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陀飞轮 | 没想到flomo定义了90%的我

去年初看完《卡片式笔记法》,给我很大启发。写了一篇推文“你选择感觉聪明,还是变得聪明”,初步总结了这本书解决的痛点——改变做笔记的习惯,把笔记作为灵感素材库

假使你现在看到受启发的观点,没有用自己的话表达一遍,仅仅是看过(或划线标注),始终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后回想起的只是触动的感觉,具体的内容则是模糊的。

正确的方法是,结合看到的信息和产生的思考,整理成永久、专属于你的知识,才能真正输入你的大脑。

下一步不是放着笔记吃灰,或散落各处,而是把所有笔记放在同个地方,根据不同的用途恰当地分类,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当你缺乏灵感的时候,找起来会很方便。

时不时的回顾不但加深记忆,不同想法聚焦在一起也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从而推动你更好地表达观点、输出文章。有创意、有生命力的内容自然会获得好的反馈,也就有更大的动力持续提升自己。

可以发现这个习惯几乎贯穿学习的完整闭环——输入-思考-回顾-有效输出&指导行动-获得正反馈。不论是学习或是工作,都会受益匪浅。

总之,笔记的目的是记录思考而不是信息;笔记的价值是串联不同观点,创造新的想法。

01   发现新的“相亲”工具

基于这些想法的转变,开始使用flomo。这是主创团队基于以下几位大咖的思考理念,专注在碎片化时代,促进用户的记录,帮用户积累更多知识资产打造的一款app。

(图源flomo介绍)

必须承认,人的惯性力量无疑是巨大的,多年的惯性绝非一下子就能调整。使用flomo的一年半时间里,更习惯在微信聊天框抒发感受,而不是及时整理记录,再也想不起那些观点…

即便记录了一百多条笔记,也没有完全掌握“卡片式笔记法”的精髓,滥用标签、没有回顾…尽管看过flomo的使用说明和用户分享,但这些经验又是“私人的”、“差异化强”,始终还是要找到自己的路径。

于是,痛定思痛。决定好好整理过去的笔记,确定一个方法论,应用到未来的生活。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做比不做好。

没想到,这个过程很奇妙,从来没有发现一个app这么能代表自己;不像朋友圈充满正能量的生活碎片,微博是单一的信息来源,那些只是我的一小部分。

从来不是“有计划”记录的“无意识”想法,经过自由、无序地生长,便长成了90%的我——我的兴趣点、想法、情绪都在这里,也印证了我确实喜欢自我反思和关注社会议题,希望也正在努力实现better life和better world的平衡。

这就是“自下而上”的有趣之处,如果制定好框架,再往里面放东西,容易自我感动甚至狭隘。

(根据目前标签分类做的思维导图)

有个脑洞,把flomo作为认识新朋友甚至相亲的自我介绍工具,比任何方式完整而真实,不再是空洞的形容词,不再是健硕的肌肉,而是有趣的灵魂。

想要看准一个人,知道ta关注什么、在想什么,往往八九不离十,比简单的标签(自信、阳光、喜欢生活..)更有层次,比物质(钱、车、兴趣)更有内涵。

02   90%的我

之前大概70-80个标签,零零散散、看不出逻辑;花了四五个小时整理后,50个不到,相对清晰、有条理。

为什么要精简标签?我认为是摆脱轻易下结论的“惰性”,要求自己多想一想,在这个“抠字眼”的过程中慢慢明白什么是更重要的,但不盲目追求极简。

ps.部分笔记的语言显得“粗糙”,这也是记笔记的原则之一,先写下来而不用在意完美,不然太累太麻烦,尝试几次之后大概率就会放弃。

有时候培养新习惯,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再调整,而不是原地踏步,陷入纠结和计较。

#自我

“自我/思维”是对世界认知的框架,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底色,包括过去发生事情产生的影响,也包括未来需要避开的陷阱,时刻提醒我不要活在外界构建的思维茧房。


#生活

一番思索之后,决定把包含在“人生”以内的14个标签,拆分成“生活”、“人生”两个部分。

“生活”是一个人的骨肉,显而易见,组成日常的大部分;“人生”则像一个人的灵魂,不露声色,但做出的每一个决定、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它暗中指引。

“生活/金钱”这个标签跟“生活/投资”倒不冲突。转念一想,金钱永远是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目的。

不可否认,它的存在感很强,贯穿大部分标签。当你思考哪一份工作更合适,自然离不开金钱的考量;当你批评社会不合理现象,表面上看大部分事情的原因都是没有钱,然而到底要多少钱才能解决、钱是不是万能的,同样值得考虑。

最后舍弃了“金钱”这一标签。

#人生

第一轮整理之后有“自我/专注”这个标签,与此同时也有“人生/当下”,两者似乎是重复的,都强调对现在经历的事物和状态保持关注。

最终把这个概念放在“人生/当下”,更加呼应“未来”、“死亡”,层层递进,构建完整的人生状态。


“人生/目的”和“人生/幸福”同样有些冲突。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可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同时又很容易把幸福和快乐混淆在一起。

真正的幸福是快乐和痛苦的结合体,没有痛苦的幸福得到很容易,却是空洞的、不可持续的。

之所以保留“目的”,是因为它给我一种探索的感觉——没有标准答案,可能性带来的危险魅力。

你是一艘小船,它是大雾弥漫的海面远处一座忽明忽暗的灯塔,不知道驶过去后会发生什么,又或者半路突然冒出更近、更可行的目标,很难说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做此刻认可的决定就够了。

#社会

同样是“生活”“人生”的道理,把“社会”分成“社会构成”、“社会属性”(只在思维导图做区分)

有时候社会话题太大,大得不知道怎么说起,即便说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我又始终觉得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一种“超越生活的关注”,不止是盯着眼前的柴米油盐,还要听到远方的哭声。

很多人对现状不满、抱怨,固然眼前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很少人反问自己“是否有为之付出过”,如果没有人前赴后继冲上去,光是在后方摇旗呐喊,怎么会有转机?

一个人的惯性尚且很难改变,更不用说庞大的社会机器,认识到它的客观困难,持续关注和发声,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努力和改变,这样的社会才有希望,也是我有这么多“社会”标签的原因。


梳理这些标签的过程,一方面是回顾当时的想法,重新找到让自己触动的点,一方面是意外地构建出对自我、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在喧嚣的时代,不忘初心、不断探索、保持人的温度,显得尤为可贵。我庆幸发现自己始终是human being,而不是human doing

或许某种程度上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向善”,好的app不是整天想着拉新、促活、变现,而是帮助用户发现盲区、解决问题、找出出口的同时,成就了用户,也成就了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flomo:可以成为你的灵感检索器和人生日记本
用flomo记录生活3个月,我的生活变充实了
这个微信上的收藏神器终于被我找到了!
笔记软件探索 | flomo
当我们在读纸质书时,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卡片盒笔记法之 flomo 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