周知,白金钏是贾政之妻王夫人的丫鬟,而薛宝钗则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前者是荣国府的奴才,后者是荣国府的娇客,此二人将如何相互映射?又“妙”在哪里?此批势必引起读者兴趣,我们不妨趁兴作些探索。

     (一)首先我们发现,“白金钏”一名是由“薛宝钗”一名演化而来的。请读者注意,薛宝钗之“薛”,谐音“雪”。在葫芦庙中的门子送给贾雨村的护官符上,关于薛家是这么写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其中“雪”谐“薛”。雪是白色的。由此笔者想到,这便是白金钏之所以姓白的由来;宝钗,在书中亦被作者称作金钗。这一说法可由“金钗雪里埋”得到证实,金钗、金钏,都是妇女的金首饰;由上述情况分析,薛宝钗与白金钏这两个名字含意相同。由此我们推论出,白金钏一名,是由薛宝钗一名演化而来的。这就是说,白金钏是薛宝钗一名之变称。借此,作者向我们交待出薛宝钗原型在曹家的真实身份——她并不是荣国府的娇客,更不是名门闺秀,其原型只不过是曹府中的一个学识渊博的丫鬟(她的真名叫“柳蕙兰”。她是曹雪芹的两个伴读丫鬟之一,另一个是竺红玉。关于柳蕙兰,我们写有《花袭人的原型柳蕙兰》一文。

     (二)白金钏、薛宝钗身材相当——金钏跳井死后,宝钗竟从自己新作的两套衣服中拿出一套,给她穿去入殓。由此可知金钏、宝钗身材相当。

(三)宝钗、金钏都与王夫人有密切关系——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金钏是王夫人的丫鬟。从上述三点分析中不难看出,作者笔下的宝钗、金钏,实为同一历史人物的不同分身。其原型为曹雪芹童年时期的伴读之一——柳蕙兰的分身。不过她们身上又都隐写着竺红玉的一点经历。

(四)由脂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第四十二回回前批)得知,薛宝钗和林黛玉同样是同一历史人物的两个不同的分身。前面曾论证过,宝钗、黛玉身上均隐写了竺红玉。而白金钏一名,又是从薛宝钗一名演化出来的,由此便可以推论出:白金钏亦为竺红玉之分身,她身上定然隐写了竺红玉的某些事迹——金钏跳井,标志着竺红玉进入清宫。

论至此,读者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按你的说法,薛宝钗、白金钏一会儿是柳蕙兰的分身,一会儿又成了竺红玉的分身。难道她们同时是两个历史人物的分身不成!此言不假,事实恰是如此,薛宝钗、白金钏身上,除隐写了柳蕙兰之外,确实又隐写了竺红玉的一些事迹。书中三十六钗中自然包括薛宝钗和白金钏。这里出现的新问题是——薛宝钗和白金钏,除了是竺红玉的分身外,她们同时还是柳蕙兰的分身,这就涉及了《石头记》里隐写历史时,所使用的另一种写书秘法——合身法。关于合身法,笔者另有专文论及。

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批书人婉转披露出金钏是竺红玉的分身,其意义何在?我们现在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读者均知,宝钗进京,是为待选而来。在《石头记》中,作者却避而不谈皇宫选妃的情况。然而,宝钗参选的结果,却以金钏跳井,交待出竺红玉被王夫人弄出曹府的史实。因何说金钏跳井隐写了竺红玉离开曹府进入了清宫呢?依据乃是脂批。请读者注意,在第十四回中,出现了这么一条脂批:

 

清属水。

 

     既然脂砚斋告诉我们“清属水”,我们反其意而解,就是“水隐清”。金钏跳入井中,自然是跳入了水中。此时的“井”实隐清皇宫。因此我们说,金钏被逐出荣国府,跳入水中,正暗喻着竺红玉离开曹家,被曹雪芹之婶娘王夫人送入了清皇宫。君不见,满清两字均与水分不开吗?更何况作者又借黛玉之口说出:“天下水总归一源……。”

     通过金钏这一竺红玉之分身,作者向我们披露了这样的史实:竺红玉进宫待选,是曹頫之妻王氏(曹雪芹之婶娘)一手策划的。而进入清宫的红玉,正如同走进了坟墓。红玉与作者的这种生离,恰恰如同死别。为了披露上述史实,作者才在书中写出了金钏被王夫人撵出贾府,跳入井里,死于水中这样一段故事,以记真实历史,鸣心中之不平,以泄胸中之愤。认真想想,批书人只用了“金钏、宝钗互相映射。妙!”这样一句批语,便再一次向读者暗透了分身法,实在高明。

 

例十

     第七回,有一段贾瑞家的与金钏谈论香菱的话。书中是这么写的:

 

     ……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金钏笑道:“我也是这么说呢。”

 

     在上述原文的“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处,戚序本有夹批曰:

 

   “一击两鸣法”,二人之美,并可知矣。再忽然想到秦可卿,灵妙之极!假使说像荣府中所有之人,则死板之至,故远远以可卿之貌为譬,似极扯淡,然却是天下必有之情事。

 

     本来以秦可卿之身姿容貌、行为品格为香菱之譬,并没有什么奇处,倒是脂砚斋这么煞有介事的一批:“以可卿之貌为譬,似极扯淡,然却是天下必有之情事”,反而使人无限狐疑了。不难看出,批书人似乎正在用一条无形的线,将香菱与秦可卿系在一起。笔者认为,这正是脂砚斋有意向读者泄露天机:香菱与秦可卿原本是一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两个分身,只有如此,她们之间的相似,才能称“天下必有之情事”。笔者由此想到,《石头记》中写龄官妆扮起来像林黛玉。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几分像林妹妹。尤三姐的面庞和身段,与林姑娘“不差什么”。太虚幻境中的可卿仙子,其鲜妍妩媚,有似宝钗;其袅娜风流,则又如黛玉……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可曾有过这种现象?——书中众多小说人物与书中的主角相像,恐怕这种现象,是《石头记》所独具的!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因何要在书中作出上述安排?因何要安排那么多年轻女子颇似黛玉?我们只有用分身法,才能解释《石头记》中所出现的上述奇怪现象。

     笔者认为:作者为了让读者较为容易地理解书中使用了分身法,才设计了那么多小说人物与黛玉相似。借着外貌的相似,将竺红玉的部分分身与黛玉之间相绾系。这样就以容貌相似作为一种标志,组成了容貌相似的一群。从而使人想到,这些人物均为一个历史人物的不同分身。这是脂批“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还有其它表现形式,比如名字中都带“玉”字:例如黛玉、红玉、茗玉、妙玉、玉官、玉钏、等——由名字中均含“玉”字,组成互相关联的一群。又如,籍贯均为苏州的有:黛玉、妙玉、英莲、姣杏等,以籍贯相同,互为牵连,又组成一群。从上述这种相同相似中,读者更容易领悟书中所使用的分身法。

     作者令香菱的品格儿像东府蓉大奶奶可卿,蓉大奶奶可卿又与那个在太虚幻中与宝玉成婚的仙子可卿重名(小名),再令可卿仙子的“袅娜风流,则又如黛玉”。这样,作者便用一条无形的线,将香菱、东府的可卿、太虚幻境中的仙子可卿、林黛玉……串在了一起,而其终极目的,则是为了告诉读者:香菱像黛玉。读者看到了,为了向读者暗透分身法这种写书秘法,作者、批者作出了何等艰辛的努力!笔者写到此处,不禁停笔良久,热泪盈眶,默默向曹雪芹及脂砚斋致意,愿他们的亡灵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息!

 

例十一

     一天,宝玉写了三个字,令晴雯贴在门斗上,恰巧此时黛玉走来,宝玉便笑道:

 

     “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那一个好?”黛玉仰头看里间门斗上,新贴的三个字,写着“绛芸轩”。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这么好了?明儿也替我写一个匾。”(第八回)

 

     在上引原文的“绛芸轩”处,蒙府本有侧批曰:

 

     照应绛珠。

 

     “绛芸轩”怎么就成了照应“绛珠”呢?难道“绛芸轩”是绛珠原型红玉的住处吗?我们前面曾论证过:黛玉是从绛珠仙草脱胎而来的,小名叫红玉(绛隐红,珠拆玉);从小耗偷香玉的故事中又得知,黛玉原型的真名叫香玉。

     我们再来看“绛芸轩”。其中之芸,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含香(可以入药)。由于绛隐红而芸含香,绛芸轩的隐在含义便是红香轩——既是红玉轩,又是香玉轩。这就奇了,黛玉不是有自己的住处潇湘馆吗?怎么在作者与批书人的眼里,绛芸轩又成了她的住处?

     不是黛玉有分身术,而是作者于此处使用了分身法。黛玉之原型住在怡红院的“绛芸轩”。作者是通过那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几分像林姑娘”的晴雯体现的。晴雯是宝玉的丫环。她与宝玉同卧、同坐、同行、同止,耳鬓厮磨,昼夜厮守。明白了这一点,读者便能理解脂砚斋加在“绛芸轩”处的脂批“照应绛珠”了——作者、批者互相配合,借以向读者透露晴雯亦是黛玉原型红玉的一个分身。

     批书人对作者的上述用心知之最切,因此甲戌本在上引原文的“黛玉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这么好了?明儿也替我写一个匾”处,批出了两个字:

 

     滑贼!

 

     别看此处仅仅批出两个字,其中却大有文章。这“滑贼”二字不是用来骂黛玉的,而是用来调侃作者用笔狡猾的。

作者为了透露出同他共住怡红院绛芸轩的晴雯,亦为黛玉原型竺红玉的分身,不仅写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几分像林妹妹”,还将自己的居室起名为“绛芸轩”,

 

例十二

     第十六回,作者曾写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并经皇上恩准归省。为了迎接贵妃元春省亲,贾家不仅开始筹建省亲别院(即大观园),同时还准备去江南采买戏子,以备接驾之用。请看一段有关原文:

     

     ……贾蔷又近前回说:“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

 

     此处庚辰本有侧批曰:

 

     画“蔷”一回伏线。

     凡各物事,工价重大兼伏隐着“情”字者,莫如此件。故园定后,便先写此一件,余便不必细写矣。

 

    批书人利用此批透露,凡书中浓墨重彩、大事张扬之各物事,均隐伏着“情”字,但各物事所隐伏之情事,均不如去苏州采买女孩,蓄养戏班重大。这很容易使人想到:由于曹家去姑苏采买了一批女孩,家中蓄起了戏班,才使作者曹雪芹变成了情痴、情种,一生为其所陷,一生为其所误,且至死无怨无悔!

本文稍前曾提到,由于林如海本贯姑苏,批书人便批出“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这种大不近情理的批语。当作者写到贾蔷要下姑苏去采买女孩时,批书人又连忙批出“凡各物事,工价重大兼伏隐着“情”字者,莫如此件”。由此使我们想到:曹雪芹所恋之女,是从苏州买来的女孩中的一个。果然小优伶中的出类拔萃者龄官,妆扮起来就活像一个人。像谁?史湘云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上述脂批一开始就强调了“画‘蔷’一回伏线”,这就预示着小戏子将爱上贾蔷贾二爷。其实与龄官相爱的贾蔷,实为曹雪芹曹二爷的一个分身。当然,小戏子龄官实为竺红玉的分身。那时竺红玉只有龄官那么大。但是他们之间正是从那时起,便萌发了互相爱慕之情。读者请看《石头记》第三十回中的一段。这段原文所反映的正是竺香玉八九岁时,便爱慕曹雪芹。

 

 (一日,宝玉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见有人哽噎之声。宝玉便稍稍隔着篱笆洞儿一看,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蔷薇花的“蔷”字。……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蔷”,又画一个“蔷”,已经画了有几十个。

 

     对于这段话,读者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其一,龄官在地上“画字”与人们在纸上写字不同

我们平日在纸上写字,遇到“一横一拐”或“一横一勾”或“一竖一勾”时,都是一笔;而龄官因是“用金簪划地”,是“向土上画字”——也就是说每当遇到“一横一拐”,“一横一勾”或“一竖一勾”时,都不是一笔,而是两笔完成。

    其二,龄官所画的“蔷”字,是繁体“

  繁体“薔”,与简体“蔷”有两点区别:

  一是繁体的草字头是四画,简体是三画。

  二是繁体中的两个“人”字,在简体中是两个点。

我们了解了上述两点后,读者便可以按龄官的方法“画”字了。画的结果,“蔷”是十九画,而不是十八画。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龄官所画的并非“蔷”字,而是另外一个具有十八画的字。那么此字是何字?

 


  让我们再看下文: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致雨,忽一阵凉风过来,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玉,“哎哟”了一声,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

 

原来上面这段话,是作者给读者编制的一个哑谜——打一个字。


什么字?“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此字应有个“雨”字头。我们找来词典查找带“雨”字头的字。按龄官画字的方法,为十八画的,只有一个字——“”。

 


我们发现“”字与小说中下面的情节十分吻合:“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 “纱衣裳登时湿了”——此字岂不是“雨”字头,下面是一“沾”字吗?——恰恰是故事中所说的“雨”水“沾”湿了纱衣裳。而“”正是曹雪芹原先的名字。张宜泉《题芹溪居士》诗题有注云: 

 

   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

            (载于《春柳堂诗稿》)

 

曹雪芹晚年的好友敦敏、敦诚也都知道曹雪芹早年名“”。如敦敏有一诗题为:《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诗题中的“芹圃”是曹雪芹的字,“”正是曹雪芹的曾用名。

由此来看小戏子龄官在地上所画之字,从此书背后隐着的历史角度看,并不是“蔷”,而是“”。

在此实例中,作者一方面以“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的龄官与黛玉绾系在一起,使得龄官成为黛玉原型竺红玉的一个分身。又以“二爷”将贾蔷(蔷二爷)与曹雪芹——原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雪芹为什么给薛宝钗起名“宝钗”?
关于黛玉 - 心灵牧场 - 文学艺术 - 搜狐圈子
《红楼梦》人物名字与命运解析(五)
《红楼梦》是皇家盗版,《石头记》才是曹雪芹原本
【红楼梦研究】李希凡:薛宝钗论
《红楼梦》:女人如花花似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