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可能是我们经常碰到但没有好好总结的一种数量关系

即使是在小学阶段,我们也见到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了。到初中我们见到的数量关系就更多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对这些各式各样的数量关系进行过总结。今天我们来总结其中的一种,使我们可以从更高的视角来理解这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你也许能有这样的感叹:原来数学可以如此抽象地处理我们的世界!

       先看下面这几个小例题:

1.小红和小刚一起开始摘樱桃,小红每小时可以摘8kg,小刚每小时可以摘7kg。在他们同时摘完樱桃后,如果小红分给小刚0.25kg,则它们所摘的樱桃重量刚好相等。问,小红小刚分别摘了多少kg樱桃?

2.一辆客车和货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同向出发。如果A、B两地相隔500km,货车在前客车在后,客车速度120km/h,货车速度80km/h,问当他们之间的距离变为100km时,他们分别行驶了多少km?

3.鸡兔同笼,有头28只,兔比鸡多。若兔腿比鸡脚多2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脚或腿?

4.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始各修一条施工条件和长度都相同的公路。甲队40天后修完了整条公路,乙队还剩5分之一没有修完。若乙队每天能修路0.3km,问这两条路各有多少km?

       如果同学们花几分钟看完这几道题然后做个总结,先别去解题,而是去分析总结这4道题的共同点,你能得出什么大概的结论?

       是的,这四道题的已知条件都是告知一个单位的差值是多少,然后又告诉你总差值是多少,让你去求总里程、总个数或总工程量。

       这是一个求总数的新角度。一般求总数,是通过单位的个数乘以单位数来求得的。但这4道题中,这两样总有一样没有告诉你,比如第1题,你不知道他们摘了多少个小时;第2题,你不知道两辆车行驶了多少小时;第3题你不知道鸡兔各有多少只;第4题你不知道甲队一天能修多少公里或者乙队要多少天才能修完。    

       问题都集中在:在题目告知单位的差值和总差值的同时,我们可以求得什么?

解析题1:

       总差值是间接告诉你的。对和差问题稍有了解的同学,就可以知道小红比小刚多摘了2x0.25=0.5kg。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小红每小时摘8kg,小刚每小时摘7kg,这说明每小时小红比小刚多摘1kg,这就是每个单位时间(1小时)形成的差值。那如果我们知道最后的总差值,是不是可以反推出用了多长时间?实际上,存在这样的相等关系:总差值=单位时间所形成的差值 x 总用时;

       现在已知单位时间所形成的差值为1kg/h,已知总差值为0.5kg,所以:

              总用时=0.5kg➗1kg/h=0.5h

       至此可知,半小时时间,小红摘了4kg,小刚摘了3.5kg;

解析题2:

       因为是同向行驶,而且是慢前快后,所以就是一个所谓的“追及问题”。以前讲过,不管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本质上都是距离逐渐变化的过程,因为速度有差异。

       从距离变化的角度看,由于存在速度差,每小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缩小也可以变大,看谁在前谁在后。慢在前,则距离逐渐缩小;快在前,距离逐渐变大。但单位时间内缩小或变大的距离的值是不变的,总是40km。

       所以,现在已知距离从原来的500km变成了100km,如果仍然是货车前客车后,则一共缩小了400公里。前面分析知道,一小时会缩小40km,现在一共缩小了400km,那就是花了10个小时从距离500km缩小到只有100km。

       如果在距离变为100km时,已经是客车在前货车在后,说明客车已经超过了货车,虽然也是100km的距离,但距离的变化值是600km了。因为客车追上货车需要缩短距离500km,超过他又形成100km的距离还得领先100km,所以他们之间的距离变化总值实际是600km。此时的总用时是600km➗40km/h=15h;    

       把总用时在两种情形下都求出来了,再求各自行驶的总里程就简单了。

解析题3:

       总差值直接告知了,是20只脚。但单位差值是隐含告知的,即每只兔子比每只鸡要多两只脚(腿),所以可以反推出有多少只兔子。一只多2只,现在一共多了20只,那兔子肯定是有20➗2=10(只)。再算鸡数,再算鸡脚和兔腿数都很简单了。

解析题4:

       本例假设“施工条件一样”,是说一个工程队修这条公路跟修另一条公路的效率是一样的。

       甲队40天修完整条公路,说明他的工效是1/40整条公路/天。甲完成任务时,乙还剩1/5,说明甲乙两队因为工效的不同,在40天内积累的总任务差值是1/5。由此可以求出乙队的工效是多少,用这样的公式或者关系式:总任务差=工效差x总用时

       所以:1/5=(1/40 – 1/x) x 40

       解得:x=50(天)

       即:乙队需要50天可以完成整个工程,乙队的工效是修1/50整个工程/天。

       所以,两条路的总长度都是是:50 x 0.3 = 150(km)

小结:

       从以上四题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到,都用到了一个很类似的公式。把这个公式总结一下,大概可以这样说:

       总差值 = 每个单位带来的差值 x 单位的数量

       以上公式总体看,有三个量,知道其二则可以知道另一。    

       有很大一类题目,他们的已知条件就是告知(或间接告知)这其中的两个量的。你求出最后一个量后,就可以顺利地求出其他的量。

       这个公式为什么成立,希望同学们琢磨清楚。

       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一般理解的效率或速度之类的量,都是诸如每小时多少公里、每只鸡两条腿、每辆卡车6只轮子、每天完成30只零件的加工的形式。如果你把这类量做个减法,就可以得到“每个单位带来的差值”了。比如:客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行驶20公里,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两条腿,小红比小刚每小时多摘1kg樱桃,甲工程队比乙工程队每天多修总工程量的1/200,等等。这类量的差值一样也可以积累而形成一个总量,积累本身也是有“效率”的,每个单位(每小时、只、天、人)积累多少差值,用效率乘以单位一样可以得到总量。这就是上面公式成立的原因。以车速的差异为例可以更具体地理解:

       货车速度为akm/h,客车速度为bkm/h,a     <b,如果他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则t小时后,货车行驶了atkm,货车行驶了btkm,那么,若设t小时后他们相距xkm,则:< span>     </b,如果他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则t小时后,货车行驶了atkm,货车行驶了btkm,那么,若设t小时后他们相距xkm,则:<>

       X = |bt – at |= (b-a) x t或(a-b)t。

       这就是那个公式了。

       有了这个公式,你可以看到,看起来类型完全不同的问题,实质上是多么的相似。你可以不管是鸡还是兔,还是甲队和乙队,是小红还是小刚;是快车赶慢车,还是你摘8公斤樱桃我只摘7kg,是你40天做完一件事,我50天才做完,。。。。。。,你都可以理解成因为一个单位的差异累积而形成了一个总体的差异。这两个差异之间也是有一个公式成立的。你利用这个公式就可以解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洞题:客车50km/h,货车60km/h,客车比货车晚到1小时,求距离
五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训练A
这是侄女做的一道奥数题,做了半天也没做出...
小学数学好题巧解 | 第170题
行程问题怎么解决?从基础学习,再做深入探究,孩子学会不是问题
巧解复杂行程问题,只需花5分钟,就能学会的下面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