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对作业的手段还挺丰富,隔三差五给个“惊喜”。你还挺自豪是吧?

暑假前的一天,接到老师电话说,儿子最近的作业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以为是知识点没有掌握,错题比较多,但老师却说,是改错的事情。

我觉得老师说话比较有保留,就请她不妨直说。老师边说边笑起来,我们把每周作业批改完后,让孩子带回家改,但是Michael同学的作业跟别人有点不同。

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细看发现,他没有改错题,而是把每页的分数都用跟老师一样的红笔改成100了,看着很像是老师的笔迹和手法。所以若不是仔细复核答案,可能会认为是当初判卷时,老师自己修改的分数,而这份作业也就可以混过去了。

我一边感谢老师的细致负责,一边内心交织着对孩子的理解与纠结。从每天共同对答案,到半监督抽查,再到后来一切走上正轨,放手整个作业交给他自己搞定,整个过程是逐步进行,而非一次性大撒把。然而孩子自己想出的阶段性小把戏,依然是防不胜防。

韩先生说,这小人儿手段还挺丰富,隔三差五给个“惊喜”。我批判他道,你还挺自豪是吧?他笑道,那倒也不是,只不过该来的,都逃不掉,有压迫没有反抗才可怕呢。

你瞧,矛头飘飘忽忽不知怎么就又指向了我,不过一个不留神,却把我内心中那点小恼怒给熨平了。你认为给了孩子自主权,但他的行为却没有与你的预期相匹配,或许只是时间和历练还不够吧。

待到儿子放学回来,我很平静地转达了老师来电的内容。没有让他进行所谓的揣测与坦白,而是很直接了当地陈述事实,然后把问题抛给他,想听听他的理由和想法。

他点点头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了😂那段时间正好爷爷奶奶来了,各种福利活动特别好,所以就更多地惦着玩,想赶紧把作业糊弄完,因此想出此下策,明知风险较大,但也管不了那许多了,只想先玩开心了再说,现在看来,信任值又得重新积攒了。

整个谈话期间,我们都很淡定,起初他多多少少有点慌张,但见我和韩先生都并没有发怒的迹象,也就能够放下心来,理智地面对问题。

我们讨论了一个集中补改错题的进度安排,然后请他自己跟老师致歉,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恢复到需要监督的对答案,到完全自己对答案并偶尔接受抽查的“倒退”进程。

信任值,是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信任的一个较为具象的描述方式。相比起跟孩子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这样抽象的说法,信任值这个词,让他有更为直观的理解。

对二胖这个年龄,它意义不大,因为太小,还不懂得“值”的概念。而对于十岁的儿子,它就非常容易界定和接受了。

这种信任,并非单向,而是相互的。对孩子的所有承诺,一定言出必行,那么我们在孩子那里的信任值就会很高。而他给到我们的承诺,若能够完成,便会获得其他方面更多放权的可能。

同样,无论是谁,一旦言行不一,那么信任值就会回落,甚至掉回到地板,重新来过。

在改分不改错这件事之前的大约几个月前,曾经出现过另外一件事。同样是作业,我们和老师先后发现,儿子会每天随机挑选一部分,瞎写,余下部分正常去做。这样整体的完成时间就能略有减少,但大面上看不出作业有问题。

比如因式分解的题:a(x y)²=a(x y)²,原封不动地把题抄一遍交差。

比如中文阅读题,答案虽然不对,但确实是真理😂。

前后题目都有板有眼做得好好的,中间穿插着匪夷所思的一些答案,一看就是企图蒙混过关。

也就是在那一次,我们明确提出了“信任值”这件事,告诉儿子,这种做法,严重降低了他在我们这里长久积累的信任。像以前那般全权的信任,需要时间来重新建立,得不偿失。如果对于某件事有异议,其实不妨直接提出来,商量更好的方案,而不是用掩耳盗铃的逃避方式。

儿子虽有点沮丧,但对这种方式,他是很愿意接受的。不过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刚刚重新获得完全“自治权”不久,改分事件又“东窗事发”,还是让我多少有点意外。

说实话,乍看确实挺生气,你都那么信任他了,也给了他足够的弹性空间,而他却非要耍这种小聪明来考验你的耐心,尤其是他自己明明很清楚,这种事情没可能真的混过去,而且偷懒省下来的这点时间,实在是极为有限,比起后续补救工作来说,真不值得冒险。

但若你能想通,这就是孩子,这就是他成长过程中要么这样,要么那样的小小状况,便会释然。回头再看,甚至觉得其实挺可爱的。

此外,逢这种时候,我们也会夫妻二人坐下来,客观分析一下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是否也侧面体现出课业压力偏大,有没有调整的空间和余地。然后再一起跟孩子谈谈,看他又是怎样想的,我们可以如何改进。

原本以为,对孩子的这种信任的建立与推倒重建,就够让人头疼了,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旁观,却让我意识到,有一种更难得的信任,你再了解不过了,可却常常无意识地“明知故犯”,继而或许就失去了。

有一天我陪闺蜜去接她儿子下游泳课,然后一起来我家玩。同去的,还有她十三岁的女儿。

她的儿子九岁多,在同龄孩子里,已经是游得非常好的。那天泳队貌似是请了个国外的知名教练来给孩子们进行特训,家长们都挺重视。

孩子刚下课,头发还湿着。我们边走闺蜜边迫不及待地问,上课怎么样啊?挺好的。你尽力了吗?嗯,我挺努力的。那你觉得自己尽了几分力啊?

孩子犹豫了一下说,我也不知道。闺蜜接着说,怎么会不知道呢,没事,你就如实说,我又不说你。

孩子特可爱地挠挠头说,我至少尽了七分力吧。

闺蜜一下子有点恼怒地说,这么难得的机会,上课前不是嘱咐你要尽全力吗?为什么才尽七分力啊?你留着劲儿干嘛使啊,下课就用不上了。

孩子赶紧改口说,我可能至少也有八分力了吧。闺蜜又问:另外两分力呢?哪儿去了?!!

孩子不挣扎了,有点挫败地说,我也不知道,我很努力了,不知道为什么使不上最后两分力了。

这时她女儿接话说,我弟真够笨的,反正我妈没在现场,没看见也不能重来一次,他如果说尽了十分力,谁还知道啊,不就不会挨骂了吗?说不定还表扬他呢,忒笨。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替闺蜜着急,也为自己心惊。

着急的是,不知她是否意识到,孩子愿意信任她,从而如实表达的宝贵。长此以往这样的责问,渐渐孩子可能就不会愿意说实话了。而大女儿显然已经开始掌握了“要领”,小儿子只不过尚在懵懂没开窍阶段。

心惊的原因则是,若同样情景换作是我,出于本能极可能也会脱口而出这样的质问,仿若是一个死结,如果不是有意识拦住自己,就没可能逃开地发问和指责。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清楚“堵不如疏”的道理,可在育儿实践中,往往却又特别努力地践行着“严防死守,堵死算完”的理念,从而将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慢慢消磨殆尽。

昨天看到网上都在评论电视剧《小欢喜》里,乔英子跳海那段戏,一边倒的几乎人人指责她的妈妈。相信没人不知道她的问题出在哪里,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或多或少也做过跟她类似的事情却不自知,只有看到别人,才知道错在哪里。。。

很多事情都在不断印证和提醒我们,孩子犯错时,他们愿意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乐于在沟通中分析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这种对父母无保留的信任,实在至为宝贵,从长远角度来看,远比责骂和惩罚有利于他们自我认知、约束与管理能力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我觉得很多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自身的问题。

如此想来,便越来越能够在孩子出现状况时,慎言,慎行。

暑假过半时,儿子主动提出回到自我管理为主的写作业流程,并保证不会出信誉问题。到假期结束前,我与他一起整理假期作业时,发现完成得比预想还要好。每天如果有错题,都及时订正到正确为止,而且字迹工整,按日期码放得整整齐齐。中间有两天因为出门玩得累了,他主动提出缓一天再做而不是糊弄过去,理由充分,我们一致同意。转天不必督促就自己搞定了,效果反而更好。

他有点得意地说,我的信任值终于又累计起来了,这次不会轻易毁掉,希望它可以一直高高的。我却觉得,无论对的错的,好的坏的,他能够敞开心扉地沟通所给予我们的这份信任,远比少犯错更让人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任孩子是教育的条件
简单4步,让孩子爱上写作业!
【亲子课】好爹妈就是要“坑”娃
一次失信孩子不再信任我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好书连载(一)
四步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