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爱上当地民间艺术,《竹枝词》由此而来

公元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常见当地“里中儿联歌《竹枝》”,深深爱上了这种民间艺术,并依声作词,写下了两组有名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首少男少女的恋歌,优美含蓄,活泼动人。第一句是写景:岸上柳色青青,江面清澈如镜,柳树成行,垂条拂水,仿佛有无限的情意。在恋人的眼中,这是一幅多么宁静温馨的画面。诗人借鉴民歌的比兴手法,以眼前宁静温馨的春色象征、衬少女心中甜美的恋情。因为景色是从少女眼中看出,所以诗句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自有不胜柔情。

第二句写少女的中所闻,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远处的江面上传来了宛转悠扬的情歌声,显然,这是少女熟悉的声音,尽管歌声从远处传来,余音袅袅,但不用猜,定是自己意中人赴会来了。教声的出现唤起了少女同情郎即将见面的激动和兴奋。巧妙的是诗人明写情郎的歌声,实则暗写少女和心上人相会的渴望心情。

三、四两句写少女刹那间的心理活动,一疑一喜,表现了初恋少女对恋人的一往深情。也许少女早就暗暗恋上了这位小伙子,然而小伙子至今还未向姑娘倾诉衷肠,表明心迹。在激动兴奋的刹那间,一丝疑虑掠过心头…,然而,这一点疑虑很快烟消云散了。杨柳依然青青,江水依然清澈如镜,阳光依然普照大地,越来越近的歌声传递出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情实意,少女以惊喜欣慰的神色快步迎了上去。

少女这种从疑虑到惊喜的曲折微妙的心理变化,诗人没有直接铺写,而是用了一个民间通俗的谐音双关的比喻来形容。“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南方春夏间常有的半晴半雨、时阴时睛的天气,“道是无晴”是少女对情郎过去未对她倾诉衷肠的猜测,“却有晴”是少女闻歌知郎心的喜悦心情的表白。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晴天”的“晴”和“感情”的“情”双关谐音来刻画初恋少女含蓄蕴藉的感情,十分细腻动人。

《竹枝词》是唐代巴、渝(今四川省东部)一带的民歌,是一种融歌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声调宛转动人。

在创作中,作者注意吸收民歌特点,常以口语入诗,比兴生动活泼,还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表现手法,因而他写的竹枝词具有民歌清新开朗的风味,在内容上也多以当地的风土人情入诗,如这首恋歌就反映了当地青年男女相爱中,郎以歌声寄情,妹以闻歌知情的习俗,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枝词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民歌也能变成诗(唐·刘禹锡《竹枝词》)
刘禹锡被贬夔州,写下一首诗,最后7字一语双关惊艳千年
刘禹锡《竹枝词》有什么象外之意 张立华
道是无晴却有晴(图)
刘禹锡最含蓄的一首诗,2个隐喻,一语双关,堪称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