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险和收益不匹配的年代 - 日志 - 枯荣 - 股窝网 - 55168股窝 | 上市公司调...

风险和收益不匹配的年代

标签年代  困惑  1小时前
近期新股包括主板上市公司也越来越离谱,例如永辉超市目前市盈率达到83倍,市销率达到2.11倍(按照今年预计实现收入120亿计算)。总市值达到263亿,上市仅两天,便成为A股第三大零售上市公司,仅次于苏宁电器和小商品城。几乎是人人乐、武汉中百、步步高等超市龙头公司的一倍多,而销售额,还没超过这些公司。中国连锁百强的第45名总市值已经超过排名前五位的公司,也许永辉的模式值得探讨,也许成长性值得期待,但我们是否应该为此花费巨大代价?
 
在当年投资苏宁电器时,花费的代价是很低的,即便当时的估值看起来并不便宜。
2005年年末,苏宁电器 总收入159.36亿人民币,年末总市值给的是69亿人民币左右,市销率0.43倍,市盈率是19.9倍。即便在大幅上涨后的2006年中期,上半年收入达到111.7亿人民币,净利润2.57亿,资本市场也给的总市值也就160亿左右,按照简单上半年业绩乘二,市销率也不过0.73倍,实际上最后销售了249亿。
如果你在2004年年末买入苏宁电器,则花费代价更低。2004年年末苏宁电器总市值给的是41.9亿人民币,而当年收入达到91亿,净利润达到1.81亿,市销率为0.46倍,市盈率不过23倍。这还是建立在股价上市后有较大涨幅的背景下。
 
在经营模式上,永辉有特色,但竞争环境远不及当初苏宁上市时。当时家电连锁市场已经形成三强争霸的格局,共同面对的是8000亿的中国家电市场份额。2004年永乐出问题后,全国性的家电连锁已经只是苏美争霸,双寡头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即便这么好的预期下,当时的资本市场也给的非常谨慎的报价,这使得当初敢于重仓的同学,都狠狠赚到了一笔。
 
而2007年苏宁电器被追捧到天上,2007年年末总市值突破1000亿,而当年收入为400亿左右,市销率突破2.5倍,市盈率达到接近70倍的水平。因此,2007年我选择的是逐步减仓,直至全部清仓,仅剩余了1000股留作纪念。从市销率0.5倍、市盈率20多倍买入一家前景光明的优秀成长性企业,到市销率2-2.5倍,市盈率50-70倍减仓。2008年重新买入时,市销率略低于1倍,市盈率在20倍多一些,这是一个我比较熟悉的估值水平。目前股价已经接近回到2007年高位,但市盈率已经从当初的70倍下降为了目前的25倍左右。公司股价不是依靠吹泡泡推动,而是公司业绩推动的,这样的钱,赚的比较踏实。
 
和2004年的一批优秀的成长性企业相比,目前的所谓“成长股”,估值都远远透支了可能的“成长”。小公司刚上市,就拥有了大型蓝筹股的身躯。目前的所谓“成长股”投资实际上是风险和收益很不匹配的游戏。
 
另外,有朋友对比了所谓中美两国的行业市值对比,借以判断A股市场行业未来的前景。我觉得很不恰当。你认为中国未来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前景与美国会相同么?如果这么判断,那么中国应该出很多苹果、微软、英特尔、GOOGLE。如果和日本相比,中国就应该有更多丰田汽车、索尼、任天堂。如果和台湾相比,中国未来就应该有更多鸿海精密、宏基华硕。如果和芬兰相比,中国就应该有更多诺基亚.......我们走哪条路?是引领世界科技前沿,还是继续做好世界工厂?还是在高端制造、娱乐电子方面倾斜?
我不清楚走哪条路,但可以肯定,不会是简单的方向。中国需要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发展服务业,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以便沿着产业链向两端延伸,需要提升科技研发的开支比例,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体系....
但可以肯定,中国未来会比较美好。其实如果不美好,我也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最后,我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仅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对于看不懂的事情,我宁可错过,绝不自以为是去尝试做错。A股市场每隔几年,就诞生一个大熊市,过去6年期间,我们就见证了两次超级熊市,个股普遍跌去80%。我从不担心投资机会会丧失,实际上很多高不可攀的“明星成长股”,几年后就像垃圾一样在市场上抛售。
 
借用老巴的一句名言,我不需要努力在十米跳台上练习跳水,我只需要不断练习跨越矮矮的栏杆,并且重复下去。06年年初市销率不到0.5倍、市盈率20倍的苏宁,08年不到1倍市销率,20倍市盈率的苏宁、08年至今,不到10倍市盈率的招商银行、18-19倍市盈率左右的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这是我能跨越的栏杆。
 
 

风险和收益不匹配的年代

标签年代  困惑  1小时前
近期新股包括主板上市公司也越来越离谱,例如永辉超市目前市盈率达到83倍,市销率达到2.11倍(按照今年预计实现收入120亿计算)。总市值达到263亿,上市仅两天,便成为A股第三大零售上市公司,仅次于苏宁电器和小商品城。几乎是人人乐、武汉中百、步步高等超市龙头公司的一倍多,而销售额,还没超过这些公司。中国连锁百强的第45名总市值已经超过排名前五位的公司,也许永辉的模式值得探讨,也许成长性值得期待,但我们是否应该为此花费巨大代价?
 
在当年投资苏宁电器时,花费的代价是很低的,即便当时的估值看起来并不便宜。
2005年年末,苏宁电器 总收入159.36亿人民币,年末总市值给的是69亿人民币左右,市销率0.43倍,市盈率是19.9倍。即便在大幅上涨后的2006年中期,上半年收入达到111.7亿人民币,净利润2.57亿,资本市场也给的总市值也就160亿左右,按照简单上半年业绩乘二,市销率也不过0.73倍,实际上最后销售了249亿。
如果你在2004年年末买入苏宁电器,则花费代价更低。2004年年末苏宁电器总市值给的是41.9亿人民币,而当年收入达到91亿,净利润达到1.81亿,市销率为0.46倍,市盈率不过23倍。这还是建立在股价上市后有较大涨幅的背景下。
 
在经营模式上,永辉有特色,但竞争环境远不及当初苏宁上市时。当时家电连锁市场已经形成三强争霸的格局,共同面对的是8000亿的中国家电市场份额。2004年永乐出问题后,全国性的家电连锁已经只是苏美争霸,双寡头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即便这么好的预期下,当时的资本市场也给的非常谨慎的报价,这使得当初敢于重仓的同学,都狠狠赚到了一笔。
 
而2007年苏宁电器被追捧到天上,2007年年末总市值突破1000亿,而当年收入为400亿左右,市销率突破2.5倍,市盈率达到接近70倍的水平。因此,2007年我选择的是逐步减仓,直至全部清仓,仅剩余了1000股留作纪念。从市销率0.5倍、市盈率20多倍买入一家前景光明的优秀成长性企业,到市销率2-2.5倍,市盈率50-70倍减仓。2008年重新买入时,市销率略低于1倍,市盈率在20倍多一些,这是一个我比较熟悉的估值水平。目前股价已经接近回到2007年高位,但市盈率已经从当初的70倍下降为了目前的25倍左右。公司股价不是依靠吹泡泡推动,而是公司业绩推动的,这样的钱,赚的比较踏实。
 
和2004年的一批优秀的成长性企业相比,目前的所谓“成长股”,估值都远远透支了可能的“成长”。小公司刚上市,就拥有了大型蓝筹股的身躯。目前的所谓“成长股”投资实际上是风险和收益很不匹配的游戏。
 
另外,有朋友对比了所谓中美两国的行业市值对比,借以判断A股市场行业未来的前景。我觉得很不恰当。你认为中国未来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前景与美国会相同么?如果这么判断,那么中国应该出很多苹果、微软、英特尔、GOOGLE。如果和日本相比,中国就应该有更多丰田汽车、索尼、任天堂。如果和台湾相比,中国未来就应该有更多鸿海精密、宏基华硕。如果和芬兰相比,中国就应该有更多诺基亚.......我们走哪条路?是引领世界科技前沿,还是继续做好世界工厂?还是在高端制造、娱乐电子方面倾斜?
我不清楚走哪条路,但可以肯定,不会是简单的方向。中国需要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发展服务业,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以便沿着产业链向两端延伸,需要提升科技研发的开支比例,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体系....
但可以肯定,中国未来会比较美好。其实如果不美好,我也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最后,我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仅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对于看不懂的事情,我宁可错过,绝不自以为是去尝试做错。A股市场每隔几年,就诞生一个大熊市,过去6年期间,我们就见证了两次超级熊市,个股普遍跌去80%。我从不担心投资机会会丧失,实际上很多高不可攀的“明星成长股”,几年后就像垃圾一样在市场上抛售。
 
借用老巴的一句名言,我不需要努力在十米跳台上练习跳水,我只需要不断练习跨越矮矮的栏杆,并且重复下去。06年年初市销率不到0.5倍、市盈率20倍的苏宁,08年不到1倍市销率,20倍市盈率的苏宁、08年至今,不到10倍市盈率的招商银行、18-19倍市盈率左右的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这是我能跨越的栏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估值逻辑和分步建仓策略
我的两种快速股票估值方法
第213篇·“低估值效应”蔓延让上证指数迭创新低(2012年7月24日)
2011年1月12日苏宁电器价值分析
主板价值,小板成长
像老板那样投资(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